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 试卷 一 试卷 一 A 一 求系统传递函数 sRsC 10 分 二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 取何值时 系统才能稳定 10 分 三 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42 2 2 ss sK s Wk 1 试画出以 K 为参数系统的根轨迹 2 证明根轨迹的复数部分为圆弧 15 分 四 已知一单位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5 0 100 ss s WK 现加入 串联校正装置 101 0 11 0 s s s Wc 试 20 分 1 判断此校正装置属于引前校正还是迟后校正 2 绘制校正前 后系统及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 3 计算校正后的相位裕量 五 非线性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设输入 r 0 绘制起始点在 0 0 1 0 00 cccc 的 cc 平面上的相轨迹 15 分 G1 G3 G2 H3H1 sC sR s s1 sXi sXo 2 1 10 sss 2 六 采样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已知 sTK2 0 10 15 分 1 求出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2 当输入为 1 1 1 2 2 1 ttttttr 时 求稳态误差 ss e 七 用奈氏稳定判据判断如下图所示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 1 3 为线性 系统 4 6 为非线性系统 15 分 s e sT 1 2 s K s5 0 sR sE sC c 2 1 s er u 1 2 0 3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 试卷 一 试卷 一 B 一 控制系统的结构如下图 1 当 F s 0 时 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sR sC s 2 系统中 H2 s 应满足什么关系 能使干扰 F s 对输出 C s 没有影响 10 分 二 设某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 要求闭环系统的特征值全部位于 s 1 垂线之左 试确定参数 K 的取值范围 10 分 三 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15 0 125 0 ss sK sW 欲使该系统对单 位阶跃函数的响应为一振幅按指数规律衰减的简谐振荡时间函数 试用根轨迹 法确定K值范围 要求首先绘制根轨迹 求出并在图上标注主要的特征点参数 15 分 四 如图 a 和 b 所示是两个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它们都 是最小相位的 且开环截止频率相等 均为 c 20 分 225 0 11 0 sss KR s C s 1 2 1 2 L 0 100 c 10 c c c 10 1 K 1 3 1 2 L 0 100 c 10 c c c 10 1 K G3 s H1 s H2 s F s G1 s G2 s G4 s R s C s 4 图 a 图 b 要求 1 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 比较两系统的稳定性 暂态性能 s t 和恒速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3 将图 a 所示的系统校正为图 b 所示的系统 应采用什么形式的串联校正 装置 并写出此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sGc 五 图所示为开环系统的幅相特性 图中 P 为开环传递函数 G s H s 中具有正 实部的极点数目 试详细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16 分 六 非线性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设输入 r 0 试描绘该系统的相平面图 14 分 七 设采样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 其中 4 1 ss K sG 采样周期 T 0 25s 求能使系统稳定的 K1 值范围 15 分 R s C s G s c er u 0 1 0 1 0 1 1 ss 5 三 求系统传递函数 sRsC 10 分 四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块图如图所示 试确定 K 和 a 取何值时 系统将维持以角频率 1 2 s 的持续振荡 10 分 三 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2 1 2 s s sK s Wk 试画出以 K 为参数系统 的根轨迹 并求系统稳定时 K 的取值范围 15 分 四 已知一单位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5 0 100 ss s WK 现加入串联校正 装置 101 0 11 0 s s s Wc 试 20 分 4 判断此校正装置属于引前校正还是迟后校正 5 绘制校正前 后系统及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 6 计算校正后的相位裕量 五 非线性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设输入 r 0 试描绘该系统的相平面图 15 分 六 采样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已知 sTK2 0 10 15 分 2 求出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3 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 3 当输入为 1 1 1 2 2 1 ttttttr 时 求稳态误差 ss e G3 G1G2 H3 H2 H1 sC sR 12 1 23 sass sK sXi sXo c 1 1 ss er u 0 1 0 1 0 6 七 判断下列三个非线性系统闭环稳定性 15 分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 试卷 二 试卷 二 B B 1 控制系统的结构如下图 3 当 F s 0 时 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sR sC s 4 系统中 H2 s 应满足什么关系 能使干扰 F s 对输出 C s 没有影响 10 分 2 设某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 要求闭环系统的特征值全部位于 s 1 垂 线之左 试确定参数 K 的取值范围 10 分 s e sT 1 2 s K s5 0 sR sE