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题六生物与环境学案 新课标_第1页
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题六生物与环境学案 新课标_第2页
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题六生物与环境学案 新课标_第3页
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题六生物与环境学案 新课标_第4页
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题六生物与环境学案 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1 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专题六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新课标 生物与环境 新课标 备考策略 根据分析近三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 复习本专题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种群数量的变化与 J 型 S 型增长曲线是常考点 但考查形式已不再只是坐标图形 式 而是表格 多曲线结合 柱状图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形式 复习时注重各种表达方 式的转化 2 单独考查群落的题较少 多与种群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多个知识点相结合综合考查 注 意综合题型的训练 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每年的必考点 复习时注重结合生态农业等生态模式 熟练掌握 其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的途径 4 环境问题考查多以当前最热环境焦点为背景 复习时及时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注重 理论联系实际 考纲点击 1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2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4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5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7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8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9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0 探究水族箱 或鱼缸 中群落的演替 核心要点突破 一 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增长曲线 1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 内部内素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2 外部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 食物 天敌 传染病等 人类活动 种植业 养殖业发展 砍伐森林 猎捕活动 环境污染等 2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 样方法 植物以及活动能力较弱的小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调查时要注意做到随机 取样 2 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较强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 种群的增长曲线 1 J 型曲线是在环境资源无限且无种内斗争 缺少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模式 种群 数量以一定的增长率无限增加 S 型曲线是在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模式 有环境阻力 部分 个体被淘汰 2 S 型曲线在时间是最大 时间到达环境最大容纳量 但并非种群数量恒定不变 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 两曲线增长率比较 J 型曲线增长率恒定不变 S 型曲线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渔业捕捞应在后进行 保证剩余量在 K 2 左右 以保持其较快增长 而害虫防治则尽可能在之前进行 避免过快 增加 典例 1 2010 山东高考 T8 右图表示出生率 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据此分析得 出的正确表述是 A 在 K 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 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 在 K 2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解析 选 C 从图示的横坐标看出 K 表示种群密度 不是环境容纳量 作为控制人口增 长的依据应是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从图中看出 K 2 时净补充量最大 显然 此时不是控 制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时期 控制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时期应在有害动物种群密度较小的时候 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 还包括部分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等微生物 消费者除动物外 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 菟丝子 病毒等生物 分解者除营 腐生生活的细菌 真菌外 还包括少数的动物 如蜣螂 蚯蚓等 2 生态系统的三方面功能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碳循环 信息传递 来源光能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中循环利用 生物或无机环境 形式 光能 无机物氧 化时释放的能量 有机物中的化 学能 热能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 循环 在生物群落内部 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物理过程 信息素 植 物和动物的异常表现和 行为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途径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 递减 反复利用 循环流动 具有全球性 单向或双向 范围 食物链各营养级 之间 生物圈 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 与无机环境之间 联系 1 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调节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2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典例 2 2010 江苏高考 T14 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从保护生 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 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 但不包括 A 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 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 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高栖息地 解析 选 B 小草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 者 作为生产者的小草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 同时可能与其他植物构成竞争关系 因此它对 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 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而言 小草存在潜 在价值 某种害虫的天敌可能栖息在小草中 从而得到保护 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1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引起臭氧层破坏 导致地 球上紫外线辐射增强 酸雨 煤 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 氮 氧化物经过 云内成雨过程 形成硫酸雨和硝酸雨 土地荒漠化草原过度放牧 过度采伐树木等原因使植被遭到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 工业污水 生活污染和农田排水使水体中 N P 等元素 含量过多时而使水质恶化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从分子水平看 DNA 分子多样性 蛋白质的多样性 生物性状和种类的多样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即生物多样性 从进化角度看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 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生态价值 和潜在价值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控制人口增长 合理利用资源 防治环境污染 立法 宣传 具体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保护 建立 精子库 种子库 等 坚持 可持续发展 和 合理利用 是最好的保护 典例 3 2010 北京理综 T5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 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解析 选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 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 关 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生物种类越多 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越复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高考真题探究 1 2010 广东高考 T2 谚语 苗多欺草 草多欺苗 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 竞争 B 共生 C 寄生 D 捕食 命题立意 本题以谚语为材料 主要考查种间关系 思路点拨 从种间关系角度思考这句谚语中草和苗的关系 规范解答 选 A 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现象 