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广西柳州市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广西柳州市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广西柳州市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广西柳州市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柳州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本试卷 8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3 题。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 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 “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 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 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 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 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 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 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 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 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C. 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D. 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B. 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C. 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D. 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材料一:法国参议院以 62 票赞成、1 票反对,于当天通过了一项关于实施校园手机禁令的法案,从 2018 年 9 月起,将在法国中小学内禁止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通讯设备。关于手机等设备的没收和归还方式,议会将交由学校自行决定。 该法案旨在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使用任何与手机相关的设备,除非是出于教学需要,或是在条例中明文规定可以使用的地点。参议院还决定将该法案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高中。议员们强调,智能手机的使用扰乱了教学,是导致课堂纪律涣散的重要因素。频繁打开手机会直接影响学生们 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也导致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的体育活动日趋减少。他们还说学校是一个社交场所,而智能手机 的使用会导致一些学生自我封闭。此前,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已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或规定学生只有在 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才能使用手机。(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8 月 1 日)材料二:很多家长抱怨,作为父母很难断了孩子带手机进学校的念想,为什么学校不多加引导来妥善管理呢?学校也“有苦难言”。长沙市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如今部分中小学明文规定不准带手机进课堂,要求孩子自觉上交手机。有的学生上交一台假手机,把真手机留在身上使用。并且,从执行上来说,学校每天对学生进出学校都进行检查不现实,容易引发冲突。此外,从法律责任上来说,手机应由谁保管、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由谁承担, 都是需要面对的难点,各个学校至今仍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在学校探索手机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扎眼新闻也屡屡出现。比如有学校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结果导致周边居 民不能打电话;某中学要求,如果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不上交,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结果引来一边倒的谴责,甚至 遭到家长索赔“还有学生和家长搬出物权法,控诉学校无权剥夺手机的使用权。”长沙市一位中学班主任说。“校园都有固定电话,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沟通。”叶老师表示,“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并非低龄学 生上学的必需品;而孩子通过手机接触外界一些闲散人员、网上不良信息,则给校园的管理带来了隐患。”(摘编自三湘都市报,2018 年 9 月 27 日)材料三:材料四:研究表明,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引发诸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脱发等症状。而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还没有发育成熟,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配有手机的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将会明显下降。同时,手机还会使听觉受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失调等。不少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一旦离开手机,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极端变化,变得烦躁不安、 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症”的表现。美国乔治敦大学肿瘤中心主任说:“我们最新的研究,连同以前的研究,都表明打手机会增加罹患脑瘤的潜在 风险,特别在青少年方面。”