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题训练20_第1页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题训练20_第2页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题训练20_第3页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题训练20_第4页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题训练20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20122012 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题训练精题训练 2020 1 2011 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 5 题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 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 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 于是采取了一种 斑马式 的省 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 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 世守为业 这一做法 A 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 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 C 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 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解析 本题考查汉初郡国并存制 从材料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 在 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 世守为业 可以判断是汉初郡国并存制 汉初郡国 并存制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汉武帝采取削藩 答案 A 2 2011 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 13 题 藩方守臣 统制列城 付以数千里之地 十万 之师 单车之使 尺纸之诏 朝召而夕至 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 春秋战国 B 西汉初年 C 唐朝末年 D 北宋时期 解析 本题考查北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意思是统兵将帅即使掌握数万 大兵 戍守千里 只要 单车之使 尺纸之诏 下达 就得立刻奉命 朝召而夕至 反映的是北宋中央集权加强 答案 D 3 2011 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 18 题 下列关于内阁制度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明太祖时期 殿阁大学士通过票拟参决政事 B 随着内阁地位提高 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C 皇帝以批红的方式采纳或否决大学士的票拟 D 清朝初年 内阁被议政王大臣会议所取代 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内阁制 票拟权只有内阁时期才有的 而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设 立 故 A 不正确 内阁不是句策机构 不能统率六部百司 故 B 不正确 议政王大臣会 议上是清朝 不是取代内阁 故 D 不正确 答案 C 4 2011 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 20 题 下列官职具有分散相权和军权双重作用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2 A 汉朝的尚书令 B 唐朝的兵部尚书 C 宋朝的枢密使 D 清朝的军机大臣 解析 本题考查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宋朝的枢密使 管军事 分割宰相军权 答案 C 5 2011 福建四地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4 题 元史百官制 中说 世祖即位 登用 老成 大新制作 在外者 则有行省 其牧民者 则曰路 曰府 曰州 曰县 官 有常职 位有常员 其长则蒙古人为之 而汉人 南人贰焉 这充分说明 A 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 地方机构长官为蒙古人和汉人 掌握实权 C 反映了当时民族团结和融合 D 元代地方设行省 行省之下则有路 府 州 县 解析 材料大意是 元世祖 忽必烈 即位后 使用一些老成的儒生 大规模修改 典章制度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下面设路 府 州 县 各级机构设置完整 的官职 配置相应的官员 一般以蒙古人为各级机构首长 汉人和南人只能担任副职 据此结合各选项 ABC 三项说法错误 本题选 D 项 答案 D 6 2011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起点考试 右边古地图名为 天下九边分野 人 迹路程全图 图中标注有 天下两京十三省府州县路程 字样 据 此判断此图应绘制于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解析 本题为图片类型选择题 考查行省制知识点 本题解题的 关键不在于分析图片信息 而快捷有效解题应是注意题干中的 天下两京十三省府州县 路程 显然是考查地方行政制度 行省制 行省制创制于元朝 从四个选项中 元朝 后面的朝代只有一个 即 D 项明朝 所以正确选项为 D 答案 D 7 2011 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 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先后 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按照时序排列 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行省制 州郡县制 郡县制 道州县制 用心 爱心 专心3 A B C D 解析 根据所学 元代实行行省制 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秦代西汉时实行郡县制 道州县制在唐代时实行 按照时序排列 本题选 B 项 答案 B 8 2011 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 明朝 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 A 决策 B 行政 C 监察 D 司法 解析 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即所学的废除丞相 权分六部这一知识点 丞相一直 作为皇帝的助手存在 协助处理行政事务 本题中丞相被废除后六部所掌握的应该是行 政权 A 项中决策权由皇帝掌握 CD 项是行政事务的组成内容 本题应选 B 项 答案 B 9 2011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 10 题 元史 元朝的行省 凡钱粮 兵甲 屯种 漕运 军国重事 无不领之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 山川形便 来划分行政 区 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 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 从元代开始 采取 犬牙交错 的 原则 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 削弱地方的经济 文化认 同感 依据材料分析 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主要是因为 A 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 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 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 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解析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 元朝的行省制度不同于前朝 打破自然环境的 限制 其主要目的是为加强中央集权 此题应该选择 D 答案 D 10 2011 浙江温州高三八校第一学期期初联考 4 题 元朝 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 中盆地 湖广行省以湖南 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 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 而有广东 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 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 兼 有山西高原 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 至于江浙行省 乃从江南平原 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对上述关于行省制度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实行省界犬牙交错 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 B 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 C 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 D 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 用心 爱心 专心4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从材料信息中分析 元朝行省界限打破了地理标 志范围 说明省界犬牙交错 材料中中书省是都城所在地 根据提干信息分析所占低于 面积较为广阔 其余各省面积范围均没有超过的 体现了中书省的地理位置重要 陕 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 体现了以北制南的 治国理念 没有体现 D 项 B 项在 材料中没有体现 C 项中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答案 A 11 2011 江苏苏北四市摸底 21 题 13 分 钱穆先生认为 元代社会经济 文化水准 高出春秋时代百倍 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 元 中叶以后 则剧家悉为杭州人 盖杂剧之根本地 已移而至南 方 岂非以南宋旧都 文化颇盛之故欤 盖自唐宋以来 士之竞于科目者 已非 一朝一夕之事 一旦 现在 废之 彼其才力无所用 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 材料二 这座城 杭州 方圆约有一百英里 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 还有许多 广场或集市 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 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 都有 四 五万人来赶集 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 在市场上都有销售 每一方形市场的 对面有两个大公署 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 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 各种争执 并且监视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 如有失职 则严惩不怠 马可 波罗游记 材料三 元行省 军国重事 无不领之 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 实 为一种变相之封建 而汉 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 渺不再得 此制大体上为明 清 所承袭 于地方政事之推进 有莫大损害 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 而中央 地方 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 国史大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分析指出王国维认为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之地的主要原因 3 分 2 据材料二 归纳元朝杭州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 据材料一 二 概括当时城市的 主要特色 5 分 3 据材料三 你是否认同钱穆对行省制度的看法 并说明你的理由 2 分 4 据上述材料 分析古代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政治 经济 文化发展及特点 第 1 问根据材料中杭州的历 用心 爱心 专心5 史地位 元朝政策的变化以及经济决定文化等解答即可 第 2 问根据材料二中的 方圆约有一百英里 宽阔 许多广场或集市 都有销售 有两个大公 署 等即可解答 第 3 问是开放性试题 钱穆对行省制度是持否定态度的 从 中央集权的强化和中央权力过大 地方失去活力两方面解答即可 第 4 问从政治 经济文化角度等方面解答即可 答案 1 古都 是文化中心 前朝文人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