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2高中生物 阶段性综合检测(五)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优化方案】2012高中生物 阶段性综合检测(五)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优化方案】2012高中生物 阶段性综合检测(五)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优化方案】2012高中生物 阶段性综合检测(五)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优化方案】2012高中生物 阶段性综合检测(五)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阶段性综合检测阶段性综合检测 五五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2 5 分 满分 50 分 1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的动态变化主要考虑 A 居住人口不同年龄数量的比例 B 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 C 现有的生活水平和人体健康状况 D 性别比例 解析 选 A 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最重要指标 如果幼年个体偏 多 年龄结构为 增长型 则将来人口密度会变大 否则会变小 2 下列对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快速增长原因的解释 不正确的是 A 医疗水平提高 死亡率逐渐下降 B 生产力水平提高 生活质量改善 C 男女性别比例的逐渐失调 D 处于种群增长的快速增长期 解析 选 C 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呈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生产力水 平提高 生活质量改善 医疗水平提高 死亡率逐渐下降 还有我国人口基数大 增长量 高等 3 如图表示某草地上草 虫 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 甲 乙 丙依次是鸟 虫 草 B 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 C b 点时甲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D a 点时甲数量的上升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解析 选 BD 在一般的生态系统中 种群的数量与种群的能量呈正相关 该生态系统 也是如此 从图示三条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可以看出 此生态系统中乙的相对数量最多 能量也最多 应处于第一营养级 甲其次 丙最少 分别处于第二 第三营养级 所以甲 乙 丙应依次为虫 草 鸟 A 项错 从图中可知 在 a 时 由于鸟 丙 种群数量锐减 导致虫 甲 数量大增 致使草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直至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故 B 项对 b 点时甲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食物 草 缺乏造成 而并非是天敌 鸟 减少的原因 故 C 项错 a 点时甲数量的上升主要是天敌 鸟 减少的缘故 D 对 所以本题应选 BD 4 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 廉价 强劲 可再生的电能 相当于每年燃烧 3000 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电能 因此 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温室效应 二氧化硫的排放 白色污染 烟尘 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A B C D 解析 选 C 燃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排 放的二氧化硫 氮氧化合物等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 对空气质 量造成污染 而三峡工程发电利用的是水能 避免了这一系列污染的发生 2 5 引起温室效应 酸雨 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A CO2 SO2 氟利昂 B SO2 CO2 氟利昂 C 氟利昂 CO2 SO2 D CO2 氟利昂 SO2 解析 选 A 大气中的 CO2含量增加会导致地球的热量不易散失 而引起地球表面温度 升高 酸雨是指 pH 小于 5 6 的降水 其主要影响成分是硫的氧化物 特别是 SO2 氟利昂 是导致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污染物 6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口发展目标是 到 21 世纪中叶 我国总人口 不包括香 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下同 将达到峰值 15 亿左右 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 然 后缓慢下降 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控制人口增长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 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 禁止近亲婚配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 我国人口基数大 应开垦荒地 增加人均耕地量 解析 选 D 我国人口的发展目标是 2010 年 人口总数 不包括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 区和台湾省 下同 要控制在 13 6 亿以内 2020 年 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14 5 亿以内 21 世纪中叶 人口总数达到峰值 15 亿左右 以后 将开始缓慢下降 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经 济 社会 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7 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 1 3 下列叙述中 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A 人口的持续增长 B 加快城市化进程 C 退耕还林还草 D 立法保护基本农田 解析 选 D 人口的持续增加 给环境 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不利于保护耕地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占用耕地 立法保护基本农田 有利于保护耕地 8 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 为美化城市环境 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 为保护草场 减少土地沙化 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 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 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 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解析 选 C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包括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等 对外来物种的引进 由于在当地缺少天敌 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所以 不能为美化城市环境而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黄鼠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 分 对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为控制水葫芦 不应该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也许水葫芦的天敌在当地没有天敌 但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9 设计生态农业时 下列哪项不是增加食物链的目的 A 实现光合产物的分层多级利用 B 实现能量的重复再利用 C 实现废物的资源化 D 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 选 B 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体系 实现了物质的多重利用 实 现了废物的资源化 不再存在垃圾 减轻了环境污染 但能量在食物链间是单向传递 逐 级递减的 不能重复利用 10 某生物小组考察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 在水稻分蘖 期间 农民拔草 治虫 然后排水进行搁田 亦称 烤田 稻谷收获之后 有不少农民 在田里焚烧稻秆 下列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 农民拔草 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 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C 