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声乐学科教案_第1页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_第2页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_第3页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_第4页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幼师声乐学科教案 来源 本站 作者 东光职教中心 日期 2011 年 8 月 14 日 浏览 4410 次 字体 大 中 小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 一 一 授课课题 授课课题 送别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 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 学习歌曲 送别 3 学习儿歌表演 国旗歌 二 能力目标 二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 思想目标 三 思想目标 通过 送别 的演唱 让学生感受友人离别感悟人生的深沉意象 同时体验用古典诗词填词的学堂乐歌的特点 受到美的熏陶 三 学生分析 三 学生分析 1 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 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2 学生 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 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 3 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 歌唱 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 教材分析 四 教材分析 1 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 调动全身演唱 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 2 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 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 五 教学重点 五 教学重点 1 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2 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六 教学难点 六 教学难点 1 外 涯 角 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 2 高音乐句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的气息支持 七 解决方案 七 解决方案 1 通过母音 a o 的训练 为 外 涯 角 吐字的口腔打开打下基础 2 通过连贯的发声练声推动气息的积极流动 八 教学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 音 训 练 1 叹气 2 哼鸣 5 5 m m 5 5 4 4 3 3 2 2 1 1 m m 3 1 1 1 1 1 1 1 1 1 1 a a o o I I e e u u 练习 1 面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态 练习 2 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 共鸣的形成 练习 3 注意口腔打开 母音在腔 体内变化 感受气息支点的作用 新 歌 教 学 1 欣赏示范曲 了解歌曲作品 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 2 唱曲谱 熟悉曲调 3 将词放上去 咬字正音 4 深入学唱歌词 并从中找到 在发声上存在困难的母音 通 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加以解决 5 完整演唱歌曲 6 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 感 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1 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 控制 气息的过快流失 2 道 拂 浊 声 之 涯 角 浊 余 高音用相应母音的逐一 解决 3 高音乐句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体会高位置与深 呼吸的对抗作用 4 表达出婉转 深沉的抒情性 儿 歌 学 习 1 按节奏型拍手诵读歌词 2 跟琴识谱 唱会歌曲 3 按节奏型用轮唱方式诵读歌 词 形成 2 个声部的诵读 4 轮唱儿歌 1 诵读出 2 拍子的拍律 2 诵读和演唱熟练时 可分 别请学生来当指挥 作 业 拓 展 1 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歌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 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3 教师作评价总结 并归纳解决 问题的方案 1 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 上台演唱 2 开展互评时 可再次聆听示范 曲 找差距 建立好的声音导 向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歌唱呼吸方法训练歌唱呼吸方法训练 一 授课课题 一 授课课题 花非花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训练歌唱的呼吸方法 2 学习歌曲 花非花 3 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 4 学习儿歌表演 音阶歌 二 能力目标 二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三 思想目标 三 思想目标 1 通过咏唱 花非花 知道珍惜光阴和美好事物的道理 2 感受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中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三 学生分析 三 学生分析 1 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 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2 学生 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 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 3 