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习题_第1页
论语八则习题_第2页
论语八则习题_第3页
论语八则习题_第4页
论语八则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八则论语八则 一 实词解释一 实词解释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不亦说乎 同 悦 愉快 人不知而不愠 怒愤 三省吾身 反省 交而不信乎 真诚 诚实 传不习乎 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旧的或旧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骀 疑惑 诲女知之乎 同 汝 你 是知也 这 同 智 聪明 见贤思齐焉 看齐 焉 相当于 于之 意思是这里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喜爱 有朋自远方来 同门 师 为朋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为人谋而不忠乎 策划 考虑 不患人之不已知 担心 不已知 即 不知已 不了解自己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之为乐 不亦君子乎 指品德高尚 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曾子 名参 shen 字子舆 孔子弟子 2 2 写出文中的通假字及本字并解释其含 写出文中的通假字及本字并解释其含 说 通悦 意思是 愉快 女 通汝 意思是 你 知 通智 意思是 聪明 2 2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1 论语八则 选自 论语 论语 是用来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全书共 20 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文中的 子 是指孔子 孔子名丘 字仲尼 是春秋末年最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政治家和文学家 2 四书 论语 中庸 大学 孟子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3 3 归纳本文的成语 归纳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4 4 用原文语句问答下列问题 用原文语句问答下列问题 1 1 曾子教育学生要以诚信为本 不断反省自己的语录是 曾子教育学生要以诚信为本 不断反省自己的语录是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2 2 表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录是 表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录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 3 孔子告诫弟子要老实求知 要实事求是 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孔子告诫弟子要老实求知 要实事求是 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4 4 阐述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的语录是 阐述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的语录是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5 5 暗含取长补短意思的句子是 暗含取长补短意思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 6 论语八则论语八则 中告诉人们 只要虚心好学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中告诉人们 只要虚心好学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7 7 告诫人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而且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 告诫人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而且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8 8 孔子教导弟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孔子教导弟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5 5 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1 1 第一则中 第一则中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 中的中的 朋朋 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表达了孔子怎样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表达了孔子怎样 的思想 的思想 朋 指志同道合的人 在孔子看来 有志趣相投 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是 一种乐趣 更有利于完善并实现自己的 仁 的学说 更有利于增长自己的知识的见识 表现 了他虚心好学的思想 2 2 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 阐明了什么道理 阐明了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 人无完人 的道理 人们在为人处事和学习中难免会有缺漏 失误的地方 要避 免这种缺漏 失误 就必须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以便完善自己 3 3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论述了学习上谦虚求实的必要性 结合你的实际谈一谈 论述了学习上谦虚求实的必要性 结合你的实际谈一谈 学习上必须实事求是 绝不能不懂装懂 如果不懂装懂而不质疑 老师认为你都会了 他就 不会再给你解答 你的疑难问题就不能得到解答 就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4 4 学习了学习了 论语八则论语八则 后 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一则谈谈启示 后 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一则谈谈启示 开放性试题 答案需要结合语录内容 言之成理 开放性试题 答案需要结合语录内容 言之成理 5 5 学习了学习了 论语八则论语八则 后 你一定对后 你一定对 论语论语 一书有了较多的了解 你还知道一书有了较多的了解 你还知道 论语论语 中的哪中的哪 条语录 请列举并写出你的理解 条语录 请列举并写出你的理解 6 6 学习本文后 你觉得孔子的言行对于你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指导意义 请用自己的话谈学习本文后 你觉得孔子的言行对于你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指导意义 请用自己的话谈 一谈 一谈 此题为开放题 言之成理即可 抓住其中一点谈意思对即可 7 7 请结合请结合 论语八则论语八则 的内容或给你的启示 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的内容或给你的启示 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虚心求教学习长 三省吾身修为深 只想不做是空想 惟做不思为蛮行 答案不唯一 陋室铭陋室铭 1 1 解释下列实词 解释下列实词 名 出名 著名 灵 灵异 斯 这 惟 只 德馨 这里指品德高尚 馨 香气 上 爬上 长到 入 映入 鸿儒 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 大 儒 旧指读书人 白丁 平民 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案牍 公文 文书 调 调弄 这里指弹琴 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 古代用泥金书写的诗经 劳 使 劳累 形 形体 身体 乱 扰乱 丝竹 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2 2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1 本文选自 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 唐朝文学家家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2 铭 