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第 1515 课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自主学习 1 公元前 年 称帝 建立汉朝 定都 史称 2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 推行 政策 3 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主张 颁布 4 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 设立 在地方 将全国划分为 并派 监督地方官员 5 时期 西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西汉进入鼎盛 时期 6 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 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A 大学 B 儒学 C 郡国学 D 太学 基础巩固 7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 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 减轻农民的徭役 兵役和赋税 负担 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农业生产 B 做给农民看 C 稳固自己的统治 D 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8 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的朝代是 A 春秋 B 战国 C 秦 D 西汉 9 汉武帝的 罢黜百家 是指 A 诸子百家 B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 法家和墨家 D 道家和兵家 10 穿越时光隧道 来到汉武帝时期的太学 你将在这里学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2 A 天文算术之理 B 法家治国之道 C 孙子兵法 D 儒家的经典 11 电视连续剧 汉武大帝 热播后 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 汉武帝 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 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12 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学 西汉统治者却推崇儒学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现实需要的变化 B 农民战争的推动 C 儒学自身的发展 D 统治者个人的好恶 13 今天我们强调要 以德治国 而西汉重视 以德化民 是在 A 高祖时期 B 文景时期 C 武帝时期 D 光武帝时 14 下列促进大一统局面形成的措施中属于思想方面的是 A 统一铸币 盐铁官营 B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C 兴办太学 D 颁布 推恩令 重视人才 15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是为了 维护皇帝的权威 恩赐亲戚 巩固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 A B C D 16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 千乘万骑 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 府库 珠玉宝器 多于京师 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用心 爱心 专心 3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7 汉武帝时期 为了加强监察制度 在地方上设立刺史 下列表述不符合其特征的是 A 官品很低 B 监察郡国长官 C 直接奏报皇帝 D 负责监督百官 18 西汉王朝政治 思想 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于 A 汉高祖时 B 汉文帝时 C 一景帝时 D 汉武帝时 19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我国出现了大一统的鼎盛局面 下列 各项措施与之有关的是 建立人才推荐制度 颁布 推恩令 兴办太学 组织反击匈奴的战争 统一度量 衡 A B C D 20 西汉的建立者是 A 刘邦 B 刘备 C 汉武帝 D 汉文帝 21 实现西汉王朝政治 经济 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 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武帝 D 汉景帝 22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A 剥夺王国的封地 B 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封建统治 C 分割王国的封地 D 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23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目的是 A 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子弟 B 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用心 爱心 专心 4 C 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D 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教育课程 24 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著名学者是 A 李斯 B 管仲 C 陆贾 D 董仲舒 25 西汉建立后 把都城设在 A 长安 B 咸阳 C 镐京 D 洛阳 26 观察下图 请完成 1 该图中的人物是 他向汉武帝提出 的建议 从此 学说 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 汉武帝还在 设立 作为全国最高学府 教授儒家经典 27 1 右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2 为推进大一统局面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28 阅读下列材料 凡不在六艺 六部儒家经典 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僻之说灭息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请完成 1 根据上述材料 你知道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吗 2 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种建议 3 它有什么影响 创新升华 29 阅读下列故事 论 秦皇汉武 汉武帝富有雄才大略 他重用人才 削除侯国 独尊儒术 建立太学 兴修水利 发 展经济 北击匈奴 巩固边防 汉武帝一共在位 54 年 是西汉王朝的一个重要阶段 当时 西汉王朝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是 历史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 汉武帝 也不例外 他在位期间 连年征战 大兴土木 迷信鬼神 滥用酷吏 耗尽了文景以来的 积蓄 激起了多次农民起义 武帝晚年悬崖勒马 颁布 轮台罪己诏 对自己的错误表示 忏悔 决心停止用兵 禁绝严刑 西汉王朝得以转危为安 北宋时期的大历史学家司马光 后来评论武帝说 其所以有亡秦之失 而幸免亡秦之祸 毛泽东曾在他的名篇 沁园春 雪 一词中把 秦皇汉武 相提并论 但其实这两人 虽有许多相同之处 也有一些特别不同的地方 秦始皇因暴政而导致农民起义 秦朝迅速 崩溃 而汉武帝虽有过失而能转危为安 保住了汉朝江山 请完成 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 用心 爱心 专心 6 答案 第 15 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自主学习 1 202 刘邦长安西汉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 推恩令 4 司隶校尉十三州部刺史 5 汉武帝 6 D 解析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在长安设立太学 教授儒家经典 基础巩固 7 C 解析 文景之治 时期 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有利于人民的措施 其根 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8 D 9 B 解析 汉武帝采纳儒家代表董仲舒的主张 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 把儒家学说定 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10 D 解析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在长安设立太学 教授儒家经典 11 C 解析 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 曾下令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使儒家学说逐渐 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2 A 解析 对于儒学 秦朝和西汉统治者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这是由于统治者根据 自己统治的需要 即根据当时社会现实需要的变化而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13 C 解析 汉武帝采纳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建议 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 想 推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政策 重视以德教化人民 14 B 15 D 解析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诸侯王势力膨胀 对王权构成 威胁 推恩 只是为了分割王国封地 不是恩赐子弟亲戚 16 A 解析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的诸侯王势 用心 爱心 专心 7 力逐渐膨胀 不听天子诏令 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 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17 D 解析 汉武帝时期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 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 18 D 解析 汉武帝时期 在政治 思想 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中央集权 空前加强 大一统的局面形成 19 D 解析 统一度量衡与秦始皇有关 故可排除 A B 两项 都与汉武帝有 关 20 A 21 C 解析 汉武帝即位后 凭借汉初奠定的雄厚经济基础 施展雄才大略 进一步 开拓和发展了大一统事业 因此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力达到最昌盛 故 C 项正确 22 B 解析 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是一对矛盾 削弱诸侯国势力 也就打击了地方割 据势力 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封建统治 A C D 三项都是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表 现和措施 不是实质 23 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加强思想专制统治的目的 审题时注意关键词 目的 A I 两项只属于一般目的 B 项不是目的而是结果 只有 C 项是封建统治者的真实目的 24 D 25 A 26 1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 2 长安太学 27 1 汉武帝刘彻 2 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颁布 推恩令 等 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强化监察制度等 加强了中央集权 28 参考答案 1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 诸子百家思想很活跃 不利于思想的统一 3 从思想上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但由 于排斥其他学说 同样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