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复习资料_第1页
日本史复习资料_第2页
日本史复习资料_第3页
日本史复习资料_第4页
日本史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壬申之乱壬申之乱 671 年天智天皇去世 围绕皇位继承 在其弟大海人皇子和其子大友皇子之间 进行了一场内战 逃到东日本并得到该地贵族支持的大海人皇子占据优势 很快就打败了 未能取得西日本贵族支持的大友皇子 后者兵败自杀 673 年 大海人皇子在飞鸟净御原 宫即位 为天武天皇 壬申之乱实质是地方豪族利用民众反对近江朝廷门阀贵族统治 具 有政变色彩的武装冲突 大海人皇子平定 壬申之乱 实质是地方豪族对近江朝廷的胜利 班田收授法班田收授法 646 年正月 孝德天皇宣布大化改新诏书 正式宣布实行 班田收授法 即 班田制 班田收授法效法隋唐的 均田制 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 班田制实行班田 收授 首先须编定全国的户籍 它规定土地属于国家 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 所受之田不准买卖 若受田者死亡 由国家收回 随着封建兼并的进行 到 10 世纪中期 农民大批破产 庄园数量越来越多 国家已无田可班 班田收授法被废除 国造制 国造制 倭王权设置的地方官 至七世纪初才配备起来 任命以前的地方豪族为国造 以 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并赐以臣 君 公 连 直等姓 律令制国家时 优先任命国造为郡 司 似乎还委以所在国的祭祀权 因此一般认为在律令制度下 国造的社会地位仍受重视 奈良时代奈良时代 始于迁都平城京的 710 年 止于迁都平安京的 794 年 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 又通过唐朝接受印度 伊朗的文化 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 国家极力保 护佛教 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 出现了 记纪万叶 即 古事记 日 本书纪 万叶集 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天皇朝廷在实力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疆域 实行 班田制 广泛使用钱币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较快 商品交换兴盛 政治上 天皇政权经常 处于不稳定状态 主要是因为藤原家族的影响以及藤原家族与其他贵族之间的矛盾 平安时代平安时代 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 始于 794 年迁都平安京 止于 1192 年镰仓幕 府建立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 也是日本古代文学发展的顶峰 在平安时代中 武士阶层得到发展 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权力 后来建立了幕府 平安时代日 本与中国有非常紧密的交往 在日本儒学得到推崇 同时佛教得到发展 894 年废止遣唐 使之后 发展了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古事记古事记 日本古代官修史书 元明天皇命太安万侣编篆日本古代史 712 年将完成的 内容 古事记 献给天皇 该书用假名表记 以天皇家族为中心 记述了从神话时代到 628 年推古天皇去世的历史 内容多神话传说 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最初形成时期的某 些痕迹 古事记 是天平文化的代表 体现了树立天皇家族权威的目的 亦为日本最古的 文学作品 日本书纪日本书纪 日本留传至今最早之正史 六国史之首 原名 日本纪 舍人亲王等人 所撰 于公元 720 年完成 编纂的起因在于经壬申之乱而取得政权的天武天皇 欲向外宣 示自身之皇统而下令编成 内容从神话时代一直到 697 年的持统天皇时代 全三十卷 采 用汉文 编年体写成 史料价值较高 但仍需要分析性引用 镰仓幕府镰仓幕府 1192 年 1333 年 日本幕府政权的开始 由源赖朝建立 镰仓幕府的统治基 础是 御家人制度 御家人与源赖朝形成 恩给 与 奉公 的主从关系 镰仓幕府通过 任命守护或地头的方式建立了覆盖全日本的统治机构 形成了与京都朝廷并立的双重政治 结构 天皇朝廷的权力收到严重削弱 另一方面 武家政权 统治的合法性仍需借助天皇 的精神权威 镰仓幕府的经济基础是以将军所有的封地和直辖领地为中心 即 关东知行 国 和 关东御领 御家人制度御家人制度 镰仓幕府的统治基础 御家人是在源平战争中同源赖朝结成主从关系的武士 即其家臣 源赖朝承认他们原有的土地所有权 还根据战功授予他们新的领地 即 新恩 给予 御家人要无条件地服从主君源赖朝 并在战争中为其出生入死 从而形成 恩给 与 奉公 的主从关系 镰仓幕府成立后 将军任命高级御家人担任守护或地头 作为回 报 御家人率领自己的随从定期前往京都或镰仓 担任警备的任务 费用完全由自己承担 