sC G3 s H1 s H2 s F s G1 s G2 s G4 s R s C s 225 0 11 0 sss KR s C s 7 3 设反馈控制系统中 5 2 2 sss K sG 1 sH 要求 1 概略绘制系统根轨迹图 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2 如果改变反馈通路传递函数使 ssH21 试判断 sH 改变后系 统的稳定性 研究 sH 改变所产生的效应 15 分 4 已知一系统原有的特性为 2 1 01100 s s sW 校正装置的特性为 11 0101 0 125 0 ss s sWc 1 画出原系统和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 2 当采用串联校正时 求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并计算其相位裕量 c 和增益裕量 GM 15 分 5 图所示为开环系统的幅相特性 图中 P 为开环传递函数 G s H s 中具有正实 部的极点数目 试详细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20 分 6 已知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 7 38 所示 为使系统不产生自振 是利 用描述函数法确定继电特性参数 a b 的数值 15 分 8 7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 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 K 值范围 15 分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 三 试题 三 A A 卷卷 一 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中 有四个备选答案 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 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本大题共 9 小题 总计 40 分 1 本小题 3 分 下列性能指标中 可以描述系统暂态性能的有 超调量 调节时间 稳态误差 调节频率 上升时间 A B C D 答 2 本小题 3 分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通过求取该系统的 而求得 A 阶跃响应函数 B 脉冲响应函数 C 斜坡响应函数 D 抛物线响应函数 答 3 本小题 3 分 如图所示是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下面关于性能指标正确的是 s eTs 1 1 ss KR s T 1s c s 1 18 0 3 sss b a r t c t 1 3 1 0 2468 101214 th t 1 02 9 A str6 B sts4 C st p 14 D 30 答 4 本小题 5 分 已知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4 3 8 48 22 ssss sW 则下述正确的 是 A 系统稳定 B s右半平面有 2 个根 C 2 个纯虚根 D 全不正确 答 5 本小题 5 分 已知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5 2 10 2 sss sW 当输入 46 ttr 时 系统稳态误差为 A 0 B C 0 6 D 6 答 6 本小题 6 分 系统根轨迹如图所示 当根轨迹与虚轴相交时 下述正确的是 A 1 B 162 K C 42 2 D 0 答 7 本小题 5 分 下列线性系统判断中正确的是 0 6 3 j 10 A 1 稳定 B 2 稳定 C 3 稳定 D 全不稳定 答 8 本小题 5 分 在采样控制系统中 为使采样信号不失真的恢复为原来的连续信号 则采样频 率应至少大于 A max 2 1 B max C max 2 D max 3 答 9 本小题 5 分 设有一 DDC 系统 T 1 Kc 1 试求单位阶跃响应在第几拍达到最大 A 0 5 拍 B 1 拍 C 2 拍 D 3 拍 答 一 计算题在下列各题中 需要写出详细步骤 结果和画出必要的图形 本大题共 3 小题 总计 60 分 1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块图如图所示 试确定 K 和 a 取何值时 系统将维持以角 频率 1 2 s 的持续振荡 20 分 c K s e Ts 1 1 1 ss sR sY 12 1 23 sass sK sXi sXo 11 2 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15 0 125 0 ss sK sW 欲使该系统对单位 阶跃函数的响应为一振幅按指数规律衰减的简谐振荡时间函数 试用根轨迹法 确定K值范围 要求首先绘 制根轨迹 求出并在图上标注主要的特征点参数 20 分 3 如图 a 和 b 所示是两个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它们都是 最小相位的 且开环截止频率相等 均为 c 20 分 图 a 图 b 要求 1 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 比较两系统的稳定性 暂态性能 s t 和恒速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3 将图 a 所示的系统校正为图 b 所示的系统 应采用什么形式的串联校正 装置 并写出此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sGc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 三 试题 三 B B 卷卷 一 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中 有四个备选答案 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中 有四个备选答案 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 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9 9 小题 总计小题 总计 4040 分分 1 1 本小题本小题 3 3 分分 把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 A 正确 B 不正确 C 部分正确 D 无法判断 1 2 1 2 L 0 100 c 10 c c c 10 1 K 1 3 1 2 L 0 100 c 10 c c c 10 1 K 12 答 2 2 本小题本小题 3 3 分分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本身固有的一种特性 与输入量及初始条件无关 A 正确 B 不正确 C 部分正确 D 无法判断 答 3 3 本小题本小题 3 3 分分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极点均位于 S 复平面 的左半平面 A 正确 B 不正确 C 部分正确 D 无法判断 答 4 4 本小题本小题 3 3 