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门式起重机检验规程门式起重机检验规程 CZQ GC04 2001 主编 审批 分发号 起重运输机械厂 二 OO 一年六月 2 前前 言言 为规范产品检验 确保制造质量 特编制此规程 1 主题内容 规定产品出厂及制造过程中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 适当于露天作业的门式起重机一般项 包括通用门式起重机 的全部和专用门式起重机的相同或类似部份 不同部份按技术要 求和工艺文件另行检验 其取物装置为吊钩 抓斗 电磁吸盘 或二用 三用 编制依据 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 项是依照 GB 14406 93 通用门式起 重机 和 GB T14407 93 通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司机室技术条 件 而定 B 项是根据本公司制造过程的需要而定 检测方法是参照相关 87 年全国行业规程结合本公与司的长 期实践经验而定 4 项目代号 项为出厂检验项 项为过程检验项 机加工件属外购未列入此规程中 材料和配套件按 采购 外协件入库检验规程 进行检验 钢材表面除锈检验 主梁腹板 盖板和轨道等重要构件应进行预处理并在处理之 后即行检验 其他构件可采用预处理也可采用手工除锈在涂漆前进行检验 下料检验 主梁构件下料后应进行全部检验 并填写检测记录 其他构 件可进行抽查 抽查数据登记在检验员工作日志中 3 门吊检验规程表门吊检验规程表 序 号 代 号 检测项目技术要求 计量 单位 检测方法 门吊主梁金结构 主梁跨中 上拱度 0 9 1000 1 4 1000 S 且 最大值在跨中 S 10 范围 内 mm 1 钢丝绳检测法 同桥吊 2 水准仪检测法 将主梁按检测条件摆好 见附 录 首先测量支腿 座板中心 处上盖板的标高 检查主梁是 否达到垫平要求 然后测量跨 中三块大筋板处上盖板标高 则拱度值 a1 a2 2 a1 a2 两支腿座板处标高 b 跨中三点标高最小值 2A 主梁有效 悬臂上翘 度 0 9 350 1 4 350 L1 L2 L1 L2 左 右 悬臂有 效长度 mm 将主梁按检测条件摆好 用水准仪 分别测量支腿座板中心处和有效 悬臂端部上盖板的标高 则上翘度 F1 2 a1 2 h1 2 F1 2 左右端悬臂上翘度 a1 2 左 右 支腿座板中心处上盖 板标高 h1 2 左 右 悬臂有效长度端部了 盖板标高 3A 双梁门吊 门架对角 线差 5 mm 以两根主梁中心线与支腿座板水 平中心线的交点 四个点 作基 准点 用钢卷尺分别测量两对角 点之间的距离 a1 a2 即为对角线 差值 钢卷尺拉力值和修正值 见附录 4A 主梁水平 旁弯 正规及半偏轨箱形梁 S3 2000 最大不超过节 0 当 Ga 50t 时 只能 向走台侧凸曲 偏轨箱 形 单腹板及桁架梁 15 S3 两端始于第一 块大筋板的实测长度 mm 在主梁两端第一块大筋板离上盖 板约 100mm 的腹板处分别放一 等高块 高度 h 拉 0 49mm0 52mm 钢丝 测量跨中 三块大筋板处钢丝与腹板的距离 f H h H 跨中三值中的最大值 4 在离上盖板约 100mm 处 测量 5A 主梁腹板 局部平面 度 1M 长度内 在受压区离 上盖板 H 3 区域 0 7 其余区域 1 2 mm 用 1M 直尺紧靠在主梁腹板任意 位置和任意方向 用塞尺测量平 尺与腹板谷最低点的距离 即为 平面度差值 如有凸出时 用塞 尺测量平尺两端与腹板的距离 取平均值 6A 主梁上盖 板平面的 水平偏斜 B 300 B 上盖板宽度 在长筋板或节点处测量 