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_第1页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_第2页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_第3页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B1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 泛指江西 一带不停留 便向潇湘 泛指湖南 直 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诗词中的暴动执行 的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决策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B2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 满街的爆竹 焰火飞扬 漫山遍野是人浪 笑口高张 热泪如狂 诗人罗家伦在 凯歌 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 抗日战争的胜利 使中国走上了独立 民主 富强的道路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B C D B3 歌曲是时代的产物 与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上了猪羊出了门 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 嗨来梅翠花 嗨呀海棠花 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 反映出共同时代 主题的歌词是 A 万泉河水清又清 我编斗笠送红军 B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C 解放区的天 是明朗的天 D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B4 邓贤在 决定中国命运的 700 天 一书中这样描述 强渡黄泛区以后 最惊险的 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 渡口没有船 也没有桥 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 尾随的追兵已经 赶来 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 紧急之中 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 经过寻访竟然找到 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 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 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 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B5 有人认为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 实是一部 帝王专制史 而现代的中华通史 则是一部 民主政治史 材料中从 过去 到 现代 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指 A 鸦片战争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D6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 是近代中 国农民阶级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 对这一方案的评述 正确的是 A 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 表达了反抗列强侵略的诉求 C 提出了建设近代化国家的设想 D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B7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 1875 1898 在 虎丘道上 写道 愿使江涛荡寇仇 啾 啾故鬼哭荒丘 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 这种 惨状发生在下列哪项不平等条约后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8 当代学者提出了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的观点 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 但究其实质 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 国 A 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 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B9 山歌越唱越开怀 东山唱到西山来 红色瑞金闹革命 工农政权建起来 这首民歌 最有可能创作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B10 邓小平回忆他参加的一次秘密会议 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搞农民暴动 号召共 产党人拿起枪杆子 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该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B11 1937 年 9 月的 群众周刊 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的一则贺电 贵军受命 抗敌 立奏奇功 挽西线垂危之局 破日寇方长之焰 捷报传来 万众欢腾 立奏奇功 指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D12 胡绳先生认为 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一方面它们 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 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 遇事妥协让步 另一方面 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 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 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B13 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歌能证史 以下都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唱甚广 的歌曲 按反映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十送红军 一送 里格 红军 介支个 下了山 秋雨 里格 绵绵 介支个 秋风寒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除军阀 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 努力国民革 命 齐奋斗 齐奋斗 解放区的天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毕业歌 同学们 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 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 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A B C D A14 日本学者藤村道生在一本书中写道 战争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就在于它比任何事 情都更加使列强对中国的分割变成了现实 新兴的日本获得了台湾 并宣布领有尖阁群 岛 这场战争是指 A 甲午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B15 右图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 它用黄铜铸成 上面的日期是 中华民国 三十八年四月小 23 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 它的寓意是 A 清政府统治结束 B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C 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大屠杀 D 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举行 16 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谱写了古老中 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 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 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 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 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答案 D 17 飘飖故国迭痍疮 白骨哀鸿不忍望 志士三千凝血肉 磷烟一夜举刀枪 旌扬绿野寻 民主 都建金陵废帝王 大义当时如号角 吹开晓雾现朝阳 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北伐战争 D 挺进大别山 答案 B 18 1937 年 7 月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中提出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 暴动政策 及赤化运动 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中共中央这一决定 主要是基 于 A 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B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 日军攻陷南京 制造大屠杀惨案 答案 C 19 素帆百万飞如箭 乘风顷刻敌前现 碧水静无波 疏星夜转多 弹飞如急雨 难阻雄 狮路 天险说长江 功成夜未央 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A 平津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答案 C 二 判断题 B20 凡当收成时 两司马督伍长 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 余则归国库 凡麦 豆 苎麻 布帛 鸡 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材料提及的 国库 制度体现了 资政 新篇 中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B21 1900 年 八国联军在抢掠完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之后 为了掩盖其罪恶 火烧圆明园 B22 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 都是党的重要转折性会议 使革命转危为安 都纠正了党内错误路线 但前者纠正的是左倾投降主义错误 后者纠正 的是 右 倾冒险主义错误 B23 遵义会议放光辉 全党全军齐欢庆 健儿巧渡金沙江 铁索桥上显威风 歌词所 咏的历史事件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 B24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结 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A25 近代以来 日本继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后 又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 1937 年又发动了全 面侵华战争 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伤害 3 非选择题 1 近代中国 1840 1949 人民的两大任务 反 追求民族独立 反 追求民主进 步 2 1840 1949 中国各阶层反抗外来侵略 积极探索复兴道路 A 农民阶级 1851 1864 发动 运动 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同时担负反侵 略 维新派 维新变法 主张建立 制 B 资产阶级 革命派 发动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 无产阶级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建立新中国 3 1840 1949 年间 列强的侵华战争 A 1840 1842 鸦片战争 签订 中国开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1856 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加深 C 1894 1895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 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大大加深 D 1900 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 完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E 1937 1945 日本侵华战争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 1949 1 1919 5 4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标志 2 年 7 23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中国共产党成立 3 1924 1927 时期 时期 1924 年 年 召开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召开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 作形成 作形成 4 1927 1937 时期 长征时间时期 长征时间 1935 年 1 月召开 会议 确立以 为核心的中央领导 5 1937 1945 时期 时期 1937 7 7 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年年 12 月 南京大屠杀 月 南京大屠杀 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 地区发动百团大战地区发动百团大战 6 1946 1949 时期 时期 1947 年年 6 月 月 率晋冀鲁豫解放率晋冀鲁豫解放 军主力渡过黄河 挺进军主力渡过黄河 挺进 揭开 揭开 的序幕 战略决战指的序幕 战略决战指 三大战役 主要意义 三大战役 主要意义 1949 4 21 4 23 解放军发动 解放军发动 战役 战役 意义 意义 5 与南京相关的事件 A 1842 年 在南京签订中英 南京条约 签订 开始沦为 B 1853 年 太平天国定都 在 天朝田亩制度 中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 C 1912 年 在南京成立 发表 临时约法 D 1937 年 12 月 日本在南京 E 1949 年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统治中国 22 年的 政府覆灭 6 国共两次合作比较 国共两次合作比较 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合作 时间时间 1924 1927 1937 1945 目的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 推翻北洋军阀打倒帝国主义 推翻北洋军阀 打倒日本侵略者 实现中华民族解放打倒日本侵略者 实现中华民族解放 战线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开展运动开展运动 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 作用作用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动摇了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动摇了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是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增强民族自信心 破裂后果破裂后果 导致导致 1927 1937 年国共十年对峙 年国共十年对峙 导致导致 19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