分分 输入量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要使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 系统必须为 型系统 A 正确 B 不正确 C 部分正确 D 无法判断 答 5 5 本小题本小题 5 5 分分 下列那个线性系统闭环稳定 A 1 稳定 B 2 稳定 C 3 稳定 D 都不稳定 答 6 6 本小题本小题 5 5 分分 非线性系统闭环稳定判断中下列那个正确 13 A 1 工作点不稳定 B 2 稳定 C 3 M 稳定 N 不稳定 D 都不稳定 答 7 7 本小题本小题 6 6 分分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如下 判断系统稳定性的错误结论是哪个 04410862 23456 ssssss A 系统临界稳定 B 没有 S 右半平面根 C 有 1 对在虚轴上的根 D 有 2 对在虚轴上的根 答 8 8 本小题本小题 6 6 分分 非线性系统动态方程如下 试判断 2 0 的奇点类型 A 中心点 B 焦点 C 节点 D 鞍点 答 9 9 本小题本小题 6 6 分分 某开环系统幅频特性波德图如下 试确定开环系统增益 K A 1 B 2 C 4 D 8 答 二 计算题 在下列各题中 需要写出详细步骤 结果和画出必要的图形 二 计算题 在下列各题中 需要写出详细步骤 结果和画出必要的图形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3 小题 总计小题 总计 6060 分分 1 1 本小题本小题 2020 分分 设一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试绘制 K1 变化时系统特征方程的 根轨迹 并求出系统稳定时 K1 的取值范围 22 3 2 1 ssss K sHsG 2 2 本小题本小题 2020 分分 设 1 型单位反馈系统原有部分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ss K sG 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 使系统具有 K 12 及 40 度的性能指标 3 3 本小题本小题 2020 分分 025 0 2 xxxx 0 124 1 2 L dB 14 设采样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 其中 4 1 ss K sG 采样周期 T 0 25s 求能使系统稳定的 K1值范围 R s C s 自动控制原理 试卷 四 A 1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 试用梅逊公式 2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如下 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0 分 04410862 23456 ssssss 3 设一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试绘制 K1 变化时系统特征方程的 根轨迹 20 分 22 3 2 1 ssss K sHsG 4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 1 20 1 10 1 2 100 s ss s s sG 试求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15 分 5 设 1 型单位反馈系统原有部分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ss K sG 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 使系统具有 K 12 及 40 度的性能指标 15 分 6 试用等倾线法画出相轨迹 10 分 G s 15 0 xxx 7 采样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 15 10 1 ss s W 采样周期 T 1 秒 试判断闭环系 统的稳定性 15 分 1 1 z z tZ e z z e Z aT at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 试卷 四 试卷 四 B 1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 试用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15 分 2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如下 试用劳斯判据确定正实部根的个数 10 分 0133 234 ssss 01601610 23 sss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SS SK s WK 试 1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2 求系统稳定时 K 的取值范围 15 分 3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 1 20 1 10 1 2 100 s ss s s sG 试求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15 分 5 系统的结构图如图 a 所示 其中 W2 S 为最小相位环节 W2 S 由如图 b Xr s Xc s T W1 s W1 s W2 s W3 s H2 s H1 s W4 s 16 所示的对 数幅频特性确定出 试求系统稳定时 K 的取值范围 15 分 6 含有死区继电器特性的非线性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 系统中线性部分的输 入输出关系为 cre y dt dc dt cd 2 2 非线性系统部分的输入输出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1 1 11 0 1 1 e e e efy 1 s s 1 试绘制其初始状态为 3 时的相轨迹 15 分 7 设采样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 其中 4 1 ss K sG 采样周期 T 0 25s 求 能使系统稳定的 K1 值范围 15 分 R s T C s G s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 试卷 五 试卷 五 A A Xr s 12 S K W2 S Xc s a L 1 2 12 4 0 b 17 一 选择题 共一 选择题 共 2020 分 分 1 本小题 4 分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通过求取该系统的 而求得 A 阶跃响应函数 B 脉冲响应函数 C 斜坡响应函数 D 抛物线响应函数 答 2 本小题 4 分 如图所示是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下面关于性能指标正确的是 A str6 B sts4 C st p 14 D 30 答 3 本小题 5 分 