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粤教版_第1页
中考政治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粤教版_第2页
中考政治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粤教版_第3页
中考政治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粤教版_第4页
中考政治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粤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1 1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一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为什么说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哪里 或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特点 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地区发展不平衡 科学技术水平 民族文化素质 还不够高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 中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 为什么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P5 为什么 见第 1 题 3 社会主义初级阶包括哪两层含义 P5 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有什么重要意义 P5 最后一段 1 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 意义 P5 最后一段最后两句 4 基本国情 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之间的关系 P6 基本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P6 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P7 关系 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P5 5 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P6 三个有利于 即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 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P6 二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 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基本路线依据是什么 P6 用心 爱心 专心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主要矛盾基础 7 党的基本路线 P6 1 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 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而奋斗 2 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简言之 就是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3 我国现阶段的唯一中心 经济建设 4 我国的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 5 我国的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 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 8 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P6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就是说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 心工作 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9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四项基本原则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的政治保证 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10 坚持改革开放 P7 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 机和活力的新体制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P7 第二 段 用心 爱心 专心3 11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 P7 最后一段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 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 中体现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 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 2 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 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1 我国经济制度的组成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2 我国公有制包括哪些内容 P15 非公有制又包括哪些内容 公有制经济包括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包括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 什么是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P15 国有经济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我们称之为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集体经济 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我们称之为集体经济 集体 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各种经济形式的作用和地位 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 P15 第四段第二句 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 P15 第五段第二三句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P15 第六段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占主体地位 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 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P15 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P15 第七段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增强我国的经济 实力 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具有关键性作用 公有制也是实现 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用心 爱心 专心4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P16 第一段 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增强国民经 济活力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创造性 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 用 5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二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6 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P17 7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8 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P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 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 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 现 三 实践中的一国两制 1 什么是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 就是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这一构想 概括地说 是在祖国统一的前 提下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台湾 香港 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 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用心 爱心 专心5 2 一国两制 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 A 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 B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有利于香港 澳门 台 湾地区的稳定 繁荣和发展 3 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实现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一个中国原则 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一国两制 4 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观点 A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C 一国两制 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D 按照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的基本方针 实现祖国统一 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 解决香港 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制度是什么方针 这样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P18 第二段 方针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目的 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6 党实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是什么 P19 最后一段 7 实现祖国统一 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我们青少年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维 护国家主权 反对台独 树立崇高理想 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把个人的 前途 命运同祖国 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 热爱祖国 报效祖国 坚决同一切分裂 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1 3 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一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 P24 第一段 以人为本 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用心 爱心 专心6 2 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P24 第二段 3 中国加快发展科技步伐发展的必要性是什么 P24 倒数第二段 4 我国教育的重要地位 功能 和作用是什么 P25 第一段 教育的重要地位 功能 教育具有培养人才 发展科技 传承文化 服务社会等多方面 的功能 教育的作用 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是开拓 带动 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 全局 性作用 5 为什么要发展我国教育事业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性是什么 P25 第二段 6 科教兴国的内容 含义 是什么 P25 第三段黑体字 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7 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 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 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全民 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3 实施科教兴国 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8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关键是什么 为什么 P25 最后一段 实施科教兴国 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才 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 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才 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9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不断培养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 确立正确成才目标 胜任 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 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什么 第一段 用心 爱心 专心7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 新增人口多 人口素质偏低 2 我国的资源状况是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 种类多 但人均占有量少 开发难度大 P26 3 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是什么 P26 第二段 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 从总体上看 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部分地 区有所改善 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不容乐观 P26 4 面对人口 资源 环境等方面的国情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坚持科学发 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P26 5 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战略 P26 第三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6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P26 27 黑体字 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实施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实施可 持续发展 要靠你我他 7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主要任务 P26 倒数第 2 段最后一句 8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 把节约放在首位 P27 9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 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 呼吸清新的空气 吃上放心的食 物 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P27 10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学生能做什么 P27 最后一段 九年级 思想品德 第一 二 三单元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地区发展不平衡 科学技术水平 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6 用心 爱心 专心8 3 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 级阶段 4 党和国家制定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基本国情 P6 5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P7 6 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P7 7 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 三个有利于 即 是否有 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 党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我国的主要 矛盾 9 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 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简言之 就是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10 我国的兴国之要是经济建设 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 强国之路是改革开放 基本 国策是对外开放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而奋斗 12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 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13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 原因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 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 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是实现科学发展 的政治保证 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14 改革 发展 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 发展是目的 稳定是前提 15 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 体成分 非公有制包括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制和外商和港澳台投 资经济 16 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是国民经济的主 导力量 17 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18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9 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健全劳动 资本 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0 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 和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 21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 立法权 决定权 任免权和监督权 23 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平等 团结 互助 和谐 民族平等 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 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用心 爱心 专心9 24 我国建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它包括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 是 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 最广泛的途径 25 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前提和原则 一个中国 两岸 关系的主题 和平发展 第二单元 全面建设 实现小康 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 P35 36 26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P36 27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 也不是同时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 只有允许和 鼓励一部分人 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 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形成示范效应 并通过先 富帮带后富 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28 我国目前小康特点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是低水平 不全面 发展很不平衡 的小康 2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 民 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六 个更加 P36 3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 力争 2020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两番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1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 特点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中国共产党 P44 33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 锋队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4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是确保我国的现代 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35 我国的国家的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 3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人民当家作主 P45 37 依法治国 依照法律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P45 38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 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人民当家作主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依 法治国重要性意义 39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P45 40 依法治国公民要学会依法办事 依法律己 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依法维护国家 利益 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P46 41 公民行使监督权途径 信访 电子邮件 电话 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通过媒体舆论 监督等 42 文化的作用 陶冶人的情操 提高人的素质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 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 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 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 对人类 进步起着催化作用 43 先进文化的标准 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P54 用心 爱心 专心10 44 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 化 4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建设 内容包括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 设 46 思想道德建设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它体现性质和方向 是重要内容和 中心环节 47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 德体系 大力倡导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的公民基 本道德规范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P54 48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 支持 其主要内容 一是教育和科学 二是文学艺术 新闻出版 广播影视 体育卫生等 事业 49 精神文明 先进文化 建设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 5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善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解决好教育 就 业 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问题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劳有所 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 振兴中华 52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P66 第一段 53 和平问题 维护世界和平 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 尤 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54 和平的意义 和平的环境能让人民安居乐业 国家和睦相处 社会安定祥和 经济蓬 勃发展 55 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1 霸权主义 2 强权政治 3 国际恐怖主义 56 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相成的 1 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 展的前提条件 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 2 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57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 世界各国在贸易 投资等领域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各国人民 之间的经济交往 社会交往和文化教育交往越来越多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有利经 济科技文化交流合作 但拉大贫国与富国差距 5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的 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59 国际竞争主要表现 原料的争夺 科技的创新 文化的较量 人才的培养和争夺等 其实质是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60 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 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民族的灵魂 是我们极其宝 贵的精神财富 61 当代民族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抗洪精神 抗非典精神 奥运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等 用心 爱心 专心11 6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根基 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成败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原因 1 增强综合国力 提高国际竞争力 2 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3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64 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同时 需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