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大纲条目大纲条目细化要求细化要求 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1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的成立 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2 辛亥革命的爆发 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时间 地点及其组织来源 政治纲领 性质 内容 性质 评价 名称 领导 人 评价 组织者 武昌首义及胜利的原因 南方各省 响应的情况 自主复习自主复习 熟记并理解此部分内容 课前完成 熟记并理解此部分内容 课前完成 一 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一 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 1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阶阶级基础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甲午战后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1901 年之后 清政府大力推行 新政 积 极发展实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思想条件思想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在清政府建立新式学校 派遣留学生的过程中 一部分新式学生接受了西方的资产 阶级革命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形成并扩大 成为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 组织基础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形势需要形势需要 各革命团体分散斗争的失败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 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 2 成立的概况 成立的概况 要求学生自己识记成立常识 但要注意区分革命派 民报 和维新派 时务报 的刊物 3 3 成立的历史意义 成立的历史意义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把握政党和团体的区别 从规模 组织的系统性 严密性 公认 的领袖 特别是政治纲领四个方面进行对比 从成员组成看 以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 而这些革命 团体的建立 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式形成 因此 同盟会成员主要是资产阶级革 命派 从组织机构机构看 建立了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再到各省分会的系统组织 有规模 有系统 有秩序 从领导人领导人物看 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 从政治纲领纲领看 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十六字纲领为政治纲领 后来 孙中山又把 它阐发为三民主义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分析 题目的理解关键是认识 新 在何处 所以要从同盟会与以前组织的不同处入手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有了正规的统一政党的领导 以前 革命团体分散 各自为战 先后举行的起义均告失败 同盟会的成立 形成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把全国主要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 使分散 的革命力量聚集成为统一的革命力量 便于领导全国革命 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 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 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思想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有了统一的领导人 由于孙中山的威望 同盟会的成立使他成为公认的民主革命领袖 他 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领导者 4 4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概念概念 孙中山在 民报 发刊词中 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 民国 平均地权 阐发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 即三民主义 含义含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 一是反满 即推翻清朝政府 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但并非反对所有满洲 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各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 二是独立 即建立 民族的国家 这在客观上体现了反帝和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 但它 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但是 它把反清与反帝相混淆 既不明确反帝 又容易产生排满情 绪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 即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 它是政治纲领的核心 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反映了资产阶级要夺取政权 建立资本主义强国 的愿望 它与民族主义紧密相连 从理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的问题即夺权与 建立政权的问题 对革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它仅要求推翻封建专制政府而不是消灭整 个封建地主阶级 因此反专制是不彻底的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就是通过核定地价 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 改变封 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 其目的在于消除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 为资本 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经济思想的核心核心 它是在不根本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基础上 部分实行资本主义的国家土地所有制 是不彻底的土地纲领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解 决土地所有制与发展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革命纲领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对农民的同情 但它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也不可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对对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评价评价 进步性 革命性进步性 革命性 a 公开提出以武装斗争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反对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 具有强烈的 反封建民主革命精神 b 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后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前途与方向 c 土地纲领也体现了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 强烈革命愿望 同时也反映了孙中山开始意识到农民阶级的痛苦生活和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所以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 经济的利益和 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局限性 妥协性局限性 妥协性 a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地 彻底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b 民权主义要建立民国 但不敢依靠也没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 c 民生主义的土地纲领不够彻底 不是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而是采取改良的办 法 即通过核定地价 征收地税 逐步收买地主土地 实现土地国有 没有和农民的土地要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求联系起来 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软弱性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 彻底性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三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三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在三民主义中 民权主义是核心 政治革命 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它是民主革命 的首要任务 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族革命 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社会革命 分析洪秀全和孙中山的土地纲领的原因 本质区别分析洪秀全和孙中山的土地纲领的原因 本质区别 鸦片战争前夕 中国就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 大官僚 大地主手里的现象 农民丧 失土地的现象特别严重 为了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洪秀全颁 布了 天朝田亩制度 实行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把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 20 