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 年 级 下 册 数 学 教 案 缑氏镇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简易方程 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 是在五年级 下册 用字母表示数 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 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 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 1 2 页教 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 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 3 11 页教学等 式的性质 解方程 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 12 14 页全单元内容的整 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 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 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结果仍然是等式 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 个不等于零的数 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 都及时让学生运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 认识等式和方程 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探索并理 解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学会解只含有加法 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 数 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会列方程 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 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 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 知识 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 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分析 和比较 由具 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 教学目标要求 1 理解方程的含义 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 会用等 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观察 分析 抽象 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 程的过程 五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 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7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挂图 小黑板等 八 课时安排 12 课时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 页的例 1 例 2 和试一试 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 1 2 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 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 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 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一 教学例 1 1 1 出示例 1 的天平图 让学生观察 提问 图中画的是什么 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想到什么 2 引导 1 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 了解天平的作用 2 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 告诉学生 像 50 50 100 这样的式子是等 式 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 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 则可提出 你会用 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 教学例二 教学例 2 2 1 出示例 2 的天平图 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 引导 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 x 都是未知数 观察这些式子 说一说写出 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 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 讨论和交流 写出的式子中 有几个是等式 有几个不是 而写出的等式都 含有未知数 在此基础上 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 完成练一练三 完成练一练 1 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2 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 巩固练习四 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一第 1 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 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再全班交流 要告诉学生 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 x 表示 也可以用 y 表示 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 示 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 x 的等式 2 完成练习一第 2 题 五 小结五 小结 今天 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还有什 么问题 6 6 作业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 50 100 X X 100 像 X 50 150 2X 200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 4 页的例 3 例 4 和试一试 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 3 5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的 结果仍然是等式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 使学生在观察 分析 抽象 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培 养独立思考 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一 教学例 3 3 1 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 今天这节课 将继续学习与等式 方程有 关的知识 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 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 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 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 10 克的砝码 这时天 平会怎样 谈话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 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 再写一个等式表示 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 出示第二组天平图 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分别列出两 个等式吗 3 出示第 3 4 组天平图 提问 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 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 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 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 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 提问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 得到了两个结论 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 说吗 5 做练一练的第 1 题 二 教学例二 教学例 4 4 1 出示例 4 的天平图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 讲解 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要先写 解 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 完成试一试 4 完成练一练 提问 解这里的方程时 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 x 了 三 巩固练习三 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 3 题 2 做练习一的第 4 题 3 做练习一的第 5 题 四 全课小结四 全课小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5 5 作业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 50 50 50 10 50 10 解 X 10 50 x a 50 a 50 a a 50 a a X 10 50 10 X 40 检验 把 x 40 代入原方程 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40 10 50 x 40 是正确 的 第三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p4 P5 例 5 例 6 P5 试一试 练一练 P6 P7 