将主梁按检测条件摆好 用水准 仪测量跨中 两支腿座板 悬臂 两端第一块大筋板处上盖板的标 高 每处按断面对应相减所得数 值即为该断面水平偏斜值 或用 直尺 水平尺 塞尺检查 序 号 代 号 检测项目技术要求 计量 单位 检测方法 7A 主梁腹板 的垂直偏 斜 箱形梁 H 200 单腹板 及桁架梁 H 300 在长 筋板或节点处测量 mm 将主梁按检测条件找平后 从跨 中 两支腿座板中心 悬臂两端 第一块大筋板 5 点吊垂线 用钢 尺在离上 下盖板 50mm 左右处 分别测量锤至腹板之间的上 下 部距离 a1 a2 则腹板各断面的 垂直偏斜 h a1 a2 H1 H H 腹板 高度 H1 测量长度 8A 桁架梁杆 件直线度 偏差 0 0015a 用直尺 长于杆件长度 靠在杆 件长度上 或拉钢丝 测量直 尺 或钢丝 与杆件弯曲距离 9A 刚腿座板 与主梁在 跨度方向 的垂直度 偏差 H1 2000 H1 座板高度 mm 用水准仪校正主梁腹板中心线达 水平 测量座板平面在跨度方向 的水平偏斜 偏斜值即为垂直度 偏差值 10A 小车轨道 接头处高 低差 1 mm 将钢尺一端 100mm 长靠在轨道 接头处较高轨道的上平面 另一 端悬于较低轨道上平面 用塞尺 测量悬空距离 即为高低差 11A 小车轨道 接头处头 部间隙 2 mm 用钢板尺靠在轨道接头处轨面测 量 或用塞尺插入接头间隙处测 量 12A 小车轨道 接头处侧 向错位 1 mm 将钢尺一端正 100 mm 长度靠在 轨道接头处突出的轨道侧面 另 一端悬于另一根轨道侧面 且塞 尺测量悬空间隙 塞尺厚度即为 侧向错位值 13A正轨半偏 6 mm用钢板尺测量 5 轨箱形梁 轨道接缝 与筋板错 位 14A 两端轨道 最短长度 1 5m用钢尺测量 15A 小车轨道 中心线对 承轨梁腹 板中心线 偏差 12 时 1 3 12 时 mm 在承轨梁侧的不同测量点处用钢 板尺或深度尺分别测量从盖板边 缘至腹板的距离 X1 和至轨道底 部边缘的距离 X2 则 X1 1 X2 B1 即为偏 差值 1 腹板厚度之半 B1 轨道底部宽度之半 16A 小车轨距 极限偏差 正轨及半偏轨箱形梁 在跨端处 2 在跨中处 7 1 偏轨箱形及单 腹板和桁架梁 3 Mm 序 号 代 号 检测项目技术要求 计量 单位 检测方法 17A 单主梁同 一截面上 主车轮和 反滚轮轨 道面间距 离偏差 6 2 mm 用序号 16 的方法测出不平尺下 平面 即小车轨道上平面 至反 滚轮轨道下平面的距离 H1 H1 H 即为偏差值 H 名义距离 同 上测试点 18A 与小车运 行方向垂 直的同一 截面上两 根小车轨 道之间的 高低差 K 2m 时 3 2m K 6 6m 时 0 0015K K 6 6m 时 10 mm 在同一截面线两端的盖板上放置 等高支架 架上拉钢丝横跨两轨顶 测量钢丝至两根轨道顶面间的距 离 a1 和 a2 a1 a2 即为两根轨 道的高度差值 或用水准仪测标 高法 19A 小车两根 轨道顶部 形成的局 部平面度 误差 0 001Wc 或 K Wc 与 K 那个值小用那个 Wc 小 车基距 K 小车轨距 单主梁不考核 mm 反映模拟小车放在小车轨道上沿 全长移动 车任意位置停下 用 塞尺测量各轮踏面与轨道之间间 隙 20A 小车轨道 侧向直线 度误差 轨道全长范围内 b 0 2 L 10 且最大不 超过去时 10 每 2m 长度 内 1 L 测量长度 单 位 m mm 将等高支架放置在主梁两端第一 块大筋板处的轨道外侧 用 0 49 0 52mm 钢丝拉紧 用钢 尺在全长分段测量钢丝至轨道侧 的距离各减去等高块高度即为直 线度误差 2m 长度内的测量用功 2m 专用尺 靠在轨侧不同位 用塞尺测量其 6 间隙 测得值即为误差值 21A 主梁两支 腿座板中 心线跨度 误差 1 5 mm 