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焊装车间要求生产焊装车间要求 一 电源 电源电压和功率要符合设备要求 电压要稳定 一般单相 AC220V 10 50 60HZ 三相 AC 380V 10 50 60HZ 如果达不到要求 需配置稳压电源 电源的功率要大于功耗的一倍以上 例如贴片机 的功耗 2KW 应配置 5KW 电源 贴片机的电源要求独立接地 一般应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线方法 因为贴片机的运 动速度很高 与其他设备接在一起会产生电磁干扰 影响贴片机的正常运行和贴装精 度 二 气源 要根据设备的要求配置气源的压力 可以利用工厂的气源 也可以单独配置无油压缩 空气机 一般要求压力大于 7Kg cm2 要求清洁 干燥的净化空气 因此需要对压缩 空气进行去油 因为管道会生锈 锈渣进入管道和阀门 严重时会使电磁阀堵塞 气 路不畅 影响机器正常运行 三 排风 回流焊和波峰焊设备都有排风要求 应根据设备要求进行配置排风机 对于全热风炉 一般要求排风管道的最低流量值为 500 立方英尺 分钟 四 照明 厂房内应有良好的照明条件 理想照度为 800LUX 1200LUX 至少不能低于 300LUX 低照明度时 在检验 返修 测量等工作区应安装局部照明 五 工作环境 SMT 生产设备是高精度机电一体化设备 设备和工艺材料对环境的清洁度 温湿度都 有一定的要求 具体工作环境有 工作车间保持清洁卫生 无尘土 无腐蚀性气体 空调环境下 要有一定的新风量 尽量将 CO2 含量控制在 1000ppm 以下 CO 含量控制在 10ppm 以下 以保证人体健康 环境温度 23 3 为佳 一般为 17 28 极限温度为 15 35 相对湿度 45 70 RH 六 静电防护 1 半成品裸露线路板需使用静电防护包装 静电屏蔽材料 防止静电穿透包装进入组件引起的损害 抗静电材料 使用中不产生静电电荷的材料 静电消散材料 具有足够的传导性 使电荷能通过其表面消散 2 防止静电产生的办法 控制车间静电生成环境 办法有 车间温湿度控制 尘埃控制 地板和工作台 铺设防静电材料 并需要正确可靠接地 防止人体带电 办法有 焊装人员须佩戴防静电腕带 穿戴防静电服装 鞋和 衣帽 严格禁止与工作无关的人体活动 材料选用 防静电地面 防静电桌垫 防静电服装 衣帽和鞋 防静电周转箱 运输盘和周转车 静电防范措施 制定防静电操作工艺规程 正确使用防静电工具 3 减少和消除静电荷的有效措施 接地 办法有 地板和桌椅 工作台垫进行正确可靠接地 人体接地 生产线 工具和室内所用设备 一切都进行接地 增湿 办法有 室内使用加湿器 人工喷雾器 采用湿拖檫地面或洒水等方式 来提高带电体附件或者环境的湿度 4 典型防静电工作台图示 要求 1 人员用防静电手环 2 EOS防护容器 3 EOS防护桌面 4 EOS防护地板 地垫 5 建筑地面 SMT 生产工艺要求生产工艺要求 一 锡膏选择 1 锡膏粘度 2 焊剂类型 RMA 中等活动 焊剂 RA 全活性 免清洗焊剂 3 粒度 对于细间距的元器件 锡膏中的金属粉末粒度应更细 四种粒度等级锡膏 类型小于 1 颗粒尺寸至少 80 颗粒尺寸最多 10 颗粒尺寸 1 2 3 4 150 75 45 38 75 150 45 75 20 45 20 38 20 20 20 20 4 锡膏印刷工艺 1 一般情况下 焊盘上单位面积的锡膏量应为 0 8mg mm2 对细间距的元器件应 为 0 5mg mm2 2 锡膏覆盖每个焊盘的面积应在 75 以上 3 锡膏印刷后 应无严重塌漏 错位不大于 0 2mm 对间距位不大于 0 1mm 印膏方法丝网印刷漏板印刷注射滴涂 粘度300 800 普通 SMD 500 900 细间距 SMD 700 1300 150 300 1M 1M 1M 1 2 3 4 5 4 工艺参数 a 刮板硬度 硬度 60 90HS 一般为 70HS b 刮板形状 平型 菱形 角型 c 刮印角度 40 70 度 d 印刷间隙 网版或漏板与印刷板的间隙控制在 0 2 5mm e 印刷压力 网版 3 5 105Pa 漏板 1 75 105Pa f 印刷速度 10 25mm S 5 影响锡膏特性的重要参数 1 粘度 粘度是焊膏的主要性能指标 影响焊膏粘度的主要因素为合金焊料的含量 锡膏颗粒的大小 温度和触变剂的润湿性能 2 合金焊料成份 配比和焊剂含量 3 锡膏颗粒的形状 大小和分布 锡膏颗粒形状可分为球形和其它形状 球形颗粒具有良好的印刷性 有相对 小的表面积 含氧量低 因此能保证较好的焊接质量 颗粒大小 一般颗粒直径约为开口尺寸的 