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_第1页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_第2页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_第3页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_第4页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 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 基本原理 1 酶是生物催化剂 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 其催化效率比一般 催化剂高 106 1013 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 H2O2 分解成 H2O 和 O2 铁粉地 H2O2 分解也有催 化作用 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 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温度升高 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 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 由于温度过高 酶开始失活 导致酶的效率降低 最后完全失活 3 酶的活性受 PH 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 PH 值下才有活性 高于或低于最适 PH 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 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 称为激活剂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 称为抵制剂 5 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 芽糖 少量葡萄糖 加碘后 蓝色 紫红色 暗褐色红棕色 黄色 三 试剂与器材 篇二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摘要 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 实验结果表 明 影响唾液淀粉 酶活性的因素很多 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 才能发挥最佳催化 作用 淀粉酶具有 高度专一性 其活性受温度 值 激活剂及抑制剂 酶浓 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 活性强弱也 有差异 关键词 淀粉酶 活性 温度 抑制剂 激活剂 专一性 2 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 一 实验目的 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观察温度 pH 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 实验原理 人唾液中淀粉酶为 淀粉酶 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 在唾液淀 粉酶的作用下 淀粉水解 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 最 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变化过程如下 淀粉 紫色糊精 红色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 淀粉 紫色糊精 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 紫色与红色 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变色 淀粉与糊精无还原性 或还原性很弱 对班氏试剂呈阴性反应 麦芽糖与葡萄糖是还原性糖 与班氏试剂共热后生成红棕色氧化亚 铜的沉淀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 37 40 C 最适 pH 为 6 8 偏离此最适 环境时 酶的活性减弱 低浓度的 Cl 离子能增加淀粉酶的活性 是它的激活剂 Cu2 等 金属离子能降低该酶的活性 是它的抑制剂 三 器材及试剂 1 器材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恒温水浴锅 量筒 冰浴 玻 璃棒 试管夹 白磁板 试管架 铁三脚架 唾液淀粉酶 2 试剂 1 淀粉溶液 碘液 班氏试剂 0 4 HCl 溶液 0 1 的乳酸溶液 1 NaCl 溶液 1 CuSO4 溶液 0 1 淀粉溶液 四 操作步骤 1 淀粉酶活性的检测 取一只试管 注入 1 淀粉溶液 5mL 与 稀释的唾液 0 5 2mL 混匀后插入 1 支玻璃棒 将试管连同玻璃棒置 于 37 C 水浴中 不是的用玻璃棒从试管中取出 1 滴溶液 滴加在 白磁板上 随即滴加 1 滴碘液 观察溶液呈现的颜色 此实验延续 至溶液仅表现碘被稀释后的微黄色为止 记录淀粉在水解过程中 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向上面的剩余溶液中加 2mL 班氏试剂 放入沸水中加热 10 分 钟左右 观察现象 2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 4 支试管 分别加入 0 4 盐酸 0 1 乳酸 蒸馏水与 1 碳酸钠各 2mL 再向以上四支试管中各加 2mL1 淀粉溶液及 2mL 淀粉酶试剂 在沸水浴中加热 根据生成红 棕色沉淀的多少 说明淀粉水解的强弱 3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 3 支试管 各加 3mL1 淀粉溶液 另取 3 支试管 各加 1mL 淀粉酶液 将此 6 支试管分为 3 组 每组 中盛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液的试管各 1 支 三组试管分别置于 0 C 37 C 与 70 C 的水浴中 5 分钟后 将各组中的淀粉溶液倒入 淀粉酶液中 继续维持原温度条件 5min 后 立即加 2 