应仁之乱应仁之乱 1467 年 1477 年 日本室町时代的 8 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任期间的一次内乱 围绕着下代将军的人选问题 掌管幕府实权的细川胜元 东军 和山名宗全 西军 展开 争斗 其他幕府高级官员和各国守护也加入 形成两大武装集团 于 1467 年 5 月爆发内战 战乱最终未见胜负 但幕府权威下降 沦为只能控制京都及其周边领地的地区性政权 各 国守护大名称霸一方 从 应仁之乱 开始的 1467 年 日本历史进入战国时代 原来的守 护大名变为 战国大名 安土桃山时代安土桃山时代 战国大名织田信长 丰臣秀吉时代 1573 年织田驱逐将军足利义昭 室町 幕府灭亡 从此开创了安土桃山时代 日本的统一大业在此时期实现 两次侵朝 均失败 佛教势力衰落 形成了豪华性现实性 新颖性等文化特色 出现了城堡建筑及其内部装饰 性壁画 以茶道和歌舞伎为代表的平民艺术 受西班牙与葡萄牙人带来的 南蛮文化 影 响大 德川幕府德川幕府 自 1603 年年德川家康受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开始 至 1867 年第十五代 将军庆喜 将政治大权奉还朝廷为止 是继镰仓 室町幕府之后 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 政治组织 实行幕藩体制 加强幕府权力 都市及商工业的发达 町人文化 商业文明 的发展 对外采取锁国禁教政策 儒学 朱子学 阳明学 兰学 江户时代中期以后 由 荷兰传入日本之西洋学术 的兴起 禁门之变禁门之变 1864 年 6 月 担任京都警备的幕府武装 新撰组 袭击了长州等藩 尊王攘夷 武士所在的池田屋旅馆 致使数人伤亡 长州藩军队为此进攻京都 但被击退 史称 禁 门之变 禁门之变 成为幕府第一次征伐长州的导火线 幕府以此为借口 并得到天皇 的支持 纠集 35 个藩的兵力讨伐长州藩 后来英 法 美 荷亦攻打长州 长州藩被迫求 和 藩政从此为保守派所掌握 福泽谕吉福泽谕吉 明治时期宣传西方文明的社会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家 他学习西方文化 曾随幕 府使节团多次访问欧美 1858 年创办了 兰学塾 并著书立说 力倡文明开化 他毕生 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 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 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对日 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代表作有 劝学篇 文明论概略 曾提出 脱 亚入欧论 圣德太子圣德太子 飞鸟时代的政治家 推古朝的摄政 本名厩户皇子 主持推行一系列加强王权 提高国际地位的改革措施 制定冠位十二阶 推行 十七条宪法 提倡并重视佛教 撰写 三经义疏 恢复与中国大陆 朝鲜半岛的交往 派遣遣隋使 建造宫殿 编修国史 改 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加强了天皇及其政权的权威 但收到苏我氏的牵 制 并未对氏族贵族拥有私有土地以及劳动者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 因而影响到中央集权 政治体制的形成 冠位十二阶 冠位十二阶 推古朝圣德太子改革的重要内容 即按照德 仁 礼 信 义 智的大小分 为十二个等级 并以紫 青 赤 黄 白 黑等色的浓淡装饰冠戴 分别按才能 功绩 忠诚等标准授予各级官员 但大臣级贵族和地方贵族不在其列 冠位虽然只限本人一代 不能世袭 但如有功绩 可以升级 该制度显然受到中国和朝鲜品位制 官位制的影响 并为打破过去的氏姓世袭制度 建立官僚体系 树立中央政府及天皇的权威奠定了基础 飞鸟文化飞鸟文化 地处飞鸟地区的推古政权积极推崇佛教 6 世纪后半期到 7 世纪前半期 形成 了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飞鸟文化 寺院建筑遍布全国各地 佛像雕刻带有中国北魏文化及 南梁文化的风格 飞鸟文化带有明显的国际性 当时的工艺美术品不仅受到朝鲜 中国等 东北亚国家的影响 还受到中亚 欧洲国家的影响 另一方面 从朝鲜半岛传入的纸 墨 制造方法以及历法 天文地理等书籍 不仅改变了日本列岛居民的生活方式 同时对其思 想意识的变化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大化改新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即位后 646 年颁布了 改新之诏 第一 实行 公地公民制 向 贵族支付俸禄 第二 设京师 畿内 国 郡 里等中央及地方行政组织 建立中央集权 的政治体制 第三 编制户籍和账簿 施行 班田收授法 即按人头分配土地 第四 制 定新的统一税收标准 实施租庸调制 新政权还颁布了改革葬仪及婚姻等旧风俗 完善交 通等的诏书 并宣布废除部民制 授予新的官位和官职 直到 654 年 孝德天皇在位时期 推行的一系列政治 经济等改革被称为 大化改新 但这些改革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政治 宣言 因为当时并未立即加以实施 藤原道长藤原道长 日本平安中期公卿 