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 歌唱 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 教材分析 四 教材分析 1 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 调动全身演唱 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 2 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 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 3 歌曲情绪起伏不大 演 唱平稳 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的演唱 五 教学重点 五 教学重点 1 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2 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3 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六 教学难点 六 教学难点 1 第一乐句后半句 雾非雾 的高位置起声 2 高音乐句 来如春梦不多时 的 多 字气息与高位置的对抗感觉 3 去似朝云 的 云 字七度音程下行声音的连贯性 七 解决方案 七 解决方案 1 呼吸训练时练习兴奋状态下腔体吸开的感觉 2 加强 o 母音的训练 3 加入下行旋律练声曲 八 教学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 音 训 练 1 呼吸训练 缓吸缓呼 2 哼鸣 5 5 4 4 3 3 2 2 1 1 m m 3 i i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a a 练习 1 面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态 口鼻同时呼吸 吸气后平稳而深入 练习 2 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 共鸣的形成 加强母音发声的高位 置 练习 3 注意口腔打开以及旋律的 清晰 新 歌 教 学 1 欣赏示范曲 了解作品的思想 情绪 2 唱曲谱 熟悉曲调 3 将词放上去 咬字正音 4 科学处理作品的气息特点 解决演唱中的呼 吸与换气关 系 5 通过母音训练 解决咬字吐 字和发声共鸣问题 6 加强歌曲的艺术处理 完整 地表达作品 1 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 咏唱歌 曲 2 从高位置说 u 母音过渡到 唱 雾 字 3 通过 o 母音反复练唱 找 到 多 字的共鸣 4 大跳 云 字的归韵 5 结束句渐弱渐慢处理 追惜 思念的意境表达 儿 歌 学 习 1 教师示范两次 音阶歌 2 教师逐句教授两次 3 教师两句教授两次 4 学生自己演唱 5 师生 生生分角色一问一答方 式演唱 6 加入手势音阶扮唱 1 学生不看曲谱 凭记忆跟 唱学习 锻炼音乐记忆 2 学生熟练掌握手势音阶后 可 做 猜猜看 的音乐游戏 根 据手势唱出音高 猜猜看是什 么儿歌 作 业 拓 展 1 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自我和互相分析作品演唱的效 果 3 教师作评价总结 再次欣赏 1 进行小组内的歌唱观摩 2 聆听歌曲 春晓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歌唱发声方法训练 一 歌唱发声方法训练 一 一 授课课题 一 授课课题 雪绒花雪绒花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继续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 训练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 基本能做到声音统一 学 习歌曲 雪绒花 3 让学生准确深入把握歌唱的情绪 4 学习儿歌表演 数鸭子 二 能力目标 二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三 思想目标 三 思想目标 通过 雪绒花 的演唱 感受外国人民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之情 受到美的熏陶 三 学生分析 三 学生分析 1 学生已对歌唱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方法有一定了解 2 学生用上所学的歌唱方 法来演绎这首歌曲还需要不断启发 四 教材分析 四 教材分析 1 牢固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 调动全身演唱 是学生不容易协调的 需要不断 巩固和练习 2 这首歌曲旋律上下行走向清晰 声音要求有力度的控制 3 3 拍 子的强弱规律 演唱时气息的连贯很重要 五 教学重点 五 教学重点 1 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2 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3 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六 教学难点 六 教学难点 1 随旋律上下行走向 乐句渐强渐弱的声音控制 2 结束句 祝我祖国万年长 高音的延长 七 解决方案 七 解决方案 1 通过练声曲力度的要求 打好乐句处理的基础 2 通过喉头位置的训练 解决结束乐句的高音问题 八 教学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 音 训 练 1 呼吸训练 急吸缓呼 2 哼鸣 5 5 0 0 5 5 0 0 5 5 5 5 4 4 3 3 2 2 1 1 m m 3 1 1 3 3 5 5 i ii i 5 5 3 3 1 1 a a 练习 1 面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态 快速吸开 吸气急促而深入 练习 2 顿音演唱注意气息向下找 喉头位置的发声感觉 要注意顿和 连的结合 加深面罩共鸣的体会 练习 3 注意协调全身和气息 做 出渐强渐弱 新 歌 教 学 1 熟悉歌曲的旋律 了解作品的 思想情绪 2 气息 唱法 音色和咬字吐字 的处理 3 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 4 完整演绎作品 突显作品的艺 术性 1 解决缓慢呼吸的状态下 声音在 八度内的统一 2 结合发声方法 讨论歌曲的表 现和处理 力度变化 逐句演绎 讨论 修改 示范 3 拍律的体现 优美深情的风格 体现 4 结束开口音高位置的延长 儿 歌 学 习 1 聆听童声示范 数鸭子 2 分组自学会儿歌 4 分组演唱 5 分组角色扮演表演唱 1 强调用自然 童趣的声音学唱 歌曲 2 注意模拟不同角色音色要有变 化 3 表演唱加入道具 4 分组相互观摩 评价 提高 作 业 拓 展 1 分大组齐唱作品 2 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 3 教师总结评价 提出改进意见 1 要求合伴奏演唱 2 评价的要点在于发声状态和情 绪表达两方面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歌唱的方法训练 二 