滴碘液 观察 溶液颜色的变化 根据观察结果说明温度对 酶活性的影响 4 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 3 支试管 按下表加入 各种试剂 混匀后 置于 37 C 水浴中的保温 从 1 号试管中用玻 璃棒取出 1 滴溶液 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 待 1 号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 立即取出所有的试管 各加碘 液 2 滴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并解释之 1 加入班氏试剂后 2 PH 值对酶活性影响 1 号深红色 2 号为红棕色 3 号为砖红 色 4 号为偏蓝 因为 PH 1 时 超出了淀粉酶有效 PH 范围 使得 酶完全失活 淀粉没有被分解 2 号是因为 PH 5 时 不是淀粉酶的 最适范围 3 号是因为 PH 7 时 为淀粉酶分解的最适 PH 淀粉被酶迅速分解生成麦芽糖 和葡萄糖 而 4 号则是因为 PH 9 超出了淀粉酶的适宜 PH 活性受 到或者是部分失活 使淀粉分解较慢 3 温度对酶的影响 1 号显紫红色 2 号为淡黄色 3 号为深蓝 色 当温度为 0 度时 蛋白质分子的热运动减慢 即酶分子的活性 受到了抑制 使酶的活性降低了 淀粉分解减慢 生成紫红色的糊 精 2 号处于 37 度 接近人体温度 酶的活化性能较高 淀粉被分 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就越快 所以是淡黄色 而当温 度为 70 度时 由于酶是蛋白质 遇到高温时会失活 所以淀粉 没有被分解 4 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的影响 3 号作为对照实验组 显红棕色 1 号显浅黄色 2 号显深蓝色 因为在 1 号溶液中 NaCl 对酶的活性 在增加作用 激活了淀粉酶 淀粉酶迅速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葡 萄糖 滴加碘液时 溶液显浅黄色 而对照组显示红棕色 表明淀 粉被分解成了糊精 在 1 号中 溶液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蓝 通过对比 1 和 3 号 2 和 3 号 由颜色的变化 判断淀粉水解程度 为 1 3 2 说明了 NaCl 具有激活作用 CuSO4 具有抑制作用 结论 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 RNA 或其复合体 是生物催化 剂 能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绝大多数酶的化 篇三 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 研究背景及目的 酶是高效催化有机体新陈代谢各步反应的活性蛋白 几乎所有 的生化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 所以酶在生物体内扮演着极其重要 的角色 因此对酶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酶的活力是酶的重 要参数 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 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 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 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量 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 按照其水解淀粉 的作用方式 可分为 淀粉酶和 淀粉酶等 淀粉酶和 淀 粉酶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 存在于禾谷类的种子中 淀粉酶存在 于休眠的种子中 而 淀粉酶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成的 淀粉酶活性是衡量小麦穗发芽的一个生理指标 淀粉酶活 性低的品种抗穗发芽 反之则易穗发芽 目前 关于 淀粉酶活性的 测定方法很多种 活力单位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国内外测定 淀粉酶 活性的方法常用的有凝胶扩散法 3 5 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降落 值法 这 3 种方法所用的材料分别是新鲜种子 萌动种子和面粉 获得的 淀粉酶活性应该分别是延 二 实验原理 萌发的种子中存在两种淀粉酶 分别是 淀粉酶和 淀粉酶 淀粉酶不耐热 在高温下易钝化 而 淀粉酶不耐酸 在 pH3 6 下则发生钝化 本实验的设计利用 淀粉酶不耐热的特性 在高温 下 70 下处理使得 淀粉酶钝化而测定 淀粉酶的酶活性 酶活性的测定是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酶在一定时间内催化得到的 麦芽糖的量来实现的 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 可用 3 5 二 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 由于麦芽糖能将后者还原生成硝基氨基水杨 酸的显色基团 将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 故可求出麦芽 糖的含量 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毫克数表示淀粉酶活性的 大小 然后利用同样的原理测得两种淀粉酶的总活性 实验中为了 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麦芽糖的生成带来的误差 每组实验都做了 相应的对照实验 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 的值加以校正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 以减小误差 并且在酶的作 用过程中 四支测定管及空白管不要混淆 三 材料 试剂与仪器 实验材料 萌发的小麦种子 芽长 1 厘米左右 仪器 722 光栅分光光度计 编号 990695 DK S24 型电热恒温水浴锅 编号 L 304056 离心机 TDL 40B 容量瓶 50ml 1 