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旧人教版_第1页
广西桂林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旧人教版_第2页
广西桂林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旧人教版_第3页
广西桂林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旧人教版_第4页
广西桂林中学201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旧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O F2 F1 O F3 F4 A O F2 F1 O F3 F4 B O F2 F1 O F3 F4 C O O F2 F1 F3 F4 D 广西桂林中学广西桂林中学 20102010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科试题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科试题 时量 时量 9090 分分 满分 满分 100100 分分 第第 卷 选择题卷 选择题 共共 4040 分 分 一 选择题 本题有一 选择题 本题有 1010 小题 每题小题 每题 4 4 分 分 4040 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有一个或一个以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有一个或一个以 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 4 4 分 部分选对得分 部分选对得 2 2 分 有错或不选得分 有错或不选得 0 0 分 分 l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 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 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 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 D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 2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 以下论点正确的是 A 物 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 其速度一定增加 B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越大 C 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 它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快 D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 此时刻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 3 如图是甲 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 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 由图可知 A 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 1s 末和 4s 末 B 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 2s 末和 6s 末 C 两个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 2s D 4s 末以后甲在乙的前面 4 如图所示 小车上固定着三角硬杆 杆的端点处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 当小车有 水平向右的加速度且逐渐增大时 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变化 用F1至F4变化表示 可能是 下图中的 OO 沿杆方向 2 5 有一种大型游戏器械 它是一个圆筒形大型容器 筒壁竖直 游客进入容器后靠筒壁站立 当 圆筒开始中心轴线转动后 转速加快到一定程度时 突然地板塌落 游客发现自 己没有落下去 这是因为 A 游客处于超重状态 B 游客处于失重状态 C 游客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 D 筒壁对游客的支持力等于重力 6 利用光敏电阻制作的光传感器 记录了传送带上工件的输送情况 如图甲所示为某工厂 成品包装车间的光传感记录器 光传感器B能接收到发光元件A发出的光 每当工件挡住A 发出的光时 光传感器就输出一个电信号 并在屏幕上显示出电信号与时间的关系 如图乙 所示 若传送带始终匀速运动 每两个工件间的距离为 0 2m 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 0 1m s B 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 0 2m s C 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 3600 个工件 D 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 7200 个工件 7 一列沿 X 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 t 0 时刻的波形如图实线所示 t 0 2s 时刻的波形如图 中虚线所示 则 A 质元 P 的运动方向向上 B 波的周期可能为 0 27s C 波的频率可能为 1 25Hz D 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 20m s 8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 地上的 凡人 过一年 天上的 神仙 过一天 如果把看到一次日 出就算做 一天 那么 近地轨道上 距地面 300 700km 环绕地球飞行的宇航员 24 小时 内在太空中度过的 天 数约为 已知地球的半径 6400km 重力加速度为 10m s2 A 1 B 8 C 16 D 24 9 图示为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 斜面轨道倾角为 30 质量为 M 的木箱与 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 3 6 木箱在轨道端时 自动装货装置将质量为 m 的货物装入木箱 然 后木箱载着货物沿轨道无初速滑下 与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 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 下 然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 再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m M B m 2M C 木箱不与弹簧接触时 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 3 D 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10 如图所示 质量为 m 的木块在质量为 M 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 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 F 的作用 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木板与地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 2 当木块在长木板上向右滑行的过程中 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1mg 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2 m M g C 当 F 2 m M g 时 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D 无论怎样改变 F 的大小 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第第 卷 非选择题卷 非选择题 共共 6060 分 分 二二 本题共本题共 8 8 小题 共小题 共 6060 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和重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和重 