1 5 因此对于细间距的焊盘如 0 5mm 间距 若其模板开口尺寸为 0 25mm 则颗粒直径应分布在 50 m 左右 下表为引脚间距和颗粒直径的关系 引脚间距 mm0 8 以上0 650 50 4 颗粒直径 m75 以下60 以下50 以下40 以下 4 锡膏的熔点 锡膏的熔点取决于合金焊料的成份和配比 熔点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回流 焊温度 而焊接效果和性能也各不相同 一般采用的 Sn63Pb37 成份的锡膏 熔点温度为 183 回流焊的温度在 208 223 左右 5 触变指数和塌落度 锡膏的粘度和触变性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印刷后的形状的保持特性 触变指数 高则塌落度小 触变指数低则塌落度大 6 工作寿命和储存期限 工作寿命是指焊膏从被施加到 PCB 板至贴装元器件之前的不失效时间 一 般要求 12 24 小时 至少要有 4 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 储存期限是指焊膏从出厂至使用之前性能不降低的期限 一般规定在 2 10 下保存 1 年 至少 3 6 个月 6 锡膏的使用与保管 1 锡膏必须以密封状态在 2 10 下保存 温度过高合金与焊剂会发生化学反 应 温度过低则焊剂中的松香成份会发生结晶现象 2 取出后必须在室温下回温 回温时间 4 8 小时 至少要有 2 小时 3 使用之前必须充分搅拌 使锡膏内合金粉颗粒均匀一致 并保持良好的粘 度 搅拌时间一般为 2 3 分钟 4 锡膏印到 PCB 板上后 必须在 4 小时内过回流焊 5 锡膏印刷时最好在温度 22 28 相对温度 65 以下进行 7 锡膏印刷过程的工艺控制 1 确定印刷行程 前后控制在至少 20mm 间距 6 2 印刷速度 最大印刷速度取决于 PCB 板上的最小引脚间距 一般设置在 15 40mm sec 引脚间距小于 0 5mm 时 一般设置在 20 30mm sec 3 刮刀压力 4 模板分离速度 PCB 与模板的分离速度理想如下表 引脚间距 mm 推荐速度 mm sec 0 40 1 0 5 0 4 0 50 3 1 0 0 5 0 650 5 1 0 0 650 8 2 0 二 贴装胶 1 贴装胶的使用与保管 1 存储温度 2 10 2 工作环境温度 20 25 湿度 45 65 3 暂时不用的红胶在工作环境温度下放置时 必须盖紧胶瓶的前后盖 4 摊放在网板上的胶停留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 5 从胶瓶取出的胶重复使用次数不得超过 2 次 6 印上贴片胶的 PCB 必须在 2 小时内过回流焊机 三 贴装位置要求 1 矩形元件 1 纵向偏移 2 横向偏移 3 旋转偏移 a 不小于焊端高度的 1 3 为合格 b 小于焊端高度的 1 3 为不合格 a a 小于 0 合格 b 大于或等于 0 不合格 a a 元件宽度的一半 合格 a 元件宽度的一半 不合格 a 7 a b 2 合格 ab a b 2 不合格 a b 元件焊端全部位于焊 盘上 且居中 合格 2 小外形元件 1 偏移 2 旋转 3 小外形集成电路 1 横向偏移 2 旋转偏移 四 回流焊温度曲线 1 典型的锡膏温度曲线 1 曲线图 引脚全部位于焊盘上 且对称居中 合格 有偏差 但引脚 含趾 部和跟部 全部位于焊 盘上 合格 有引脚位于焊盘之外的 不合格 有旋转偏差 但引脚全 部位于焊盘上 合格 有引脚位于焊盘之外的 不合格 元器件引脚趾部及跟部全部位于焊 盘上 所有引脚对称居中 为优良 元器件引脚趾部及跟部全部位于焊盘上 引脚宽度的一半以上在焊盘上为合格 元器件引脚趾部及跟部全部位于焊盘上 有旋转偏差 但引脚宽度的一半以上在焊盘上为合格 8 2 工艺要求 a 预热区 预热方式 升温 保温方式 升温速率 3 s 预热时间 视印制板上所装热容量最大的SMD PCB面积 厚度以及焊膏性能 而定 一般为60 180S 预热温度 预热温度结束时一般为110 130 保温段结束时一般为140 160 b 回流区 回流时间 一般为15 60S 其中225 以上时间 10S 215 以上时间 20S 峰值温度 210 230 c 冷却区 降温速率 3 10 s 冷却至75 以下即可 2 免洗锡膏的温度曲线 3 贴片胶温度曲线 以富士W880C红胶为例 主要有以下两种曲线 16 时间 S 温度 T 120 秒 一 120 时间 S 温度 T 90 秒 二 150 插件生产工艺要求 