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五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复习课单元综合测试题 北师大版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五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复习课单元综合测试题 北师大版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五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复习课单元综合测试题 北师大版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五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复习课单元综合测试题 北师大版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五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复习课单元综合测试题 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五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五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复和平与发展复 习课单元综合测试题习课单元综合测试题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 一 单项选择 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选对 2 分 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满分 40 分 题号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 答案 题号 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 答案 1 苏联解体时 苏共领导人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2 苏东剧变以后 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结束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世界发展的方向是 A 单级化 B 二级化 C 多极化 D 三级化 3 以下关于苏联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论述 不恰当的是 A 社会主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B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C 只有中国才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 D 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局部倒退和反复 不会改变其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4 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A 越南战争的结束 B 尼克松访华 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 海湾战争 5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标志着二战后期形成的哪一体系的结束 A 维也纳体系 B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 布雷顿森林体系 6 导致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东欧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是 A 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 B 国际形势的严重影响 C 南斯拉夫内战 D 苏联的解体 2 7 东欧剧变实质上反映了东欧各国 A 领导人思想发生了变化 B 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C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 执政党变成了在野党 8 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 因苏联解体而出现的是 科索沃战争 冷战 结束 两极格局终结 东欧剧变 A B C D 9 9 11 事件 后 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的一次地区性战争是 A 朝鲜战争 B 海湾战争 C 北约轰炸伊拉克 D 伊拉克战争 10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再一次证明 第一生产力是 A 高素质的工人 B 自动化生产线 C 劳动效率 D 科学技术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 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为此提 出了 A 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 B 相互合作 的思想 C 共同发展 的思想 D 永久和平 的思想 12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下面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B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弊有利 C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逐渐消失 D 各国 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13 美国波音飞机的部分发动机在英国制造 部分尾翼在我国制造 这说明 A 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B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 C 高新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D 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14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是 A 原子能 B 电子计算机 C 航天技术 D 分子生物学 15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 有重大突破 标志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到来的是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 微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 A B C D 3 16 下列选项中 哪些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A 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 C 使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D 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17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其相同 之处是 A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 使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C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 促进了经济发展 改变了人们生活 18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 有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在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日 益增加 并超过传统的经济形态 这种经济形态是 A 知识经济 B 农业经济 C 工业经济 D 商品经济 19 二战期间 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 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计算机 最初是 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 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 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 事实说明 A 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 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20 当今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下列哪一人物可以称得上是知识经济时代的 代表 A 克林顿 B 比尔 盖茨 C 爱迪生 D 爱因斯坦 二 辨析说理 每题 3 分 共 18 分 1 八一九事件 后 俄罗斯等国家组成了一个独立国家 独联体 错误 理由 2 1999 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伊拉克发动了空中打击 北约这次行动没有得到安 理会的授权 破坏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原则 1 错误 理由 2 错误 理由 4 3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 被称为 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革命 以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和飞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代表 错误 理由 4 以下是小王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分析 世界两大主题是战争与发展 霸权主义和强权 政治依然存在 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已趋于消亡 1 错误 理由 2 错误 理由 三 材料解析 每题 10 分 共 20 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从长远看 经济 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为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带来活力和机遇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各国之间的各种联系日益紧密 人们关心的共同问 题也就越来越多 如合理利用能源 资源 保护环境 等问题 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 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 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 分 2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4 分 3 根据材料二 指出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结合实 际 你应该怎么做 3 分 5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些科学成果从发现 发明到应用的周期表 项目发动机电话飞机原子弹电视晶体管 周期65 年50 年20 年5 年5 年3 年 材料二 在过去的 100 年里 人类发明了电灯 电话电报 原子弹 电子计算机 人 造地球卫星 1969 年问世 1993 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 目前全国互联网上网 用户已达 3 亿多 计算机网络已经把世界连成了一个 地球村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说明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 3 分 2 根据材料一 二 指出哪些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举出 2 例即可 2 分 3 概括材料内容 说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5 分 四 问题探究 共 22 分 1 阅读以下材料 1991 年 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 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 轰然解体了 美苏两极格局到此结束 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 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改革的政策是什么 2 分 2 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领域方面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4 分 3 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哪些经验教训 6 分 6 2 阅读以下材料 1948 年至 1982 年 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曾经进行了五次战争 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 五次中东战争围绕的问题是什么 2 分 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坐在谈判桌前所根据的原则是什么 2 分 3 战争能否解决阿以冲突 为什么 6 分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 题号 12345678910 答案 DCCCCACBCD 题号 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ADDBCCDADB 二 辨析说理 1 1 错误 独立国家 独联体 7 理由 独联体 只是独立国家间的协调联合组织 不具有联盟国家的性质 2 1 错误 伊拉克 理由 1999 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是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 2 错误 独立自主 理由 北约这次行动破坏了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原则 3 1 错误 飞机 理由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没有飞机 应包括空间技术 或航空航天技术 4 1 错误 战争与发展 理由 当前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 错误 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已趋于消亡 理由 当前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仍不断发生 三 材料解析 1 1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为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带来活力和机遇 2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 积极参与国 际竞争 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市场经济不成 熟 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 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3 实行 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和野生动植物 节约能源和资源 讲究卫生 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意思接近即可 2 1 科学成果从发现 发明到应用的周期表越来越短 2 原子弹电子计算机 人造地球卫星等 从中任选 2 项即可 3 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并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 变化 第一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 格局的变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四 问题探究 1 1 加速发展战略 2 他提出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思想 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 他主张由 一党政治 向 多党政治 过渡 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被弱化 但却 8 没能及时建立起一个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领导机构 3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经验教训主要有 要始终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维护社会的安 定团结 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