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测试题(3)_第1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测试题(3)_第2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测试题(3)_第3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测试题(3)_第4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测试题(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20122012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测试题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测试题 3 3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6 分 读 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 回答 1 2 题 1 该地区人口成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A 环盆地以哈萨克族人为核心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点 B 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山前冲积扇平原分布 C 环盆地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 D 环盆地有大小不同不连续的草原分布 2 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 热量不足 B 水源不足 C 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 D 气温日较差大 国家发改委同意首钢实施搬迁 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 并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 钢铁工业结构调整 在曹妃句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 读图 回答 3 4 题 3 图中最适合建设港口的位置是 A 处 B 处 C 处 D 处 4 与原首钢相比较 钢铁联合企业的区位因素中 影响减弱的是 A 市场 B 技术 C 原料 D 资金 读图 回答 5 6 题 5 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 则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6 关于图中工业的叙述 正确的是 口类工业可能为食品工业 类工业污染最大 类 工业迁移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类工业布局愈来愈受原 料的制约 A B C D 读 北京市房地产等价线分布图 回答 7 8 题 7 房价高于 4 000 元 平方米的范围内 变幅最大的区域位于 用心 爱心 专心2 A 海淀区内 B 丰台区内 C 朝阳区内 D 西城区内 8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北京市房价由市中心向外递减 南丽城房价低于北嘉苑 北京地区房屋的最佳朝向为正北 优美的环境是西城区房价较高的主要原因 A B C D 9 读我国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区域构成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00 500 万人口城市中 中部地区约占 40 B 西部地区缺乏人口超过 500 万的城市 C 东北地区各等级规模城市数量较均匀 D 沿海地区在城市总量上居首位 读 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同一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 回答 l0 11 题 10 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丰富的劳动力 丰富的能源 较高的技术 低廉 的地价 A B C D 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旅游鞋质量差是该鞋厂获利少的主要原因 B 节能减排是该鞋厂提高利润的最重要途径 C 该类鞋厂有向我国中 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D 放弃利用自己商标出口产品是该鞋厂发展的必然趋势 下表为四种农作物产销资料 假如该地区为同一城市郊区 可大规模种植花卉 蔬菜 水稻和甘蔗四种作物 其产品全部提供城市消费 且地价相同 据此回答 12 14 题 项目 作物 花卉蔬菜水稻甘蔗 市场价格 元 千克 5321 生产成本 元 千克 2 520 80 4 运费 元 千克 千米 0 50 30 010 01 单位面积产量 千克 2015410 用心 爱心 专心3 12 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成都平原 江汉平原 A B C D 13 根据表格提供信息 如果该地距离城市为 1 千米 则从经济 效益看 最适宜种植的 两种作物是 花卉 蔬菜 水稻 甘蔗 A B C D 14 从经济效益看 距离城市最远的作物及其最远距离边界是 水稻 甘蔗 60 千米 120 千米 A B C D 下表为两个地区的人口指标 据此回答 15 16 题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A 1 1 1 O B 2 5 0 9 15 如果 A B 分别表示经济水平不同的两个国家 则表中 A 国人口的死亡率高于 B 国的原 因是 A A 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比 B 国低 B A 国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大 C A 国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皆高于 B 国 D A 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还未转型 死亡率居高不下 16 如果表中 A B 分别表示我国城 乡两种不同地域 则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 一般情况下 B 地人口向 A 地迁移 B 一般情况下 A B 两地人口互相迁移的数量相当 C B 地的人口因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也可能向 A 地迁移 D 如果 A 地人口向 B 地迁移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城市化 读图 X Y Z 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 回答 