竞争的结 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有时表现为表现为一方占优势 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 共生指两 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 彼此有利的现象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 寄生者 寄居于 另一种生物 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捕食是指一种生物 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苗多欺草 草多欺苗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 草长的旺 苗就长 的不旺 反之 苗长的旺 草就长的不旺 苗和草都需要阳光 二氧化碳 水 矿质元素 所以二者应是竞争关系 2 2010 安徽高考 T6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 甲 乙 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 网口内径 50cm 网身长 145cm 网目孔径 0 169mm 各随机取样 3 次 调查结果如表 单位 个 下列 关于甲 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 正确的是 A 甲类群的丰富度大 物种 2 的种群密度小 B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 物种 4 的种群密度大 C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 物种 7 的种群密度小 D 乙类群的丰富度小 物种 10 的种群密度大 命题立意 本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考查对物种丰富度概念的理解 思路点拨 关键点 物种丰富度的概念 规范解答 选 C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甲类群中没有物种 3 6 8 物种丰富度较小 乙类群中没有物种 5 物种丰富度较大 甲 乙两个类群比较 乙类群中物种 7 的种群密度 较小 3 2010 浙江理综 T3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 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 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 数量变化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若 a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 但食物量不变 则 a 点以后个体符 合逻辑斯谛增长 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 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 b 点 C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 下降趋势与 b c 段 相似 D 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 波动趋势与 c d 段相似 命题立意 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了随着季节的变化某种群数量的变化 考查考生根据 图示结合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能力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 例以及环境 食物 天敌等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规范解答 选 A 从图中个体数量在 K 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 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 稳定的生态系统 若 a 点环境因素变化 虽然食物量不变 但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波动 但仍按 S 型增长 即逻辑斯谛增长 只是斜率有所增加或减少而已 虽然种群出生率提高 但是还有其他诸如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以及环境 食物 天敌等因素影响种群的数量 所以 种群数量会在 K 值附近波动 不会大幅走过 b 点 天敌捕食会影响种群的数量 导致该种群 个体数量如 b c 段下降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和衰退型时分别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所以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类似 c d 段波动 4 2010 天津理综 T5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 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 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 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 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命题立意 本题以不同生态系统中物种调查为材料 结合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生态系 统的能量流动和物种的丰富度等知识 综合考查考生的图表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分析表中数据 得出三种生态系统中物种数 旱生植物比例等数据 并能分析计算出 所需数据 2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3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规范解答 选 D 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 要注意随机取样 而不是在植物丰富 的区域取样 根据表中的数据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的种类为 100 49 1 49 1 小于荒漠草原 的 80 78 0 62 4 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 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表格中只列举了单位面积平均产量 仅根据表格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 的平均产量 不清楚消费者 分解者的能量情况 无法比较 2 个草原上的生产者经光合作用 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比例为 78 大于草甸草原 和典型草原 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5 2010 江苏高考 T30 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 受到广泛关注 下面是 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 请回答问题 1 利用配制的 X 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 8 d 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 发现铜绿微囊 藻数量呈指数增长 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 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 等特性 2 某同学用 X 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 加入粉绿狐尾藻 一种高等水生植物 结果铜绿 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 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的竞争 关系 3 也有人提出假设 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请利用下列实验 材料用具 完成实验设计 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 材料用具 铜绿微囊藻 粉绿狐尾藻 用于配制 X 培养液的各种无机盐 500 mL 锥形瓶 蒸馏水 显微镜 血球计数板 盖玻片 玻璃缸 微孔滤膜 可以除菌 等 实验步骤 材料准备 在装有 7000 mL 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8 d 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 培养液配制 实验分组 取锥形瓶 6 只 分为两组 接种与培养 观察与统计 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散板对 6 只锥形瓶内铜绿微囊藻细胞进行计数 计算平 均值 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4 若 3 中假设成立 则实验结果是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的能力 包括分析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的能 力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思路图示如下 据题意 实验结果实验步骤 铜绿微囊藻 特性 分析 设计解释 规范解答 1 因铜绿微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 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 繁殖速度快 则 说明铜绿微囊藻具有个体小 世代周期短 无性生殖等特性 2 据题意 两种藻类属于竞争关系 抢夺共同的资源 光照 无机营养 二氧化碳 和空间 3 本实验属于典型的对照实验 其中自变量为粉绿狐尾藻能否产生化学物质 因变量是铜绿 微囊藻的生长情况 则对照组应为空白对照 加入的是用蒸馏水配制的 X 培养液 实验组是 用滤液配制的 X 培养液 其他影响实验的变量 如铜绿微囊藻数量 生长条件等 为无关变 量 在对照实验中 无关变量必须保持相同 4 对照组中 铜绿微囊藻不受抑制 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实验组中 铜绿微囊藻受抑制 种群数量不呈指数增长 参考答案 1 个体小 世代周期短 无性生殖 2 光照 无机营养 二氧化碳 3 用蒸馏水配制 X 培养液 用微孔滤膜过滤玻璃缸中的水 用滤液代替蒸馏水配制 X 培 养液 在对照组的 3 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 150 mL 用蒸馏水配制的 X 培养液 在实验组的 3 只锥形瓶中分别加人 150 mL 用滤液配制的 X 培养液 在 6 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微囊藻 并将上述培养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 下培养 8d 4 对照组铜绿微囊藻呈指数增长 实验组受抑制 6 2010 新课标全国高考 T31 假设 a b c d 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 种群 其 a c d 的营养关系为acd a 与 b 