世纪初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 响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了 平均地权 的土地政策 主张核定地价 逐步收买地主土 地 最终实现土地国有 实质 洪秀全的 天朝田亩制度 是农民阶级的土地政策 而孙中山的 平均地权 是资 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二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二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 1 背景 背景 20 世纪初 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不断扩大 革命运动风起云 涌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和 辛丑条约 签订 更加坚定了革命派用暴力方式来推翻清政 府的反动统治 2 2 核心 核心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3 3 实质 实质 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革命和改良之争 即建立什么样的政体 4 4 性质 性质 是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5 5 作用 作用 通过论战 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 来 革命派在论战中暴露出自身的哪些局限性 革命派在论战中暴露出自身的哪些局限性 革命派在驳斥保皇派的 革命将招致列强干涉 的观点时 天真地认为 中国的革命绝不 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 他们还奢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 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 协性 在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论战中 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革命将引起 内乱 以及诬蔑中国人民的反动言论 没有进行有力的批判 而且 革命派本身也存在着不信任劳 动人民的倾向 因而不可能依靠劳动人民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 在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论战中 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 土地国有 为 夺 富予贫 的指责 不但不敢予以有力的回击 反而进行极力辩解 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 性的革命派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妥协性 三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三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 1 起义概况 起义概况 由学生自己掌握 强调萍浏醴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的地位 2 2 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 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 主主观观 同盟会的领导软弱无力 由于阶级局限性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 去做思想动员工作 为此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客客观观 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 3 3 起起义义的的意意义义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重点问题重点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4 1 1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的比较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的比较 如基本主张与社会实践的异同及历史教训 2 2 比较清光绪年间两次论战比较清光绪年间两次论战 维新派与顽固派 革命派与保皇派 巩固拓展巩固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梁启超批梁启超批评评他他说说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 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 知有朝廷而不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 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 知有朝廷而不 知有国民 知有洋知有国民 知有洋务务而不知有国而不知有国务务 以 以为为吾中国吾中国之政教之政教风风俗无一不俗无一不优优于他国 所不及者惟于他国 所不及者惟枪枪 耳 炮耳 船耳 机器耳 吾但学此 而洋耳 炮耳 船耳 机器耳 吾但学此 而洋务务之能事之能事毕毕矣矣 材料二材料二 假使我假使我们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时代的人 眼看代的人 眼看见见我我们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败了 打了 打 败败了以后又要割地了以后又要割地赔赔款 我款 我们还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吗 又假使我 又假使我们们是那个是那个时时代的人 新知代的人 新知 识识新技新技术术都没有 所能作的都没有 所能作的仅仅八股文章 所八股文章 所读过读过的的书仅书仅中国的中国的经经史 我史 我们们救国方案救国方案还还是离不是离不 开我开我们们的的经经典 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典 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动听的文章 假使正在听的文章 假使正在这这个个时时候 我候 我们们中中间间出一个人提出出一个人提出 一个一个伟伟大的方案 既合乎古大的方案 既合乎古训训 又适宜 又适宜时时局 其文章是我局 其文章是我们们所佩服的 其所佩服的 其论调论调正合乎我正合乎我们们的的 胃口 那我胃口 那我们还们还不不拥护拥护他他吗吗 材料三材料三 严严格格说说来 拳匪运来 拳匪运动动可可说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 不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 不过这过这个方案是个方案是 反反对对西洋化 近代化的 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西洋化 近代化的 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驰的 拳匪的惨的 拳匪的惨败败是极自然的 惨是极自然的 惨败败 代价之大足代价之大足证证我民族要我民族要图图生存生存绝绝不可以开倒不可以开倒车车 等到自 等到自强强 变变法 反法 反动动都失都失败败了 国人然后了 国人然后 注意注意孙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以上材料均引自蒋以上材料均引自蒋 廷黻廷黻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梁启超的批评针对的对象是谁 其批评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材料一中梁启超的批评针对的对象是谁 其批评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2 2 材料二中所描绘的情景你认为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是如何做到 材料二中所描绘的情景你认为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是如何做到 既合乎古训 又既合乎古训 又 适宜时局适宜时局 的 的 3 3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救国方案是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一方案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救国方案是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一方案 出现的必然性 出现的必然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5 城 城 真题演练真题演练 1 1 08 08 全国全国 II15 II15 在清末 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在清末 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 A 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 B 是否实行 是否实行 平均地权平均地权 C C 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 D 应否推选 应否推选 议会制度议会制度 2 2 08 08 海南海南 17 17 列宁在辛列宁在辛 亥革命后指出 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亥革命后指出 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 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 在一起的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 A 民族主义思想 民族主义思想 B B 民权主义思想 民权主义思想 C C 民生主义思想 民生主义思想 D D 国民革命思想 国民革命思想 3 3 07 07 四川综四川综 16 16 在近代中国 系统阐述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在近代中国 系统阐述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领的政治派别是 A A 地主阶级洋务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B B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4 4 0606 年重庆卷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特点是年重庆卷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特点是 A A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 B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C C 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 D 反对帝国 反对帝国 主义侵略主义侵略 5 5 0606 年四川卷 年四川卷 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 