17 18 题 17 若图中 X Y Z 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三个功能区 那么 A X 是工业区 B Y 是绿化带 C Z 是居民区 D Y 是工业区 18 若 X Y Z 为某平原上的三个区域 人口密度 X Y Z 则三个区域内级别相同的某商 用心 爱心 专心4 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A X 地最大 B Y 地最大C Z 地最大 D 不确定 读 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 回答 19 20 题 19 图中公路沿线甲 乙 丙 丁四地中 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 图中公路规划线路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在 陡坡段增加 之 字形弯曲 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 B C D 下表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 黄河中游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 比重 情况 据此回答 21 23 题 地区 铁路 水运 公路 20 90 2 80 14 60 14 OO 27 70 15 20 10 40 10 80 19 10 9 70 0 60 7 90 21 表中序号代表黄河中游地区的是 A B C D 22 影响 地区铁路建设的主要障碍是 A 暴雨多 B 地形崎岖 C 河流众多 D 技术落后 23 地区铁路运输量最大的货物是 A 铁矿 B 煤炭 C 粮食 D 木材 二 综合题 共 54 分 24 读 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1 概括描述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用心 爱心 专心5 2 该区域在 十一五 规划中 为加快城市化进程 拟设立一个建制镇 你认为镇驻 地设在 村为最佳 3 E 村依山傍海 风景秀丽 山青水碧 是省生态文明村 最近有家大公司计划在该 村兴建化工厂 他们将给予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 还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关于征地办厂一事 村民有人支持 也有人极力反对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 如果你是反对 方村民 请阐明你的观点 4 为研究当地农业发展状况 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 B 村进行了调查 获得如下资料 家庭 户 人口 人 耕地面积 亩 水田面积 亩 水稻单产 千克 亩 出售稻米 千克 机械 台 数据 26 93 83 56 1 160 6 496 2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 该村农业地域类型为 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有哪些 25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 我国人口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 专题的研究 活动 下面是他们搜集到我国近两 千年来人口总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的数据 据此回答 问 题 11 分 材料一 我国近两千年来人口总量变化表 年份人口 万 年份人口 万 26 500111012 000 254 00012757 000 1807 000135010 000 2202 50013708 000 5105 200157015 000 用心 爱心 专心6 6086 00016458 000 6203 500185244 000 7509 000191142 000 7607 000194955 000 9806 0002005133 783 材料二 我国近两千年来北方地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表 年份 2140742110214911820193319902000 百分数 815960414033384343 1 新中国以前 我国人口总量呈现的变化规律是 2 引起上述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灾害 B 气候冷暖变化C 社会经济 D 瘟疫流行 E 人口政策 3 近两千年来 我国北方地区占全国人口比重发生了 次明显的突变减少过 程 公元 760 年前后 我国人口和经济中心发生了向南方的 地区的 历史性转移 4 公元 760 年以前 我国近六成多的人口集中在北方地区 试根据所学知识 指出这 个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6 读 我国两地区等高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15 分 1 简要说明 B D 两地区的地形差异及其成因 用心 爱心 专心7 2 试分别评价甲 乙两城市近郊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3 简析 A C 两地所在地形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及其原因 4 课题研究 某校研究小组对 D 地区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下表是调查 结果统计表 用方式燃料饲料肥料工艺编制自然腐烂其他 百分比 501339205 请你从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角度 评价该地区秸秆利用的合理性 并说明原因 27 如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图 B 地区资源丰富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8 分 1 简要说出 A B 两地地理位置 地形特征概况 2 如果想在 A B 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 请在图中画出你 认为合理的线路 并说明理由 用心 爱心 专心8 3 在依据图文材料规划 A B 间交通发展蓝图时 具体重点采用哪些运输方式 铁路 公路 水路 管道还是航空 产生了争议 无法抉择 请指出缺少哪些信息条件 4 根据图中信息 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比 A 城市条件更具优势的地点作为港口 用 标在图中 并说明理由 5 若 A 为港口 简述在 A B 两地之问兴建交通线路对 A B 两地及其交通沿线地区 的意义 用心 爱心 专心9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B 2 B 图示盆地为塔里木盆地 盆地边缘的冲积扇往往形成绿洲 人口稠密 从总体上来讲 该地区气候于旱 降水稀少 影响农牧业生严 3 A 4 A 