任左大臣后将其女彰子嫁给一条天皇 彰子为中宫 生了 后一条 后朱雀两个天皇 道长又将三个女儿嫁给三条 后一条 后朱雀三个天皇 作为 外祖父的道长在外孙之间不断更换天皇 从 995 年到 1017 年一直担任摄政职位 他独揽朝 政大权 摄关政治在他的时期达到了鼎盛 1017 年道长将摄政之职传给其子赖通 并出家 当和尚 但直到 1027 年去世 道长仍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院政时代院政时代 日本历史上继摄关政治之后的一个时代 白河天皇即位 14 年后让位给堀河天 皇 自己成为上皇 并在其居住的宫殿内设立 院厅 亲自掌握朝政 从此开始了由上皇 执天下政 的百余年的 院政时代 院政时代共经历了白河上皇 鸟羽上皇和后白河上 皇三代 上皇实施的院政不仅得到中下级贵族 特别是国司的支持 而且设置 北面武士 和 武者所 等机构 强化院厅的权力 院政的经济基础包括大量的寄进庄园以及 知行 国 制度 室町幕府室町幕府 1336 年由足利尊氏所开创的武家政权 至 1392 年是南北朝对立的时代 最盛 期是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统治时期 结束于 1573 年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追放 政 治机构上 管领 辅助将军执掌幕政 统辖侍所 政所 问注所等机构 并传达将军对守 护的命令 设镰仓府和九州探题 军事上 设立将军直辖军队 奉公众 财政上 税收比 例增加 还有来自御料所 有力守护的分担金等的收入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 商业兴盛 社会动乱频繁 应仁之乱应仁之乱 1467 年 1477 年 日本室町时代的 8 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任期间的一次内乱 围绕着下代将军的人选问题 掌管幕府实权的细川胜元 东军 和山名宗全 西军 展开 争斗 其他幕府高级官员和各国守护也加入 形成两大武装集团 于 1467 年 5 月爆发内战 战乱最终未见胜负 但幕府权威下降 沦为只能控制京都及其周边领地的地区性政权 各 国守护大名称霸一方 从 应仁之乱 开始的 1467 年 日本历史进入战国时代 原来的守 护大名变为 战国大名 战国大名战国大名 室町幕府后期 地方独立性增强 各国实力大名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 成 为独霸一方的统治者 战国大名 战国大名独立于幕府统治体制之外 以军事力量为基 础 将其管辖区域变成独立王国 并为争夺或扩大领地相互之间争斗不已 战国大名主要 来源有两种 一是来自原来的守护大名 二是来自守护大名的家臣或地方武士 战国大名 采取改革措施 使自己成为其管辖区域内的最高土地所有者 并采取富国强兵的政策 织田信长织田信长 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 灭尾张国守护代 成为尾张国统治者 采取措 施充实经济实力 并推行 兵农分离 政策 加强军事力量 后通过桶间狭之战灭今川义 元 又进军美浓国 将其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1568 年织田信长进入京都 废将军足利义荣 扶植足利义昭为十五代将军 挟天皇和将军号令天下 1573 年打败足利义昭与部门战国大 名的联军 将义昭驱逐出京都 室町幕府灭亡 之后 信长武力统一了全日本一半多的地 区 1582 年本能寺之变中自焚而死 德川家康德川家康 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将军 本为战国大名 1590 年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后 德川 家康被转封关东六国 以江户城为据点 势力大增 秀吉死后 德川家康通过 1600 年 关 原之战 确立了对全日本的统治地位 1603 年 德川家康从天皇处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并在江户建立幕府 即江户幕府 让位于其子后 攻打大阪城 灭丰臣秀赖 1616 年去世 幕藩体制幕藩体制 德川幕府建立的由幕府和藩国共同统治的政治制度 中央政权是幕府 地方分 为 200 多个半独立的藩 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 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 统治 全国各地的藩国 各藩的统治者是大名 效忠于幕府 各藩大名有 参觐交代 的义务 即在江户及领地间轮流居住一年 同时 各藩大名还要负担幕府的军役和重大工程 另一 方面 诸藩大名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 设置藩机构和官职 武士组成家 臣团 德川幕府德川幕府 自 1603 年德川家康受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开始 至 1867 年第十五代将 军庆喜 将政治大权奉还朝廷为止 是继镰仓 室町幕府之后 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 治组织 实行幕藩体制 加强幕府权力 