用钢卷尺测量两座板实际中心线 的距离尺寸 A1 则 A1 A 即为误 差值 A 中心线跨度名义尺寸值 22A 主梁两座 板高低差 2 mm 先将主梁调平 再用水准仪测量两 座板面的标高 两值之差即为高 低差 23B 主梁座板 平面底误 差 1 5 且不许中间凸起mm 直尺靠在平面任意方向 用塞尺 测量其间隙 24B 同一截面 上反滚轮 轨距差 5 mm 在主梁上盖板同一截面对应处置 两等高块 上放一直尺并较平 反滚轮轨道边吊锤线贴轨面 测 量主车轮轨道内侧面至锤线的距 离 L 则 Lx B 2 L 即为轨距差值 在跨中和两支腿座板处测三个截 面 L 面义轨距 B 主车轮轨 道宽度 25B 小车轨道 与盖板之 间间隙 24kg 轨 1 5 24kg 轨 2 mm 用塞尺在大筋板处测量 以塞尺贯 穿轨底为准 序 号 代 号 检测项目技术要求 计量 单位 检测方法 26B 主梁盖板 平面底偏 差 5 mm 将 1m 直尺紧靠上板任意位置和 任意方向 用塞尺测量 排除焊 缝增高影响 27B 盖板对接 焊缝和腹 板对接焊 缝错开距 离 200mm用钢尺测量 28B 盖板对接 焊缝错开 主梁中心 距离 2000mm用钢卷尺测量 29B外观 板面规整 美观 不得 有 0 5mm 以上的凸凹痕 迹及焊疤 焊渣 飞溅 物等 目测 门吊支腿金结构 1A 两支腿高 度差 4 mm 用带弹簧称的钢卷尺分别测量两 支腿的高度 卷尺拉力值勤 150N 两支腿的实测值之差即为 高低差值 7 2A 支腿两座 板平面与 支腿中心 线的垂直 偏差 沿跨度方向 1 沿行走方向 1 mm 用水准仪将支腿中心线校水平 从支腿两端中心线处吊锤线紧贴 座板平面 测量座板上 下部平 面与锤线之间的距离 每一座板 上 下部的实测距离值之差的绝 对值即为该座板平面与支腿中心 线的垂直偏差 将支腿转 90 照 此法测量另一方向 3B 上下座板 中心线错 位 沿跨度方向 1 沿行走方向 2 mm 用水准仪将支腿中心线校水平 再测量两座板中心线水平线的标 高 a1a2 则 a1 a2 a 即为错位值 a 中心线名义距离 将支腿转 90 照此法测量另一方向 或以 支腿中心线为基准 分别测量两 座板中心线与支腿中心线距离 求错位值 4B 两座板 字 中心线与 支腿 字中 心线扭转 距离 mm 分别测量两座板 字中心线的各 端点与支腿 字中心线在上 下 盖板和腹板上洋冲眼的对应点距 离 每块座板测得的四个值的平 均值即为扭转值 5B 两座板不 可配高度 值 3 mm 用钢尺测量两座板高度 盖值即 为不可配高度值 6B 两座板的 平面度偏 差 1 5 mm 将直尺紧靠于座板平面的任意位 置任意方向 用塞尺测量其间隙 间隙值即为平面度偏差值 序 号 代 号 检测项目技术要求 计量 单位 检测方法 7B 单根支腿 高度偏差 4 mm 用序号 1 方法测量 实测值与公 称值之差即为高度差 8B 盖板水平 偏斜 B 200 B 盖板宽度 mm 用水准仪校正两腹板中心线达同 一水平 在盖板上置平尺上放水 平仪 用塞尺高速水平仪达水平 则塞尺尺寸即为水平偏斜值 在 全长从两端起等距离测量五处 9B 腹板的垂 直偏斜 H 250 H 腹板高度 mm 先校平盖板 再从测量位置的盖 板上往下吊锤线 用钢尺测量腹 板与垂线之间的上下距离 二值 之差的绝对值即为垂直偏差值 8 10B支腿弯曲 H 200 H 支腿高度 mm 在支腿两端侧向置等高支架 拉 0 49mm 0 52mm 钢丝 钢丝一 端固定 一端挂 150N 重锤 用 钢尺在支腿两端和中部 三处 测量钢丝与腹板间的距离 两端 头测值 平均值 与中部 三处 安测值之差即为弯曲值 11B支腿弯曲 3 mm 以两座板为基准 按序号 4 的方 法测量两座板 字中心线与支腿 字中心线的扭转距离 再以两个 扭转距离值计算支腿的扭曲值 12B 