处等深线密集 海阔水深 建港条件优越 原首钢在布局上靠近首都 这一大的消费市场 迁至曹妃甸后该优势减弱 5 C 6 B 图示中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类型布局在北部和西部 若该城市 工业布局合理 则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南风 口类工业可以布局在市区 应为污染较轻的 工业生产部门 类工业污染应为较严重的工业部门 迁出后有利于改善市区环境 7 B 8 A 丰台区内等价线最为密集 单位距离内变化大 北京市房价由西城区 东城区 崇文区 宣武区等中心城区向四周递减 北嘉苑房价高于 6 000 元 平方米 而 南丽城房价低于 4 000 元 平方米 9 D由图示可知 200 j00 万人口城市中 中部地区约占 10 多一些 东北地区缺乏 人口超过 500 万的城市 但 200 500 万人口城市较多 沿海地区在城市总量上居首位 10 C 11 C该鞋厂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在该地建厂的主要优势是该地有丰富的劳动力和低廉的地价 目前 该类企业有向我国中 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12 D题目所给的四个地区中 大规模种植甘蔗的为珠江三角洲 成都平原 13 A根据表中单位面积产量及市场价格计算出销售额 扣除生产成本 运费等后 比较四种作物的收益大小得出结论 14 C本题考查地理推理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涉及农业区位等考点 收益一单位 面积产量 市场价格一生产成本 产量 运费 假设距离为 x 则水稻收益为 2 4 0 8 4 0 0t 4x 0 x 120 千米 其他三种作物依次类推 将计算结果比较得出答 案 15 B根据表格可知 A 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为发达国家 B 国人口增长迅速 为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都低于发展中国家 但老龄人 t2 比重大 故总死亡率较高 16 A如果 A B 为城 乡不同地域 则自然增长率低的 A 表示城市 在目前情况下 我国正大力地推进城市化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数量较大 17 B西欧受西风影响 工厂应在最东边即 z 位置 居民区应在上风向即 X 位置 用心 爱心 专心10 中间 Y 为绿化带 18 C人口密度越大则商业职能部门越多 若人口密度 X Y Z 则三个区域内级别 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数 X 最多 Y 次之 z 最少 三区域大小相同 而 2 商业部门数量 少 必然该商业部门的服务范围最大 19 C 20 B 甲 乙 丙 丁四地的海拔 可借助于等高线分布的趋势加以判断 为减小坡度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区公路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在陡坡段增加 之 字形弯曲 21 A 22 B 23 B 由表中数据可知 为黄河中游地区 为长江中游地区 为西南地区 为西北地区 黄河中游地区交通运输主要以陆路交通运输为主 铁路 公路较为发达 铁路运输量最大 地区地形崎岖 影响铁路建设 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运输量大 二 综合题 24 解析 第 1 题 自然地理特征 应从地形 气候 水文等方面进行回答 第 2 题 镇的选址应考虑该地的地形 交通 及其他影响该地发展的因素 第 3 题 化工厂建 设可以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但另一个方面 化工厂容易造成该地环境的污染 第 4 题 该地的耕地主要为水田 可知其主要农业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由人均耕地面积 地形等因 素 可知该地的农业生产特点 答案 1 地形以低山 丘陵为主 地势东西高 中间低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淡水资源丰富 且濒临海洋 3 分 2 D 1 分 3 建化工厂虽然经济效益显著 但易污染环境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 分 4 水稻种植业 或季风水田农业 问题 人多地少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 4 分 25 解析 第 1 题 人口总量的变化规律 一是总量的增长 二是在此过程中部分时 段的减少 第 2 题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生活水平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等 使得人口数量 不断增长 第 3 题 北方地区所占人口比重的明显突变减少 第一次是在 140 年 第二次 是在 1102 年 第三次是在 1620 年 共三次 第 4 题 北方人口主要是集中分布在中原地 区 人口的过于集中分布及不断增长 使得荒地 林地 草地等不断被开垦为耕地 造成 严重的水土流失 用心 爱心 专心11 答案 1 巨大的周期性波动 人口总数量不断增长 2 分 2 C 2 分 3 三长 江中下游平原 2 分 4 特点 人口主要高度集中在中原地区 问题 中原地区人口过度稠密 随着人 口数量的增长 黄河流域的森林等植被遭到大量破坏 毁林开荒 水土流失逐步加重 5 分 26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示中提供的经纬度位置 等高线特征 准确地 判断出甲图所示区域为秦岭及其以北的渭河平原 黄土高原 乙图所示区域为四川盆地及 其以西的高原山地 在此基础之上 再进一步判定不同地区的地形 气候等自然条件 及 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 1 B 地 山地海拔高 崎岖不平 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 高山和深谷 加上河流对河谷的侵蚀作用 D 地 平原地势平坦 海拔较低 由于断裂下陷 流水沉积而成 4 分 2 甲地 有利条件是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是降水稀少 水资源贫乏 乙地 有利条件是水热充足 不利条件是光照不足 4 分 3 A 地人口容量较小 原因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水土流失严重等 c 地人口 容量较大 虽然人均土地资源有限 但自然条件优越 经济发达 环境承载量较大 4 分 4 不合理 原因 秸秆燃烧比重大 资源浪费严重 且污染环境 秸秆作饲料 肥料 自然腐烂比重小 土壤肥力下降 工艺编制比重偏少 不利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3 分 27 解析 第 1 题 由图中海陆分布及等值线判断 A 地为沿海平原 近海 处于海 湾内 B 为山区距海较远 第 2 题 线路兴建一般要经过居民点 山区应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