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系统治疗_第1页
颈椎病的系统治疗_第2页
颈椎病的系统治疗_第3页
颈椎病的系统治疗_第4页
颈椎病的系统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颈椎病的系统治疗 本人从事推拿康复十七年 主攻 运动损伤 风湿痨伤及 脊源疾病 愿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学习 有意者请加 2561900889 空间加密者 请勿加我谢谢 骨质病变颈椎 正常活动 重力和肌肉作用的变化使颈椎盘压力膨胀 形成海绵样吸液活动 吸收营养液以椎间盘营养 正常运 作 可以体操 间歇性抗重力休息及牵引增强 椎间盘营 养和修复 部位 椎间盘 原因 由于髓核压力减退间盘退变 使椎体接近引起的 后纵韧带松弛 骨刺的形成 髓核残留间盘内压使纤维环髓核基质压迫 剥离后纵韧带 使之更加远离椎体 椎间盘的纤维环和髓 核基质被挤进剥离的韧带与椎体之内 形成 突出 结果 突出间盘物质 纤维化形成先软后硬 突出最后 钙化形成骨刺 颈椎病的类型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变性 颈椎的骨质增 生等因素引起的综合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肩痛 头枕部或 上肢的放射性病痛 或侧面部发热出汗 少数有眩晕 摔 倒症状 严重者双下肢痉挛 行走困难以致四肢瘫痪等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临床西医分为七种 1 颈型颈椎病 局部型颈椎病 多为起始阶段颈部外观多为僵直位颈后 部 棘突棘突旁 可有轻微的压痛 侧位片可见椎体后缘 骨刺形成 颈椎生理曲度变小或消失颈椎过伸或过屈 位 片可见椎体有轻度向前或向后滑移等 本型临床表现 1 单纯颈部酸胀 疼痛不适 可伴有肩背 酸胀不适 2 经常失枕 3 早晨起床劳累 受凉加重 经热敷按摩转好 2 神经根型 本型临床表现 上肢及劲肩部疼痛 手指麻木 疼痛剧 烈 且呈放射性 自颈至手渐渐发展亦可引起背部酸胀 疼痛及不适 出现上肢肌肉无力 症状可因劳累及受伤诱 发 相应神经及疼痛部位 1 颈 5 神经 三角肌部位 2 颈 6 神经 三角肌 前臂外侧至指指 3 颈 7 神经 沿上臂前臂的背侧至中指 4 颈 8 神经 大椎 沿上臂前臂内侧至小指 5 胸神经 上臂内侧 3 椎动脉型 1 构椎关节骨质增生 最为典型 此外还可见到椎体后缘 关节突增生 颈椎生理弧度改变 椎间孔变小而引起锥动 脉或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可见头部供血不足 本型临床表现 1 头昏眼花 头昏整日昏昏欲睡 2 耳鸣 视力下降 记忆力下降 3 头昏 可颈部扭转加重 甚者摔 倒 恶心 呕吐等 4 枕后方枕大神经处 既凤池穴 常有 压痛 且向头顶放射 附 并合并有神经根型者 可出现相应部位的压痛及放射 痛 作颈椎后仰旋转能诱发眩晕及摔倒 4 脊椎型 本型因椎体后缘骨刺形成为主因 尚有生理性弧度变小 变直 椎间隙变窄 颈椎有移位 椎管直径变小等 临床可 见椎体后缘有类似 竹节样 增生 或脊髓被压迫有 波浪样 压迹 本型临床表现 1 下肢不利步态不稳 易跌倒 2 颈部无疼痛 手指动作笨拙 不能做精细动作 如穿针 3 足有如踩棉花样感觉 下肢发紧甚至大小便困难 附 在病变影响到上肢或下肢时 可出现肢体感觉减退或 消失 甚至能引出 弹指征 划足征 并可检出髌趁挛及踝阵 挛 5 交感神经型 本型多因钩椎关节处骨质增生 引起可由颈椎生理弧度 改变等 临床颈椎旁或大神经处有压痛 本型临床表现 1 头痛晕或偏头痛枕后头痛 2 眼睛作胀易流泪 视物不清 3 心慌心胸痛 血压升高 4 四肢发凉 多汗或少汗 5 有耳鸣或咽部有异物感 6 混合物 本型由于椎体前缘有骨刺形成及整个颈椎的退变所引起 可伴有脊髓 椎动脉 