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 她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 她 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A A 浙皖起义 浙皖起义 B B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C C 萍浏醴起义 萍浏醴起义 D D 镇南关起义 镇南关起义 6 6 0505 广东广东 9 9 孙中山认为 西方国家贫富不均 劳资矛盾尖锐 孙中山认为 西方国家贫富不均 劳资矛盾尖锐 社会革命其将不远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中 中 国应该防患于未然 因此他提出了国应该防患于未然 因此他提出了 A A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 B B 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 C C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 D D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 7 7 0303 广东文综广东文综 8 8 广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发祥地 也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主要 广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发祥地 也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主要 基地 孙中山在基地 孙中山在 民报民报 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 它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 它 A A 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B B 明确提出了民族 民主 反帝思想 明确提出了民族 民主 反帝思想 C C 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 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 D D 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 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 8 8 0202 春季春季 1515 在 在 2020 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 个资产阶级政党 因为它个资产阶级政党 因为它 A A 成立时间最早 成立时间最早 B B 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 C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一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一 个新阶段个新阶段 D D 有明确的纲领导 公认的领导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有明确的纲领导 公认的领导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9 9 辛亥革命爆发前 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辛亥革命爆发前 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 A 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B 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C C 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 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 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 D 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1010 2020 世纪初 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世纪初 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A 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 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 B B 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 C 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 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 D D 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1111 武昌起义前 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武昌起义前 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A A 萍浏澧起义 萍浏澧起义 B B 浙皖起义 浙皖起义 C C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D D 镇南关起义 镇南关起义 1212 最能说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迫切性的是 最能说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迫切性的是 A A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已相继成立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已相继成立 B B 帝国主义侵略不断深入 帝国主义侵略不断深入 C C 各革命团体力量分散 起义先后失败 各革命团体力量分散 起义先后失败 D D 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 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 1313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 其成员不包括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 其成员不包括 A A 兴中会 兴中会 B B 华兴会 华兴会 C C 光复会 光复会 D D 日知会 日知会 中国近现代史 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 基本线索 高三历史学案高三历史学案 3 3098答案 C 4 3099答案 A 5 3100答案 D 6 3101答案 C 7 3102答案 C 8 3103答案 C 9 3104答案 A 10 3105答案 B 11 3106答案 C 12 3107答案 C 13 3108答案 B 14 3109答案 C 15 3110答案 B 16 3111答案 A 17 3112答案 D 18 3113答案 D 19 3114答案 D 20 3115答案 D 21 3116答案 B 22 6494答案 B 23 6495答案 B 24 6498答案 C 高一历史学案高一历史学案 考点考点 9 同盟会的建立 同步 同盟会的建立 同步 组编组编 樊樊业业兵兵 校校对对 审审核 核 第第 周第周第 课课 时时 高三年级文科高三年级文科 班级 班级 姓名 姓名 日期 日期 用心 爱心 专心 6 1414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所以能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 其前提条件有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所以能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 其前提条件有 都主张以革命暴力都主张以革命暴力 驱逐列强出中国 驱逐列强出中国 孙中山享有崇高威望 孙中山享有崇高威望 都要求用暴力推翻清王朝 都要求用暴力推翻清王朝 都有联合斗争都有联合斗争 的愿望的愿望 A A B B C C D D 1515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主要是指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主要是指 A A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革命派开始形成革命派开始形成 B B 积极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 积极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 C C 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 D 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1616 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没有涉及的问题是 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没有涉及的问题是 A A 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 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C 土地纲领 土地纲领 D D 驱逐帝国主义 驱逐帝国主义 出中国出中国 1717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中的中的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 局限性表现在局限性表现在 A A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 B 没有反映中国人民民族独立的愿望 没有反映中国人民民族独立的愿望 C C 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D D 没有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 没有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 1818 孙中山在 孙中山在 民报民报 发刊词中阐发的民权主义的含义是发刊词中阐发的民权主义的含义是 A A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国民政府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国民政府 B B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C C 向地主收买土地 实行土地国有 向地主收买土地 实行土地国有 D D 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1919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主张其相同点是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主张其相同点是 