练习一第 6 8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 等于 0 的数 结果仍然是等式 2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 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等式的性质 1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 谁还记得 2 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 猜想一下 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除以一个数时 0 除外 所得 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 生自由猜想 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 那么 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 教学例 5 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P4 例 5 图 并看图填空 2 集体核对 3 通过这些图和算式 你有什么发现 X 20 2x 20 2 3x 3x 3 60 3 4 接下来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 一个数 计算并观察一下 还是等式吗 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 还是 等式吗 能同时除以 0 吗 5 通过刚才的活动 你又有什么发现 6 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 关于乘除的 乘或除以 0 行吗 7 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 P5 试一试 指名读题 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 教学例 6 1 出示 P5 例 6 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 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 6 图 2 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 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 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40X 960 4 在计算时 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 为什么 5 计算出 X 24 后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 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最后将例 6 填写完整 6 小结 在刚才计算例 6 的过程中 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 40 这是为 什么 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 40 等式仍成立 7 P5 练一练 解方程 X 0 2 0 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 巩固练习 1 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 x 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 6x 7 2 方程两边应同时 x 1 5 0 6 方程两边应同时 2 化简下列各式 8 X 8 50 X 40 X 9 9 X 1 4 1 3 P6 第 7 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 p7 第 8 题解方程带 写出检验过程 X 0 7 14 0 9x 2 45 76 x 91 x 9 90 x 54 18 2 1x 0 84 五 课堂小结 这节课 你有什么收获 学到哪些知识 在解方程时 关键是什么 要注意什么 六 作业六 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 20 2x 20 2 40X 960 3x 3x 3 60 3 解 40X 40 960 40 X 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0 的数 的数 检验 把 x 40 代入原方程 所所 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左边 40 24 960 右边 960 X 40 是原方程的解 第四课时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7 练习一第 9 13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通过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 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 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练习 1 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1 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 哪些不是 为什么 18 17 35 x 1 12 Y 4 S 12 49 21 b 24 x 14 78 16 a 27 b a b 6 b 8 100 X 10 4X 60 2 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 1 解方程 带 写出检验过程 X 25 37 X 23 52 0 7X 3 5 X 0 5 12 48 X 25 4 8 x 20 集体订正 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 使其明白算理 3 在 运算符号 在 填数字 1 X 20 30 2 5x 2 4 解 X 30 解 x 2 4 X x 3 3 6 X 5 7 4 4 8 x 12 解 X 5 7 解 x 4 8 X x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 根据等式的性 质 小结 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 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 提高解方程 的熟练程度 二 指导练习 1 p7 第 9 题 学生独立完成 2 P7 第 11 题 pp 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 学生看懂题意 列方程 解方程 3 P7 第 13 题 学生口答练习 4 出示小黑板 判断题 1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 方程一定是等式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 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学生独立完成 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 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 方程的用处大吗 四 作业 1 P7 第 10 题 2 P7 第 12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 12x 31 2 9 6y 48 解 x 31 2 12 解 y 48 9 6 X 2 6 y 5 第五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8 例 7 P9 练一练 P11 练习二第 1 5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 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 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 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 验 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 通过学习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与他人合作 自觉检验的良好习 惯 教学重点 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一 新课导入 1 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 今天这节课 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 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 但不管是什么形式 其本质是一样的 2 课件出示例 7 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学生 的回答可能有 去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 去年的体重 2 5 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 解 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 x 千克 X 2 5 36 36 X 2 5 你是怎样检验的 在小组里交流后 集体交流 3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二 完成二 完成 练一练练一练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 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 完成练习二的第三 完成练习二的第 1 1 5 5 题 题 1 完成练习二的第 1 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2 完成练习二的第 2 题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 3 完成练习二的第 3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4 完成练习二的第 4 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5 完成练习二的第 5 题 三生板演 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 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 点 写上 解 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 x 的值 最后要检验 四 全课小结四 全课小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要注意什么 五 作业五 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9 例 8 P10 练一练 P11 12 练习二第 6 8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 