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解题综合训练_第1页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解题综合训练_第2页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解题综合训练_第3页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解题综合训练_第4页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解题综合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 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成就的有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莲鹤方壶 考丁记 牛耕的出现 水排 A B C D 1 B 解析 题目有两个限制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 和 手工业 不符合后一条件 不符合第一个条件 水排是东汉时发明的 2 下列关于唐朝货币情况的叙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现了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B 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C 唐玄宗开元年间 废五铢 行开元通宝 D 开元通宝成为以后铸币的范式 2 C 解析 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时开始实行的 教材中有叙述 3 明朝中后期 通过一条鞭法使白银后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下列关于一条鞭法的说 法中 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由实物地租 劳役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的开始 B 从一条鞭法开始 我国的征税标准开始发生转变 C 一条鞭法废除了自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D 纳银代役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 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潮流 3 A 解析 征税标准的改变始于唐两税法 废除人头税的是摊丁人亩 纳银代役并不代 表资本主义性质 故 B C D 三项均是错误的 4 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唐朝手工业成就的是 A 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 并有 海上霸王 之称 B 开始生产彩瓷 C 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D 手工业技艺水平高 并融入了外来风格 4 B 解析 唐代并没有出现彩瓷 只是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5 下列各项中 能反映唐朝商业成就的有 邸店 柜坊 草市 夜市 A B C D 5 D 解析 只要熟悉教材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注意 夜市 它在唐朝时已出现 而不 是到宋朝时才出现 6 下列关于唐朝城市商业状况的说法中 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 市 政府设专职官员管理 B 政府实行开明的商业政策 商人在经营规模 时间等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C 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邸店 D 城市商业的发达对自然经济构成一定的冲击 6 A 解析 唐朝对店铺规模 经营时间有严格限制 银行雏形是柜坊 商业的发展对自 然经济并不构成冲击 它在整个封建社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7 明朝中后期 我国江南地区出现的手工工场 A 标志着自然经济的瓦解 B 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C 生产规模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用心 爱心 专心 2 D 是 工商皆本 思想的产物 7 C 解析 用排除法 A B D 三项都不符合史实 当时自然经济仍居统治地位 并未 瓦解 题干所说的只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不能表明民族工业已经兴起 工商皆本 思 想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而于明末清初 黄宗羲等提出 产生的 在 封建君主专制极度强化和自然经济居统治地位的社会条件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 展受到严重限制 故选 C 项 8 唐朝后期 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其原因有 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 位于运河沿线 交通便利 经济重心的南移 海外 贸易发达 A B C D 8 C 解析 不符合史实 扬州并不临海 9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城市布局的说法中 正确的一项是 我国古代政治中心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的迁移过程 封建社会的前期 工商业城市主 要集中于黄河流域 明朝以后 丁商业城市主要集中于江南地区 经济发达的地区 往往是 城市集中的地区 A B C D 9 A 解析 从唐 明两个时期的城市布局可以得出结论 10 与唐朝相比 明朝主要的工商业城市大多集中于江南地区 这表明 A 国内市场扩大 B 政治重心南移 C 江南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 D 经济重心南移 10 D 解析 南宋以后 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 此后南方的经济水平超过北方 工商 业城市的广泛兴起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11 下列手工业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植物纤维纸的问世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出 现 秘色瓷 用煤作原料冶炼钢铁 A B C D 11 A 解析 植物纤维纸由东汉蔡伦发明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 秘色瓷 出现于唐朝 用煤冶铁出现于北宋 12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城市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封建社会的前期 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中心 B 封建社会后期 其经济职能逐渐增强 C 明朝江南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城市 D 自宋朝以来 城市的主要职能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 12 D 解析 只能说自宋朝以来 城市的经济职能在增加 但不能说这时的城市的主要 职能是经济中心 13 明朝时期 对江南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因素是 A 赋税制度改革 B 土地兼并造成农民的大量破产 C 一条鞭法的实施 D 欧洲殖民者和传教士来华 13 C 解析 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的制度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 14 宋元时期我国 海上丝绸之路 全面繁荣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宋元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用心 爱心 专心 3 B 造船和航海技术世界领先 C 手工业 商业有了较大发展 D 泉州成为 东方第一大港 14 C 解析 注意题目问的是经济因素 15 透过唐诗 客行田野间 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 尽去作商贾 我们可得出 唐朝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 唐朝商人众多 唐朝商业繁荣 商业繁荣阻碍了农业 的发展 A B C D 15 D 解析 借问屋中人 尽去作商贾 反映了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 商人众多的经 济发展特点 16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手工业进步表现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产工具的革新 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B 分工日益细密 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C 孕育着新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生产规模扩大 整个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16 D 解析 明清时期 资本主义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 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 业阶段 17 明清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最重要的影响是 A 造成了货币制度的变化 B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C 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D 促成了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17 D 解析 