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第7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第7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第7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第7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第7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第 4 4 单元第单元第 7 7 讲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 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夕 由于 帝国主义 长期掠夺 国民政府 的搜刮 加 上战争破坏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新中国成立后用了三年时间 到 1952 年 新中国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为开展有 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2 起步 一五 计划 时间 1953 1957 年 内容 优先发展 重工业 同时对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改 造 3 结果 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到 1956 年 底 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生产资料 私有制 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2 探索与失误 1 中共八大 1956 年 背景 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 主要内容 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主要任 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意义 对当时中国社会 主要矛盾 和 主要任务 的分析是正确的 是对我国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 探索与失误 2 三面红旗 内容 1958 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之后又相继发动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认识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但严重忽视了客观 经济 规律 结果 导致 1959 1961 年严重 经济困难 的出现 2 探索与失误 3 经济调整 背景 严重经济困难 内容 农村工作中纠 左 实行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八字方针 结果 到 1965 年 调整基本完成 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3 国民经济的劫难 1 原因 文革 的破坏 2 表现 1967 年和 1968 年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3 调整 整顿 1971 年 周恩来 的调整和 1975 年 邓小平 的整顿 第一 基础知识不过关 阅读观察能力欠缺 没有看懂材料 或者没有建立材料和课本的正 确联系 答案错误百出或答非所问 第二 审题不细心或答题时紧张 没注意答题依据 限 制性条件和题问的分值 照搬课本或漏答要点 第三 思维狭窄 答案集中在同一层次 同 一层面 同一角度 第四 罗列史实 缺乏归纳概括能力 分析问题片面 缺乏辩证思维能 力 第五 字迹潦草 无法辨认 第六 认为题问很难 无从下笔 留了 天窗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材料解析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1 正确认识我国的 一五 计划 1 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初 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 而且门类残缺不全 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认识到大力发展自己的重工业 以增强自己的国防力量的必要性 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 正确认识我国的 一五 计划 2 编制 早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 1952 年初 我国就开始了 一五 计划的编制工作 在苏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 历时四载 五易其稿 直至 1955 年 7 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 才审议并正式通过 因此 一五 计划的编制是很慎重的 并且具有边制定 边实施的特 点 1 正确认识我国的 一五 计划 3 特点 一方面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 1 正确认识我国的 一五 计划 4 成就 一五 计划时期 我国对个体农业 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任务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立 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 主要依靠我国 人民的力量 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 到 1957 年底胜利完成 使我国建立起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 正确认识我国的 一五 计划 5 问题 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 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1956 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 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147 35 亿元 比上年增长 70 高于 1953 1954 两年的投资额 造成国家财政紧张 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 为以后相当长时期留下了 后遗症 2009 广东 1959 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 史实的结论是 A 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 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 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 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 12 倍 A 年代 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 30 216 25 628 211 466 2 二十年曲折探索 1956 1976 年 的认识 1 1956 年至 1966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巨大的 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是 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 中共八大正确方针的指导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提出与指导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适时调整国民经济 党和人民在 文革 中抵制 左 倾错误 是 文革 期间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 主要原因 2 二十年曲折探索 1956 1976 年 的认识 2 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 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传统的影响 中国是封建专制存在时间很长的国家 皇权思想 封建家长制思想 很容易侵蚀我们党的机体 民主法制观念的淡薄使人民又容易出现对权威的盲目服从 2 二十年曲折探索 1956 1976 年 的认识 2 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 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 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制 度后 迫切需要领导人民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状况 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党的领导 对社会主义 建设的热情很高 具有主人翁般的很强的参与意识 在这种氛围中 大多数人易犯急躁冒进 的错误 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而忽略客观经济规律的制约作用 2 二十年曲折探索 1956 1976 年 的认识 2 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 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毛泽东在 左 倾错误发展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 毛泽东 同志拥有崇高的威望和绝对权力 他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政策的执行 1957 年以后 处于晚年的毛泽东在关于阶级斗争 经济建设方面的很多错误思想 都具有代表性 由于毛 泽东成了 左 倾错误的主要代表 左 倾错误的发展更无法遏制 2 二十年曲折探索 1956 1976 年 的认识 2 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 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 反右倾 斗争使党和国家正常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削弱和破坏 2 二十年曲折探索 1956 1976 年 的认识 3 二十年的曲折道路 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这是坚持 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基础 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原则 2 二十年曲折探索 1956 1976 年 的认识 3 二十年的曲折道路 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能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 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 力 2 二十年曲折探索 1956 1976 年 的认识 3 二十年的曲折道路 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正确处理领袖 政党和群众关系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 防止个人崇拜 保证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 执行 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既防右又防 左 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国民经济 发展的前提 右图是一幅于 1958 年所绘画的农民壁画 画中的文字是 稻子玉米搭彩门 悟空说是南天 门 社员高坐哈哈笑 这是俺社幸福门 壁画体现了 用心 爱心 专心 4 A 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B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 左 倾错误发展严重泛滥 D 科技发展的巨大成果 C 新华网长春 2010 年 11 月 14 日电 十二五 规划建议为未来 5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描绘 了宏伟蓝图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 东北大地的重工业蓝图如何展开 新华社调研小分队在辽 宁 吉林 黑龙江进行了 10 多天的调研 通过 20 多场面对面访谈 记录中国民族工业的发 展轨迹 新中国成立之初 为了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在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 计划中 国家斥巨资 300 多亿元 把 156 个重点项目中的 58 个摆在了东北 使东三省成为 国家工业化的 发动机 在这片黑土地上发展起来的重工业 成了撑起国家建设的大梁 右图是画家古元的作品 鞍山钢铁厂的修复 参加 1954 年第一届全国版画展和新中国版画 巡展 与这幅作品相关的选项是 我国 一五 计划的实施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A B C D C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 事件特征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大跃进 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生态环境遭到 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 十年 文革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 农民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 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农村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 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A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 卫星 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 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我们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热烈地向发射早稻 花生高产量 卫星 的同志们祝贺 去年 我国水稻亩产的最高纪录 单季稻是两千四百多斤 麻城麻溪河乡建国第一社所 创造的纪录 比去年增长十四倍以上 去年我国花生亩产的最高纪录是一千五百多斤 南安 县所创造的最高纪 大跃进 时期的农业战线 大跃进 时期的农业战线 录 比去年增长了六倍 这样高的单位面积产量 这样高速度的增产 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 毛泽东同志在 1955 年冬就说过 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 几倍 十几倍 以至几十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 今年的农业丰产 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 的正确的预见 早稻 花生高产 卫星 的出现 同不久以前小麦高产 卫星 的出现一样 是共产主义风格的胜利 是破除迷信 彻底解放思想的胜利 湖北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第一 社的同志们 在小麦高产 卫星 的鼓舞下 发扬 大跃进 时期的农业战线 了敢想 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 打破了陈规 实行了高度密植及其他许多革命性的措施 终 于赢得了伟大的胜利 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 人有多大的胆 地有多大的产 解放了的人 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 节选自 1958 年 8 月 13 日 人民日报 社论 解读 1958 年开展 大跃进 以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 左 的错误严重 泛滥开来 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 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 注重科学 实事求是 B 忽视工业 片面发展 C 思想解放 决策民主 D 急于求成 左 倾浮夸 D 1 2010 天津卷 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 单位 GDP 能耗 年度变化示意图 单位 吨标准煤 万元 图中 单位 GDP 能耗 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 实行 二五 计划 B 提出社会主义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