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堂堂清练习册答案_第1页
八年级上物理堂堂清练习册答案_第2页
八年级上物理堂堂清练习册答案_第3页
八年级上物理堂堂清练习册答案_第4页
八年级上物理堂堂清练习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 上物理堂堂清答案 一 声音是什么 补充例题 1 空气 振动 2 振动 真空 3 振动 课内练习 1 振动 是 2 固体能传声 3 振动 介质 固体 4 疏密 声波 5 B 6 D 7 D 课外练习 1 振动 声带 鼓面 空气 水 2 空气 马 河水 3 声波 能量 4 空气 强 5 晃动 能量 6 D 7 B 8 1 液体能传声 2 固体能传声 3 在桌子下面拍手 4 将耳朵贴于桌面和不贴桌面听声进行比较 9 空气能够传声 不能 月球上没有空气 真空不能传声 二 声音的特征 补充例题 1 空气 音色 2 B 3 B 4 B 课内练习 1 声调 振动的快慢不同 2 响度大 音色美 音调高 3 C 4 B 5 A 6 C 7 C 课外练习 1 振动 距离 2 振动频率 频率 3 音色 4 音调 响度 音色 5 相同 6 慢 快 7 响度 8 响度 音色 音调 9 响度 音调 10 弹片振动 快 弹片振动慢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11 B 12 A 13 1 a b 2 是 三 令人厌烦的噪声 补充例题 1 无规则振动 传播过程 2 D 3 C 课内练习 1 声波 人耳 传播过程 2 安静 声源处 3 甲 植树种草 4 C 5 D 6 B 7 C 8 D 课外练习 1 噪声 听力 记忆 心脏病 2 声源 传播过程 人耳 3 D 4 B 5 B 6 D 7 机械闹钟 B 8 抗声 与噪声振动步调相反 使两种声音的 密部 与 疏部 恰好同时到达某点 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从而减弱噪声 四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补充例题 1 A 2 D 3 超声波 课内练习 1 不能 不能 2 多普勒 能 3 眼睛 黑暗 耳朵 明亮 4 C 5 C 6 C 7 C 8 C 课外练习 1 20 20000 20 次声 2 超声 3 略 4 传播速度不同 5 危 害 控制 6 次 超 7 振动 具有 频率高 8 B 9 C 10 D 11 1 声呐 超 2 不 真空不能传声 12 答 在地震或火山发生前 地下会发出次声波 因为一 些小动物能够听到一些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 所以在次声波到达时能够听到 而人却听不到 利用小动物的这种特性 可以为人类预报地震提供信息 人类也可以制作一些模仿动物的仪 器感知次声波 从而预报地震或火山爆发等 测试 A 卷 1 B 2 A 3 C 4 D 5 D 6 D 7 振动 快 8 次声波 9 噪声 听力 记忆 心 脏病 10 超声波 声呐 11 6 不能 200 12 密 疏 空调器 大功率冰箱 汽 车发动机 13 声波经云层 山峦等多次反射 14 1 划得快音调高 划得慢音调低 2 划密梳 齿音调高 划疏梳齿音调低 3 振动快音调高 振动慢音调低 15 1 固体能传声 2 金属更易传声 3 振动不能被传播 4 不能 16 弹 是 振动 空气 能够 测试 B 卷 1 C 2 A 3 B 4 D 5 D 6 C 7 D 8 C 9 钟在振动 10 噪声 11 振动 12 空气 振动 真空不能传声 13 振动频率 音调 14 闻 超声波 15 振动 声音 振 动 振动 16 蓬菘的雪能够吸收声音 17 略 18 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有乙和丁 甲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 率有关 第三章 光现象 一 光的色彩 颜色 补充例题 1 身上的服装是红色的 而下身裙却是黑色的 2 品红 3 红 红黑红纸只能反射红光 绿光被她吸收 课内练习 1 C 2 D 3 C 4 B 5 自身发光 吸收 人造 天然 眼睛 6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光的色散 英 牛顿 色散 7 C 8 C 9 红 绿 蓝 光的三原色 红 黄 蓝 对比 10 黄 其他颜色 红 11 白纸是蓝色 字分别是蓝色 黑色 黑色 课外练习 1 A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D 太阳能转 化为机械能 2 红 其他颜色 蓝 其他颜色 改变色调 3 C 4 D 5 D 6 C 7 D 8 B 9 A 10 B 11 D 二 人眼看不见的光 补充例题 1 上升 红外 温度 把玻璃泡涂黑 黑色吸热本领强 荧光物质 2 使荧光物质发 光 3 B 4 B 课内练习 1 C 2 B 3 D 4 C 5 D 6 D 7 D 8 直线 红外线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 红外线能 发生反射 9 略 课外练习 1 A 2 Ab Ba Cc Dd 3 C 4 B 5 B 6 B 7 B 8 A 9 1 太阳 2 B 3 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等物品 破坏臭氧层 三 光的直线传播 补充例题 1 D 2 B 3 D 4 C 课内练习 1 同种均匀介质中 真空中 3 108 3 105 2 光的直线传播 3 A 4 B 5 B 6 B 7 D 课外练习 1 D 2 B 3 A 4 C 5 沿直线的 2 5 变小 6 光源 无影灯 7 s sm m v s t29 0 340 100 计时员是看到白烟计时 李乐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 时间少了 0 29s 8 因为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 只有物体上射出的光进入眼睛时 才能看见这个物体 当眼睛离小洞较远时 能射入眼睛的光线范围就较小 所以看到的范围就较小 当眼睛离 小洞较近时 能射入眼睛的光线范围就增大 所 以看到的范围就增大 9 直线传播 四 平面镜 补充例题 1 1 不变 2 B 3 