盖板及腹板 局部平面度 0 2 mm 将 1m 直尺紧靠于盖板与腹板的 任意位置及任意方向 用塞尺测 量其间隙 每处间隙值即为局部 不平度 13B 盖板与腹板 对接焊缝错 开距离 200mm用钢尺测量 门吊小车金结构 1B 上平面平 面度偏差 1m 范围内 3mm 将 1m 直尺紧靠于上平面任意位 置和任意方向 用塞尺测量其间 隙 排除焊缝增高影响 实测值 即为偏差值 2B 两弯板与 反滚轮 字 中心线之 对角线差 5 mm 用钢尺测量安装反滚轮支架的 字中心线 O 点至两弯板中心线与 弯板垂直面边缘交点的两对角线 的长度尺寸 两尺寸之差即为对 角线差 3B 弯板 90 偏差 对角尺的间隙 1 5 必 须是正值 mm 将角尺一边紧靠于弯板水平面上 用塞尺测量弯板垂直面与角尺另 一边的间隙 测得值即为偏差值 4B 同一组两 块弯板的 水平高低 差 2 mm 将铁水平尺置于两块弯板的水平 面上 在一块弯板平面上垫塞尺 使水平尺达水平 塞尺厚度即为 高低差值 序 号 代 号 检测项目技术要求 计量 单位 检测方法 5B 主动端一 组弯板对 被动端一 组弯板中 心线之偏 差 2 mm 用钢尺测量两弯板中心线的距离 a1 a1 a2 即为两中心线的偏差值 a2 两组弯板中心线的名义值 6B两组弯板 5 mm用钢卷尺测量两组弯板之间的距 9 距离差离 实测值与名义值之差即为两 组弯板距离差 7B 两组弯板 纵向中心 线与水平 反滚轮纵 向中心线 之间距离 偏差 3 mm 用钢尺分别测量安装反滚轮支架 的 字线纵向线至两组弯板纵向 中心线的距离值与名义距离值之 差即为间距偏差值 小车架 1B 小车架跨 距偏差 3 mm 以弯板内缘为基准 用钢卷尺进 行测量实测值与名义值之差即为 跨度偏差 如出现二值不同时取 平均值 2B对角线差 3 mm 以两组弯板中心线与弯板垂直面 边缘的交点 四个点 为基准点 分别测量两对角点之间的距离 两距离值即为对角线差 3B 四组弯板 共同水平 高度差 2 mm 在小车架调平的条件下 分别测 量四组弯板的水平面标高 最大 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共同水平高度 差 门吊下横梁金结构 1B 下横梁扭 曲 3 mm 参照支腿扭曲检测或以弯板为基 准测量座板横向水平偏斜 2B 下横梁水 平弯曲 L 2000 L 两弯板中 心距 mm 在下横梁腹板面拉钢丝 两端垫 等高架 测量两端靠弯板中心处 和中部 三点 钢丝与腹板面之 间的距离 两端距离的平均值与 中部三点中的最大值之差即为水 平弯曲值 3B 盖板水平 偏斜 B 250 B 盖板宽度 mm 盖板上置直尺上放水平仪 用塞 尺调整直尺使水平仪达到水平 塞尺尺寸即为水平偏斜值 4B 腹板垂直 偏斜 H 250 H 腹板高度 mm 用吊锤线法测量锤线与腹板之间 的上下距离 上 下距离差即为 垂直偏差 5B 两组弯板 平行高度 差 2 mm 将两组弯板调平 分别测量其标 高 两标高之差即为平行高度差 6B 两组弯板 距离差 5 mm 用钢卷尺测量 测得值与名义值 之差即为距离差 序 号 代 号 检测项目技术要求 计量 单位 检测方法 7B同一边两 2 mm1 将座板中心线引伸至弯板垂直 10 块弯板中 心线与下 横梁座板 中心线偏 差 面端部 直接测量 2 将下横梁侧放调整座板水平中 心线达水平 再分别测量座板 中心线和弯板中心线的标高 a1 和 a2 则 a1 a2 即为中心 偏差值 8B 两弯板中 心线距离 偏差 2 mm 用钢卷尺测量 实测值与名义值 之差即为偏差值 9B 两弯板垂 直偏差 2 调平两弯板水平面 吊锤线测量 垂直面倾斜 两块的倾斜值之差 即为垂直偏差 也可用角尺测量 用角尺一边紧贴弯板水平面 测 量另一边与弯板垂直面距离 两 值之差即为偏差值 10B 