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中历史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2-2013学年高中历史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2-2013学年高中历史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2-2013学年高中历史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第 1010 课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 汉字的起源时间和演变过程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 中国画的发展脉 络和基本特征 理解 书画同源 概述汉字 绘画的起源 演变过程 能说出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 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 为学生提供图片 书画作品 视频等材料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通过问题探究 观察碑帖 历史比较 欣赏图片等方法与手段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理解 书画同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投影北京 2008 年奥运会会徽 请学生品一品 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的内涵及价值 一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 1 地位 地位 汉字源远流长 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 文字 讲仓颉造字的传说 2 2 演变 演变 1 1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 例如半坡彩陶上的象形字 早在六千多年前 原始社会晚期 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 渐渐演变成 为汉字 汉字起源于图画 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 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称为 图画文字 后来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 逐渐脱离图画 形成汉字 2 2 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 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 商代的甲骨文 商代的甲骨文 P46P46 图 图 3 3 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发展至今约有 3600 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 汉字形体经历了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这样的发展脉络 虽然字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他们的基本结构 仍是相通的 3 3 趋势 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 趋势 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 由繁到简 由繁到简 其过程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在古文字阶段 其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 金文 篆书 秦隶 在隶楷阶段 其序列是隶书 楷书 隶书盛行于汉代 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 书的过渡阶段 楷书盛行于隋唐 在隶楷阶段 还出现了辅助书体 草书和行书 二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二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 1 书法艺术的两个阶段 自发阶段 书法艺术的两个阶段 自发阶段 魏晋魏晋 自觉阶段自觉阶段 文字本来是用来记事的 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 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 能 但发展到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从此 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所谓书法 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 写字的艺术 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 用心 爱心 专心2 线条艺术 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2 2 书法的三种形体 书法的三种形体 发展与特点代表人物和作品 楷书发展 魏晋有定鼎之功 唐代步入盛世 特点 笔画详备 结体严整 是规范化 标准化 楷 模化的字体 是实用功能很强的书体 魏晋 钟繇 王羲之 唐代 欧阳询 欧体 颜真卿 颜体 柳公权 柳体 草书发展 成熟于魏晋 特点 笔画简约 勾连不断 任情纵性 具有极高的 审美价值 东晋 王羲之 王献之 唐朝 张旭 怀素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是一种最活跃 的字体 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唐朝 颜真卿 北宋 苏轼 元朝 赵孟頫 明朝 文征明 小结 我们不但要了解书法演变的历史而且要通过书法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书写水 平 特别是在电脑时代疏忽书写的情况下 提倡书法艺术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 笔墨丹青中国画 三 笔墨丹青中国画 1 1 中国画概述 中国画概述 1 特征 注重写意传神 追求 得意忘形 中国绘画艺术的特征中国绘画艺术的特征 中国画不求形似 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表现手法灵活 自由 起了潜移默化的 作用 2 绘画材料 笔 墨和矿物颜料 纸 绢 3 门类 人物画 山水画和花鸟画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其绘画形式 艺术风格 表现技法都经 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2 2 中国画发展的过程 中国画发展的过程 A A 远古时代的绘画艺术 远古时代的绘画艺术 1 特点 质朴与浪漫 稚拙的线条 简单的色彩和图案 主要是人物 动物或者抽象的几何图案 描绘在地 面上 岩壁上 陶器上 自然 生动 质朴 粗犷 又不失浪漫 2 代表作 鹳鱼石斧图 彩陶画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鹳鱼石斧图 绘在一只作为葬具的陶器 表腹面 其神态描绘得恰当生动 画面色彩单纯 质朴 构图稳定 但其描绘及造型的手 法 已包含了远古时代的艺术特征 使它成为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代表当时中国绘画的 最高成就 B B 夏商周三代 战国 的绘画 夏商周三代 战国 的绘画 1 特点 中国绘画艺术处在从萌芽走向成熟 以人物肖像为主 画在墙壁上 丝帛 上 2 代表作 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 人物御龙图 和 人物龙凤图 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 以线条勾画物象 构图简 洁而有序 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 生动的气韵 简洁的笔墨 流畅的线条 表达出完美的 意境 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 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 用心 爱心 专心3 平 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 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中国画又称国画 注重写意传神 追求 得意忘形 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 用笔 墨和矿物颜料 在纸 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 不同类型的人物画 山水画和花 鸟画 C C 秦汉时代 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秦汉时代 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1 特点 绘画门类丰富 有壁画 帛画 木刻画 木版画 画像石 画像砖等 注重 线条和色彩 2 代表作 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 壁画 夫妇宴饮图 等 要一学生朗读课文 P48 历史纵横 D D 魏晋南北朝时期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1 特点 这个时期 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他们文化修养很高 总结了许多精辟的 绘画理论 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 2 代表作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提出 以形写神 画人物要注重表 现人的精神气质 E E 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1 特点 隋唐时期的绘画 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 吸取了印度 波斯等外来美术风 格 产生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 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2 代表作 展子虔的 游春图 阎立本的 步辇图 吴道子的 天王送子图 此外 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F F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 1 特点 两宋时期 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段 画学兴起 各画种全面发展名家辈出 其 中 风俗画是当时最大的亮点 2 代表作 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 有何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有何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导与练 P59 思维启迪 2 G G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 1 特点 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 讲究借物抒情 追求 神韵意趣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2 代表作 元代的王冕 墨梅图 明代徐渭 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的 墨兰 图 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有没有关系 能不能举例说明 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有没有关系 能不能举例说明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 增加 文化需求扩大 风俗画开始流行 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 托抑郁心情 小结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 不单纯拘泥 于外表形似 更强调神似 它以毛笔 水墨 宣纸为特殊材料 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 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 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 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四 京剧的出现 四 京剧的出现 1 1 戏曲的发展历程 戏曲的发展历程 原始歌舞 春秋战国优伶 元杂剧 京剧等各剧种 中国的戏曲艺术远源流长 丰富多彩 早在原始社会 人们过着刀耕火种 捕鱼打猎 的生活 为了获取食物 人们在采集或出猎以前 要进行跳舞 欢歌的祈祷活动 以求成 功 原始社会的仪式性歌舞因为要用人来装扮野兽或其他事物 便为后世人们装扮故事中 用心 爱心 专心4 的人物提供了借鉴 仪式性歌舞到后来发展为各种既娱神又娱人的节日民俗 成为一种歌 舞传统 以后 宫廷和民间还有各种祭祀神灵 驱除瘟神的仪式 大家载歌载舞 活动中 还需要装扮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 称为优伶 他们可能是 中国最早的专业演员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明朝时候 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 生活内容 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 流传甚广 2 2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1 形成的历史条件 清朝前期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 同城争辉 乾隆末年 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 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 京 参加徽班的演出 形成 徽汉合流 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 徽剧与 汉剧互相融合 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 剧目和表演方式 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就是后 来的京剧 2 过程 乾隆末年 徽剧进京 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 徽汉合流 融合兼收 形成新剧种 京剧 同治 光绪年间 走向成熟 出现 同光十三绝 清末民初 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民国以来 走向世界 3 内容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4 角色 生旦净丑 4 艺术特征 将念 唱 做 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