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 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 渗透转化思想 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4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 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 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渗透转化思想 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一 复习导入 1 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2 倍 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 35 个 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 5 倍多 9 只 语文书的 4 倍少 10 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 2 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 4x 56 x 15 30 x 9 23 x 98 100 5 x 6 9 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 二 新授教学二 新授教学 1 学习例 8 师出示题目 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 你有什么解题方 法 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 先找出数量关系 再设未知量为 x 列出方程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 生尝试练习 两生板演后反馈 解 设小雁塔的高度为 x 米 2x 22 64 数量关系 小雁塔高度的 2 倍少 22 米 大雁塔的高度 2x 22 22 64 22 等式的性质 2x 86 x 86 2 x 43 这样就做完了吗 还要检验 如何检验 先自己检验一下 再同桌交流 最后指名检验 注意 要将 x 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 答 小雁塔高 43 米 2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有没有其它想法 为什么不利用等 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 2 这样做行不行 为什么 引导同学们理解这里将 2x 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 先求出 2x 的值是多少 再求出 x 的值是多少 要两步 解 揭题 两步解的方程 3 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 你觉得哪里很关键 哪里 还有些困难 三 专项练习三 专项练习 1 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 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 16 倍还多 0 8 千米 梨树比桃树的 3 倍多 15 棵 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 4 倍少 80 尾 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 2 倍还多 20 千米 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 2 倍少 8 公顷 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 3 倍还多 1 厘米 2 练习二第 6 题 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 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3 练习二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4 练习二第 8 题 生独立完成 两生板演后校对 四 总结四 总结 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在脑子里回忆一下解两步方程的过程 再同 桌互相交流解题的注意点 五 作业五 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七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2 练习二第 9 15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 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 根据其数量 关系列出方程 2 使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一 复习导入复习导入 找出下列句中的数量关系 松树和杨树一共 56 棵 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 底楼高 3 4 米 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 2 8 米 这幢楼高多少米 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 3 倍高 0 04 米 三瓶墨水的价钱比一个文件夹便宜 2 8 元 二 巩固练习二 巩固练习 1 练习二第 9 题 指名板演 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 说说注意点和解两步方程的步骤 2 练习二第 10 题 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 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系后再解方程 3 练习二第 11 题 生理解题意 找出数量关系 独立列方程解答 集体交流 4 练习二第 12 题 生理解题意 并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 校对 说说题目的意思 注意要求两问 5 练习二第 13 题 生理解题意 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量 提醒学生有 2 问 集体交流 6 练习二第 14 题 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其中 12 题的物品有 文件夹 和 墨水 各一个与 12 瓶 总价 25 10 元 7 练习二第 15 题 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 总结三 总结 师 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 你有哪些进步 四 作业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第八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9 例 8 P10 练一练 P11 练习二第 4 7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理解并掌握形如 ax b c 的方程的解法 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观察 分析 抽象 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 方程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 ax b c 的方程的解法 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 ax b c 的方程的解法 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一 创设情境 1 谈话引入 出示相应图片 今天我们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 题 二 自主探索二 自主探索 教学 P9 例 8 1 提问 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 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题目中的哪 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提出要求 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 小雁塔高度 2 22 大雁塔的高度 小雁塔高度 2 大雁塔的高度 22 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 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 述 2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 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 哪个数量是已知的 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 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 提问 这样的方程 你以前解过没有 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你能解出这个 方程吗 5 提问 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6 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的大致步骤吗 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 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 解出方程后 要即使进行检验 三 巩固练习三 巩固练习 1 做 P10 练一练 1 先将练一练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 2 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2 做练习二第 5 6 题 四 你知道吗 四 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学习 了解方程的由来 了解古代数学就家李冶 五 全课总结五 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六 课堂作业 六 课堂作业 P11 练习二第 7 8 题 板书设计 第九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7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2 第 9 15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进一步巩固形如 ax b c 的方程的解法 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养成独立思考 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 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理解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基础训练一 