歌唱的方法训练 二 一 授课课题 一 授课课题 故乡的小路故乡的小路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继续训练歌唱的发声方法 声音须在气息的支持下发出 2 学习歌曲 故乡的小路 3 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 4 学习儿歌表演 娃哈哈 二 能力目标 二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三 思想目标 三 思想目标 通过 故乡的小路 的演唱 抒发思念家乡 思念母亲的情感 让 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共鸣 三 学生分析 三 学生分析 1 学生不断练习发声法 基本消灭大白嗓 2 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 曲 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 特别是不和谐的音层演唱很困难 四 教材分析 四 教材分析 1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创作歌曲 旋律流畅舒展 吐字要求圆润 深 情 2 这首歌曲曲调跌宕起伏 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地演唱 3 本单 元的儿歌 娃哈哈 很熟悉 留出时间让学生相互教授 五 教学重点 五 教学重点 1 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2 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3 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六 教学难点 六 教学难点 1 弱起节奏的掌握 2 变音的音准把握 3 尾声的哼鸣要唱得轻松自然 七 解决方案 七 解决方案 1 在熟悉作品时重点练习歌曲的特色节奏 2 练习半音及不协和音程 3 发声训练中坚持哼鸣练习 保持含着水的打开状态 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 鸣的形成 八 教学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 音 训 练 1 呼吸训练 缓吸急呼 2 哼鸣 5 5 0 0 5 5 0 0 5 5 5 5 4 4 3 3 2 2 1 1 m m 3 5 5 6 6 5 5 4 4 5 5 4 4 3 3 4 4 3 3 2 2 3 3 2 2 1 1 mama momo mama momo mama 练习 1 面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态 吸气像闻花 呼气像吹灯 练习 2 顿音演唱注意气息向下找 喉头位置的发声感觉 要注意顿和 连的结合 加深面罩共鸣的体会 练习 3 通过 ma mo 训练 直接进入歌曲 小路 的练习 新 歌 教 学 1 了解作品 熟悉作品的旋律 掌 握作品的音准 节奏 2 初步演唱作品 了解歌曲的创作 特点和情绪特征 3 重点解决歌曲作品的演唱难点 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4 加强艺术处理 强调歌曲表达的 艺术性 1 掌握弱起节奏 乐句的划分 附 点节奏型 2 歌曲高潮两个乐句递进的情感 表达 气息的流动和力度支持 3 加强半音的音准感受和记忆 4 尾声哼鸣的轻柔 自然发声 5 结合发声方法 讨论歌曲的表 现和处理 力度变化 逐句演绎 讨论 修改 示范 儿 歌 学 习 1 请学生示范演唱 娃哈哈 学生 评价 2 巩固十六分节奏型的拍打 3 学生来教授 4 加上声势律动进行表演唱 1 用自然 童趣的声音演唱歌曲 2 不同的学生来教授儿歌时 引 导学生相互学习好的教法教态 3 创编声势律动后 好的动作立 即集体学习 实践出好效果 作 业 拓 展 1 领唱和齐唱 故乡的小路 2 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 3 教师总结评价 提出改进意见 1 可多加入哼鸣的运用 把歌曲 变为两个声部等 体会流动的 美感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训练 一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训练 一 一 授课课题 一 授课课题 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 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歌唱语言处理歌曲 2 学习歌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 3 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 4 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 能力目标 二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 培养学生演唱抒情性歌曲的能力 2 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 示范 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 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 思想目标 三 思想目标 通过 在那遥远的地方 的演唱 体验少数民族曲调特色 热爱民 族艺术 三 学生分析 三 学生分析 1 学生对歌唱的方法已经熟悉 但声音的力度较差 2 学生的演唱要达到一定的 规范程度 需要自觉地加长练习时间 3 学生对歌曲吐字的方式没有进行过区别 四 教材分析 四 教材分析 1 这首哈萨克风格的歌曲优美抒情 歌唱性很强 上下句对比较大 歌曲处理要把 握激情与深情 明亮与温柔的关系 2 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为主 呼吸缓慢悠长 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非常困难 五 教学重点 五 教学重点 1 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声音的力度加大 2 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吐字的方法 3 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六 教学难点 六 教学难点 1 声音在中高声区徘徊气息支持要跟上 声音不能虚 2 上乐句 在那遥远的地方 把握高音延长的唱法和位置 音量上渐强处理 七 解决方案 七 解决方案 1 采用顿音训练 加强声音的瞬间爆发力 2 采用开口音作为突破口 稳定发声时的喉头位置 体会向下用力发声的畅通感觉 八 教学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 音 训 练 1 哼鸣 5 5 4 4 3 3 2 2 1 1 m m 2 5 5 5 5 4 4 4 4 3 3 3 3 2 2 2 2 1 1 1 10 0 pipo pio pipo pipo pipo 3 5 5 6 6 5 5 4 4 5 5 4 4 3 3 4 4 3 3 2 2 