都市及商工业的发达 町人文化 商业文明 的 发展 对外采取锁国禁教政策 儒学 朱子学 阳明学 兰学 江户时代中期以后 由荷 兰传入日本之西洋学术 的兴起 藤原仲麻吕之乱藤原仲麻吕之乱 藤原仲麻吕之乱发生在 764 年 天平宝字 8 年 是藤原仲麻吕为打倒道镜 而发动的叛乱 光明皇太后去世后 藤原仲麻吕失去了保护势力日衰 而道镜深受孝谦上 皇之宠 势力日盛 藤原仲麻吕趁自己拥立的淳仁天皇与孝谦上皇不和之机 起兵攻击道 镜 结果在近江战败身亡 知行国制度 知行国制度 知行国 又称分国 朝廷在一定时期内将一国的行政权交给特定的皇族 贵 族等 使他们从该国获取租税等利益 作为一种恩典 该制度始于平安中期的分国制 当 时天皇常将某国的直接支配权交给上皇及女院 接着又授予公卿 后来成为对律令制下俸 禄制的打破 也可看做是国司制度的一种变形 六波罗探题 六波罗探题 六波罗探题是镰仓幕府继京都守护之后 在京都的六波罗地方所设的行政机 关首领 主要的任务是监视朝廷 统辖西国的御家人 此官职原本只称为 六波罗 镰仓 时代末期才开始加上佛教式 探题 的雅号 变成 六波罗探题 由于镰仓位于日本关东 而当时的京师在关西 所以六波罗探题相当于镰仓幕府在西日本的代表 位高权重 因此 历来皆由掌握幕府实权的北条家指派族中才俊出任 守护大名 守护大名 大名的称呼 来自于 名主 一词 七世纪时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学习我国 唐朝的租庸调制 创立 班田制 但班田制没能维持多久 很快被封建庄园制度所代替 庄园制度前期 贵族和富裕农民逐渐占有原始土地 表面上这些土地是国家所有 他们只 是代理经营 在 委任书 上署名 成为 名田 名田的主人是名主 有小名主 主要是富裕 农民 和大名主 主要是贵族和地方豪强 是武士集团的前身 之分 大名就是大名主的 简称 所谓守护大名 是被幕府封为守护职的地方武士团首领 然而正如幕府无法有效控 制这些大名一样 这些守护大名也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国内领地 在他们下面 还有大大 小小的豪族 只是名义上听指挥 内政 军事 治安都有很大的独立性 到了战国时代 国内战争日益频繁 这种松散的上下级关系已经无法维持家族的安康了 于是守护大名演 变为战国大名 源氏物语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 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 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 影响 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 在日本开启了 物哀 的时代 作品的成书年代一般认 为是在 1001 年至 1008 年间 因此可以说 源氏物语 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 小说描写了平安京时期日本的风貌 揭露人性 宫中的斗争 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 和苦难生活 源氏物语 是日本古典名著 被誉为日本物语文学的高峰之作 有日本 红 缕梦 之称 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 本图典规模宏大 它不仅将各回的故事 主人 公的微妙心理和人物相互间的纠葛 还有人物与自然的心灵交流 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 上 建武式目建武式目 1336 年 延元元年 建武三年 足利尊式建立室町幕府时提出的政治方针纲要 1336 年 11 月根据镰仓幕府遗臣二阶堂道昭及其弟真惠等八人回答足利尊氏的答辩制定 当时尊氏刚任将军 对政局尚缺乏统御力 故式目内容多为具体行为的规范 叙述在京都 建立幕府的理由 共 17 条 主要内容有禁奢侈 公正审判 镇暴行 选贤戒怠 兴办土 仓等 被看作 武家道德规范 宽永锁国令 宽永锁国令 锁国令是日本江户幕府关于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法令 1633 1639 年先后 发布 5 次 16 世纪中叶起 葡 西 荷等西欧列强先后来日本传教 贸易 为禁止天主教 传播 防止商人富豪与幕府对立 巩固幕藩体制 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 时起 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 1616 年 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 长崎两港停泊交易 1624 年 拒绝与西班牙通商 30 年代后 加快锁国步伐 连续 5 次发布锁国令 直到 1854 年美国海军军官培里率舰叩关为止 大政奉还大政奉还 发生于庆应三年 1867 年 10 月 第 15 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 标 志着持续 260 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 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 近代日本 