基础训练 1 列方程 不计算 1 每支钢笔 x 元 购买 4 支钢笔要 60 元 2 小明有 x 张邮票 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 3 倍还少 5 张 小军有邮票 55 张 3 修路队 x 天修 2 4 千米的公路 平均每天修 0 6 千米 4 商店运来苹果 a 千克 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 5 倍 运来橘子 200 千克 2 我当包公 判一判 1 0 5 是方程 3x 0 7 1 6 解 2 方程一定是等式 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3 方程 3x 3 27 与方程 2x 2 18 的解相同 4 X 2 2 x 是方程 3 择优录取 选一选 1 方程 4x 2 10 的解是 A x 2 B x 3 C x 32 D x 48 2 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 480 千米 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经过 4 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 65 千米 货车每小时行 x 千米 不正确的方程是 A 65 4 4x 480 B 4x 480 65 C 65 x 480 4 D 65 x 4 480 3 六 1 班植树 68 棵 比六 2 班植树棵数 2 倍少 8 棵 六 2 班植树 多少棵 解 设六 2 班植数 x 棵 下列方程错误的是 A 2x 8 68 B 2x 68 8 C 68 2x 8 4 张强今年 a 岁 李东今年 a 7 岁 再过 c 年 他们的年龄相差 岁 A 7 B c C c 7 5 x 1 5 不是方程 的解 A 5x 6x 165 B 10 5 6x 41 C 3x 1 8 2 7 二 综合训练二 综合训练 1 P12 第 9 题解方程下面 3 条 2 解决问题 我能行 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列方程 独立解方程 1 P12 第 11 12 题 小瓶容量 3 1 5 大瓶单价 3 2 1 8 此题出现了两个未知数 怎么办 学生说一说 一个用 x 表示 另一个用 y 表示 学生独立列方程 并解方程 2 p12 第 14 题 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 解方程 12 个墨水的价格 1 个文件夹价格 25 1 3 P12 第 15 题 读题理解 华氏温度 摄氏温度 1 8 32 三 课堂小结三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四 课堂作业四 课堂作业 1 P12 第 9 题上面 3 条 第 10 题 第 13 题 板书设计 第十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3 例 9 P14 练一练 P16 练习三第 1 3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理解并掌握形如 ax bx c 的方程的解法 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 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 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一 谈话导入 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 学习新知二 学习新知 1 P13 例 9 1 指名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 集体交流 根据线段图得到 水面面积 陆地面积 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启发 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 我们设谁为 x 呢 2 列方程并解方程 指名学生列出方程 鼓励学生独立求解 如果用 x 表示陆地面积 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追问 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检验 A 72 5 72 5 3 290 公顷 B 217 5 72 5 3 3 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 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 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4 学生独立完成 P14 练一练第 1 题 三 巩固练习三 巩固练习 1 P14 练一练第 2 题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 陆地面积 2 4 陆地面积 2 1 2 解方程 2x 3x 60 3 6x 2 8x 12 100 x x 198 师 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 依据是什么 3 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4 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 1 柏树松数共有 750 棵 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 1 5 倍 两种树各多少棵 为 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 x 呢 2 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 90 平方米 上底是 7 米 下底是 11 米 它的高是几 米 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 四 全课小结四 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 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五 课堂作业 五 课堂作业 P16 练习三第 2 3 题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相遇问题 9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4 P15 例 10 练一练 P16 第 4 7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 ax bx c 的方程的 解法 结合具体事例 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 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 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和学好数学的 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 或差 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一 复习导入 1 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甲速 相遇时间 乙速 相遇时间 路程 甲速 乙速 相遇时间 路程 2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发 相向而行 经过 3 小时相遇 客车的速度 是 95 千米 时 货车的速度是 85 千米 时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第一种解法 用两车的速度和 相遇时间 95 85 3 第二种解法 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 95 3 85 3 师 画出线段图 并板书出两种解法 3 揭示课题 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 2 题改成 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 相遇 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 求另一辆车的速度 要求用方程解 又该怎样解答呢 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二 教学新课二 教学新课 1 出示 P14 例 10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 540 千米的两地出发 相向而行 经过 3 小时相遇 客车的速度是 95 千米 时 货车的速度是多少 1 指名读题 找出已知所求 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 2 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甲速 相遇时间 乙速 相遇时间 路程 甲速 乙速 相遇时间 路程 1 列方程 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 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 解 设货车的速度是为 x 千米 时 95 3 3x 540 95 x 3 540 285 3x 1463 95 x 540 3 3x 540 285 95 x 180 3x 255 x 180 95 x 255 3 x 85 x 85 答 货车的速度是为 85 千米 时 4 检验 三 拓展应用三 拓展应用 1 P15 练一练 1 先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2 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 列方程并解方程 2 P16 第 4 题 1 5x x 1 4x 8 5 20 0 2 2 0 4x 5 3 看图列式 1 求路程 2 求相遇时间 3 求乙汽车速度 4 P16 练习三第 7 题 四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五 课堂作业 P16 练习三第 5 6 题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相遇问题 甲速 相遇时间 乙速 相遇时间 路程 甲速 乙速 相遇时间 路程 解 设货车的速度是为 x 千米 时 95 3 3x 540 95 x 3 540 285 3x 1463 95 x 540 3 3x 540 285 95 x 180 3x 255 x 180 95 x 255 3 x 85 x 85 答 货车的速度是为85 千米 时 第十二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7 第 9 15 题 思考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通过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提高列方程 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练习中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获得成功的体验 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一 基本练习基本练习 1 先设要求的数为 X 再列出方程 口答且不解答 1 一个数的 12 倍是 84 求这个数 2 2 9 比什么数少 1 5 3 什么数与 2 4 和是 6 2 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 