明清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最终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雇佣出现 18 到封建社会后期 人口的增长已对环境构成一定的压力 下列现象中 能反映这一问 题的有 围湖造田 引进适宜于旱地 山地种植的作物新品种 政府引进并推广高产多熟 作物 一些人到海外谋生 A B C D 18 A 解析 人口增长到了一定程度 就会出现耕地 粮食缺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 出现了题目中的 等情况 而到海外谋生的人并不是因为国内人口过剩 19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 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D 纺织行业中出现由 机户 开设的机房 19 D 解析 解题时 要注意 A B C 三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条件 在纺织行 业中机房里出现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的生产形式 体现了机户与机工之间雇佣与被雇佣 的关系 这种关系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它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20 清朝前期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根本因素是 A 重农抑商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 C 农民贫困 市场狭小 D 腐朽的封建制 度 20 D 解析 题目的四个选项都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因素 但只有 D 项是根本因 素 A B C 三项是 D 项在某一方面的表现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4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帝说 我国家休养生息 数十年来 户口日繁 而土地止有此数 非率天 下农民竭力耕耘 兼收倍获 欲家室盈宁 必不可得 朕观四民 指 士 农 工 商 之 业 士之外 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 皆赖食于农 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 争尚华巧 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 之人 摘自光绪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 大有增加 计共设户关 26 个 工关 5 个 清代税 关对商船户缴税极为苛重 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 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 动辄以商人 违反规定为由 没收财货 李人龙奏称 关税害商 有单书之弊 盘货之弊 包揽之弊 关牙之弊 量船之弊等五弊 在这样的苛税下 商贾望见关津 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 近日富商巨贾 挟其重资 多买田地 或数十顷 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看 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丁商关系的 他的根据是什么 2 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21 1 重本抑末 他认为 农业为国民提供粮食 是本业 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 更 需要驱民归农 才能民富国安 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 且与农业争劳力 2 清政府广设钞关 不法官吏巧立名目 对商人苛征重税 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 影响了商业资本 的积累 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对农业发展也 是不利的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 长安中 苏环 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 多富商大贾 珠翠珍怪之产 前长史长潜 于辩要皆致之数万 唯环挺身而出 旧唐书 卷 88 材料二 唐朝大历 十四年七月 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 无得与人争利 先于扬州置 肆贸易者 罢之 先是 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 扬州 当南北大冲 百货所集 多以军储货 贩 列置邸肆 名托军用 实私期利 唐会要 卷 86 材料三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 尽斡 掌管 利权 判官多至数十人 商贾如织 故谚 称 扬一益二 谓天下之盛 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张祜诗云 十里长街市并连 月 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 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 洪迈 容斋随笔 卷 9 请回答 1 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22 1 商人聚集 店铺林立 货物丰富 城市繁华 扬一益二 2 地理位置优越 设置盐铁转运使 有保护商贸的政策 23 货币是社会流通领域必不可少的手段 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 读图并结合所 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道光九年 1829 年 上谕说 番舶以贩货为名 收买纹银 致内地银两日少 近年银价日昂 未必不由于此 因此 道光命令广东以后对外通商贸易 止 只 准易 用心 爱心 专心 5 货 毋许易银 1938 年黄爵滋上疏道光帝 近年银价递增 非耗银于内地 实漏银 于外洋 1 结合历史背景概括指出图甲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 图乙所示中国古代纸币最早产生于何时 它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它出现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 3 道光帝认为银价日益昂贵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 1838 年 漏银于外洋 的主要原因 简要评价清政府的 止 只 准易货 毋许易银 政策 是 3 亿欧洲人值得纪念的历史性日子 从那天起 不管他们讲德语 法语 葡萄牙语 荷兰语 从口袋里掏出来的都是同一种货币 欧元现钞 图丙 4 欧元的出现对欧洲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5 欧元诞生前 世界货币发展史上英镑与美元都曾主宰世界流通 简述二战前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情况及其演变的原因 23 1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 各国货币形状各异 重量不一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以后 以秦朝圆形方孔的 半两钱 作为统一货币 2 产生于北宋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原因 商品经济的繁荣 使得货币流通量增大 携带货币不便等 3 银价上涨的原因 白银外流 漏银于外洋 的原因 鸦片走私 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评价 它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并不能真正解决银价上涨的问题 4 对欧元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有着重要作用 它的出现有利于欧洲区域政治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5 二战前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以英镑为中心 二战后 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 界货币体系 20 世纪 70 年代初 日本和欧共体在与美国的经济竞争中占有利地位 而美国 经济发展缓慢 美国再也无法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解体 24 人口不断流动是我国从古至今的社会现象 正是这种流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请 回答 1 中国古代三国至唐以前人口自发流动的方向和原因是什么 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明朝 时期这种流动又有何新的变化 2 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请简要说明中国近代人口流动的 方向及原因 3 新中国成立分别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和 20 世纪 80 90 年代有过两次较大规模人口 流动 请说出这两次人口流动的方向和原因 考点小资料考点小资料 如何看待重农轻商 抑商政策如何看待重农轻商 抑商政策 封建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即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 方面倾斜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 最早由李悝在魏国的改革内容中有所体现 随后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 并以此作为大力推行农战方针的基本 内容付诸实施 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治国的典范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因此 重视农业无疑是正确的 尤其在封建社会前期 或在天 用心 爱心 专心 6 下初定的情况下 对保证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