两弯板水 平偏差 2 先将水平尺放在一块弯板水平面 上 用塞尺调水平 再将水平尺 移至另一块弯板上用塞尺调水平 两块弯板所调水平的塞尺厚度之 差即为两弯板的水平偏差 11B 两组弯板 扭曲 3 先将一组校水平 再测另一组的 偏斜 偏斜值即为扭曲值 12B 座板与弯 板中心线 错位 0 5 将座板中心线延长至垂直穹板外 缘用钢尺测量其与弯板中心线距 离 实测值即为错误值 或将下 横梁侧放 测量两中心线标高 差值即为错位值 13B 座板平面 度偏差 1 5 将直尺靠在座板平面的任意方向 用塞尺测量其间隙 塞尺厚度即 为平面度偏差 14B 弯板 90 偏差 对角尺间隙 1 5 取 将角尺一边贴紧糨板水平面上 用塞尺测量另一边与弯板垂直面 间隙 15B 盖板与腹 板对接焊 缝错位 200 以上用钢尺测量 16B 两根下横 梁座板的 相对高度 差 1 在平台上进行检测 弯板下垫等 高架 分别测量两座板的标高 差值即为相对高度差 门吊大车装配 1A 传动链中 各部件间 联接同一 轴线的偏 斜 不大于所用联轴器允许的 安装误差 用万能角尺测量偏斜角 或用 百分表测量偏斜值 11 序 号 代 号 检测项目技术要求 计量 单位 检测方法 2 A 装配好的 各机构转 动情况 转动应灵活无卡住等不正 常现象 用手动制动轮使车轮轴或卷筒 轴转一周进行观察 3A 车轮的垂 直偏斜 角型箱结构 L 400 镗孔 装车轮轴结构 0 0005 tga 0 0025 Mm 1 在车轮基准面侧吊锤线 用 塞尺测量线与轮面间上 下 部的距离及测量长度 计算 偏斜值 2 将框式水平仪垂直面紧靠在 车轮外端面上 下部垫塞尺 使水平仪达水平 所垫塞尺 总厚度即为偏斜值 采用角型箱结构四轮及四 轮以上 工作级别 P1 P2 M1 L 800 M2 M5 L 1000 M6 M8 L 1200 同一轨道上所有车轮间 L 800 镗孔装车轮结构 tg 工作 级别四轮 四轮以 上 M10 00080 001 M2 M4 0 00060 0009 4A 车轮轴线 在水平面 的偏斜 M5 M7 0 00040 0008 Mm 在同一端梁两个车轮外端面下 部贴紧轮缘用 0 5 0 8 的尼 龙线拉紧直线 用塞尺分别测 量两轮端面与拉线间间隙 并 测出尼龙线在车轮端面范围的 长度 L 计算偏偏斜值 5A 同一平衡 梁上的车 轮同位差 1 Mm 用 0 49 0 52 的钢丝拉一测 量基准线 测出各车轮端面与 基准线之间的距离 距离差即 为同位差 6A 同一横梁 下车轮在 运动方向 的同位差 两个轮时 2 三个或三个 以上车轮时 3 Mm用拉钢丝或尼龙线进行测量 7A 采用水平 导向轮时 同一横梁 下两组导 向轮间距 中心线偏 差 1 Mm用钢卷尺测量 12 8A 左端主动 轮端面园 跳动 Mm 9A 左端主动 轮端面园 跳动 Mm 序 号 代 号 检测项目 250 500 0 12 500 800 0 15 800 1250 0 2 技术要求 计量 单位 用百分表测量 表触头触及车 轮基准面的 1 2 处触头中心线垂 直被测平面 用手均匀转动车 轮 一周指针的摆动范围即为 跳动量 检测方法 10 A 左端被动 轮端面园 跳 Mm 11A 左端被动 轮端面园 跳动 Mm 用百分表测量 表触头角及制 动轮外缘并使其与被测切面垂 直 用手均匀转动投影动轮一 周指针摆针摆动范围即为跳动 量 12A 左端制动 轮径向园 跳动 Mm 13A 右端制动 轮径向园 跳动 50 120 0 08 120 250 0 1 250 500 0 12 mm 14B各种线管 弯曲半径 5 6D 不园度 0 1D mm 弯曲半径用园规测量或量弦长 计量不园度用游标悄或卡钳与 钢板尺测量 15A空载试车 各机构运转无异常现象 绝缘电阻 0 5M mm正反转各 5min 进行观测 门吊小车装配 