已知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5 2 10 2 sss sW 当输入 46 ttr 时 系统稳态误差为 A 0 B C 0 6 D 6 4 本小题 4 分 系统根轨迹如图所示 当根轨迹与虚轴相交时 下述正确的是 A 1 B 162 K C 42 2 D 0 0 6 3 j 1 3 1 0 2468 101214 th t 1 02 18 答 5 本小题 4 分 下列线性系统判断中正确的是 A 1 稳定 B 2 稳定 C 3 稳定 D 全不稳定 答 二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 试用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10 分 三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块图如图所示 试确定 K 和 a 取何值时 系统将维持以角 频率 1 2 s 的持续振荡 10 分 四 已知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4 1 2 ss as sG a 的变化范围为 0 试绘制系统的闭环根轨迹 15 分 12 1 23 sass sK sXi sXo 19 五 已知一最小相位系统开环的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15 分 试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sWk 求系统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 六 非线性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设 输入 r 0 绘制起始点在 0 0 1 0 00 cccc 的 cc 平面上的相轨迹 15 分 七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 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 K 值范围 15 分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自动控制原理试题 A1 卷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 本题共 2 小题 20 分 c 2 1 s er u 1 2 0 s eTs 1 1 ss KR s T 1s c s 1 40 L dB 4 100 2 2 1 20 1 10 分 下图所示电路 求 sU sU sW r C 2 10 分 下图所示系统 求 B sX sX sW r C 二 已知一单位负反馈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求系统的闭环传递 函数 15 分 三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2 1 s s g s K sWk 15 分 一 画出系统根轨迹 关键点要标明 二 求使系统稳定的 Kg 值范围 四 设系统开环传函为 11 1 sTs sWk 试分别大致画出 T 三种 情况下的奈氏图 15 分 五 已知一最小相位系统开环的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20 分 1 试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sWk 计算相位裕量 c 和增益裕量 GM 2 若系统原有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1 01100 s s sW 而校正后的对数幅频特性 如下图所示 求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 号 Ur Uc R2 R1 C0 R0R0 C1 W1 W2 H XcXr 2 2 18 Xc t t s tm 0 8 21 六 画出两个常见的非线性元件的特性 5 分 七 求解差分方程 tkfkfkf 2132 10 分 其中 初始条件 00 f 01 f 输入条件 00 0 t t t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自动控制原理试题 B2 卷卷 考题一一二二三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得分 一 填空 12 分 1 线性定常系统 把系统输出量的拉 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 2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本身固有的一种特性 与输入量及初始条件 3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4 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要使系统稳态误差为零 系统必须为 型系统 5 采样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时 把 称 为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6 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研究系统暂态特性时 常常用 和 1 40 L dB 4 100 2 2 1 22 这两个特征量的 二 化简结构图 或用信号流图法 求闭环传递函数 s X s X r c 12 分 1 2 三 设单位负反馈的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为 25 调节时 间为 ts 5 2 秒 试求 1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 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的稳态误差 14 分 四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SS SK s WK 试 1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2 求系统稳定时 K 的取值范围 12 分 五 包括两小题 14 分 1 绘制下列系统的相平面图 1 0 x x 2 01 x 2 用奈氏稳定判据判断如下图所示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 1 3 为线 性系统 4 6 为非线性系统 Xc s Xr s Xc s Xr s W1 s W1 s W2 s W3 s H1 s H2 s W2 s 23 Xr s Xc s T W1 s 六 采样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 采样周期 T 1 秒 求闭环脉传递函 数 12 分 七 已知原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0 SS SW 现采用串联校正方法 使校正 后为二阶工程最佳系统且开环放大系数不变 试 12 分 1 确定校正装置 Wc S 2 绘制校正前 