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A卷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A卷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A卷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A卷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 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 二 A A 卷卷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战国兼并战争规模之大 参战兵力之多 交战区域之广 持续时间之长 远超前代 下列战役不 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 牧野之战 B 马陵之战 C 桂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2 2 分 禹传子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说明了 A 分封制代替了禅让制 B 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 禅让制代仍在继续 3 2 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 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部中国古代史 就是 一部朝代兴亡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清朝 B 夏朝 C 唐朝 D 商朝 4 2 分 我们现在的建筑的屋顶仍有使用瓦 瓦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 A 夏 B 商 第 2 页 共 11 页 C 西周 D 春秋 5 2 分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此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周朝的疆土 D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6 2 分 左传 记载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7 2 分 现在的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 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美德的重 要方式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引自 三字经 其中的 七雄 是指 A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B 楚 秦 赵 宋 魏 齐 韩 C 晋 楚 齐 韩 赵 燕 魏 D 吴 魏 燕 赵 楚 秦 韩 8 2 分 成语的来源及其构成形式复杂 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 警事箴言 散见于历代典籍 富含许多古 人的智慧结晶 出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 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 A 破釜沉舟 B 望梅止渴 C 风声鹤唳 第 3 页 共 11 页 D 退避三舍 9 2 分 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 春秋时期 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主要是因为 A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 水利工程的兴修 10 2 分 公元前 221 年 蒙恬被封为将军 后因破齐有功又被封为内史 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 这主要 得益于商鞅变法中的某一项措施 该措施是 A 奖励耕织 B 奖励军功 按功授爵 C 改革户籍制度 D 严明法度 禁止私斗 11 2 分 秦惠文王下令速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 谁让没有凭 证的人住宿 就要连坐 商鞅因此无可奈何 这个 作法自毙 的故事 说明了 A 商鞅变法违背民意 B 商鞅变法深入贯彻 C 商鞅变法遇到阻碍 D 商鞅变法宣告失败 12 2 分 秦民之见战也 如饿狼之见肉 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A 推行县制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第 4 页 共 11 页 D 编制户口 13 2 分 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B 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 它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 经过文字学家的努力 所有的甲骨文我们都已经释读 14 2 分 古代人们常以 钟鸣鼎食 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 由此可见 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 还有 A 乐器 B 食器 C 盛水器皿 D 装饰品 15 2 分 下面是小周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 他把古代文化典籍成书的时间顺序排混了 请你给他纠正 一下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 B C D 16 2 分 古人曾说 夫孝 德之本也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第 5 页 共 11 页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17 2 分 战国时期 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关于如何治理国家 法家主张 A 实行 仁政 B 无为而治 C 依法治国 D 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18 2 分 我们经常引用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来激励人要有骨气 这一名言出自于 A 老子 B 孔子 C 庄子 D 孟子 19 2 分 战国时期 秦国在岷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永济渠 20 2 分 公元前 350 年 一个叫张三的秦国人勤劳耕作 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 按照法令 他可以 A 授予爵位 第 6 页 共 11 页 B 免除徭役 C 授予田宅 D 免除赋税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9090 分分 21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 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自此完 朝代歌 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 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黄帝之后于祝 于是封功臣谋士 封弟周公旦于曲 阜 史记 周本记 材料三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 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四 如下图 战国形势图 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谁 写出商朝末年著名的暴君 2 材料二涉及了西周时哪一政治制度 周王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哪个著名的霸主称霸 请再列举一个这一时期著名的霸主 第 7 页 共 11 页 4 写出材料四图中战国七雄中 A B C 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22 25 分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 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 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 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 图片学史 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 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 动 方式二 新闻学史 新华网报道 三月三 拜轩辕 2015 年 4 月 21 日 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 表达中华儿女对祖 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方式三 成语学史 成语 纸上谈兵 出自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 年轻时学兵法 谈 起兵事来头头是道 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 在一场战役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 不知道变通 结果被秦军大败 四十万赵军被俘 绝大部分被坑杀后 用来比喻空谈理论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 能成为现实 1 从图一中的远古人类头部复原图看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那么这是什么人 他们生活的年代大约是 什么时候 2 图二我们称这是什么式样的房子 这种房子有哪些优点 它是哪一原始居民建造并居住的 3 图三中首先称霸的是谁 诸侯们为取得优势 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 4 方式二中的 轩辕 指的是谁 因为 轩辕 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5 材料中的方式三战役指的是哪场战役 战国时期发生这么多战争 怎样评价这些战争 23 25 分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发展 就要不断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第 8 页 共 11 页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 史记 商君列传 记载 商鞅合并小都 小乡 小邑 小聚为县 设置县令 县丞 共三十一个 县 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 免除本人徭役 变法五年后 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 引见群臣 帝曰 夫名不正 言不顺 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 一从 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 习性已久 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写出两点 2 公元前 350 年 秦国平民张三 因斩一敌国甲士 获爵一级 田一倾 宅九亩 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 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 以上改革措施 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 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5 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4 20 分 央视 百家讲坛 节目的著名主讲人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 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 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 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 请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孔子的 爱心 韩非的 冷眼 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 在政治上 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3 春秋战国是一段诸侯割据争霸 战争硝烟频仍的时期 关于战争 各家观点不一 浅谈儒家和墨家的看 法 4 有人认为 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应该完全抛弃孔子的思想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