B 课内练习 1 太阳灶 2 C 3 A 4 正立 等 大 虚象 1m 5 6 课外练习 1 漫反射 镜面反射 2 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3 3mm 4 1 平面镜不透明 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2 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 错误 应改为 不点燃 5 1 虚 2 相等 3 相等 4 不变 6 1 位置 2 大小 3 不能 五 光的反射 补充例题 1 2 3 4 5 略 6 B 课内练习 1 过 C 点作法线 再作 CD 的入射光线 它与 AB 的交点即发光点 S 图略 2 A 3 D 4 B 课外练习 1 B 2 D 3 B 4 D 5 A 6 B 7 A 8 D 9 B 10 67 5 第 三 章 光现象 单元练习 A 一 填空题 1 2 仍是 可逆的 3 漫反射 反射 4 120 0 5 红外线辐射 紫外线 6 对比 7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 8 红 绿 蓝 白光 9 所有 都 红外线 红外线越强 10 虚 反射 3 二 选择题 11 A 12 C 13 A 14 B 15 C 16 A 17 C 18 D 19 C 20 D 三 作图题 21 题 22 23 四 实验与简答题 24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25 两 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大小 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第三章 光现象 单元练 习 B 一 填空题 1 红 绿 蓝 2 也会上升 热效应 3 涂上黑色的那支 4 漫反射 反射 白亮光滑 平面镜成像 两 6 北 左 7 45 增大 8 不同 温度 9 平面镜成像 10 传播方向 180 11 避免因平面镜成像而影响安 全驾驶 12 漫反射 各种 所有 13 12 05 14 45 二 选择题 15 A 16 D 二 作图题 17 题 18 题 19 题 20 题 21 题 三 实验与简答题 21 1 红花反射红色光 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2 红色光的热效应比蓝色光的热效应强 3 白花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几乎不吸收色光 22 如右上图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 透镜 补充例题 1 A 2 C 3 乙 甲 4 焦点 5 强 6 会聚 焦点 焦距 10 课内练习 1 C 2 D 3 水晶球类似凸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窗帘布在聚光点附近 其温度升高 当达到其燃点时会自行起火 课外练习 1 答案 凸透 2 折射 凸透镜 远视眼镜 凹透镜 近视眼镜 3 雨水进入饮料瓶 饮料瓶相当与凸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4 5 6 探究设计题 1 三只大小 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 太阳光 刻度尺 2 利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 用刻度尺测透镜焦距 用玻璃透镜会聚太阳光 通过调整它到地面的距离 使地面上出现最小的光斑 用刻度 尺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即为焦距 用水晶透镜重复步骤 用塑料透镜重复步骤 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 得出结论 3 透镜材料玻璃水晶塑料 透镜焦距 cm 4 控制变量法 7 1 光的反射 或平面镜成像等 2 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 其聚光 功能是相当可观的 3 造成火灾隐患 或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暴露生活隐私等 4 建议对城市使用玻璃幕墙的范围 设计 制作和安装制订统一技术标准 或限制使 用玻璃幕墙等 言之有理 均可得分 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补充例题 1 倒立 缩小 正立 放大 2 一倍焦距以内 正立 放大 虚 3 A 4 B 课内练习 1 B 2 C 3 B 4 如下图 5 1 光具座 蜡烛 凸透镜 光屏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 u f 二倍焦距 3 上 4 不变 变暗 5 倒立放大的实像 6 5 cm f 7 5 cm 课外练习 1 9 11 2 上 3 A 4 D 5 B 6 D 7 A 8 光源在凸透镜的 1 倍焦距以内 像距过大 光屏和凸透镜间的距离小于 1 倍焦距 透镜 或光屏不垂直于光具座 三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补充例题 1 B 2 A 3 A 课内练习 1 凸透镜 倒立 大于 2 凸 或会聚 倒立 弱 3 变小 4 大 于 实 5 薄 小 倒立的 缩小的 实 厚 大 倒立的 缩小的 实 6 厚 前 近 近 发散 后 7 凸透镜 倒立 大于 8 B 9 D 课外练习 1 C 2 A 3 反射 凸透镜 倒立 缩小的实像 暗 4 1 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 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纸 调节透镜到纸面的距离 直至纸 面上出现最小 最亮的光斑 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 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其它 方法正确同样给分 2 