3 3 2 2 yiyi yuoyuo yiyi yuoyuo a a o o a a o o 1 1 yiyi a a 练习 1 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 注 意良好的面罩共鸣效果 练习 2 顿音演唱注意气息向下找 喉头位置的发声感觉 腰腹弹跳 练习 3 体会开口音的打开 注意 帖着后咽壁吸着唱 突显气息的支 持作用 新 歌 教 学 1 了解作品 掌握歌曲的音准节 奏和音乐的基本色调 2 了解并掌握歌曲的强弱和速度 快慢关系 把握好科学的呼吸规 律 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 3 重点解决歌曲咬字吐字的难点 问题 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4 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 注 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1 唱高音 X XX 要求气息深而不僵 声音往前送 竖起来 腰腹用力加 大音量 2 单个句末延长音的吐字练习 要求字腹唱得长而松 3 演唱感情含蓄 委婉 抒情的 歌曲时 口咽腔在打开的基础上 咬字吐字柔和圆润 字的头 腹 尾转换过程要放慢 字音衔接要连 贯 儿 歌 学 习 1 学生试奏 自学儿歌 划船 2 分组活动 自编律动 歌曲处理 3 分组展示 4 小结讨论 幼儿园中可采取哪 些主题的方式教唱这首儿歌 1 强调音乐动机的感受 2 歌唱中根据歌词意思进行处理 推进 结束 作 业 拓 展 结合教法 开展音乐活动课 划 船 教学设计及展示 引导学生从声音 舞蹈 语言 绘 画 游戏五领域找切入点 进行幼 儿园音乐课设计 广开思路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呼吸连贯的训练呼吸连贯的训练 一 授课课题 一 授课课题 摇篮曲摇篮曲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继续巩固歌唱的发声方法 练习平稳的呼吸方式 并能用这种 呼吸方式演唱歌曲 2 学习歌曲 摇篮曲 3 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 4 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 能力目标 二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 培养学生演唱抒情性歌曲的能力 2 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 示范 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 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 思想目标 三 思想目标 通过 摇篮曲 的演唱 体验外国歌曲的魅力 领略 歌曲之王 舒 伯特的音乐风格 受到美的熏陶 三 学生分析 三 学生分析 1 学生对气息的状态和使用方法已较熟练 如何把握平稳的呼吸 在呼吸的各个状 态的放松把握非常重要 2 学生的演唱要达到一定的规范程度 需要自觉的加长练 习时间 四 教材分析 四 教材分析 1 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为主 呼吸缓慢悠长 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非常困难 3 这首歌曲情绪起伏不大 演唱平稳 4 这首歌曲要完成需要分段进行大量的 练习 五 教学重点 五 教学重点 1 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2 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3 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能力 六 教学难点 六 教学难点 用连贯柔和 内在安详的声音演唱高音但力度不能强 七 解决方案 七 解决方案 在做到控制好高位置的同时 努力做好向下着力发声 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八 教学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 音 训 练 1 哼鸣 5 5 4 4 3 3 2 2 1 1 m m 2 5 5 6 6 5 5 4 4 5 5 4 4 3 3 4 4 3 3 2 2 3 3 2 2 yiyi yuoyuo yiyi yuoyuo a a o o a a o o 1 1 yiyi a a 练习 1 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 注 意良好的面罩共鸣效果 练习 2 保持良好的打开状态 做 好咬字吐字 做到字正腔圆 在连 贯的气息支持下 向下发声 稳定 喉头的歌唱位置 新 歌 教 学 1 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 初步了 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绪特征 2 哼唱作品 找出在演唱中难于 把握的地方 并标出吸气换气的 地方 3 通过专门的母音练习重点解决 歌唱 中出现的问题 并在处理作品的 过程中 解决好节奏及强弱的对比关系 4 处理好歌唱中的音色问题 注 重演唱表现的艺术性 1 用开口音 a 在哼鸣的高位置 哼唱歌曲 2 哼唱时注意音量的控制 体会 柔和抒情的风格 3 把词放入腔体 保持高位置 不改变发声状态 4 练唱歌词时 多交替采用混声 诵读来帮助寻找高位置 体验头腔 共鸣 5 随着旋律的起伏 要做出自然 的强弱变化 但整首歌不宜唱得过 强 儿 歌 学 习 1 欣赏幼儿园视频儿歌 如果幸 福你就拍拍手 2 附点节奏体验 学生敲击自制 打击乐器 3 加声势律动演唱歌曲 4 一起来舞蹈 1 学生带上收集的有生活气息的 儿歌 课堂上和大家分享 2 要求学生用生活中最常用的东 西自制打击乐器 3 在集体活动体验歌曲风格 收 获快乐感受 作 业 拓 展 1 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歌曲作 品 2 小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 评价 3 再次欣赏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 进建议 欣赏世界著名的三首摇篮曲 体验 摇篮曲柔和 均匀 平稳的风格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呼吸状态的支持下高声区的开发呼吸状态的支持下高声区的开发 一 授课课题 一 授课课题 燕子燕子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继续巩固中低声区的歌唱状态 2 巩固平稳的呼吸方式 在呼吸的支持下学习高声区的演唱方式 3 学习歌曲 燕子 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 4 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 能力目标 二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 培养学生把握控制声音的能力 2 