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的专家也发布研究结果称,他们分析了 11 项全球相关研究后发现,每天使用手机 1 个小时,将会增加患脑瘤风险。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综合摘编自临床肿瘤学等杂志)A. 家长对校园禁用手机看法不一,部分学生对校园手机管理存抵触情绪,校园管理手机法律责任不明,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手机难以管理的重要原因。B. 法国参议院以绝对优势票数通过关于实施校园手机禁令的法案。美、德、英、日等发达国家的立法机构也制定了同样的法规。C. 材料三表明,2014 至 2017 年,使用手机聊天的比例持续下滑,使用手机学习的比例连年上升,但不能据此判断学生的手机使用日趋合理。D. 部分青少年患有“手机中毒综合症”,他们以手机为其生活中心,一旦离开了手机就会在情绪方面出现极端变化,如抑郁寡欢、紧张焦虑等。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虽然带来了许多问题,但是有其弊也有其利,因此不必完全禁绝,关键在于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B. 虽然各界对如何管理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还没能达成共识,但如果盲目反对学校实施的某些合理方案,这可能导致学生、家庭和学校三方同受伤害。C. 材料三显示的是某校高一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结果。这一结果不可能精确反映我国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整体情况,故并不具有作为立法依据的价值。D. 控制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其用意理当是保护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但这种控制,空有良苦用心是很 不够的,还应有相应的法规做支撑和规范。6. 同是为了引导中小学生规范使用手机,政府部门、学校和医学研究机构关注的侧重点却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蜜蜂李娟我妈很多时候纯粹自来熟,不管认不认识的人,打起招呼来甜美又亲热。她有一绝招,把人家的职业与称谓挂钩。这样,永远不用费心记人家的姓名,也不怕搞错。挖煤的,她管人家叫煤老板;烧砖的,叫人家砖老板;养獭兔的,则是獭老板獭老板无可奈何,只得装没听到。隔壁那几家种地的,则统统都是“地老板”。至于养蜂的, 当然就是蜂老板咯。授粉是葵花开花时节的一项重大工作。每年到了这个时候,相邻的土地都会联合起来雇蜂。可今年的葵花收成 的惨淡已成定局。地老板们损失惨重,加上前段时间雇工和化肥的价格大涨,病虫害严重,每家每户的农药钱也花 了不少。很多地老板一时都拿不出钱来。虽说雇蜜蜂比人工授粉便宜多了,一亩地才二十块钱。可几百亩下来也不 是个小数字。我家就这么一点地,也得花好几千块钱呢。不知出于什么规矩,化肥农药都可以赊账,但蜜蜂绝不事后给钱。一时间,大家都急上了火。我妈一看到蜂老 板上门收账就想溜之大吉。在这件事上,我妈还曾幻想,到时候悄悄赖过去她说:“大家的地一块挨着一块连在一起,又没拉网,也没挂牌子,蜜蜂怎么知道哪块地付过钱哪块地没付过?它们给我们隔壁授粉的时候肯定会顺便飞到我家干点活的!” 虽然觉得她很无赖,但又觉得她说得有理。后来才知,人家蜂老板才没那么笨呢!授粉之前,这一大片地得统一收齐了钱才开箱放蜂。哪怕只有一家的钱 没到位,他都死活不会放蜂。就算蜂老板不催你,其他种地的邻居也会车轮战碾死你。花期紧张,如果拖拖拉拉不 交钱,错过花期再授粉就来不及了,到时候结出的葵花子全都空壳。可随着花期一天天到来,不但地老板们急了,蜂老板也急了。他四处催账,步行走遍这片万亩土地,挨家挨户喝茶、聊天、诉苦。 他可能终于意识到这一次大家是真穷,真的和他赌上了。蜂老板赌的是花期,是万亩向日葵的收成。而地老板赌的是蜜蜂的命。就这一点而言,蜂老板的焦虑不下于所有的地老板吧?蜂箱已经到了地头,一直关着。蜜蜂们一天天只能 靠吃白糖吊命。可白糖只能管一时的饥,蜜蜂吃多了无异于毒药。 我不知道最后谁先妥协了。总之蜜蜂放出来了。 我妈说得没错“满天都是”!万亩的向日葵金光灿烂,万千金色蜜蜂纷起跳跃,连“嗡嗡”声都亮得灼灼蜇眼。 对此,我妈只能形容到“满天都是”的份上。但似乎也只有这么说才最最合适:“满天都是”! 满天都是啊我突然想起我家荒弃在南面荒野腹心的那一小块地,那边不但停了水,这下连蜜蜂也没了,肯定得彻底绝收。 我妈说:“不管它了。唉,也管不了了。”又神秘地说:“放心,有花的地方自然就有蜜蜂。何况我们种的是油葵,油葵比食葵香。再远的路,蜜蜂也能 找到。”然后她说起了去年的事。去年损失惨重,种子补种了一茬又一茬,然后缺水,接下来又闹“老头斑”所有有经验的农人都预言这种 病治不好何止焦头烂额!我妈简直从头焦到尾。去年几乎所有地老板都种赔了。才开始我妈以为自己也赔了。好在我家只种了两百亩,还赔得起。可到了最后,却发现赔得不算多。最后那点侥幸成活,又顺利开花的葵花,产量再低,也能留下种子。这样, 等到第二年再种地,至少就不用再花钱买种子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妈又发现,不但赔不了,哈,居然还能保本!由于葵花全面歉收,当年的葵花子供不应求。前来收葵花的老板出价越来越高,比头一年的价格翻了一 倍葵花价格出来那几天,我妈喜滋滋的。一到吃饭的时候,就端着碗边刨饭边算账。越算越美:一亩能收多少公 斤,估价多少,卖多少,成本多少,投入了多少况且和最开始的估算相比,好像还有一笔重要费用省下了。这 一省下,就成了赚到的可到底是什么费用呢?她想啊想啊突然一个激灵跳起来!蜜蜂!忘了雇蜜蜂!据说每年每块地都有种地大户带头组织这件事,然后陪着蜂老板挨家通知、收钱。可这一年大家赔的赔,撤的 撤,再无人想到这件事。我妈大痛!完了完了,好容易撑到最后,熬得只剩最后一口气,结果还是赔在蜜蜂上了! 她扔了碗就冲向大地然而又大叫起来。她说:“我看到了蜜蜂。”当然,并非“满天都是”,但已经足够了。这些金色的精灵,连种地的人都放弃了土地啊,它们却还惦记着丰收。 我妈站在地窝子前转身遥望。仍然四面茫茫。永远四面茫茫。谁家的蜂?它们从何得知花的消息?它们怎样找到了这里?怎样越过这千里大地,茫茫旷野 至今是个谜。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有删改)A. 文章从“我妈”的“绝招”起笔,在表现人物形象特点的同时,很自然地切入了对“雇蜂授粉” 事件的叙述, 匠心可鉴。B. “我妈”赖账的道理虽然无赖,却有坚实的生活经验作支撑,“我”家荒弃在南面荒野腹心的那一小块儿地的情 况,就是最好的证据。C. 从李娟笔下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画面中,读者不难体会在这片大地上讨生活的人们“家常” 的艰辛以及他们能被轻易满足的“家常”喜悦。D. 田户、蜂农本属两个阵营,但随着形势变化有些田户却帮蜂农向同行催账;作物歉收本应大亏,但随着葵花涨价,种地能保本甚至有赚。这些转化别有趣味。8. 请概括分析“忘了雇蜂” 这段叙事中“我妈”的心路历程。(5 分)9. 李娟的散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2 分)(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 2 小题,8 分)10. 下列加点词或句式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若不阙秦(使削减)吾其还也(表推测的语气,还是)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句)B. 