A A 建立国民的政府 建立国民的政府 B B 设议院 开国会 设议院 开国会 C C 国民一律平等 国民一律平等 D D 推翻君主政体 推翻君主政体 2020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进步 主要体现在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进步 主要体现在 A A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民族压迫 B B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 C 国家的阶级性质 国家的阶级性质 D D 反对封建土 反对封建土 地所有制地所有制 2121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 A 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 B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 C 民族资产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 D D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2222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提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反映了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提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反映了 A A 资产阶级革命派已认识到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资产阶级革命派已认识到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B B 社会各阶层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共同愿望 社会各阶层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共同愿望 C C 民族资产阶级要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的愿望 民族资产阶级要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的愿望 D D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 熟熟 2323 孙中山提出 孙中山提出 民族民族 民权民权 民生民生 三大主义 三大主义 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 阐发 阐发 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反映了反映了 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A A B B C C D D 2424 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 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主要是因为它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主要是因为它 A A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 B B 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 C 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 D 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2525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下列关于三民主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下列关于三民主 义的评价 不正确的是义的评价 不正确的是 A A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 B 它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革 它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革 命纲领命纲领 C C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D D 它的民族革命主张带有狭它的民族革命主张带有狭 隘民族观的倾向隘民族观的倾向 2626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要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要 发展民权 发展民权 废除君主制 废除君主制 实行暴力斗争 实行暴力斗争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用心 爱心 专心 7 A A B B C C D D 2727 本世纪初 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实质是 本世纪初 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实质是 A A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B B 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继续 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继续 C C 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学说交流 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学说交流 D D 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考点考点 9 同盟会建立和革 同盟会建立和革命形势发展命形势发展 重点问题重点问题 1 1 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在反封建方面的思想 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在反封建方面的思想 相同点相同点 都利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 用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都侧重于介绍 宣传政治主张 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彻底批判 不同点不同点 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 批判封建的因循守 旧思想 革命派则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 宣传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思想 在对待清政府的态度上 维新变法思想要求维护清朝的统治 改变的只是专制主义 而民主革命思想 则不仅是要改变封建主义而且还要推翻清王朝统治 在斗争方式和具体目标上有差别 维新变法思想用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而民主革命思想则 是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 2 关于关于 1919 世纪末世纪末 2020 世纪初维新派与顽固派和革命派与保皇派两次论战的比较世纪初维新派与顽固派和革命派与保皇派两次论战的比较 共同处共同处 两次论战都围绕着要不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展开 都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都推动了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运动的传播和开展 不同处不同处 性质不同 这是两次论战的最大不同 第一次论战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之间的较量 内容属于国体 之争 第二次论战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 内容属于政体之争 内容不同 第一次论战中维新派提出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的主张 第二次论战的内容更广泛深刻 革命派不仅仅提出实行民主政治 还提出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主张 3 3 比较维新派 革命派和立宪派三者的异同 比较维新派 革命派和立宪派三者的异同 相同点相同点 阶级属性 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反对清朝封建统治 政治目的 都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 思想武器 都吸取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 都侧重于介绍 宣传政治主张 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彻底批判 不同之处不同之处 政治思想 维新派和立宪派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内知名企业数据分析师岗位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事专员面试问题及模拟题答案
- 2025年健康照护师专业资格认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旋挖钻机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口服降血糖药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生物质气化机组项目建议书
- 抛光粉尘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抗过敏药课件
-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江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电视节目自动播出设备项目建议书
- 医院数据分级分类制度
- 全国赛课一等奖2024版新教材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 常见皮肤病的治疗课件
- GB/T 22838.5-2024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5部分:卷烟吸阻和滤棒压降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供应链管理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议论文阅读训练10篇(附答案及解析)
- 《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
- 《市场营销英语》全套教学课件
- JT叔叔医道课1-50集完整稿
- 2025届广东省实验中学数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