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8.42《望九华》教案 上海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8.42《望九华》教案 上海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8.42《望九华》教案 上海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8.42《望九华》教案 上海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4242 望九华望九华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中定景换点的写景方法及其作用 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品读字里行间表现的九华景致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说明 两个目标体现了教学应该始终关注的三个维度 除了知识技能的学习 过程方法的展 现 更应有情感思想的陶冶 语文的工具与人文理应兼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对作者的了解 他是南宋诗人 浙江温州乐清人 二 散读课文 疏通文意 教师巡视 个别指点 学生读课文 读注解 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先独立进行 再 同桌交流互相补充 有疑难处可提出师生一起解决 读诗百遍 其义自见 文言文教 学中的读相比现代文尤为重要 散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思维沉浸文本 初通文意 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 译文 我访问池阳郡 登上城楼 眺望九华山 仅能望见一座山峰 我乘船从 郡正南通远 门外的 清溪出去 才望见了九华山 但是九华山仍旧在云遮雾绕之间或隐或现 到了傍 晚 船停 泊在梅根港时 才清清楚楚地望见了九华诸峰 九华山的胜状 并不在于九华山中 从江上远望九华山 九华山俊秀飘逸 清丽悠远 夕阳余辉落在江面上 增添了九华山的情致 更让人在心中留下悠远的记忆 又记得李太 白有赞美九华山的诗歌 每当船停泊在江岸时 便觉得九座山峰依依不舍地向人而立 三 理解探讨 1 苏轼观庐山叹曰 横看成林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王十朋望九华有同感吗 可见九华山有何特点 2 九华之胜 不在山中 那么其胜景又在哪里 从字里行间感受九华雄伟秀美的山色 作者愉悦欢喜的心情 领会 定景换点 的写 景方法 理解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用心 爱心 专心 2 3 诗人观赏九华山的各个角度 定景换点 过 登 望 仅见一峰 乘船从清溪出去后 始见之 然犹灭没于云雾之间 晚泊梅根浦 方了了见诸峰也 模糊到清晰 楼上到水上 远望九华在云雾间隐隐约约到近观诸峰此显彼隐 视角不同 景色各异 扣住了 望 字做足文章 使没有生命的山水 竟然带着情趣 渐渐地凸现出来 学生细读第一节 可以发现作者 三望 才看清楚九华真容 仅见 始见 方 了了见 三望见三景 位置不同 山景也各异 学生品读第二节 感受以整个大自然为背景 有 夕波落日 映衬的九华才是 九华 之胜 文言文教学很忌讳呆板机械地翻译课文 应该借精心的提问设计激活学生思维 浓厚学生兴致 让他们学得主动 学得有趣 学得深刻难忘 估计此过程中学生会有能意 会而不能言说的情况 可以让学生互相补充 也可老师予以讲解提示 帮助他们一起学好 课文 四 课后作业 1 注解中提到了 太白啸歌 请上网查阅理解其意 2 查找若干咏山诗句 回家完成作业 巩固课 上所学知识 同时经常要作相机拓 展 以不断开阔学生视野 增加积淀 发展语文能力 练习举隅 1 九华山明明是相对静止的 可作者为什么说 觉九子依依向人 你觉得这样写好 在哪里 参考资料 诗人心目中 九华之胜 的理解 九华山景色优美 古刹如林 可以说是胜境诱人 但作者有自己独到的感受 