后及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 八 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 a 所示 其中 15 0 12 1 S SK SW W2 S 为最小相 位环节 其对数幅频特性如图 b 所示 试求使闭环系统稳定的 K 值范围 12 分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自动控制原理试题 A3 卷卷 W1 S W2 S Xc S Xr S a 0 124 1 2 L dB b 2 10 1 ss s W 24 考题一一二二三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得分 一 填空 10 分 1 把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 之比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 2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本身固有的一种特性 与输入量及初始条件 3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4 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要使系统稳态误差为零 系统应为 型系统 5 线性离散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时 把 称为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二 用化简结构图或信号流图方法求下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SX SX SW r C B 12 分 三 已知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 示 试求 1 开环传递函数 2 单位斜坡函数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14 分 四 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 K W s s g K 2 1 试画出系统的根轨迹图 12 分 Xr s Xc s Xc s Xr s W3 s W1 s W2 s W1 s W2 s 1 2 H2 s H1 s 25 五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 2 50 2 ss s sWK 试 12 分 1 绘制波德图 2 计算相位裕量 六 本题包括两小题 14 分 一 试用奈氏判据判断下图所示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 1 3 为线性系统 4 6 为非线性系统 二 绘制下列系统的相平面图 1 0 xx 2 1 x 七 系统的结构图如图 a 所示 其中 W2 S 为最小相位环节 W2 S 由如图 b 所示的对 数幅频特性确定出 试求系统稳定时 K 的取值范围 14 分 八 某离散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 2 2 ss sW 采样周期 T 1 秒 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2 分 1 1 z z tZ aT at ez z eZ Xr s W2 S Xc s a K 1 2 3 L 1 210 0 20 b W s T Xr s Xc s 26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自动控制原理试题 B3 卷卷 考题一一二二三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得分 一 推导下列网络的传递函数 sUr sUC 10 分 二 用化简结构图或信号流图方法求闭环传递函数 s X s X r c 12 分 三 单位负反馈的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为 25 调节时间为 ts 5 2 秒 求 1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 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的稳态 误差 15 分 四 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1 sss s K W g k 试画出系统的根轨迹图 14 分 五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如全做 按第一题记分 10 分 一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 1 50 2 S S S S WK 试绘制波德图 二 绘制下列系统的相平面图 1 0 x x 2 1 x 六 用奈氏判据判断下列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 1 3 为线性系统 4 5 为 Xr s Xc s W1 s W2 s H1 s H2 s W3 s H3 s uruc uruc R0 R1 C0 R1 R2 C 1 2 27 非线性系统 15 分 七 系统的结构图如图 a 所示 其中 W2 S 为最小相位环节 W2 S 由如图 b 所示的对 数幅频特性确定出 试求系统稳定时 K 的取值范围 12 分 八 采样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 15 0 10 1 ss s W 采样周期 T 1 秒 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2 分 1 1 z z tZ aT at ez z eZ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自动控制原理试题 A4 卷卷 考题一一二二三三四五六总分 Xr s Xc s T W1 s Xr s 12 S K W2 S Xc s a L 1 2 12 4 0 b 28 得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5 分 共 20 分 请选择其中所有正确的答案 将相应的 字母和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1 输入量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要使系统为无差系统 系统类型必须为 a 0 型 b 1 型 c 2 型 d 2 型以上 2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极点均位于 S 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b 闭环传递函数的所有极点均位于 S 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c 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具有负实部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3 