果园里有 124 棵梨树和桃树 梨树是桃树棵数的 3 倍 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 书架上层有 36 本书 比下层少 8 本 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 提问 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 指导练习二 指导练习 1 P17 第 9 题 1 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 丹顶鹤只数 960 2 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 2 2x 960 3 解方程 2 P17 第 10 题 1 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 五年级植树棵树 24 2 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 5x x 24 3 解方程 3 P17 第 13 题 1 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 森林历险记总价 83 2 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 12 4 83 3 解方程 三 综合练习三 综合练习 1 P17 第 11 12 题 1 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 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4 解方程 5 集体评讲 四 思考题四 思考题 1 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 追击时间 路程差 甲路程 乙路程 路程差 2 列方程 280 240 x 400 280 x 240 x 400 3 解方程 五 课堂小结五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 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 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天鹅只数 丹顶鹤只数 960 六年级植树棵数 五年级植树棵树 24 X 2 2x 960 1 5x x 24 历史故事总价 森林历险记总价 83 速度差 追击时间 路程差 甲路程 乙路 程 路程差 7x 12 4 83 280 240 x 400 280 x 240 x 400 第十三课时整理与练习 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8 19 页 回顾与整理 练习与应用 的 1 6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 方法 2 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一 回顾与反思回顾与反思 1 全班交流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 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解方程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 叫做解方程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出示小组讨论题 1 像 3 4x 1 8 8 6 5x x 24 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2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 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举例说明 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把各自思考的情况在小小组内进行交流 二 练习与应用二 练习与应用 1 完成 P18 练习与应用 第 题 全班交流时说说判断的理由 2 完成 P18 练习与应用 第 2 题 全班交流 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订正 3 完成 P18 练习与应用 第 3 题 学生想象展开的薄膜形状 说说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哪些条件 要求的量与两 个已知量的关系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4 完成 P18 练习与应用 第 4 题 5 完成 P19 练习与应用第 5 题 让学生认真审题 独立思考后找出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 师随机 板书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 5 197 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武汉长江大桥 公路桥的长度 3 421 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 问 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 6 完成 P19 练习与应用第 6 题 学生读题后 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 制版费 和 每册印 刷费 的含义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 部分是制版费 另一部分是印刷费 也就是每本印刷费与本数的乘积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指名板演 交流时让学生结合所列的方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 总结延伸三 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四 课堂作业四 课堂作业 P19 第 5 6 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数量关系式 列方程 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 第十四课时整理与练习 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9 20 页练习与应用第 7 12 题和 探索与实践 的第 13 14 题及 评 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要求 1 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自觉地选择方程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一 练习与应用练习与应用 求 x 的值 1 三角形面积 275cm 2 长方形周长 9m 11cm X cm X m Xxx 1 5m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x 1 5 2 9 x 1 5 2 9 x 1 5 9 2 问 这几个方程哪些你会解了 请你说说应怎样解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多加关注 注意个别辅导 交流完后 让学生解自己所列的方程 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理解的方程来解 2 完成 P19 练习与应用 第 7 题 集体交流时要关注学生解这些方程的准确率 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解每一类方程 的基本方法 反思解这些方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3 完成 P19 练习与应用 第 8 题 全班交流 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检验结果 是否正确 学生订正 4 完成 P19 练习与应用 第 9 题 出示题目 全班交流 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列方程解答 全班交流后订正 二 探索与实践二 探索与实践 1 完成 探索与实践 第 13 题 先让学生在小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 然后试着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同 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 以检验各人的操作是否正确 交流分割方法 教师指出 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 用 2 完成 探索与实践 第 14 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 小组交流 观察表格 你发现什么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与中间的一个自然数有什么 关系 可用什么数量关系式表示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如果 3 个自然数的和是 99 中间的数是 x 你能列方程求 x 的值吗 其余的两 个数分别是几 算出结果后自主进行检验 如果 5 个连续奇数的和是 55 中间的数是 n 你能列方程求 n 的值吗 让学生分别写出 5 个连续的奇数 计算出它们的和 再比较和与中间一个数 并交流 自己的发现 找到规律后 各自列方程求 n 的值 如果 9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 99 中间的数是 m 你能列方程求 m 的吗 试试看 3 完成 探索与实践 第 15 题 1 教师先和一名学生玩这个猜数游戏 先由老师猜学生想的数 2 由学生猜老师想的数 3 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老师想的数的 4 和同学玩这个游戏 三 评价与反思三 评价与反思 1 小组交流 对照评价与反思的各项指标 说说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 2 全班交流 你认为自己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 可以得几颗星 哪些地方还需 改进 四 总结延伸四 总结延伸 本节课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五 课堂作业五 课堂作业 P19 第 10 题 11 题 12 题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相等关系 然后独立列方程解答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数量关系式 列方程 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 b 1 b b 1 3 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 3b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 法和特点 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 能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 进行相应的分析 比较和简单的判断 推理 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 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兴趣 