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9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2012高中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9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2012高中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9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2012高中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9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2012高中历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9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2011 河北保定高三摸底 2 题 自秦朝以后 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 不断改革中 央机构 下列能正确反映汉 唐 明 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 A 内朝或中朝 三省六部制 内阁制度 军机处 B 都察院 提点刑狱司 御史台 刺史制度 C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改土归流 D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武帝时期设置了内朝或中朝 唐朝时期 形成了三省六部制 明成祖时候设内阁 清雍正年间设置了军机处 B 项属于监察机构 都察院是清朝建立 提点刑狱司是宋朝出现 御史台是唐朝时期 刺史是东汉时期 C 项属于行政制度 分封制是周时期 郡县制是秦朝 行省制出现在元朝 改土归流出现 在清朝不属于中枢政策 D 项属于人才选拔制度 察举制出现在汉朝 科举制出现在隋 唐时期 九品中正制出现在东晋时期 答案 A 解析 李季松 QQ84532313 2 2011 浙江慈溪高三期中 4 题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康熙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 B 最初的职能主要是处理军务和其他政务 C 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 D 办事效率较高 但决策封闭的特征更明显 解析 本题考查了军机处的有关知识 A 项错误 设立于雍正帝时期 B 项错误 军 机处设置初期为处理西北军务 C 项军机大臣主要是皇帝选用的亲重大臣 本题选 D 项 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 答案 D 3 2011 潍坊北四县高一期中监测 10 题 下列史料最能反映清朝军机处地位和性质 的是 A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 军机大臣者 皆亲臣 重臣 C 军机处 地近宫廷 便于宣召 D 军机大臣 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用心 爱心 专心2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最能反映清朝军机处地位和性质 和所学史实军机大臣 只是跪奏笔录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而 D 项表述军机 大臣没有实权符合要求 答案 D 4 2011 山西大同高三学情调研 3题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 赵匡胤 黄袍加身 建立 北宋后的百余年间 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 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 降低武官地位 疏远将兵关系 D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 和所学史实A项反映的是行政权 的分离 C项反映的是分割军权 D项反映的也是分割丞相的军权 只有 B项表明中央和地方实 行财政军分权符合要求 答案 B 5 2011 河北保定高三摸底 3 题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表述正确的是 A 西汉通过设置司隶校尉分化相权 B 唐朝设御史台监督相权 C 明太祖废丞相建内阁制 D 其主体趋势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 的监察官 唐朝时期的御史台是检查百官的职务 没有天线与皇权的矛盾 名称注时期 设置内阁 C 项史实错误 答案 D 6 2011 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联合调研 2 题 军机处名不师古 而丝纶出纳 职居 密勿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 阙后军国大计 罔不总揽 直接促成军机处成立的原 因是 A 筹划西北军务 B 保持机密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 直接原因根据所学史实军机处的设立是雍正帝为了解决西北军务所建 而根本 原因是为加强君主专制 故此题应该选择 A 答案 A 7 2011 河南豫南九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1 题 密折 一词始用于康熙朝 最初为一种 特权 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 康熙五十一年前后 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 用心 爱心 专心3 折权 雍正帝继位以后 又给予道员 知府 同知 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 据统计 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 1000 人以上 这表明 A 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 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 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解析 密折 是一种特权 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有奏折权 体现政策的封闭性 故 A 不正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标志是军机处 故 C 不正确 上密折的人数不断扩 大 尤其是地方官员上密折的人数不断扩大 这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 D 不 是材料主要意思 故选 B 答案 B 8 2011 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 4 题 从汉代起 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 谥号和年号 比如汉武帝 唐太宗 康熙帝等 这实质上反映了 A 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B 皇帝地位的独尊 C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 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 解析 考查皇帝制度的特点 这些特殊的庙号 谥号和年号是皇帝独有的 体现了皇 帝的独尊 而 C 项看不出不断强化这种趋势 A D 不是实质 答案 B 9 2011 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 10 题 孟德斯鸠说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 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 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 但是 今天的情况却正 好相反 下列能够反映引文中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含义的史实是 A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B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C 清朝沿用内阁制度 D 清朝设立军机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君主专制的强化 首先要知道孟德斯鸠生活的年代是在 18 世纪 的中叶 而此时中国是清王朝 而清朝专制强化的重要表现就是设立军机处 答案 D 10 2011 安徽省城名校第一次联考 2 题 下列机构的设置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是 A 废除行中书省 设布政司 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B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C 南书房 D 军机处的设立 用心 爱心 专心4 解析 议政王大臣会议带有女真部落色彩 分割了皇权 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选择 B 项 答案 B 11 2011 江苏扬州调研 21 题 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 任子 赀选等紧密相关 任子制是享二千石 郡太守等 以上官员 任满三年 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 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 官的制度 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 以后逐渐成形 发展 察举的科目 渐多 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 察举开始制度化 察举的科目以孝廉 秀才为主 由州 郡长官推荐孝廉 秀才的人选 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 乡 里的推荐 即 人们所说的 乡举里选 东汉以后 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 并有年龄限制 这种 自下而上 以举荐为主 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 与世卿世禄 任子与赀选相比 是历 史的进步 材料二 今立中立 定九品 高下任意 荣辱在手 操人主之威福 夺天朝之权势 爱憎绝于心 情伪由于己 所欲与者 获虚以成誉 所欲下者 吹毛以求疵 高下 逐强弱 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 不顾才实 衰者削下 兴者扶上 一人之身 旬日 异状 或以货赂自通 或以计协登进 附托者必达 守道者困悴 无报于身 必见割 夺 有私于己 必得其欲 是以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 愚臣以为罢中正 除九 品 弃魏氏之弊法 立一代之美制 唐 房玄龄等 晋书 卷四五 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 唐宋厉行考试 明清峻法执行 无论试诗赋 策 论 八股文 人才辈出 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 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 分 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 分 2 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2 分 3 根据材料三 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2 分 4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第 1 问根据材料一分析来回答 汉代任官 的主要依据有军功 门第 财产和他人举荐 察举制的主要特点可根据所学回答 第 用心 爱心 专心5 2 问分析概括材料二来回答 主要反映了在九品中正制下 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 徇私舞弊 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 第 3 问根据材 料三分析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材料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取代荐举制 以 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 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第 4 问联系上述问题 酌情回答即可 答案 1 依据 军功 门第 财产和他人举荐 4 分 特点 自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