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最终版_第1页
《九日齐山登高》最终版_第2页
《九日齐山登高》最终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日齐山登高 备课人 武学斌 1 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山登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了解杜牧的生平 理解诗歌内容 2 赏析诗歌 领会独特的情感表现 3 了解登高诗的主题内涵 4 背诵并默写全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赏析诗歌 领会独特的情感表现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由照片 二十四桥 导入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 寄扬州韩绰判官 已流传了一千多年 可谓妇孺皆知 诗因桥而咏出 桥因诗而闻名 扬州鼓吹词 说 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故名 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 周围 山青水秀 风光旖旎 本是文人欢聚 歌妓吟唱之地 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 一个个姿容媚艳 体态轻 盈 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 巧遇杜牧 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 请杜牧赋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诗 九日齐山登高 二 解题 九日 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按古人阴阳学说 九 这个数字是阳数 九月 九日含有两个阳数 所以叫做重阳 又因为 九九 谐音久久 日期数字很吉祥 古人认为宜于长久 所以古时候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 登高饮酒 赏菊簪花 祈求长寿 齐山 在池州贵池县东南 是江南名胜之地 登高 登高则可望远 望远而致思深 从这首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 这首诗是作者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 有感而作 属于登高诗 又叫 登临诗 三 关于登高诗的主题 登高 成为传统文学领域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 而且这种意象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尤其是知识 分子忧国忧民 哀时伤世的传统主题 对中国文化人和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多悲秋伤春之感 一 多悲秋伤春之感 这是登高诗歌的一大特色 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杜甫的 登高 万里 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把登高的万千心绪登高的万千心绪与悲秋的无边凄楚悲秋的无边凄楚交融在一起 给人以一种无尽的 愁苦和深沉的悲凉之感 登高联系伤春的代表性作品有杜甫的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以春之丽 景衬托国之多难 以美景反衬愁思 数倍增添其哀愁 二 多思古哀今之痛 二 多思古哀今之痛 登高是今古对话的最佳平台和途径 发 思古之幽情 感怀历史沧桑 凭高吊古 并且兼以借古讽今 此类代表作品有王安石的 桂枝香 千古凭高对此 谩嗟荣辱 六 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蓑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 遗曲 词作一扫五代旧习 摆脱纤细 绮靡词风 雄浑开阔 三 多登高怀远之思 三 多登高怀远之思 登高怀远的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触目可见 怀远之作又可简单分为怀人 作品和怀乡作品 登高怀人怀人作品有晏殊的 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类作品或有所寄托或单纯怀人 但都是借用登高者登高感怀的文学意象来表达此 类情感的 登高怀乡怀乡之作有崔颢的 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 多家国身世之慨 四 多家国身世之慨 登高 也一度成为知识分子良知和责任感的一个展示平台 抒发家国身世 之慨 忧时伤世是登高主题作品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 家国破碎 怀才不遇 壮志难骋的古代知识分子 九日齐山登高 备课人 武学斌 2 往往会借登高一啸尽抒愁怀 辛弃疾的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等等都属于这类 四 作者介绍 杜牧 唐代诗人 字牧之 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 出身高门士族 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 相和史学家 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 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 后世因称之 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 多方面的成就 诗 赋 古文都足以称名家 杜牧善文工诗 人称 小杜 杜牧有政治理想 但由于杜牧有政治理想 但由于 秉性刚直 屡受排挤 一生仕途不得志秉性刚直 屡受排挤 一生仕途不得志 老杜的 文章憎命达 成了小杜人生的偈语 杜牧的名句杜牧的名句 1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2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后庭花 杜牧 泊秦淮 3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山行 4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 清明 5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 江南春绝句 6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 赤壁 7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遣怀 8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杜牧 中秋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杜牧于唐会昌四年 844 九月刺池州 次年与其友张祜 h 登齐山共度重 阳 有名篇 九日齐山登高 其友张祜以诗和之 张祜 杜牧的朋友 较杜牧年长 而且诗名早著 但由于受到当政者排挤 终不见用 流浪各地 这次张祜从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 他们都是失路之人 惺惺相惜 五 诗歌诵读 诗歌是用来配乐唱的 可惜现在能唱的人已经不多了 还好 我们还能朗诵 六 疏通文意 小组讨论 合作 首联 首联 大江包容了秋色的影子 鸿雁开始南飞 我与客人携带着酒壶上到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颔联 颔联 人世间难以遇到开口常笑的时候 今天一定要头上插满菊花回去 颈联 颈联 只有用喝醉酒来酬报这美好的节日 不用登临齐山怨恨早早沉落的夕阳的光辉 但 只 只 有 酬 酬报 登临 后省略 齐山 尾联 尾联 古往今来只是如此而已 何必像齐景公在牛山上独自让泪水打湿衣衫 如此 指 尘世难逢 开口笑 人生苦多乐少 牛山何必独霑衣 是 何必牛山独霑衣 的倒装 我们再来集体朗诵一遍 七 诗歌鉴赏 一 首联 1 作者登上齐山看到了哪些景物 其中哪个词用得好 为什么 江涵秋影 雁南飞 翠微 菊花 落晖 涵 字极有气势 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 只见蓝天 碧云 青山 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 涵 写尽江水之澄清 有包蕴秋色 鉴察万类的空灵秀美的作用 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 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二 颔联 2 这一联写了什么内容 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 在这良辰佳节之时 有好友来访 作者特别高兴 破例开口大笑 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 不再压抑 自己内心的不满 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是 愁闷 郁郁寡欢 逢 反衬出往日不常见 诗人兴致勃勃的游行竟掩盖不住内心的郁闷 诗人以旷达的言辞 近于 失态的举动来掩饰心中的失落 语虽达观但意含抑郁 三 尾联 3 齐景公为什么哭 晏子又为什么笑 齐景公有感于人生无常 富贵荣华不能永保 晏子却认为人事代谢 自古而然 对齐景公的落泪表 九日齐山登高 备课人 武学斌 3 示嘲笑 4 诗人由自己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 这用的是什么手法 用典 5 从字面上看 诗人赞同谁的观点 杜牧像晏子一样 认为人事代谢 自古而然 不必像齐景公那样为此而感伤流涕 6 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安慰自己 安慰朋友 自我解嘲 尾联以旷达的议论总束全诗 7 但结合颔联上句 他的内心真是这样的吗 实际上 他内心并不超然 四 颈联 8 由尾联可知 为什么不用恨落晖呢 重难点 因为古往今来皆如此 自古圣贤皆寂寞 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 诗人在此引用 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 人生无常 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我 们只要坦然地面对现实 中间两联都是写旷达 但这种旷达却是从尘世的悲愁中引出 所以 这里的旷达 不 过是悲愁中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可以说 这是故作达语 比起直抒悲愁来 更加 含蓄 深沉 诗中的这种感情 正是杜牧一生潦倒 悒郁 怀才不遇的反映 9 至此 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感 这些诗句中一面显着洒脱无羁和看破红尘似的高逸情致 一面又透出诗人内心的痛苦 犹如那黄 昏落日不可挽回 世事和人生都很难勉强 还不如在一时的良辰美景中沉醉 这正是哀中生喜 全诗感情痛苦低沉 愤愤不平 欣喜与抑郁交织 旷达与感伤交替 这是一种复杂心理的情感体 验 八 主旨 这是一首自我安慰 安慰朋友的抒情诗 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 与感慨 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 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