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 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 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 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解析 选 D 去除杂草和害虫 使作物的产量增加 即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搁田时 排出的水中可能含有化肥 对水体造成污染 焚烧稻秆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造成了环境污 染 3 11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 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 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 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解析 选 C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 逐渐增多 遗传多样性越低的种群 其在自然选择中就越容易被淘汰 物种越丰富 生态 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 生态系统稳定性就越高 12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 下列措施中 不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实现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是 多选 A 开发优质新品种 充分利用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B 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 C 多开垦荒地 围湖造田 建立人造小平原 D 研究和开发生态农业 生产优质有机产品 解析 选 ABC 依据生态学的原理使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实现多层次分级利 用 使废物资源化 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促进物质的再生利用 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 污染 所以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 可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13 下列有关通过保护濒危物种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不利措施是 A 实验室保存物种的基因库 B 实施细胞核移植并进行胚胎移植 C 有限的濒危物种个体间近亲进行有性生殖 D 建立自然保护区 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 解析 选 C 保护濒危物种可以建立精子库 种子库 从基因水平上保护 也可以通 过人工授精 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进行保护 还可以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或 迁地保护 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等 C 项中在有限的濒危物种个体间近亲进行有性生殖 生殖率降低 不利于优生优育 不利于物种的保存和延续 14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科学 有效的途 径是 合理开发海洋 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 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提高作物产量 开荒辟地 围湖造田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 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 B C D 解析 选 B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自然 经济 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 是指自然 经济 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 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 消耗 减少污染 生态农业提倡生物防治 减少农药污染 生态农业还包括控制环境污染 和改善环境质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 围湖造田 早期 的目的是扩大耕地面积和防治血吸虫病 后来主要是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 安置不 断增长的人口 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 但是一种短期行为 故 正确 错误 15 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主要表现有 A 种植农作物 饲养家畜和家禽等 B 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 C 人口增长 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 必然造成对环境的侵害 D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环境严重污染 解析 选 B 种植农作物 饲养家畜和家禽等自农业社会以来就有 并不能表明人口 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主要表现为 1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 2 生活排污量剧增 往往造成对环 境的侵害 3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废弃物 对环境产生影响 需要注意 的是无论生活排污还是生产废弃物 造成对环境的侵害都不是必然的 4 16 甲 乙 丙三种萤火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 它们分布区域的温度和 湿度的范围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甲为窄 B 丙能适应的环境湿度范围较甲为广 C 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为窄 D 这三种萤火虫有可能同时分布于温度 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 解析 选 C 纵坐标表示温度变化 可见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最广 甲能适宜的 温度范围最窄 横坐标表示的是湿度的变化 可见甲能适应的湿度范围最广 最窄的是乙 图中甲和丙没有重合 所以三种萤火虫不可能同时分布在温度 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 地 17 下列有关叙述中 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适时 有计划地采伐树木 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 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 有利于生物进化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 效的措施 迁地保护为行将绝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 SO2和 CO2 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 B C D 解析 选 C 考查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危害当地生物多样性 SO2大量排放将形成酸雨 而 CO2大量排放将造成温室效应 都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及生物多 样性的保护 18 下图所示是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 人类的境遇 问题 模拟以 1900 年到 2050 年世界人口 人均粮食 自然资源 工业污染 人均工业产量的变化数值为依据预测 曲线变化 图中序号所示曲线可分别代表人口 人均粮食 自然资源 工业污染的变化的 是 A B C D 解析 选 C 该题考查对人口 环境 人均粮食 能量等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理解 据图分析 曲线 随人均工业产量的增加持续下降 所以 代表自然资源 曲线 随人均 工业产量增加而持续增加 说明 代表工业污染 曲线随 曲线的增加而增加 随 曲 线的减少而减少 所以 代表人均粮食 代表人口 19 春天某树林中 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 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 掉落树下 面 临着饥饿的威胁 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 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 当 秋季来临时 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 据上述情景 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 做法是 A 