的关系如图 a 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 养生物 请回答 1 该生态系统中 a 和 b 的种间关系是 2 若 d 大量死亡 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3 若持续干旱使 a 大量死亡 c 和 d 种群密度将会 4 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 经过一段时间 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说明该 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 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 高 5 为了调查该系统 c 种群的密度 捕获了 50 个个体 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 一段时间 后重新捕获了 40 个个体 其中有 5 个带有标记 c 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调查法 群落的种间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的关键点 1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理解 2 种间关系的判断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理解 4 标志重捕法的相关计算 规范解答 1 根据图示 a b 两种生物的数量最初都增加 随后 a 继续增加 b 趋于消 失 二者的关系曲线符合竞争关系 2 d 大量死亡后 c 的种群密度由于天敌大量减少而增加 a 的种群密度由于 c 的增加而 减少 3 若持续干旱使 a 大量死亡 c 和 d 的种群密度会由于缺乏食物来源而降低 4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 经过一段时间 该生态系统可 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有关 生物种类越多 营 养关系越复杂 抵抗力稳定性越大 5 设 c 种群的数量为 x 根据题意可得 50 x 5 40 解得 x 为 400 参考答案 1 竞争 2 c a 3 降低 或快速降低 4 恢复力稳定性 或自动调节能力 低 5 400 专题模拟演练 一 选择题 1 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 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曲线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 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B B 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 从 B 点到 D 点 种内斗争加剧 D D 点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2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 S 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 S 型增长的正确说 法是 A S 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S 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C 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3 2011 辽宁省沈阳二中第四次阶段测试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 合理的是 A 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B 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C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 2011 浙江省杭州二中月考 右图曲线 a b 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 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曲线 a 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 营养级较高 B 依据曲线 b 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 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 种群密度为 d 时 曲线 b 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5 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学生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 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 物为食 过几天 d 后放入大草履虫 再过一段时间后 放入双小核草履虫 三种生物 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综合为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 二者为种内斗争关系 B 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关系中 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获胜 但 9 天后 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不一 定继续增加 C 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 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 枯草杆菌的大部分能量流 向大草履虫 D 将该烧杯置于光照 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 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 持稳定 6 下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和 B 和 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C 通过食物链 获得的能量最多 D 若 种群因某种原因数量下降 5 短时间内 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7 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 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各项不正确 的是 A 从能量关系看 B 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C 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 途径中 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 4 5 个营养级 8 下列各项措施中 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A 增加物种的数量 B 减少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C 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D 植树造林 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9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 代表生理过程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C D E B 若 C 的食物中 D 占 1 4 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 要使 C 体重增加 10kg 至少需要 A 为 325kg C 若火山爆发将上述生态系统毁灭 在火山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D 此图示可以表示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10 下列事实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的是 A 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 保护生物多样性 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 控制人口增长 同时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二 非选择题 11 2011 安徽省歙县中学月考 9 分 蜜蜂是一种群聚的益虫 蜜蜂的筑巢 语言 以 及采粉酿蜜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1 蜜蜂的侦查蜂在发现蜜源后 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 如果侦 查蜂跳 圆形舞 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 在百米之内 这种信息是 动 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DAC B E 2 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卉上采集花粉 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 这种关系在生态 学上包含种间互助和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 信息传递可以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 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为蜜蜂 100 个 1 朵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 5 瓣的植物花卉 白纸 剪刀 染料 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 同的制剂 实验设计见下表 组别假设操作步骤预测结果结论 1 通过花的味道识别 2 通过花的颜色识别 3 通过花的外形识别 第 1 2 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 第 2 组的 模拟花 在味道 颜色和外形等方面的要求是 如果将第 3 组的 模拟花 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 应注意的问题是 a b 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 12 2009 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是河 海 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 资源丰富 类型多 包括河口 浅海 滩涂 沼泽 河流等天然湿地和盐田 鱼虾养殖塘 水库 稻田等人工湿地 到 2020 年 黄河 三角洲将率先建成经济繁荣 环境优美 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请回答下 列问题 1 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 