增强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 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 能根 据统计活动的需要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难点 基于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判断和预测 课时安排 折线统计图 3 课时 蒜叶的生长 1 课时 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 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 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 析或预测 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发展统计观念 3 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出示例 1 2 分析统计表 谈话 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 揭示课题 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 为了更便于分析 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 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 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 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 如果学生 不知遭 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 折线统计图 二 合作探究 1 探究特征 感悟优点 谈话 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学生可能说到 容易分析张 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 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身高变化情况 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 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 高增长得最慢吗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加以指导 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 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 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 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 图好些 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 13 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说说理由 2 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 图 如病人的心电图 股票分析图等 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 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 了解结构 谈话 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看了图 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 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再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并相应介 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 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 横轴 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 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 纵轴 标明数据 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 致 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 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 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 描点 连线 要找准数据 看清横轴 纵轴进行描点 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 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 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 在点与点之间 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 标注数据 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 不要写在折线上 5 填写制表日期 三 完成练一练 统计身高 谈话 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 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 统计分析 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 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 成折线统计图 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并在小组内交流 说说自己的身高 增长情况 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 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 1 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 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 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 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 底部从 0 到 110 这一段用了折线 和虚线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 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 110 以上 省略 O 到 110 这段数据可以使 110 145 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 使数据的增减变 化情况更明显 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 你有什么想法 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 映数据的多少 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 持续上升 没有下降 四 综合运用 练习四第 1 4 题 五 课堂总结 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掌握了什么本领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 数据有什么优点 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六 作业 练习四第 3 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 作用 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 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 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 进行简单的分析 比较和判断 推理 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 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会分析统计图中 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 回忆铺垫 揭题 今天这节课 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 折线统计图 二 学习例 2 1 出示例 2 统计表 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2 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 指出 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 不仅能看出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人呼吸机辅助护理流程与评估
- 电工自学课件
- 羊奶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 公路设备装卸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 班主任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 市政管网PE管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 初三语文家校共育沟通计划
- 钢铁厂工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 电工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认识11~20(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 GB∕T 6546-2021 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
-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思考点学思之窗问题探究)参考答案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版-张永红)教学课件1754
- 中职《机械基础》全套课件(完整版)
- 保监会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考试题库(附标准规范答案)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干法——稻盛和夫
- 抗裂砂浆检测报告
- 案例华为人才盘点
-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