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4.3物质的密度精编精练(I)卷.doc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4.3物质的密度精编精练(I)卷.doc_第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4.3物质的密度精编精练(I)卷.doc_第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4.3物质的密度精编精练(I)卷.doc_第4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4.3物质的密度精编精练(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4.3 物质的密度 精编精练(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5题;共12分)1. (2分)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石块密度的实验中,有如下操作或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 A . 将天平标尺上的游码移至右端,再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B . 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C . 用细线系着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石块的体积VD . 用公式 算出石块的密度2. (2分)一量筒中原有50毫升水,现在往里而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 . 6cm3B . 18cm3C . 12cm3D . 24cm33. (2分)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B .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C . 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该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D .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恒温蒸发后有固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4. (1分)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制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1和2的两个烧杯中,可以判断:1_2 若该密度计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 , 则m1_m2 (后两空选“”、“=”或“”) 5. (5分)铜的导电性能比铝强,所以室内导线都用铜质导线并用橡胶在外面绝缘,但是在环境恶劣的户外高压线却使用铝质导线,且直接裸露,这是为什么? 二、 中档题 (共9题;共38分)6. (2分)中间空心的铁球、木球、铝球、铅球,若外形完全相同,质量和体积相等,则中间空心部分最大的是( ) A . 铁球B . 木球C . 铝球D . 铅球7. (2分)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左/右)调节。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空烧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待测牛奶倒入烧杯中,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_g。把待测牛奶倒入量筒,测出牛奶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待测牛奶的体积为_cm3。待测牛奶的密度为_kg/m3 , 8. (7分)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2.7N。当把零件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1.7N。现把该零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1.9N。求: (1)该零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2)该液体的密度 液。 9. (3分)小欢同学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步骤: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填“右”或“左”)调。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8克;取适量的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0 , 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全部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如图乙所示。(2)由图中数据可知,盐水的密度是_千克米3。虽然小欢同学操作规范,但测得盐水的密度会_(选填“偏大”或“偏小”)。 10. (3分)为了研究物体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物体质量m/g体积V/cm3 /(gcm3)1甲12701002.72甲2540200_3乙15404501.24乙21201001.2(1)将上表的空格填写完整_。 (2)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同种物质, _。 (3)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体积大的物质_(4)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 _11. (5分)小明去乌镇旅游时发现,小店卖买米酒都用如图甲所示的“酒提子”来量取。 (1)一“酒提子”米酒的体积为50ml,用该“酒提子”装满水(米酒水),则水的质量_5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明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回到学校后按图乙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由图乙所示数据求得米酒的密度为多少kgm3? (3)按照小明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 _(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 12. (5分)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5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 浓硫酸(H2SO4)500毫升浓度(质量分数)98%密度1.84克厘米3相对分子质量98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1)这5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为_克,其中含溶质硫酸_克。 (2)他将这50毫升浓硫酸与200克水均匀混合,求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若实验室要配制630g溶质质量分数28%的稀硫酸,则需要这瓶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毫升? 13. (10分)一个空心铜球质量为445g,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545g。 (1)求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 (2)若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1.5kg,求注入液体的密度?(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 14. (1分)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1、2 , 若混合前它们的质量相等,将它们混合后,则混合液体的密度为_;若混合前它们的体积相等,将它们混合后,则混合液体的密度为_。(设混合前后液体的体积不变) 三、 拓展题 (共6题;共27分)15. (2分)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16. (7分)小亮为了测量滨州特产“冬枣醋”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处,然后调节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如图所示: 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B 将部分冬枣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冬枣醋的总质量m1;C 将烧杯中冬枣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冬枣醋的体积V;D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冬枣醋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_(填步骤序号)。(3)由图可知待测冬枣醋的质量为_克,体积为_厘米3 , 冬枣醋的密度为_克/厘米3。 17. (10分)给你一只量筒,一只烧杯、一支彩色笔和足够的水。利用这些器材,何如测量一块鹅卵石的体积?(量筒口较小,鹅卵石放不进去),请简要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 18. (1分)小科在帮妈妈剥蚕豆时,脑海中冒出有个想法测量一粒蚕豆种子的质量。经过一番考虑,小科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 说明:图甲为将蚕豆种子放入清水中,蚕豆种子下沉到容器底部。图乙为将清水中加入适量食盐,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蚕豆会悬浮于食盐水中。(1)在使用天平测量食盐水前,小科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发现刻度盘上的指针没有指在中央刻度线上,接下来的操作是_。 (2)小科调好的天平后,称食盐水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了某个质量较小的砝码后,指针稍微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 19. (2分)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下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cm3。 (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20. (5分)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三个正方体甲、乙、丙,它们的棱长分别为1cm、2cm、3cm,质量分别为3g、24g、54g,其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个是空心的。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5题;共12分)1-1、2-1、3-1、4-1、5-1、二、 中档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