1A 传动链中 各部件间 的联接同 一轴线的 偏斜角 不应大于所用联轴器允许 的安装误差 用万能量角器测量 2A 装配好的 各机构运 转情况 应转动灵活 无卡住等不 正常现象 用手转动制动轮使车轮轴或卷 筒轴转一周观察情况 3A 从小车轮 量出的轨 距的极限 偏差 2 mm 用钢制带弹簧称的盘尺测量两 车轮端 一内端至另一外端 距离 L1 则 L1 K1 LQ 即为轴 距偏差 K1 盘尺修正值 LQ 轴轨距名义值 4A 主车轮与 反滚轮的 轮距偏关 差 在水平方向 3 在垂直方 向 3 mm 用测量主车轮与反滚轮支架 字 中心线 O 点距离控制 双梁不 作考核 5A 主动轮的 垂直偏斜 角型箱结构 L 400 且上边 应向外偏 mm同大车装配 13 6A 被动轮的 垂直偏斜 镗孔装车轮轴结构 单主 梁 tg 0 0025 双主 梁 0 0005 tg 0 0025 角型箱结构 工作级别 P1 P2 7A 左端车轮 轴线在水 平面的偏M1L 800 M2 M5L 1000 M6 M7L 1200 同一轴线上两轮偏向应相 反 多于四轮者 同一轨 道上的所有车轮间 L 800 采用镗孔装车轮轴结构 tg 工作 级别四轮 四轮以 上 M10 00080 001 M2 M4 0 00060 0009 8A 右端车轮 轴线在水 平面的偏 M5 M7 0 00040 0008 9A 各车轮与 轨轮道接 触点形成 的平面度 单主梁 不考核 0 00067Wc 或 K Wc 基距 二者取较小值 mm 将装配好的小车放在标准轨道 上 或在平台上放等高块代替 用塞尺测量各车轮踏面与轨道 之间的间隙 10A 主动车轮 端面园跳 动 11A 被动车轮 端面园跳 动 250 时 0 1 250 500 0 12 500 800 0 15 800 900 0 12 mm同大车装配 12A 制动轮径 向跳动 250 时 0 1 250 500 0 12 500 800 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同范本大全:知识产权合同汇编
- 2025酒店员工入职合同
- 2025年沈阳私人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资助诚信教育
- 初二学生理想教育主题班会
- 2025年河北雄安友信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南焦作市博爱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台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绍兴市上虞一江两岸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5唐山市玉田县郭家屯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课件
- 剪力墙平法识图讲义(PPT格式105)
- 北京中考英语词汇表(1600词汇)
- 专业工程分包业主审批表
- 药剂科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
- 除草剂分类和使用方法
- 中远集团养老保险工作管理程序
- 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表
- 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
- 煤矿机电运输专业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