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 避免人类干扰 B 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 待秋天放归自然 C 秋季终止投喂 促使池鹭迁飞 5 D 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 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解析 选 A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指 在原地为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 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迁 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 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但不管哪种保护措施都不能改 变生态系统或物种自然的生存和进化规律 一部分幼鹭练习飞行时 掉落树下 面临饥饿 的威胁 对于幼鹭个体来说是不利的 但是对于整个幼鹭种群的进化是有利的 所以人们 不用给幼鹭提供食物 不干扰幼鹭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的优胜劣汰 20 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 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下列对 环境容纳 量 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 随着生产的发展 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 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 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 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 选 B 人口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力 人口数量超过了环 境容纳量后 使生态环境破坏 最终使环境容纳量减少 所以随着生产的发展 可能会对 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环境容纳量可能会下降 所以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 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共 4 小题 满分 50 分 21 10 分 试根据下列我国人口年龄 性别构成图回答 1 图形左右两边大致对称 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 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 2 图中 I 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3 图中 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4 我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 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如 等 而要控制人口增长 关键是要控制人口的 因此 我国已经把 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解析 该题涉及到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与社会 人口与环境 种群特点等众多相关 知识 依据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和受精作用的特点可知 男女比例应为 1 1 处于生殖 6 年龄的人员过多 造成出生率增高 导致我国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 行 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人均耕地减少 自然资源利用增多 能源利用增多 粮食需求增 多 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 答案 1 男性产生含 X 或含 Y 染色体的精子 其比例为 1 1 且与卵细胞结合机会 均等 所以后代男女比例接近 1 1 2 出生率迅速增高 3 出生率不断下降 实行计划生育取得实效 4 人均耕地减少 自然资源利用增多 能源利用增多 粮食需求增多 环境污染加剧 任意填三个 出生率 计划生育 22 13 分 读 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和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 并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人口增长曲线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 年龄结构指标1953 年1964 年1982 年1990 年 0 14 岁人口 36 2840 6933 5927 62 65 岁以上人口 4 413 564 915 57 老少比例 12 158 7414 6020 16 1 1949 1982 年 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 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 以来 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 其原因是 2 1990 年和 1953 年相比 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趋于 发展 到目前 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 的趋势 3 下列各项中 体现出人口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写代号 A 合理的人口结构 B 适度的人口规模 C 提高国民素质 D 劳动年龄人口 15 64 岁 多于社会所需数量 E 劳动年龄人口少于社会所需数量 解析 从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发现 1949 1982 年 曲线的斜率增大 因此该时 间段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 而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我国实行了计划生 育 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 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 曲线的斜率也有所下降 人口的可持 续发展表现在合理的人口结构 城市化 农村化人口 适度的人口规模 人口基数 人口增 长率 提高国民素质 答案 1 上升 计划生育 2 上升 老龄化 3 ABC 23 12 分 近年来 太湖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 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 对渔业和 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 请回答 1 从非生物因素分析 太湖水体发绿是由于水质中富含 等矿质元素 从生物 因素分析 太湖水体发绿是由于 2 发绿的水域通常会有异味产生 原因是 3 发绿水域的 pH 会比周边水域的 pH 高 主要原因是 7 4 为解决太湖水体发绿问题 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 常见鱼类的 食性如下 类型青鱼鲢鱼鳙鱼鲤鱼 食性螺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 5 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 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 如虾 蟹 等 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解析 由于水体中 N P 等含量增多 使藻类大量生长 若要通过投放鱼苗缓解 需投 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鲢鱼 答案 1 N 和 P 藻类的大量繁殖 2 死亡的藻类被分解时会产生 H2S 等有异味的气 体 3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时大量消耗水域中的 CO2 因而发绿水域 pH 上升 4 鲢鱼 5 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 增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24 15 分 水体污染已是世界性问题 为探究菖蒲 一种湿地植物 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从 4 个不同地点采集生活污水 1 号 工业污水 2 号 混合污水 3 号 人工池塘 水 4 号 分别测定 4 种水样的 BOD 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量 和总氮含 量 取等量的上述 4 种水样 分别加入到 4 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 再将等重量的 4 份菖蒲分别放在 4 个容器中水培 15 天 定期观察 记录 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 良好 取经过菖蒲处理的 4 种水样 再次测定其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