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 A A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 共选择题 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说法 下图表明人类是由古猿演化而来 得出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 A 传说 遗址 B 化石 遗址 C 遗物 记载 D 传说 记载 2 2 分 在下列氏族公社人类遗址中 地理位置最东的是 A 山顶洞人 B 印尼爪哇人 C 法国克罗马农人 D 德国尼安德特人 3 2 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4 2 分 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 彩陶 第 2 页 共 14 页 B 黑陶 C 白陶 D 黄陶 5 2 分 韩非子 中说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这主要说明了 A 可供捕食的猎物很多 B 自然环境好 生态平衡 C 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 D 人们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6 2 分 据考古发现 下列远古居民中种植水稻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7 2 分 下列不是中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重要标志的是 A 农作物的出现 B 家畜饲养的出现 C 聚落 磨制时期的发展 D 城市的出现 8 2 分 它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这里的 它 指 的是 A 原始农业 第 3 页 共 14 页 B 原始畜牧业 C 原始手工业 D 原始商业 9 2 分 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经大大丰富 有主食 还有副食 他们的主食是 A 水稻 B 小麦 C 粟 D 玉米 10 2 分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地区气候湿润 草木茂盛 虫兽较多 因此 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A B C 第 4 页 共 14 页 D 11 2 分 我国历史上既是部落联盟首领又是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 汤 B 黄帝 C 禹 D 舜 12 2 分 歌曲 龙的传人 有一句歌词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作为龙的传人的 中华民族把炎帝和谁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A 盘古 B 黄帝 C 大禹 D 炎帝 13 2 分 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 商 西周的历史 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 禹建立夏朝 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 汤起兵灭夏 建立商朝 D 周武王率大军伐纣 灭商建周 14 2 分 2015 年 9 月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 黄帝史诗 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 自上映以来 全国各地观 众反映强烈 剧中提到的黄帝被尊称为 A 治水英雄 第 5 页 共 14 页 B 人文初祖 C 兵家鼻祖 D 一代天骄 15 2 分 有哪些部落结合在一起 经过不断繁衍 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 A 黄帝和炎帝 B 蛮夷戎狄 C 炎帝蚩尤 D 满族和汉族 16 2 分 春秋战国乱悠悠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等争霸局面的出现 源自哪一制度的衰落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17 2 分 禹死后 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史称 夏传子 家天下 标志着禅让制被 取代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18 2 分 西周的建立者是 A 禹 B 汤 第 6 页 共 14 页 C 周文王 D 周武王 19 2 分 同学们来到殷墟 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 这是清代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第一个发现 龙骨 上刻有明显的 符号 并断定为商代 使蒙尘三千多年的 符号 免于湮没 由此判断 这种 符号 应该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铭文 D 拉丁文 20 2 分 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 创造了独特的 三星堆 青铜文化 下列文物属于这一文化 的是 A B C 第 7 页 共 14 页 D 21 2 分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古代器物中 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 人面纹彩陶盆 B 司母戊鼎 C 毛公鼎 D 兵马俑 22 2 分 西周建立后 为了巩固统治实行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23 2 分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这是 三字经 中对夏朝的描述 其中 迁夏社 指的是 A 夏朝建立 B 盘庚迁都 C 商汤灭夏 D 武王伐纣 第 8 页 共 14 页 24 2 分 在下面的示意图中 与 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夏朝建立 B 夏桀即位 C 商朝建立 D 商朝灭亡 25 2 分 周武王通过哪一场战争灭掉商朝 建立了西周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巨鹿之战 二 二 材料分析题 共材料分析题 共 4 4 小题 共小题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26 12 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 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 惟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 下图是 1939 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历史文物 该文物高 133 厘米 口长 110 厘米 口宽 79 厘米 重 832 84 千克 器厚立耳 折沿 腹部里长方形 下禾四柱足 其形制巨大 雄伟庄严 工艺精巧 摘编自百度百科 第 9 页 共 14 页 材料三 光绪二十五年 1899 年 王懿荣因通晓医术在鹅年堂抓药时 买到一种叫尼骨的药材 对其上面的 图形文字进行研究 并通过山东古董商人范维卿大量收购 并将其断为商代 该发现轰动中外学术界 把汉字 的历史推到公元前 1700 多年的殷高时代 树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 秦始皇命李斯等人制定了笔画规整的文字颁行全国 这使政令能够在全蜀各地顺利推行 也有利于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摘编自部编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1 材料一中的 轩辕 是指谁 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文物叫什么 该文物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3 材料三中的文字叫什么 其地位如何 4 材料四中 笔画规整的文字 叫什么 根据材料指出 这一措施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7 14 0 分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 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 材料一 二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2 周天子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些人 他们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3 这种制度属统治者的是哪些人 请列出来 第 10 页 共 14 页 4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 说说这种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8 12 分 依据下图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和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 与现代人的头部相比 北京人的头部有什么特征 这说明了什么 2 从春 夏 秋 冬四季中选择一天 想象北京人从早到晚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29 12 分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 构木当巢 以避群害 而民悦之使王 天下 号曰巢氏 摘编自韩非 韩非子 材料二 禹帝到东方视察 到达会稽就逝世了 他把天下传给益 虽然把天子位传给益 但由于益辅佐 禹时间不长 天下并不顺服他 所以 诸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 说 这是我们的君主禹帝的儿子啊 于是启 就继承了天子之位 这就是夏后帝启 摘编自 史记 夏本纪 材料三 周公 周武王姬昌之弟 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摘编自荀况 荀子 儒效 材料四 等到了秦始皇的时候 向南夺取了百越之地 在那里设置桂林郡和象郡 百越的君主低着头 颈上 捆着绳子 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 摘编自贾谊 过秦论 1 根据材料一可知 远古人类住在什么地方 根据韩非的描述可知 远古人类为了生存选择了什么样的生 活 第 11 页 共 14 页 2 材料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3 材料三中的周公 立国 是中国古代哪一种政治制度运作的体现 姬姓 之国居多的目的是什么 4 材料四反映的是秦朝推行的哪一制度 请根据秦朝政治运作模式分析 百越的君主 为什么会 听凭 秦的下级官吏处理 这种政治运作模式有何重要作用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 共选择题 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3 页 共 14 页 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