的开始 而孕育这一事件的土壤 江户时代则是了解现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的 极为重要的时代 政治上的影响 1868 年明治维新开始了 对日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多项 改革 封建体制被摈弃 引进西方的政治体制 包括了西方的法律体系以及政府体系 此 外其他在经济 政治 军事上的多项改革使日本 1879 年 日本强行吞并了琉球国 琉球 群岛 日本随之膨胀的野心也导致了之后的中日甲午战争 1895 年 以及日俄战争 1905 年 在这些战争中日本占领了朝鲜 台湾等多处领地 文化上的影响 大政奉还后 天皇按古制 重新接掌政权 日人亦要从上古大和文化中寻找民族主义的基础 民间出现一片复古热 但 明治维新却同时大举引进西学 崇尚欧美文明 新旧文化交替 也令文字改革呈现多元路 线 学者们或提倡假名 或罗马字派 或新造文字 又或废除日语 转说英语 而罗马字派 假名派 新文字派在各自的派系内 对于应采用哪种书写方法又有分歧 院政 院政 是指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由太上天皇亲掌国政的政治制度 始于 1086 年 11 月 白 河天皇为抵制外戚藤原氏 让位于年仅 8 岁的堀河天皇而成为太上天皇 在居处建立院厅 亲自操纵朝政 国政大权悉归院厅 日本历史上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 法王执天下政 的 院政时代 院政的设立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藤原氏势力 巩固了皇权 但其引发了更多 的矛盾 最终引发了 12 世纪中期的 保元 平治之乱 地头地头 与与 守护守护 地头 守护制是镰仓幕府时期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 所谓 地头 是由御 家人担任 是幕府派驻庄园的代表 任务主要是检察 征税 管理土地等 地头分为本领 安堵地头和新恩地头 他们以幕府权力为依靠 加强了对农民的统治 所谓 守护 是由武 士出身的军事行政官 1185 年 源赖朝以讨伐源义经为由 在全国各地的庄园设立守护 以一国一人为原则 赖朝拥有其任命权 守护的职责是 大犯三条 此外还有处理管内设 寺 驿路的事务 地头 和 守护 使镰仓幕府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有利于中央权力 的集中 1 日本天皇制的演变过程具体如下 日本天皇制的演变过程具体如下 一 古代天皇制 日本古代天皇制可以分为奴隶制阶段和封建制阶段 1 奴隶制阶段 的起点是推古女皇继位 在奴隶制阶段 执政者的名称从王 君转变为大王 后期被称为 天皇 2 封建制阶段从大化改新后开始 大化改新发生于公元 646 年 革新派以唐朝 律令制度为蓝本 参酌日本旧习 从经济和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 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 天皇国家体制 二 近代天皇制 明治维新是近代天皇制形成的标志 它使日本成为半封 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德川幕府时期 国内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划分 天皇的权利 被架空 幕府控制着国家政权 1867 年 倒幕派发动政变 政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 日本 随后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即明治政府 1889 年 明治宪法 即 大日本帝国宪法 的颁布 标志着日本建立了绝对主义的天皇制 也是日本走向近代国家的重要标志 三 现代象征性天皇制 1945 年 8 月 15 日 日本接受 波茨坦公告 无条件投降 对于日本 的天皇制 国际上主张予以废除 但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 同意日本保留天皇制 天 皇是日本的象征 是日本宗教信仰的对象 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美国希望通过对天皇的控 制而进一步控制日本 1946 年 11 月 3 日公布 日本国宪法 该宪法对天皇制作了新的 修改 天皇丧失统治权 只不过是日本国的象征 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 其地位以主权 所在日本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天皇原有的总揽政治的权利被取消 天皇只能参与一些 国事活动 如召开国会 解散众议院等 天皇制是日本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色 战前 绝对王权 的天皇制和战后的 象征天皇制 有着根本的区别 而日本天皇的影响力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式微 2 