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灯笼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在路上轻易不提斡(_)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2)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m(_),是一辈子思m(_)着的。(3)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_)。(4)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_)枝叶做点缀(_)。(5)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_)。(6)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lio(_)原的一把烈火!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B大疆公司称,退出无人机中国市场的传言是断章取义。C在市运动会的开幕式中,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粉墨登场,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D雅虎曾是傲视群雄的互联网巨头,如今却日薄西山,就此陨落。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对新业务的探索。B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D临沂市政府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B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C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5依次填入下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处处都有灯笼张挂。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问,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_。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传。A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B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C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D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6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三、综合性学习7某校为了深入开展“热爱家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11月15日初三年级师生走进被誉为“京郊灯笼第一村”的怀柔区九渡河镇红庙村进行参观实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下面是一位同学刚走进展厅的感受,请你结合语境选出对画线成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走进红庙村灯笼展厅,迎面而来的各式各样的宫灯、纱灯、走马灯等,让人目不暇接。若不是讲解员走来,还以为今天就是张灯结彩的正月十五了呢。A目不暇接,形容灯笼样式多,有的是工夫看。B目不暇接中的“暇”,这里是空闲时间的意思。C张灯结彩,意思是张挂灯笼彩带,形容场面喜庆。D“张”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使合拢的东西分开陈设;铺排扩大;夸张看;望商店开业。张灯结彩中的“张”义是陈设;铺排。8文学常识填空。灯笼选自_,作者_,原名熙成,_家、_家。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灯 笼朱成玉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9文章围绕父亲与灯笼,描写了哪几片段?请简要概括。10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段的作用。11体会文中的描写语句,回答问题。第段: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从描写的角度上看属于_描写,表现了父亲_。第段: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从描写的方法上看是运用_描写和_描写,表现了父亲_。12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13文章第段写道:“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结尾又说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参考答案及解析1 (1) (w)旋 (2) (穆) (慕) (3) (chng wng) (4) (bi) (zhu) (5) (qio) (6) (燎)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上使用不正确,“粉墨登场”为贬义词,不符合语境。3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A项成分残缺,应在“收缩”后加“的过程”。C项语序 不当,应为“宣传、推广武术”。D项搭配不当,应该将“问题”改为“压力”。4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C句中的 “、”应改为“,”。5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语句表达。首先需要注意整个文段以短句为主,“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是一个表意较复杂的长句,与整段文字句式风格不一致,由此排除C、D两项;再看A、B两项的不同,A项为“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B项为“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A项表现出一定的目的性,从文意看没有目的性,由此排除A项,故选B项。6B【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解答时根据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判断。B.“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中,将“记忆”比作“网”,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首先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A项“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故A项的理解是错误的。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本题考查对课文作者的了解。9描写了三个片段:(1)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2)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都一丝不苟。(3)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栓柱,却不求任何回报。10内容上主要介绍了灯笼的名称、制作材料及其寓意,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文父亲制作的灯笼,为下文写拴柱来求灯笼等情节作了铺垫。11 侧面描写 表现父亲手艺高超、富有创造力 神态 语言 表现父亲为自己能给相邻带来欢乐而无比欣慰的心情。 12“灯笼”是全文叙事线索;“灯笼”也是父亲这一形象的象征,作者着力描写灯笼,突出了父亲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13给人灯笼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能照亮自己;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敬爱和回馈,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等均可。【解析】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主要情节进行概括。即:父亲给人家做灯笼,一视同仁,有求必应;父亲一丝不苟地制作每一盏灯笼;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拴柱。(意思对即可)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段落的作用分析。一般文章中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根据句段的意思来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一段内容上介绍了灯笼的名称、制作材料及其寓意;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文父亲制作的灯笼,为下文写拴柱来求灯笼等情节做了铺垫。1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时首先考虑是运用了描写,还是使用了修辞,或者词语运用准确。然后结合句子的含意内容进行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灯笼人的情感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左邻右舍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现了父亲富有爱心。“微醉”“荡漾着笑意”的神态描写以及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无比欣慰的心情,表现了父亲的善良。12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企纪检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上海市金山区市级名校2026届化学高三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数字货币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发展前景报告
- 2025年辐射从业人员考证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检测人员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数字媒体运营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新媒体运营师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综合虫害管理培训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化学水污水试题及答案
- 车间主任课件
- 2025年电气系统故障排查与维修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全新)
- 模拟联合国社团课件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湖南湘潭湘乡市融媒体中心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县级医院骨科发展路径规划
-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 HelloChina每集摘抄带翻译
- FZ/T 62033-2016超细纤维毛巾
- DGTJ08-2029-2021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
- 《温妮的中国年》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