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 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大小与物距 焦距都有关系 因此研究实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 时应控制物距不变 四 显微镜与望远镜 补充例题 1 2 个透镜 凸 使远处的物体变近了 使近处的物体变大了 2 伽利略望远 开普 勒望远 显微镜 短 长 3 C 4 A 课内练习 1 凸 虚 2 凸透镜 目镜 物镜 3 放大的实像 再放大一次 4 凸透镜 实像 这个像放大 5 视角 6 D 7 D 8 D 9 C 10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 做得很大 可以会聚更多的光 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为了尽可能增大视角 要提高目镜 的放大倍数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 其放大倍数越大 另一方面 目镜的焦距越小 物镜成的 像可以越接近目镜 就会有更多的光线进入目镜 像就可以越明亮 课外练习 1 凸透镜 目镜 物镜 物镜 目镜 2 大 3 焦点 放大镜 放大 会聚星体发 出的更多的光 4 显微镜 望远镜 5 2 透镜 凸透镜 6 大气 层 大气层 7 A 8 C 9 C 10 C 11 B 12 1 方法及原理如图 15 16 其中f1 f2 图 15 图 16 2 由光路的可逆性可得图 18 19 图 18 图 19 五五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补充例题 1 2 B 3 B 课内练习 1 C 2 B 3 B 4 B 5 折射 乙 课外练习 1 C 2 C 3 C 4 B 5 C 6 A 7 问题 有 l 3 现象中 由于空气密度不均 使光产生折射 照成星星眨眼睛 人的晃动 对面的东西晃动 问题二 不会 月球上没有空 问题三 可以避免大气折射给观测带来的不便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练习 A 一 填空题 1 EO AB 的左方 2 折射 反射 3 凸透镜 会聚 会聚透镜 凹透镜 发散 4 焦点 5 凸透 大于两倍焦距 光屏 倒立 缩小的实像 6 凸透 7 B 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道理 8 光在大气层中发生折射现象 9 两 目 10 望远镜 二 选择题 11 D 12 D 13 A 14 C 15 B 16 B 17 A 18 C 19 C 20 D 三 作图题 21 凹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第 22 题 第 23 题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练习 B 一 选择题 1 D 2 B 3 D 4 B 5 D 6 B 二 作图题 7 题图 8 题图 10 题图 9 题图 11 A D E 12 1 倒立 2 焦距 或弯曲程度 像距 3 c 4 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 25 cm 或不要 长时间看书 中间要适当休息 或多做眼保健操 其他建议合理即可 13 1 水凸透镜 光屏 2 将蜡烛 水凸透镜 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保持蜡烛烛焰 水凸透镜 光屏三者的 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调节水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向水凸透 镜中注水 使晶状体变厚 将观察到光屏上所成蜡烛烛焰的像将变得不清晰 将蜡烛向水 凸透镜靠近 观察到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第五章答案第五章答案 第一节 补充例题 1 cm dm mm km 2 1 60cm 3 4 44cm 4 58cm 4 60s 0 5s 15min 0 5min 2min41 6s 课内练习 1 公认的标准 公认的标准 2 米 m 秒 s 3 80000 4 2 10 7 6 7 10 4 0 33 30 1800 4 D 5 2 3 2 4 6 B 7 D 8 用测多算 少法 84 微米 课外练习 1 垂直于尺面 1 96cm 2 70 10 7 0 75 2700 min 3 小 4 A 5 A 6 B 7 A 8 1 9 9 1 封面不可算在内 2 10 页太少 3 算厚 度应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 10 将两种细铜线在同支圆铅笔上紧密排绕相同的长度 数出甲 乙匝数分别是 n1 n2 则 d2 n1d1 n2 11 一般人的身长是脚长的 7 倍 略 第二节 补充例题 1 对折两次 路程 时间 对折两次 相同 路程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2 C 课内练习 1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2 运动快慢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米 秒 米每秒 m s 4 这个人每小时行 4 千米 6 0 25 5 m s km h m s 6 C 7 D 8 C 9 3480m 课外练习 1 0 1 2 30 小于 3 6 4 C 5 B 6 D 7 8 24 8 1 B 快 2 匀速直线运动 3 B 第三节 补充例题 1 1 9 6m s 2 150s 2 1 20km h 2 22 5km h 课内练习 1 快慢和方向不变 相等 2 139 4 8 3 D 4 C 5 A 6 C 7 C 8 B 9 1 5min 2 72km h 课外练习 1 100m 7s 2 100km h 300 3 车速最大是 80km h 从这里 到南京还有 60km 45 4 匀速 20 加速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