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ZF型动力换挡变速箱设计_第1页
开题报告-ZF型动力换挡变速箱设计_第2页
开题报告-ZF型动力换挡变速箱设计_第3页
开题报告-ZF型动力换挡变速箱设计_第4页
开题报告-ZF型动力换挡变速箱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 ZF动力换挡变速箱设计 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 机电学院 专业名称: 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名称: 机电1342 学 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讲师 学 历: 硕士 年 月 日、课题论证1.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自1982年起ZF公司已将建立在微处理器上的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标准化了。通过诸如点火延迟,智能化换档程序和Tiptronic系统在减少内燃机负荷等方面的改进对自动变速器的普及已取得重大效果。在燃油经济性,操纵性和换档质量等方面的进一步改进对提高欧洲自动变速器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在电子方面为获得所需的功能应使用32位高性能微处理器。软件由ANSIC.A编写,使用AE实时操作系统随着ZF于2001年首先在后轮驱动轿车中引入6挡自动变速器后,在自动变速器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与5挡自动变速器相比,新的6挡自动变速器至少能节约5%的燃油,另外新的齿轮组件、低粘度润滑油和滑差控制锁止离合器等新技术也随之被开发,新6挡自动变速器比5挡变速器更小,变速器的零件数也减少了30%。由于将TCU继承在机电一化模块中,将线束减少至最少,采用新的负载控制策略后减少了内部元件的尺寸,由于具有这些优点,6挡自动变速器正成为中级和豪华轿车的现代化配置,ZF正在用最新的3款变速器替代5挡变速器,在2005年ZF6挡变速器的产量最佳90%以上,改善燃油经济性和CO2排放水平是新兴轿车开发工作中优先考虑的问题,新开发的6挡自动变速器CVT将用在车辆上,这些变速器可完全满足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的要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高驾驶舒适性。1.2文献综述(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汽车变速器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动力,并在动力的传递过程中改变传动比,以调节或变换发动机的特性,同时通过变速来适应不同的驾驶要求。手动变速器必须根据汽车运行条件的变化,由驾驶员随时变换挡位,要求驾驶员能对离合器踏板、油门踏板及变速操纵杆进行准确地协调配合,从而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因此手动机械变速器换挡频繁、劳动强度大、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增加了不安全因素。自动变速器能根据路面状况自动变速、变矩,具有更好的驾驶性能、行驶性能、安全性能及排放性能LlJ。欧美在20世纪4。年代就开始研制自动变速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大量的电子技术应用使得自动变速器得到了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的新车型上已把自动变速器作为标准配置,其装车率已经超过90%,日本也达到73肠,欧洲为30%。现我国生产的轿车和豪华大客车安装自动变速器也已呈普及之势,由于我国对自动变速器的研究工作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同时还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因此目前主要依赖进口,2002年进口就已达3.07亿美元。近年来随着政府和企业对自动变速器的重视程度提高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相关单位在自动变速器研发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3课题研究的内容、总体方案及技术路线、进度安排等 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主要内容:(1)设计任务:总体参数选择: 1)总体方案及总体参数的确定; 2)牵引计算; 3)变速箱档位、速比的确定,动力换档变速箱型式的选定,学生要进行充分论证。变速箱设计(3轴及齿轮):1)方案设计,确定传动简图; 2)技术设计; 3)强度、刚度计算。主要技术参数如下:1.柴油机:6120B2.变矩器:YJ系列3.装载机额定载质量:3吨4.整机重量Gs10.5吨5.最高车速:Vmax35Km/h6.主传动比:=7.637.轮边减速比:=3.6研究思路:首先,由实习及查阅资料了解到装载机总体及变速箱设计的相关参数;然后,进行数值计算;最后,通过数值比较进行分析。第一周 英文论文翻译(3000中文字以上)第二周 毕业实习及熟悉整理资料并写开题报告第三周 总体方案选择及总体设计第四周 牵引计算第五、六周 进行总体布置并绘制总体布置图第七、八周 变速箱设计第九、十周 绘制传动简图第十一、十二周 绘制变速箱装配图第十三周 完善计算书、图纸 准备和进行答辩第十四周 修改设计图、计算书 完善设计成果1.4注意存在的问题课题重点:(1)ZL50装载机总体及定轴变速箱基本技术参数的确定;(2)总体方案选择及总体设计;(3)牵引计算;(4)总体布置;(5)典型零件设计及有限元分析。关键问题:(1)总体方案选择及总体设计;(2)牵引计算。 1.5参考文献【I】同济大学主编. 铲土运输机械.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II】吉林工业大学主编. 轮式装载机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III】杨晋生主编. 铲土运输机械.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IV】同济大学主编. 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V】诸文农主编. 底盘设计(上、下).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年7月【VI】许镇宇,邱宣怀主编.机械零件(修订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VII】吉林工业大学主编. 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 机械工业出版社,1979【VIII】东北工学院主编.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2、答辩组论证结论(1)方案可行,技术路线清晰 (2)方案可行,技术路线基本清晰 (3)方案基本可行,技术路线不很清晰 (4)方案和技术路线不很清晰 (5)方案和技术路线不清晰 3、指导教师意见: 教研室主任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