作者认为欲得九华之胜应在傍晚从江上望九华 在 夕波落日 映衬下的有着 秀逸 清远 不俗之姿的九华山才会让人 邈然于怀 最后用拟人表现对九华山的感情 他移情 于物 写九华的山峰依依不舍向人而立 就是写自己对九华胜状依依不舍的深情 作者体 悟到真正的九华之胜 物我相悦 物我两忘 王十朋 1112 1171 字龟龄 南宋著名 政治家 诗人 一代名臣 号梅溪 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 北宋 政和二年出生于 乐清四都左原 今浙江省乐清市 梅溪村 少时颖悟强记 7 岁入塾 14 岁先后在鹿岩乡 塾 金溪邑馆 乐清县学读书 学通经史 诗文名闻远近 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 十七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岁 感时伤怀 悲叹徽 钦二帝被掳 宋室被迫南迁 19 岁时写出 北斗城池增王气 东瓯山水发清辉 的名句 24 岁时 小小的乐清县学落成 居然能文赋诗 盖世的才华震 动了浙南的诗坛 33 岁时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院授徒 34 岁入太学 由于当时南宋政治腐败 奸臣秦桧专权 科场黑暗 屡试不第 一直至他 46 岁时 秦桧死后 高宗即位继帝主持殿 试 绍兴二十七年 1157 年 他以 揽权 中兴为对 中进士第一 被擢为状元 先授承 事郎 兼建王府小学教授 因论力主抗战 并荐用爱国老将张浚 刘锜 遭主和派排斥离 京归里 孝宗即位后 起知严州 未赴任召对除司封员外郎 迁国子司业 起居舍人 除 任侍御史 力排和议 并以怀奸 误国等八大罪状劾主和派代表 当朝宰相史浩 使之罢 职 隆兴元年 1163 年 张浚北伐失利 主和派非议纷起 他上疏称恢复大业不不能以 一败而动摇 未被采纳 出知饶 湖等州 救灾除弊 颇有政绩 在文学上 他一生经过 雁山至少七次 都是中进士之前 而且又都是北上临安时 因此对雁荡山的感受极其亲切 在此期间 他赋了大量有关雁荡的诗 他在 游灵岩辉老索诗至灵峰寄数语 中 不仅对 雁荡山作了依次总评价 雁荡冠天下 灵岩尤绝奇 而且还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和雁荡 山水浴成一体 雁荡山水铸造了王十朋刚直不阿的崇高风格 他则以盖世的才华歌颂了雁 荡山水 然而 以他的才气 在雄伟奇秀 千姿百态的雁荡山水面前仍有力不从心之感 曾在一诗中曰 愧无笔力助庄严 从此之后 难下笔 就成为描绘雁荡山的 名句 了 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 刚直不阿 批评朝政 直言不讳 任秘书省校书郎时 力排 和议 并抨击三衙兵权过重 谏罢杨存中兵权 奏请起用张浚 孝宗诏百官陈事务 他上 应诏陈弊事 札子 指出百官 尽其官不履其职 同时指出皇帝有任贤 纳谏 赏罚三 大职事 并未做好 隆兴元年任侍御史时弹劾当朝宰相史浩及其党羽史正志 林安宅 并 使之罢职 震动朝野 人称颂王十朋郎为真御史 王十朋守饶州期间 宰相洪适 饶州人 回乡拜访王十朋 竟提出以放学宫地扩建私宅后花园 王十朋毅然拒绝 宋史 本传 记 载说 丞相洪适请故学其益其圃 十朋曰 先圣所居 十朋何敢予人 此事后来 朝野皆知 传为佳话 王十朋一生清廉 夫人贾氏 品德高尚 忍贫好施 常以清白相勉 隆兴元年辞官故里 家有饥寒之号却不叹穷 夫人死在泉州任所 因路远无钱将灵柩及时 运回家乡 他在 乞祠不允 诗里述云 臣家素贫贱 仰禄救啼饥 况臣糟糠妻 盖 棺将及期 旅榇犹未还 儿昼夜悲 结果灵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 王十朋为官 关心的是 国家 黎民 自己却是如此贫寒 王十朋学识渊博 诗文自有风格 现收入 梅溪先生文 集 前后集中 计有诗 1700 多首 赋 7 篇 奏议 46 篇 其他如记 序 书 启 论文 策问 行状 墓志铭 祭文 铭 赞等散文 杂文 140 多篇 此外还有 春秋 论语 用心 爱心 专心 4 讲义 8 篇等 内容广泛 他对 春秋 论语 尚书 尤有研究 治学反对追求故事典 故或理学空论 为文处事偏重功利实用 朱熹称其文 规模宏阔 骨骼开展 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