卒起不意(通“猝”,突然)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用来的办法)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C因击沛公于坐(于是,就)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做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的标志)D函封之(名词做动词,用匣子装)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若属皆且为所虏(表被动)11. 把以下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1)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 分)(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5 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 亡楚归汉,坐法当斩。滕公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 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反覆之国也,不为 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 “ 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说其参分天下,鼎足而居,曰:“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然信犹豫竟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汉十一年, 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必欲长王汉中 / 无所事信 / 必欲争 / 天下非信 / 无所与计事者B、王必欲长王 / 汉中无所事信 / 必欲争天下 / 非信无所与计事者C、王必欲长王 / 汉中无所事信 / 必欲争 / 天下非信 / 无所与计事者D、王必欲长王汉中 / 无所事信 / 必欲争天下 / 非信无所与计事者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 分)A. 侯,中国古代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侯爵,属周朝封建五等爵的 第二等。B. 淮阴,在淮水南面。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 阴”“华阴”“河阳”等。C. 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下对上或者同辈之间都可以尊称对方为“足下”。这种不敢斥尊而只称与之相关的人、物的语言现象还有“陛下”“执事”等。D. 列传,史记中记载名人名臣的传记。史记中还有“世家”用以记录贵族诸侯的传记。项羽和陈胜虽起义 失败没能封侯,但司马迁还是把他们都列入世家,表达对他们的肯定。1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韩信还未发迹时,家境贫寒,本身也没有出众的德行,不能被推选去做官,也不能做小买卖养活自己,常常寄人篱下,人们并不太喜欢他。B. 韩信在项羽麾下未得到重用,于是投奔汉军。滕公欣赏韩信,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没看出他有超众之才, 任命他为治粟都尉。C. 韩信平定齐国后,没有立即去营救被楚军围困的汉王刘邦,反而派人传话给刘邦,要求让自己暂时代理齐王, 刘邦嫌他没出息,当众出言骂他。D. 韩信感激刘邦知遇之恩,又自恃功勋卓著,因此拒绝了鹏通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建议,直到被吕后所杀时才悔不 当初。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5 分)(2)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5 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617 题。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南宋】刘克庄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束缊:捆乱麻做火把。元:同“原”。刘郎:唐代诗人刘禹锡 自称“刘郎”,刘禹锡一生多次被贬谪。1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是(3 分)A. 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的地写连夜而行的情状,“宵行”暗示远行的劳苦,为下文抒发离别的凄苦奠 定了感情基调。B.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一句中诗囊中的诗篇是词人的心血结晶,因而宁可舍弃衣囊也不舍诗囊,取舍之间彰显 词人的不凡志趣。C. “天寒路滑马蹄僵”,句中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 情景已跃然纸上。D. “酒酣耳热说文章”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点明二人志同道合,也含蓄地写出他们对评论时政、宣泄 内心的忧愤。17. 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是怎样刻画的?请简要分析。(6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 记念刘和珍君中对“真的猛士”的定义是: , 。(2 分)(2) 论语中用浮云作喻,说明君子面对不义之财的心态的句子是: , 。(2 分)(3) 鸿门宴中一些经典句子的表意我们沿用至今。现代汉语中,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我们会说: , 。(1 分) 形容自己正处于危险境地,我们会说: , 。(1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掌握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用从西方直接“拿来”的新奇概念和批评方法,导致中国本土文艺 批评话语产生“失语”的焦虑。此类批评,( ),是明显的逻辑谬误。中国文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经验书写和审美表达,任何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只能是 。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艺修养。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在世俗功利的驱使下失去了真诚。有的为了市场需要, ,捕风捉影,哗众取宠。文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艺作品,任何脱离对象本体的文艺批评都是空洞无力的。然而,当前一些文艺批评常常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