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 单位 单位 11 1 4 分 某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 1mm 游标上有 20 个分刻度 使用该游标卡 尺测量一工件长度 如图所示 则读数是 cm 2 4 分 在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的实验中 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 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 图钉 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OB 和 OC 为细绳 图乙 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a 图乙中 F 和 F1都表示合力 其中一个表示合力的理论值 一个表示 合力的实验测量值 该图中表示合力的理论值 是 填 F 或 F1 b 在实验中 如果将 细绳也换成橡皮筋 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答 选填 变 或 不变 12 6 分 2007 年 10 月 24 日 中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 嫦娥 1 号 卫星 如图是某监测系统每隔 2 5 s 拍摄的 关于起始匀加速阶段火 箭的一组照片 已知火箭的长度为 40 m 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关系 结果如图所示 火箭的加速度大小a m s2 火箭在照片中第 2 个像 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u m s 13 6 分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有的加速度与物体质 量及斜面倾角是否有关 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A 表面光滑的长木板 长度为 L B 小车 C 质量为 m 的钩码若干个 M m F 4 D 方木块 备用于垫木板 E 米尺 F 秒表 1 实验过程 第一步 在保持斜面倾角不变时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 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 来改变物体质量 只要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用时间 t 就可以由公式 a 求出 a 某同学记录了数据如右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 我们发现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质量 改变之后平均下滑时间 填 改变 或 不改 变 经过分析得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为 第二步 在物体质量不变时 探究加速度与倾角的 关系 实验中通过改变方木块垫放位 来调整长木 板的倾角 由于没有量角器 因此通过测量出木板 顶端到水平面高度 h 求出倾角 的正弦值 sin h L 某同学记录了高度和加速度的对应值 并在坐标纸上 建立适当的坐标轴后描点作图如下 请根据他所作 的图线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 m s2 进一步分析可知 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倾角 的关系为 2 该实验小组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14 8 分 如图 A 质量m 1kg 的物体沿倾角 37 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 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 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 比例系数用k表示 物体加速 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 B 所示 求 1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比例系数 k sin370 0 6 cos370 0 8 g 10m s2 15 10 分 10 米折返跑 的成绩反应了人体的灵敏素质 测定时 在平直跑道上 受试 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 当听到 跑 的口令后 全力跑向正前方 10 米处 的折返线 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 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 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 如木 箱 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 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 测试员停表 所用时间 即为 10 米折返跑 的成绩 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 4m s2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4m s 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 减速的加速度为 8m s2 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 减速 保持最大速度冲线 求该受试者 10 米折返跑 的成绩为多少秒 16 10 分 如图所示 一位质量为m 65 kg 的特技演员 在 时间 质量 次数 M M m M 2m 1 1 42 1 41 1 42 2 1 40 1 42 1 39 3 1 41 1 38 1 42 跑道 起点终点线 折返线 木箱 10m 5 进行试镜排练时 从离地面高h1 6 m 高的楼房窗口跳出后竖直下落 若有一辆平板汽车正 沿着下落点正下方所在的水平直线上以v0 6 m s 的速度匀速前进 已知该演员刚跳出时 平板汽车恰好运动到其前端距离下落点正下方 3 m 处 该汽车车头长 2 m 汽车平板长 4 5 m 平板车板面离地面高h2 1m 人可看作质点 g 取 10 m s2 人下落过程中未与汽车车头 接触 人与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0 2 问 1 人将落在平板车上距车尾端多远处 2 假定人落到平板上后立即俯卧在车上不弹起 司机同时使车开始以大小为a车 4 m 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直至停止 则人是否会从平板车上滑下 17 12 分 如图所示 皮带传动装置与水平面夹角为 30 轮半径 R m 两轮轴心相距 1 2 L 3 75m A B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 轮缘与传送带之间不打滑 一个质量为 0 1kg 的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g 取 10m s2 3 6 1 当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 v1 3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 将小物块无初速地放在 A 点后 它运动至 B 点需多长时间 计算中可取 16 20 252396 2 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运动时 会在传送带上留下痕迹 当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 动时 小物块无初速地放在 A 点 运动至 B 点飞出 要想使小物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最 长 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 v2至少多大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6 匀速阶段 s v sl t m 2 4 5 1 分 受试者 10 米折返跑 的成绩为 t t1 t2 t3 t4 t5 6 25s 1 分 16 解析 1 设人下落时间为t 则 2 12 1 2 hhgt 1 分 车在时间t内运动的位移x v0t联立以上两式解得x 6 m 1 分 人在车上的落点距车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