2 调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怪柳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 3 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 性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影响稳定的因素是 4 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 4 种水样的 BOD 即微生 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 和总含氮量 菖蒲水培 15 天后 再次测定了 4 种水样的 BOD 和总含氮量 结果如下表 4 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 D 水样在实验中起 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 其根本原因是菖蒲对 的吸收 其吸收方式是 影响吸收速度的内部因素包括 和 5 黄河三角洲被国际湿地组织的官员誉为 鸟类的国际机场 影响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 直接因素包括 研究湿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 和取食高度多样性的关系如下图 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 答案 一 选择题 1 5DCCDB 6 10CBABA 二 非选择题 11 答案 1 行为信息 2 捕食 调节种间关系 3 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用白纸染成花卉的颜色 黄色 无特殊的味道 且形状与花卉不同 模拟药 与蜂箱的距离相等 晴天无风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 模拟花 上的蜜蜂数目 12 答案 17 分 1 生物群落 1 分 信息传递 1 分 2 样方 1 分 3 抵抗力 1 分 营 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1 分 4 A 1 分 对照 1 分 N 等无机盐离子 1 分 主动运输 1 分 载体 1 分 能量 1 分 5 出生率和死亡率 1 分 迁入和迁出 1 分 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 成正相关 2 分 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取食高度多样性成正相关 2 分 备课资源 1 如图表示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 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 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 错误的是 A 若图 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食草动物种群的数量变化 则 a 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 度放牧 B 若图 所示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 则 b 点后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空气充足 C 图 中 c 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限度 D 图 中 d 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 时种群数量增长快 这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解析 选 B 图 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 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 K 值 下降 图 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 且 K 值增加 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 如增加营 养 空间等 环境条件更加优良 如酵母菌数量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食物充足 图 表明因为 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崩溃 图 表明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 种群数量大于 K 2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维持平衡的能力 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 2 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两个因素的影响 B 温度与湿度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效果相同 C 高温干燥环境有利于蝗虫的生存 D 相对湿度为 90 时 30 的温度最有利于蝗虫的生存 解析 选 A 由图可知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湿度对于蝗虫种群的数量均有影响 并且影响 效果不同 3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 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最高 从生态学上看 其原因最可能是 A 该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 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 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解析 选 A 基因决定性状 但环境选择性状 所以从生态学上看 某性状出现频率高 说明此性状符合当地环境 4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 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能量 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 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 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 C D 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 D 碳以 CO2 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 CO2 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 解析 选 C 从图中可以看出 A 为生产者 B C 为消费者 D 为分解者 由于能量流动的 单向性和递减性 所以能量 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5 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 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 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 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解析 选 D 人类是特殊的种群 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合 消耗过量的不可再生资源 是不能再解决的问题 6 近年来 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 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 成严重威胁 请回答 1 太湖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引起的 如图甲 乙分别表示蓝藻和衣藻结构模式图 请据 图回答 二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二者在进化上较原始的是 蓝藻有很多种 下列不属于蓝藻的是 A 团藻B 颤藻C 念珠藻D 发菜 2 为解决太湖水体发绿问题 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 常见鱼类的食性 如下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 3 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 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 如虾 蟹等 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4 有人认为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氮 磷等矿质元素有关 为了证明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 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 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 并进行如下处理 A 静置 4 小时 倒去上清液 留下藻类 加 清水 如此重复 3 次 B 再加水至 1 000 mL 混匀后分装于甲 乙 丙 丁四个烧杯中 C 在甲烧杯中加 0 3 g 洗衣粉 含磷 在乙烧杯中 在丙烧杯中加 0 15 g 洗衣粉和 0 15 g 尿素 丁烧杯中 D 将甲 乙 丙 丁四个烧杯置于 向阳的窗台上培养 5 天 取得水样 请补充完整实验 并根据上述过程回答问题 A 处理的目的是 你预计甲 乙 丙 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 理由是 怎样通过实验来检验你的预测是否正确 在同一地域的甲 乙两个天然池塘中 往甲中施入一定量的氮肥 往乙中施入等量的磷肥 结果发现只有乙出现富营养化 这是否可以说明氮不是藻类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说出你的理 由 解析 1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由原核细胞构成 衣藻属于真核生物 由真核细胞构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有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从进化上来说原 核生物出现较早 在距今大约 15 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 蓝藻种类很多 包括蓝球藻 念珠藻 颤藻 发菜等 团藻属于低等植物 2 若要通过投放鱼苗缓解水体发绿问题 需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鲢鱼 3 从生物防治角度分析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化 有利于维持其稳定性 4 实验中要把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实验中人为控制氮和磷 要排除原来 水体中所含有的氮和磷等矿质元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中用洗衣粉的目的是提供磷元素 尿素提供氮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