100ml 1 小台秤 研钵 具塞刻度试管 15ml 6 试管 8 支 移液器 烧杯 试剂 1 淀粉溶液 称取 1 克可溶性淀粉 加入 80ml 蒸馏水 加 热熔解 冷却后定容至 100ml pH5 6 的柠檬缓冲液 A 液 称取柠檬酸 20 01 克 溶解后定容至 1L B 液 称取柠 檬酸钠 29 41 克 溶解后定容至 1L 取 A 液 5 5ml B 液 14 5ml 混匀即为 pH5 5 柠檬酸缓冲液 3 5 二硝基水杨酸溶液 称取 3 5 二硝基水杨酸 1 00 克 溶于 20ml 1M 氢氧化钠中 加入 50ml 蒸馏水 再加入 30 克酒石酸 钠 待溶解后 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ml 盖紧瓶盖保存 麦芽糖标准液 称取 0 100 克麦芽糖 溶于少量蒸馏水中 小心移入 100ml 容量瓶中定容 0 4M NaOH 四 实验步骤 1 酶液的制备 称取 2 克萌发的小麦种子与研钵中 加少量石英砂 研磨至匀 浆 转移到 5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混匀后在室温下放 置 每隔数分钟振荡一次 提取 15 20 分钟 于 3500 转 分离心 20 分钟 取上清液备用 2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取 4 支管 注明 2 支为对照管 另 2 支为测定管 于每管中各加酶提取液液 1ml 在 70 恒温水浴中 水浴温 度的变化不应超过 0 5 准确加热 15min 在此期间 淀粉酶钝 化 取出后迅速在冰浴中彻底冷却 在试管中各加入 1ml 柠檬酸缓冲液 向两支对照管中各加入 4ml 0 4M NaOH 以钝化酶的活性 将测定管和对照管置于 40 0 5 恒温水浴中准确保 温 15min 再向各管分别加入 40 下预热的淀粉溶液 2ml 摇匀 立 即放入 40 水浴中准确保温 5min 后取出 向两支测定管分别迅速 加入 4ml 0 4M NaOH 以终止酶的活性 然后准备下步糖的测定 3 两种淀粉酶总活性的测定 取上述酶液 5ml 于 100ml 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稀 释倍数视样品酶活性大小而定 一般为 20 倍 混合均匀后 取 4 支管 注明 2 支为对照管 另 2 支为测定管 各管加入 1ml 稀释后 的酶液及 pH5 6 柠檬酸缓冲液 1ml 以下步骤重复 淀粉酶测定的 第 及第 的操作 4 麦芽糖的测定 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 15ml 具塞试管 7 支 编号 分别加入麦芽糖标准液 1mg ml 0 0 1 0 3 0 5 0 7 0 9 1 0 毫升 用蒸馏水补充至 1 0ml 摇匀后再加入 3 5 二硝基水杨酸 1ml 摇匀 沸水浴中准确 保温 5min 取出冷却 用蒸馏水稀释至 15ml 摇匀后用分光光度计 于 520nm 波长下比色 记录消光值 以消光值为纵坐标 以麦芽糖 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样品的测定 取 15ml 具塞试管 8 支 编号 分别加入步骤 2 和 3 中各管的溶 液各 1ml 再加入 3 5 二硝基水杨酸 1ml 摇匀 沸水浴中准确煮 沸 5min 取出冷却 用蒸馏水稀释至 15ml 摇匀后用分光光度计于 520nm 波长下比色 记录消光值 根据标准曲线进行结果计算 五 数据整理及计算 上表中前 4 行数据为实验的原始数据 以表中前两行数据绘制 标准曲线 见下页 计算上表中第 4 行数据 各样品的 OD 值 均 值 填入上第 5 行中 根据标准曲线的方程 计算第 5 行 OD 值所 对应的麦芽糖浓度 填入最后一行 如上表 根据以上的数据整理的结果 结合以下公式计算两种淀粉酶的 活性 淀粉酶活性 毫克麦芽糖克 1 鲜重分钟 1 A A 样品稀释总体积 样品重 g 5 B B 样品稀释总体积 淀粉酶活性 毫克麦芽糖克 1 鲜重分钟 1 样品重 g 5 A 淀粉酶测定管中的麦芽糖浓度 A 淀粉酶对照管中的淀粉酶的浓度 B 淀粉酶总活性测定管中的麦芽糖浓度 B 淀粉酶总活性对照管中的麦芽糖浓度 计算结果如下 淀粉酶活性 毫克麦芽糖克 1 鲜重分钟 1 淀粉酶活性 毫克麦芽糖克 1 鲜重分钟 1 淀粉酶 活性 1 鲜重分钟 1 六 结果分析 七 思考题 1 酶活力测定实验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什么 实验设计的关键你 认为是什么 为什么 答 利用酶的专一性或酶活力的影响因素抑 制除待测酶以外的其它酶活性 通过测酶促反应的产率推算酶活力 大小 关键在于抑制其它酶的活力而不影响测定酶 这样可以减小或 避免其它酶产物给测定结果带来的误差 2 本实验最易产生对结果有较大误差影响的操作是哪些步骤 为什么 怎样的操作策略可以尽量减少误差 答 浸提步骤 70 温度或 15min 时间控制不严格不准确则 可能导致 淀粉酶未完全钝化使测得活性偏大 应严格控制温度和 时间 70 水浴后需要立即冰浴 否则 淀粉酶复性使测得 淀粉酶活性结果偏大 向测定管中加入 NaOH 时应迅速 否则酶 与底物继续反应使结果偏大 3 淀粉酶活性测定时 70 水浴为何要严格保温 15 分钟 保温 后为何要立即于冰浴中骤冷 答 由于 淀粉酶不耐热 在 70 下处理一定时间可以钝化 严 格保温 15 分钟可以达到理想的钝化效果 时间过长 淀粉酶活性 也会受到影响 时间不足 淀粉酶钝化不完全 保温后立即骤冷是 为了通过剧烈的温变改变 淀粉酶的结构以防止在随后的反应中复性 这样就保证了在随后的 40 温浴的酶促反应中 淀粉酶不会再参与催 化反应 此外我认为冰浴使酶迅速降温 便于严格控制高温处理时 间的长短 4 pH5 6 柠檬酸缓冲液的作用 各管于 40 水浴准确保温 15 分钟的作用 答 酶实验体系的 pH 值变化或变化过大 会使酶活性下降甚至 完全失活 加入 pH5 6 的缓冲液调至酶促反应的最适 pH 同时稳定 溶液的 pH 不至于在反应过程中大幅波动 40 水浴准确保温 15 分钟为调整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5 众多测定淀粉酶活力的实验设计中一般均采取钝化 淀粉酶 的活力而测 淀粉酶和测总酶活力的策略 为何不采取钝化 淀粉酶活 力去测 淀粉酶活力呢 这种设计思路说明什么 答 淀粉酶与 淀粉酶的催化特性是有差异的 淀粉酶 主要作用于直链淀粉的 1 4 糖苷键 而且仅从淀粉分子外围的 非还原性末端开始 切断至 1 6 键的前面反应就停止了 而 淀 粉酶则无差别地作用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 1 4 糖苷键 所 以 淀粉酶需要 淀粉酶淀粉支链的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