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 示范 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曲 的能力 三 思想目标 三 思想目标 通过这首曲目的演唱 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我国民歌的丰富 同时 体验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受到美的熏陶 三 学生分析 三 学生分析 1 学生的气息状态和中低声区比较稳固 扎实 2 具备对单个高音的演唱的能 力 3 对连续演唱中高声区并能控制声音的力度比较困难 四 教材分析 四 教材分析 1 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 变声区 为主 气息支持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 整演唱非常困难 2 这首歌曲情绪高亢 富于歌唱性 3 这首歌曲的完成要避 免声音脱离气息的支持 发干 发直 4 学生演唱整首歌曲需要体力上的训练 五 教学重点 五 教学重点 1 在中高声区声音的统一 变声区声音的控制 2 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3 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4 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能力 六 教学难点 六 教学难点 1 歌曲第一段叙述性歌唱的流畅性 2 结束高音的站立 七 解决方案 七 解决方案 1 深刻理解歌词情绪 在足够的气息催动下练习流畅行腔 2 加强 a o 母音的发声训练 加强大音程的训练 解决上高音的位置与气息问 题 八 教学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 音 训 练 1 哼鸣 5 5 4 4 3 3 2 2 1 1 m m 2 1 1 5 5 5 5 6 6 5 5 4 4 5 5 4 4 a a a a o o 3 3 4 4 3 3 2 2 3 3 2 2 1 1 a a o o a a 练习 1 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 练习 2 稳定高位置的音色 注意 向下用力的方式 稳定喉头的歌唱 位置 新 歌 教 学 1 学唱歌曲 分析曲式结构 规 划吸气换气的地方 2 找出发声相对困难的字词 通 过训练逐一解决 3 重点突破音高的障碍 较完整 地演唱歌曲作品 4 在歌曲的强弱 音色 情绪上 作细节处理 对比两段情绪 加 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1 采用急吸缓呼的呼吸方式 2 强化练习多处 啊 的高位置 发声及打开状态 3 用唱颂的方式带入叙述性歌唱 练习第一段的情绪表达 体会气息 的支持和催动 4 第一段中低声区优美细腻 第 二段中高声区热情明朗的声音对比 儿 歌 学 习 1 按节奏诵读儿歌 卖报歌 2 加入动作表演儿歌 3 练习用明亮纯净的音色演唱 4 分段加上道具接龙歌表演 1 了解这首儿歌创作的背景 2 把握歌曲情绪 乐观向上 对 未来充满希望 3 加上语气的对比演唱 作 业 拓 展 1 分别演唱作品 2 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 3 教师点评总结 提出新的声音 训练要求 声乐小组内的演唱观摩活动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低高声区声音统一的训练低高声区声音统一的训练 一 授课课题 一 授课课题 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继续巩固歌唱的发声方法 尝试通俗歌曲的用气方法是一致的 2 学习歌曲 让世界充满爱 3 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 4 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 能力目标 二 能力目标 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 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 曲的能力 三 思想目标 三 思想目标 1 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 让学生接触通俗歌曲的美感 增强乐感 和音乐素质 2 通过这首公益歌曲的演唱 体验人们对充满着爱 和平的世界 的热爱 赞美 三 学生分析 三 学生分析 1 学生对气息的状态和使用方法已较熟练 如何把握平稳的呼吸 在呼吸的各个状 态的放松把握非常重要 2 学生热爱通俗歌曲 兴趣浓厚 但易喊唱 四 教材分析 四 教材分析 1 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通俗歌曲 旋律高低起伏 需要用统一的声音演唱 2 这首歌曲富于激情 高声区声音应稳定 辉煌 五 教学重点 五 教学重点 1 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2 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3 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能力 六 教学难点 六 教学难点 1 歌曲 XXX XXX 节奏型的准确演唱 2 高音乐句避免脱离气息地喊唱 七 解决方案 七 解决方案 1 识谱时有针对性地解决歌曲特色节奏 2 低声区不能用完全用大白嗓 需要挂住高位置 向头腔转换 为高音的混声做好 准备 3 通过顿音练习 寻找较明亮的音色 八 教学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 音 训 练 1 哼鸣 5 5 4 4 3 3 2 2 1 1 m m 2 1 1 5 5 5 5 5 5 1 1 4 4 4 4 4 4 1 1 3 3 3 3 3 3 lala lala lala lala lala lala lala lala lala lala lala lala 1 1 2 2 2 2 7 7 1 1 lala lalalalalalalala 练习 1 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 注 意良好的面罩共鸣效果 练习 2 顿音挂住头腔 寻找较明 亮的音色 新 歌 教 学 1 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 初步了 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绪特征 2 识谱 掌握特色节奏型 解决 好节奏的对比关系 3 哼唱作品 找出在演唱中难于 把握的地方 并标出吸气换气的 地方 3 通过专门的母音练习重点解决 歌曲 高潮部分低音区到高音区声音状 态的 衔接 4 处理好歌唱中的音色问题 注 重演唱表现的艺术性 1 掌握切分节奏及连线的准确性 2 通过尝试了解通俗歌曲同样也 要有气息支持 打开喉咙 3 在唱高音时 可做一些微调 使既能保持通俗歌唱的风格 又能 在声音运用上体现出一定技巧 4 不断调节气息和口腔状态 避 免前半段低音大白嗓 后半段高音 吸不进去声音发虚 儿 歌 学 习 1 教师示范两次 当我们同在一 起 2 教师逐句教授两次 3 教师两句教授两次 4 学生自己演唱 5 