试论改革对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试论改革对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 在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历程中 经历了推古朝改革 大化革新 幕府三大改革 西南 强藩改革 明治维新以及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化革新 西南强藩改革 明治维新以及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它们对日本社会政治 经济 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产生 很大的影响 一 推古朝的改革 即圣德太子的改革 圣德太子受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试图建立 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 挽救社会危机 为此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制定冠位十二阶 制定宪法十七条 提倡佛教 编撰史书 恢复中日邦交等 圣德太子的改革 虽然在某种 程度上压制了氏姓贵族的势力 提高了皇室的地位 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思想 基础 是大化改新的准备和先声 但其改革是极不彻底的 冠位制是在没有废除氏姓制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宪法只能起到教化作用 没有更大的约束力 更主要的是没有触动当 时社会症结的部民制 没有挽救社会危机 二 大化革新 圣德太子的改革 随着他的逝世而销声匿迹 他没有挽救社会危机 国 内阶级矛盾依然日渐激化 在归国留学生传授隋唐封建制的影响下 皇室和贵族阶层内出 现了主张改革的新兴势力 646 年 发布 改新之诏 颁布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主要内 容是 在经济方面 废除部民制 建立班田收授法和租用调制 在政治方面 建立中央集 权制 大化革新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日本的班田收授法和租用调制是参照隋唐均田制 和租用调制而制定的 性质基本一致 都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下的土地分配制度和租税 制度 改革后农民 生产者与土地所有者的关系及其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 大化革新是日本历史上发生的一次重大的变革运动 它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 即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发展 它为日本历史开创了不发动大规模流血事件而进行社会改革先例 它维护了主权 防止了社会的分裂 它使日本从东亚的后发展国家 迅速成为东亚强国 三 幕府三大改革失败的影响 幕府三大改革分别是 亨保改革 宽正改革 天保 改革 1 亨保改革 1716 年 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上台 为挽救封建社会危机 开始 在政治 经济及法制方面推行改革 即 亨保改革 亨保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幕府的 财政 缓解了幕府的危机 但因其一味地压制商品经济 剥夺农民的劳动成果 使幕府与 商人 农民的矛盾加深 2 宽正改革 是幕府的第二次改革 改革的中心任务仍然是 农村经济问题 但其未能正视社会矛盾及商品经济带来的社会变化 对商品经济一味地限 制排斥 是不符合社会潮流的复古改革 它不但不能彻底解决幕藩体制的根本矛盾 反而 引起矛盾的激化和深化 3 天保改革 此次改革主要沿袭前两次改革 对农村经济 土地及商品生产作了很大的调整 但是 三次改革都未能正视时代发展的现实 实行了违 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复古保守的政策 因此都未能达到彻底挽救社会危机的目的 各地的农 民起义与市民运动愈演愈烈 幕府统治走向终结 四 西南强藩改革 活跃于幕末维新 时期的西南强藩 通过天宝 安政年间两次重大藩政改革 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 由此 奠定了其雄厚的政治资本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1 破除身份限制 大胆启用人才 2 鼓励商品经济 加强专卖制 统一藩内市场 自力更生 逐步转变为独立自主的藩 领经济 3 大力改建近代军制 藩政改革的成功与幕府改革的失败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安政改革 西南雄藩的物产 交易以长洲的下关和长崎为中心益发繁荣 然而西南强藩的这种经济繁荣 必然要与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