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的文字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主要是歌颂功德 记录行为 有 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 三 用原文语句回答 三 用原文语句回答 1 1 写室中人 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室中人 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 往 2 2 写室中事 突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写室中事 突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3 3 写陋室环境 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陋室环境 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苔 草 4 4 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南 西 5 5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惟吾德馨 6 6 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 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7 7 文中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 文中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四 理解文章 回答问题四 理解文章 回答问题 1 1 本文虽题为本文虽题为 陋室铭陋室铭 但极力表现的却是 但极力表现的却是 陋室不陋陋室不陋 说说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陋室 说说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陋室 不陋不陋 居室本身确是陋室 但在作者心中 陋室环境清幽 交往之人有品味 生活有情趣 自己的品 德高尚 陋室自然就不陋了 2 2 文章开头写山 写水 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文章开头写山 写水 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这是运用比兴的手法 用山 水的成名或是灵异来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 德馨 同时 这也是作类比的论证 前后文气贯通 一气呵成 3 3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表现作者怎样的情致 表现作者怎样的情致 表达了作者高雅 超凡脱俗的情致 4 4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作者不受世俗羁绊 安闲适意的情怀 5 5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居室环境的怎样的特点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一景物描写出了居室环境的怎样的特点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一景物描 写的句子加以简要赏析 写的句子加以简要赏析 围绕 清幽 雅致 怡情 回答 上 字写出了苔痕蔓上台阶的状态 入 字则形象地 写出草色有情 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 两个字生动传神 化静为动 同时与青绿色搭配 显得 陋室环境生机盎然 6 6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 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 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 7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眼中的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眼中的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是一个才华横溢有着广阔胸襟的人 他虽身居陋室 却视荣华如粪土 高雅淡泊 安贫乐 道 节操高尚 8 8 你是如何评价他的人生态度的 你是如何评价他的人生态度的 他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 保持自身的高洁 难能可贵 在如今物欲橫流的时代 更值得学 习和效仿 当然 他的消极避世不可取 9 本文的写作手法是本文的写作手法是 托物言志 10 10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 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 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 惟吾德馨惟吾德馨 的道德情操 的道德情操 围绕 物质生活再丰富 也需高尚的精神生活 公报作答即可 11 11 结合本文内容创作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结合本文内容创作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叹世人鸢飞戾天 赞君子雅致淡泊 居有仙之山德馨 临存龙之水志远 诸葛亮身居草庐智勇双全 扬子云简住云亭诗文远扬 12 12 作者写作者写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有什么目的 有什么目的 作者以古代明贤自况 说明作者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 进一步突出 德馨 小石潭记小石潭记 1 1 解释下列词语 解释下列词语 1 篁竹 丛生的竹子 2 伐 砍伐 3 取 开辟 4 尤 格外 5 清冽 清凉 6 坻 水中高低 7 嵁 高低不平的岩石 8 蒙络摇缀 树枝藤蔓 遮掩缠绕 摇动下垂 9 参差披拂 参差不齐 随风飘拂 10 可 大约 11 许 表约数 12 依 依傍 13 布 映在 14 俶尔 忽然 15 翕忽 迅速 16 斗折 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17 蛇行 像蛇那样蜿蜒爬行 18 明灭可见 忽明忽暗 19 犬牙差互 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20 源 源头 21 悄怆幽邃 幽静深远 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 忧伤的样子 22 以 因为 23 居 停留 24 隶 跟随 25 小生 年轻人 二 常识填空 二 常识填空 1 本文选自 柳东河集 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 字子厚 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他为 柳河东 又因他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为柳柳州 2 他曾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史称 永贞革新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写下 了一系列山水游记 合称 永州八记 本文就是其中的第四篇 3 本文作者因与朝代的韩愈 作家姓名 共同倡导 古文运动 被后人列入 唐宋散文八大家 并称 韩柳 4 记 是古代的一种不定体 叙事 写景 状物的成分居多 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 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 三 归纳文章思路及写作手法 三 归纳文章思路及写作手法 四 四 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1 1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小石潭的景色的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小石潭的景色的 游览顺序 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2 2 作者对潭中游鱼自由快乐的状态进行描写 其中有何深意 作者对潭中游鱼自由快乐的状态进行描写 其中有何深意 鱼儿自由快乐的游来游去 与作者此时的境遇恰恰相反 表达了人选对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向往 3 3 你认为最能形象地写出水清的是哪一句 你认为这属于什么写法 有什么好处 你认为最能形象地写出水清的是哪一句 你认为这属于什么写法 有什么好处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侧面描写 