某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部分的描述函数负倒特性 1 AR 和线性部分频率 特性 W1 j 如图一所示 两线交点 处的 3 162 A 1 05 和 3 69 则 该闭环系统是 a 稳定的 b 不稳定的 c 产生自持振荡 其角频率为 3 162 振 幅为 1 05 d 产生自持振荡 其角频率为 3 162 振幅为 3 69 e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4 已知采样系统的输出 Z 变换为 1 zWzH zXrzW zXc 图一 A Im Re W1 j 29 它符合下述哪几个系统 二 16 分 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1 绘制 P 0 变化时 系统的 根轨迹图 2 确定使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为单 调变化过程时 P 的最小值 三 16 分 已知一系统原有的特性为 2 1 01100 s s sW 校正装置的特性为 11 0101 0 125 0 ss s sWc 1 画出原系统和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 2 当采用串联校正时 求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并计算其相位裕 量 c 和增益裕量 GM 四 15 分 采样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15 10 1 ss s W 采样周期 T 1 秒 b Xc s W s H s T Xr s c X c s W s H s T Xr s T a Xc s W s H s T Xr s T d Xc s W s H s Xr s T Xr s Xc s 4 Pss 30 试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注 aT ez z as Z 1 五 15 分 下图所示系统 求传递函数 X sr sXC 和 sN sXC 六 设单位负反馈的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解跃响应的超调量为 25 调节 时间为 ts 5 2 秒 求 18 分 1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 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的稳态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自动控制原理试题 B4 卷卷 二 选择题 每小题 5 分 共 20 分 请选择其中所有正确的答案 将相应的字母和 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5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68 16 2 ss sWK 则闭环系统的阻尼 比 等于 考题一一二二三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TXr s Xc s W1 s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W1W3 W4 Xr s W2 W5 Xc s N s 31 a 1 b 2 c 2 2 d 2 e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TS K SWK 则闭环系统单位阶跃响 应的调节时间ts 5 误差带 为 a 3T b K T3 c K T 1 3 而闭环单位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为 d K 1 e K 1 1 f 0 g h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7 已知单位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2 SS K SW g K 给出其可能 的根轨迹大致图形如图一 图二 图三所示 请选择 a 图一正确 b 图二正确 c 图三正确 d 都不正确 8 已知采样系统的输出 Z 变换为 1 zWzH zXrzW zXc 它符合下述哪几个系 统 二 16 分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2 2 2 SSSS K SWK b Xc s W s H s T Xr s c X c s W s H s T Xr s T a Xc s W s H s T Xr s T d Xc s W s H s Xr s T 32 试应用劳斯稳定判据确定 K 为多大时将使系统阶跃响应出现振荡 并求出 振荡角频率 三 已知一单位负反馈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求系统 的闭环传递函数 18 分 四 18 分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四 a 所示 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 串联校正环节 Wc s 如图四 b 所示 系统校正后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如图四 c 所示 试求原系统的传递函 数 W s 并计算校正后的相位裕量 五 14 分 采样系统结构图如图五所示 T 为采样周期且 T 1 秒 试 1 求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1uF 50K 图四 a Xc s Xr s Wc S W S 图四 b ur 10K uc 图四 c 1 5001002010 0 L 1000 2 2 2 2 18 Xc t t s tm 0 8 33 2 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注 aT ez z as Z 1 六 14 分 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图六 a 所示 其中非线性特性的负倒描 述函数法判断系统是否会发生自振 自动控制原理 试卷 A 一 单选题 每题 2 分 共 20 分 1 控制系统中基本环节的划分 是根据 A 元件或设备的形式 B 系统的物理结构 C 环节的连接方式D 环节的数学模型 2 绘制根轨迹时需计算入射角的情况为 开环传递函数有 A 实极点B 实零点 C 共轭复极点D 共轭复零点 3 设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0 s 2s s K4 要求 KV 20 则 K A 10 B 20 C 30 D 40 4 输入为阶跃信号时 如果 则积分环节的输出信号的上升速度越快 A 输入信号的幅度越小 积分时间常数越小 图六 a Xc Xr 0 非线性 特性 2 12 0 10 S Im 1 AR 3 Re 图六 b T Xr S S e TS 1 图五 Xc S 2 1 2 SS 34 B 输入信号的幅度越小 积分时间常数越大 C 