加入声势律动伴唱 1 掌握弱起拍唱词 句逗和重拍 练习 流畅演唱 2 学生根据节拍特点创造声势动 作 加入演唱 作 业 拓 展 1 分组演唱歌曲作品 可加入领 唱 2 小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 评价 3 再次欣赏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 进建议 1 学生收集流行的公益歌曲 带 到课堂上交流 2 尝试用中英文各唱一遍 当我 们同在一起 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变声区的声音力度训练变声区的声音力度训练 一 授课课题 一 授课课题 我亲爱的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继续训练和巩固变声区声音统一 通过对学生腰腹力量的加强 加强声音的力度 2 学习歌曲 我亲爱的 能带乐感完整的演唱 3 高音必须具有力度和优美的音色 4 对变音的音准把握准确 二 能力目标 二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音准的能力 三 思想目标 三 思想目标 通过这首曲目的演唱 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意大利艺术歌曲的魅力 受到美的熏陶 三 学生分析 三 学生分析 1 学生对歌唱的方法已经熟悉 但声音的力度较差 2 学生对变音的音准把握 起来困难 需要分音准 声音等步骤逐步训练 3 学生对声音的强弱控制较困难 让学生尽量在气息的支持下 进行声音的强弱变化更加困难 四 教材分析 四 教材分析 1 完成作品需要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呼吸方法 调动全身 强化咽鼻 腰腹力量 增 强声音的力度 2 这首歌曲以变声区为主 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 表现有力 度的高音 3 这首歌曲情绪起伏不大 演唱平稳 但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 的演唱 同时需要声音的强弱对比 4 这首歌曲对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声音控制要求 很高 五 教学重点 五 教学重点 1 歌唱的呼吸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掌握变声区的真假声混合程度 高音 站稳 2 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3 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4 变音的音准把握 六 教学难点 六 教学难点 1 歌曲第一段叙述性歌唱的流畅性 2 结束高音的站立 七 解决方案 七 解决方案 1 深刻理解歌词情绪 在足够的气息催动下练习流畅行腔 2 加强 a o 母音的发声训练 加强大音程的训练 解决上高音的位置与气息问 题 八 教学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 音 训 练 1 哼鸣 5 5 4 4 3 3 2 2 1 1 m m 2 1 1 5 5 5 5 6 6 5 5 4 4 5 5 4 4 a a a a o o 3 3 4 4 3 3 2 2 3 3 2 2 1 1 a a o o a a 练习 1 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 练习 2 稳定高位置的音色 注意 向下用力的方式 稳定喉头的歌唱 位置 新 歌 教 学 1 学唱歌曲 分析曲式结构 规 划吸气换气的地方 2 找出发声相对困难的字词 通 过训练逐一解决 3 重点突破音高的障碍 较完整 地演唱歌曲作品 4 在歌曲的强弱 音色 情绪上 作细节处理 对比两段情绪 加 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1 采用急吸缓呼的呼吸方式 2 强化练习多处 啊 的高位置 发声及打开状态 3 用唱颂的方式带入叙述性歌唱 练习第一段的情绪表达 体会气息 的支持和催动 4 第一段中低声区优美细腻 第 二段中高声区热情明朗的声音对比 儿 歌 学 习 1 按节奏诵读儿歌 卖报歌 2 加入动作表演儿歌 3 练习用明亮纯净的音色演唱 4 分段加上道具接龙歌表演 1 了解这首儿歌创作的背景 2 把握歌曲情绪 乐观向上 对 未来充满希望 3 加上语气的对比演唱 作 业 拓 展 1 分别演唱作品 2 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 3 教师点评总结 提出新的声音 训练要求 声乐小组内的演唱观摩活动 第十单元第十单元 声音灵巧的训练声音灵巧的训练 一 授课课题 一 授课课题 漓江谣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训练歌唱中气息量的适度和气息的走动 2 学习歌曲 漓江谣 能带乐感完整地演唱 3 声音自如 具有优美音色 4 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 能力目标 二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 思想目标 三 思想目标 通过这首曲目的演唱 感受江南民歌的特点 领略我们民歌的 丰富底蕴 受到美的熏陶 三 学生分析 三 学生分析 1 学生对歌唱的方法已经熟悉 但接触的曲目类别不多 2 学生之前歌唱的注 意力集中在发声状态上 行腔不够自如 需要加强练习 3 学生已学习的声乐曲目 节奏多为平均规整的 没有接触过字少腔多的曲调节奏 四 教材分析 四 教材分析 1 完成作品需要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呼吸方法 调动全身 强化咽鼻 腰腹力量 2 这首歌曲带有江南民歌风格的曲调特点 具有温婉细腻的色彩 3 这首歌曲 需要用连贯的气息 流畅的行腔 秀美的音色歌唱 五 教学重点 五 教学重点 1 歌唱的呼吸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2 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3 适度的气息支持下声音的灵活性 六 教学难点 六 教学难点 1 字少腔多的曲调掌握 2 行腔的流畅自如 避免气息过重造成的僵硬 七 解决方案 七 解决方案 1 学唱旋律时重点突破复杂的节奏 曲调 2 训练吸气的适度及控制 既不要吸得过饱导致呼吸器官的僵硬 也不能无气息支 持发虚声 八 教学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 音 训 练 1 哼鸣 5 5 6 6 5 5 4 4 5 5 4 4 3 3 4 4 3232 3 3 2 2 m m 1 1 2 1 1 3 3 3 3 5 5 5 5 i i i i 5 5 5 5 3 3 3 3 1 1 mimi mama mimi mama mimi mama 练习 1 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 练习 2 用急吸急呼的方式 快速 打开腔体 每一拍换气 行腔不拖 拉 新 歌 教 学 1 学习歌曲的旋律 掌握复杂的 曲调节奏 了解作品的创作特点 2 咬字吐字的处理 3 气息和行腔的结合及调整 3 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 4 完整演绎作品 