用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贴切地写出潭 水的清澈透明 更加具体生动 4 4 本段描写小潭源流 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起到了什本段描写小潭源流 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起到了什 么作用 么作用 写出了小溪的曲折蜿蜒 岸势高高低低 犬牙相错的特点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用北斗七星 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势 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 使我们倍感形象的逼真 5 5 文章前面写文章前面写 心乐之心乐之 后面又写了 后面又写了 悄怆幽邃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一乐一忧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 作者参与改革 失败被贬 心中愤懑难平 因而 悲苦是他感情的主调 而寄情山水 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欢乐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 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 露出来 在这里乐是忧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所以不矛盾 6 6 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 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怎样的心情 浏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作者为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 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怎样的心情 浏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作者为 什么会产生这样前后不同的两种心情 什么会产生这样前后不同的两种心情 A 观鱼时写鱼 似与游人相乐 也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心情 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 景 凄身寒骨 悄怆幽邃 也是作者忧伤 抑郁心情的反应 B 同 5 7 7 请结合第二段文字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请结合第二段文字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8 8 请结合本文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创作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请结合本文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创作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爱连说爱连说 一 解释下列实词 一 解释下列实词 甚 很 蕃 多 盛 多 予 我 独 唯独 淤泥 污泥 濯 洗涤 妖 美丽而不端庄 蔓 牵连 枝 长出枝节 亵 轻慢 隐逸 指隐居的人 这些人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 污 亵玩 轻慢而随便地玩弄 鲜 少 宜 应当 亭亭 耸立的样子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植 树立 2 文学常识填空 文学常识填空 1 本文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 字茂叔 号濂溪 世称濂溪先生 2 说 和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 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是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 也可以用来 议论 本文是一篇抒发感情 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三 用原文语句回答 三 用原文语句回答 1 1 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 质朴的语句 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 质朴的语句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 2 从体态香气方面 写莲的正直 芬芳的句子 从体态香气方面 写莲的正直 芬芳的句子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3 3 从风度方面 写莲清高的句子 从风度方面 写莲清高的句子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4 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的语句 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的语句 香远益清 5 5 人们甚爱牡丹原因是 人们甚爱牡丹原因是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6 6 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 主旨句 的句子是 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 主旨句 的句子是 莲 花之君子者也 7 7 慨叹世上知音甚少的句子是 慨叹世上知音甚少的句子是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四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四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 1 三种花各有什么喻意 象征意义 三种花各有什么喻意 象征意义 菊花比喻隐逸者 牡丹比喻富贵者 莲花比喻君子 2 2 本文将菊花 牡丹 莲花一一拟人 从衬托中表明了什么 本文将菊花 牡丹 莲花一一拟人 从衬托中表明了什么 莲花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莲花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 生活理想情趣 生活理想情趣 写此文的目的 写此文的目的 表明了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表示自己对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 弃 3 3 本文通过描写从哪几个方面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 本文通过描写从哪几个方面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清高风度 4 4 作者认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品格 作者认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 追求名利的世风 洁身自好 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质 5 5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题目是 爱莲说爱莲说 因此文章应以写莲花为主 为什么还提到了菊花和牡丹呢 因此文章应以写莲花为主 为什么还提到了菊花和牡丹呢 用菊 和牡丹来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是正面衬托 牡丹是反面衬托 6 6 作者既不愿隐逸 也不贪慕富贵 那么他追求什么呢 作者既不愿隐逸 也不贪慕富贵 那么他追求什么呢 他追求的是 在污浊的世间 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7 7 孟子认为孟子认为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周敦颐提出 周敦颐提出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这两种看 这两种看 法你同意那种观点 谈谈你的看法 法你同意那种观点 谈谈你的看法 各有各的道理 孟子的观点主要是说环境对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