输入信号的幅度越大 积分时间常数越小 D 输入信号的幅度越大 积分时间常数越大 5 如果二阶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存在峰值 则阻尼比 的值为 A 0 0 707 B 0 0 707 D 1 6 决定系统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的是系统传递函数的 A 零点和极点B 零点和传递系数 C 极点和传递系数D 零点 极点和传递系数 7 设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 G s 16s4s 16 2 则其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 的交接频率为 A 2rad sB 4rad s C 8rad sD 16rad s 8 已知系统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G s sK1 s H 1s s 10 h 当闭环临界稳定时 Kh值应为 A 1B 0 1 C 0 1D 1 9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G s 3 1s 22 那么它的相位裕量 的值为 A 15 B 60 C 30 D 45 10 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Gc S K S S T1 T1 0 1 则该装置是 A 超前校正装置 B 滞后校正装置 C 滞后 超前校正装置D 超前 滞后校正装置 二 填空 每题 2 分 共 20 分 1 根据控制系统信号的形式 控制系统可分为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 2 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和 3 用时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 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4 若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 则闭环极点应距虚轴越 越好 5 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两个相邻的开环零点之间 其中一个零点可以位于无穷 远处 则在这两个零点之间必定存在 6 伯德图分中频段 高频段和低频段 低频段能够反应系统的 中 35 频段能够反映系统的暂态性能 高频段主要反映系统 7 根轨迹图必对称于根平面的 8 分析稳态误差时 将系统分为 0 型系统 1 型系统 2 型系统 这是按开 环传递函数的 环节数来分类的 9 采样控制系统中 如果希望从采样信号 tf 中不失真的恢复原来的信号 tf 则采样频率 s 满足 10 线性定常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 三 简答题 每题 5 分 共 20 分 1 绘制由基本环节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图 2 在 0 1 0 1 三种情况下 标准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特性分别是 什么 3 如图是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 试写出其传递函数 G s 4 求下列方程的奇点 并判断奇点类型 0 1 2 xxxx 四 系统方框图如图 2 所示 并求出传递函数 C s R s 8 分 图 2 五 已知一单位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5 0 100 ss s WK 现加入串 联校正装置 101 0 11 0 s s s Wc 试 12 分 36 7 判断此校正装置属于引前校正还是滞后校正 说明原因 8 绘制校正前 后系统及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 3 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量 六 采样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 15 10 1 ss s W 采样周期 T 1 秒 试判断闭环 系统的稳定性 10 分 1 1 z z tZ e z z e Z aT at 七 用奈氏稳定判据判断如下图所示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 1 3 为线性 系统 4 5 为非线性系统 10 分 自动控制原理 试卷 B 一 单选题 每题 2 分 共 20 分 1 根据给定值信号的特点分类 控制系统可分为 A 恒值控制系统 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B 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前馈 反馈复合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PE光纤套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70方管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18牙单飞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硼硅玻璃管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闪光粉油肩带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针织绒上衣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豆豉蒸鲳鱼模型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脑电图纸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猪仿牛光面革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 内蒙古能源集团所属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夜市经营安全应急预案
- 国开(甘肃)2024年春《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终考答案
- 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理论考试(试卷)
- 东莞虎门架空线路拆除施工方案
- 机关公文写作案例分析课件
- 物业公司工程部工作职责.doc
- 山东省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 - 图文-
- 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
- 客户分级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