突显作品的艺 术性 1 注意吸气的适度及控制 与吐 字结合进行不断调整 长句要计划 用气 2 字头轻柔有弹性 字和字的连 接平稳 连贯 3 突出语言的清晰和语气的亲切 语气的起伏和音乐的起伏一致 4 衬词要唱得轻巧灵动 起到润 腔的作用 儿 歌 学 习 1 按节奏诵读儿歌 牧童之歌 2 加入二声部用轮唱的方式诵读 学生指挥 3 加入第三个声部诵读 教师示 范指挥后学生尝试指挥 4 用自然纯净的音色演唱 1 了解这首儿歌的民歌风格 2 唱准确 X X X X X XX X 节奏 3 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喜悦 的情绪 作 业 拓 展 1 分别演唱作品 2 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 3 教师点评总结 提出新的声音 训练要求 1 学生收集各地区民歌音响带到 课堂上分享 2 学生收集少数民族儿歌谱例 第十一单元第十一单元 气息支持下低高声区声音统一的巩固训练气息支持下低高声区声音统一的巩固训练 一 授课课题 一 授课课题 同一首歌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继续巩固歌唱的发声方法 训练通俗歌曲一致的气息支持 2 牢固的掌握低声区的歌唱方法 做到低高声区的统一 3 学习歌曲 同一首歌 4 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 5 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 能力目标 二 能力目标 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 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 曲的能力 三 思想目标 三 思想目标 1 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 让学生接触通俗歌曲的美感 增强乐感 和音乐素质 2 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 表达青年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激发青春 的活力 三 学生分析 三 学生分析 1 学生对气息的状态和使用方法已较熟练 如何把握平稳的呼吸 在呼吸的各个状 态的放松把握非常重要 2 学生热爱通俗歌曲 兴趣浓厚 但易喊唱 3 学生 运用气息控制声音的能力较差 要做到音色变化很困难 四 教材分析 四 教材分析 1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通俗歌曲 旋律高低起伏 需要用统一的声音演唱 2 这首歌曲第二乐段旋律豪放 情感丰富 演唱需要富有激情 但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 持下连贯的演唱 同时需要声音的强弱对比 五 教学重点 五 教学重点 1 中低高声区声音的统一 2 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 3 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控制能力 六 教学难点 六 教学难点 歌曲情绪的表达 七 解决方案 七 解决方案 加强对作品词曲的分析 并通过歌词朗诵的情感来强化演唱的情感 八 教学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 音 训 练 1 哼鸣 5 5 6 6 5 5 4 4 5 5 4 4 3 3 4 4 3232 3 3 2 2 m m 1 1 3 1 1 3 3 3 3 5 5 5 5 i i i i 5 5 5 5 3 3 3 3 1 1 mimi mama mimi mama mimi mama 练习 1 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 练习 2 ma 母音要求稳定面罩 打开 发声时贴着后咽壁吸着唱 稳定喉头的发声位置 新 歌 教 学 1 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 感受歌 曲的情感特征 2 学唱歌曲 划分乐句 找出演 唱中有困难的地方 3 重点突破歌曲的重点难点 4 重新欣赏范唱资料 加深作品 演唱的艺术表现力 1 第一乐段采用轻声唱法去处理 发声自然真切 音色要求柔和甜美 2 第二乐段调动各歌唱器官的协 调作用 宣泄通俗歌曲的激情 3 不断调节气息和口腔状态 避免 前半段低音大白嗓 后半段高音吸 不进去声音发虚 4 高潮乐句中 星 阳 字的高 音 用母音练习后带入 注意闭口 音的气息对抗 儿 歌 学 习 1 用富有童趣的声音学唱儿歌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2 后十六节奏的巩固 3 拟人化的歌表演 4 改编歌词 5 练习用新歌词演唱 1 后十六分节奏掌握后 将歌曲 该节奏型处改为前十六节奏 进行 练习 2 要求带上神态地歌表演 3 全班或小组选用创作得好的歌 词进行演唱 作 业 拓 展 1 分组演唱歌曲作品 可加入领 唱 2 小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 评价 3 再次欣赏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 进建议 将该曲定为班级表演曲目 锻炼演 唱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训练 二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训练 二 一 授课课题 一 授课课题 赶墟归来啊哩哩赶墟归来啊哩哩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不同速度的歌曲要用不同的语言处理 2 学习歌曲 赶墟归来啊哩哩 3 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 4 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 能力目标 二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气息平稳的训练 培养学生演唱欢快 热情的歌曲的能 力 2 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 示范 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 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 思想目标 三 思想目标 通过 赶墟归来啊哩哩 的演唱 体验彝族民歌风格特色 热爱民 族艺术 三 学生分析 三 学生分析 1 学生对歌唱的方法已经熟悉 但声音的控制 力度较差 2 之前学生接触的声 乐曲目多为缓慢 抒情性歌曲 3 学生对歌曲吐字的方式的区别不太明确 四 教材分析 四 教材分析 1 这是一首极富彝族民歌韵味的歌曲 节奏活泼 旋律朗朗上口 富于舞蹈性 2 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为主 需要声音的连贯统一和音色的明亮度 学生完成非常 困难 五 教学重点 五 教学重点 1 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声音的力度加大 2 