插件生产工艺要求 一 自动插件机参数简介 1 卧式插件机AVK2 1 适用印制板尺寸 X Y工作台面 MAX 508 381 mm MIN 50 50 mm 上 下板机 MAX 330 250 mm MIN 50 50 mm 2 插入间距 5 26 mm 3 插入方向 X Y方向 0 90 180 270 4 PC板厚度 标 准 1 6 mm 可适用 1 0 2 0 mm 5 定位方式 孔定位 PC板上的定位孔 6 元件脚径 0 4 0 8 mm 7 插入元件本体直径 MAX 4 4 mm 2 立式插件机RHS2 1 适用PC板的尺寸 X Y工作台面 MAX 508 381 mm MIN 50 50 mm 上 下板机 MAX 330 250 mm MIN 50 50 mm 2 插入间距 5 mm 2 5mm 3 插入方向 X Y方向 0 90 180 270 3 PC板厚度 标 准 1 6 mm 可适用 1 0 2 0 mm 4 定位方式 孔定位 PC板上的定位孔 5 元件脚径 0 4 0 6mm 6 插入元件本体 MAX 10 20mm 二 PCB板边及定位孔规范 左边定位孔 右边定位孔 5mm 5mm 5mm 5mm 4mm 4mm 4mm 1mm左右 8mm 3mm 说明 上下各留 3mm 和 8mm 的工艺边 定位孔的尺寸及位置要求如图所示 三 自动插件死区 1 板边死区 2 定位孔周围的死区 四 相邻元件的安全距离 1 元件面 两相邻元件的本体之间本体之间应间隔0 5mm 2 焊点面 元件脚与元件脚间不会短路短路 五 PCB板孔径 PCB板孔径由所插元件的引脚直径决定 其关系如下表 引脚直径 mm PCB板孔径 mm 0 80 0 051 2 0 60 0 051 0 1111 0 1 0 0 1 0 0 1 0 0 1 0 19 0 50 0 050 9 0 40 0 050 8 注 立式机台只能插0 6mm引脚直径的元件 六 检验标准 1 卧式插件检验标准 1 元件外观不可有破损裂痕 标识不清等现象 2 元件极性须正确 3 元件脚弯曲度 15 D 30 4 元件脚长度 1 3 L 1 8 mm 5 元件浮起高度 H 2 mm 6 不可有元件脚浮起和元件脚变形的不良 2 立式插件检验标准 1 元件外观不可有破损裂痕 标识不清等现象 2 元件极性须正确 3 元件脚弯曲度 30 D 45 4 元件脚长度 1 3 L 1 8 mm 5 元件浮起高度 H 2 mm 6 不可有元件脚浮起和元件脚变形的不良 七 波峰焊的工艺参数 1 助焊剂比重 预热温度 如下表 印制板类别印制板焊接面的预热温度 单面板 80 90 双面板 90 100 2 波峰焊锡炉温度 取决于焊点形成合金层所需要的温度 一般在230 250 之 间 3 印制板压锡深度 一般为板厚的1 2 3 4之间 4 牵引角 牵引角对焊锡的接触与分离情况均有影响 其合理数值应控制在6 10 30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礼记》二则课件
- 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
- 营销部转正汇报
- 公司汇报文件课件
- 《男孩-女孩》课件
- 摩托车技术与发展概述
-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题库及答案
- 脑梗塞护理查房总结
- 2025商业租赁合同模板
- 研究院财务汇报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雪雕和冰雕的艺术表现形式
- (完整文本版)无人机航拍理论试题库完整
- 厂房降租减租申请书
-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输液港)-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
-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范文12篇
- 铝合金门窗安装监理交底
- 胸腹水常规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 基本公卫生服务的项目组织管理灵石武佳波课件
- 电工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 芪参益气滴丸课件
- 短视频编辑与制作(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