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吐字的方法 3 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六 教学难点 六 教学难点 1 敏捷的咬字吐字 唱出明亮的音色 2 衬词 啊哩哩 的演唱 七 解决方案 七 解决方案 1 通过快速的跳音练习解决快速吐字技巧 2 有针对性地加强气息流动的练习和力度变化练习 八 教学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 音 训 练 1 哼鸣 5 5 4 4 3 3 2 2 1 1 m m 2 5 5 5 5 4 4 4 4 3 3 3 3 2 2 2 2 1 1 1 10 0 pipo pio pipo pipo pipo 3 5 5 6 6 5 5 4 4 5 5 4 4 3 3 4 4 3 3 2 2 3 3 2 2 1 1 yiyi yuoyuo yiyi youyou yiyi a a o o a a o o 练习 1 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 注 意良好的面罩共鸣效果 练习 2 跳音演唱注意腰腹弹跳 提笑肌 保持兴奋状态 口腔动作 小 把声音 打 在硬腭上 练习 3 体会开口音的打开 注意 帖着后咽壁吸着唱 做一遍强一遍 弱的演唱对比 新 歌 教 学 1 了解作品 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 音乐的基本色调 2 了解并掌握歌曲的强弱和速度快慢 关系 把握好科学的呼吸规律 较好 地把握歌曲的情绪 3 重点解决歌曲咬字吐字的难点问题 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4 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 注重声 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1 歌唱时咬字过程要较快 口咽 腔的动作小而轻快 干脆利索 口 腔前面部位用得较多 声音在口咽 腔的着力点略靠前 2 注意气息的平稳 声音的连贯 统一和音色的明亮度 3 衬词 啊哩哩 要唱得悠扬嘹 亮 营造一种回音的效果 多次出 现时 要做不同强弱的处理 儿 歌 学 习 1 聆听童声合唱 这是一个小世界 2 用自然纯净的声音学唱歌曲 3 随音乐击拍 表现拍律特点 4 边唱边击拍 找好弱起的换气点 5 有表情地歌唱 这是一首歌唱友谊的歌曲 熟练演 唱时 围圈开展音乐活动 行进 转圈 击掌等 作 业 拓 展 1 分组演唱歌曲作品 2 小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评价 3 再次欣赏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 议 欣赏声乐曲及同名器乐演奏的 赶 墟归来啊哩哩 第十三单元第十三单元 声音统一和闭口音的训练声音统一和闭口音的训练 一 授课课题 一 授课课题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继续训练在平稳的气息状态下 保持声音的统一 2 闭口音的发声训练 3 学习歌曲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 4 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 能力目标 二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 解决学生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和声音的 色彩 2 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 示范 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3 培养辨别统一的声音的能力 三 思想目标 三 思想目标 通过这首曲目的演唱 歌颂教育工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奉献精神 表达对教师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三 学生分析 三 学生分析 1 学生对气息的状态和使用方法已较熟练 对开口音的歌唱有一定的发声状态 2 学生运用气息控制声音的色彩很难 3 学生演唱整首歌曲需要体力上的训练 四 教材分析 四 教材分析 1 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为主 有连续高音的演唱 气息支持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统 一声音完整演唱有一定难度 2 这首歌曲情绪热情 富于歌唱性 歌唱要情感深厚 3 歌曲有多处后半拍起声 五 教学重点 五 教学重点 1 在中高声区声音的统一 声音的控制 2 歌唱的呼吸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声音的色彩训练 3 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六 教学难点 六 教学难点 1 高音区闭口音的发声 2 歌曲的情绪表达 七 解决方案 七 解决方案 1 加强母音的发声训练 加强大音程的训练 解决上高音的位置与气息问题 2 采用作品分析和音响欣赏来解决作品的情绪处理问题 八 教学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 音 训 练 1 1 1 5 5 5 5 6 6 5 5 4 4 5 5 4 4 a a a a o o 3 3 4 4 3 3 2 2 3 3 2 2 1 1 a a o o a a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a a o o I I e e u u 3 3 1 1 i i 1 1 I I 练习 1 稳定高位置的音色 注意 向下用力的方式 稳定喉头的歌唱 位置 练习 2 开口音带闭口音发声 强 调母音的高位置发声及打开状态 练习 3 低音时口腔状态已打开 松开轻声唱 为高音做好准备 唱 高八度时腰腹用力 体会向下用力 发声的通畅感觉 注意闭口音高音带 e o 元音歌唱 新 歌 教 学 1 欣赏歌曲 学唱歌曲 分析曲 式结构 规划吸气换气的地方 2 找出发声相对困难的字词 通 过训练逐一解决 重点突破音高 的障碍 3 调整学生演唱的各个环节 较 完整地演唱歌曲作品 4 在歌曲的强弱 音色 情绪上 作细节处理 对比两段情绪 加 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1 识谱时掌握旋律丰富的节奏型 和起伏的音调 2 大跳音程后 时 就 间 等闭口音的高音发声 要有气息支 持 内口打开 发音圆润 声音统 一 3 高潮部分的演唱要用稳健的气 息支持将声音唱响 送远 4 逐句演绎 修改调整乐曲表现 使歌唱的情感不断变化 加深 儿 歌 学 习 1 听童声示范 跟唱会 七子之 歌 2 说一说你知道的这首歌曲的背 景 3 解决弱位置起声乐句的准确演 唱 3 练习用明亮纯净的音色演唱 4 表演唱 1 了解这首儿歌创作的背景和思 想内容 2 练习用统一的声音演唱 作 业 拓 展 1 分别演唱作品 2 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 3 教师点评总结 提出新的声音 训练要求 声乐小组内的演唱观摩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