神经根受压的表现 7 食管受压型 本型由于椎体前缘有骨刺形成及整个颈椎的退变所引起 可伴有脊髓 椎动脉 神经根受压的表现 本型临床表现 以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般以吞 咽坚硬食物时明显 重者只能进以汤水 颈椎推拿手法 1 综合手法 1 推肩 从大椎向肩部以掌根压椎七次 2 推颈 从凤池上向下以大指及大鱼际推七次 3 揉拿颈部 将颈部分为六份即完骨 凤池 大柱 均直 下至肩部依次左右揉拿七次 4 弹拨颈椎 以拇指揉按哑门三至七次再从颈 开始以拇 指依次弹拨至大椎七次粘连处每次加拨十次 5 拿肩肌 从大椎向肩部以十指指腹揉拿左右各七次 6 按天宗 以指腹按压天宗左右各七次 宜缓透之再以掌 摩揉七次 7 牵引 以徒手牵引七次 牵引同样以后大指分别点按完 骨 凤池 天柱 最后点按哑门 再揉按颈椎三次 次顺 同 4 8 揉肩 以双手拇指由肩夹顶上向下揉拨左右各七次 向 上牵提七次 9 扳颈 以常规手法操作后揉拿颈部三次 同 3 10 松弛 以滚法 掌压肩背部约各二分钟 最后拍打片刻 2 痛症手法 颈部疼痛 手法 1 抚摸颈肌 以手掌抚摸颈项部 背部的筋肉 20 次以上 2 揉按颈肌 以左扶固定患者 右手揉按自上而下 揉按 颈椎两侧 隆起肌肉五至十次 3 揉凤池 以拇指轻按揉凤池廿次 4 点按肩井 以拇指按揉肩井廿次 5 牵引 以常规手法牵颈十次 6 拿颈肌 以双手分别拿捏两侧斜方肌卅次 7 后背推拿 以拇指位于肩夹内缘自上而下推拿卅次 针灸取穴 大椎 风府 肩井 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外关 合谷疼痛支窜不定为主者 用强刺激八针宜浅 疼痛为主 较剧 受凉加重者 不宜强进针 应较深 而 且要留针 10 分钟 常配以灸法 头痛 1 推前额 以左手固定头部 右手拇指由眉头直上向发际 处推数十次 2 揉前额 以鱼际揉按前额及两侧颊十次 3 击百会 以手托住颈后部另一手以掌 指轻叩百会廿次 4 梳头皮 以梳法自前额向枕后梳动卅次 5 按揉鬓发 以一手伸直 以四指自鬓发自下向上揉按十 次 推枕后 以双手拇指自下而上由外向内 6 按揉太阳穴 以拇指按揉太阳穴 均一分钟 针灸疗法 1 头后部疼痛 后顶 百会后 1 5 寸 天柱 凤池 风府 昆仑 阿是 2 偏头痛 凤池太阳率谷 耳上方 1 5 寸 血墟 头维 阿 是 3 头顶疼痛 百会前顶 百会前 1 5 寸 通天 头顶部 4 前头部疼痛 上星 头维 印堂 合谷 阿是 针刺头面宜浅或斜刺 凡胀痛 刺跳烧灼且剧烈一般多 用强刺激 凡昏晕痛隐痛且有耳鸣 眼花 等虚像宜弱或 予以温针 以上穴位也可于按摩时对症点按 眩晕 手法 1 推揉颈肌 以双手环抱颈部上下往返按揉廿次 再推拿 十次 2 振耳 以常规手法振耳五次 3 按揉眼部 以双手指剑指轻揉睛明穴卅次 再拇指按住 太阳穴 用剑指由鼻根沿眼眶的上下缘及眼球揉抹十次 针灸疗法 1 头晕目眩 恶心呕吐 心慌 视物不清 稍转即法 或 头晕加重 为虚像取穴 天柱 翳风 肾俞 脾俞 关元 三 阳交 足三里 天柱 翳风宜强刺激以泻其有余 其余则宜 弱刺或加以温针灸疗以补之 2 胸腕满胀 心慌恶心 口渴 心烦 取穴 凤池 行间 肩髃 曲池 宜泻 内关 三阴穴 丰隆 宜补 上肢疼痛麻木 手法 点按肩井 以双手大指点按肩井处十次后揉按片刻 2 叩击肩背 以侧拳或掌根轻叩肩上部及背部三分钟 3 按拿肩臂 以拇指重手按揉 肩 前上后以酸胀为宜 各 卅次 再由肩至臂揉拿数次 再点按曲池十次 4 掐按手掌 以拇指掐虎口 按劳宫卅次再以拇食指二指 自根部向指尖捻动数次 可配以弹响指法 5 抖搓上肢 以常规手法抖上肢数次 再以双掌由肩下至 手腕搓揉数次 针灸疗法 取穴 手三里 曲池 侠白 肩井 天膠 臑俞俞 肩髃 手三里 曲池 侠白 宜补补 肩井 宜平 五锁锁 宜泻 耳鸣 耳聋 听力下降 手法 1 揉面颊 以四指自耳垂下方 由耳前揉转至耳 耳后达 耳垂反复数次 2 按听会 以指压听会廿次 以拨耳手法多次抖轻拨 3 其余参与眩晕 针灸疗法 1 间断耳鸣累则重 按耳则减或有头晕 眼差 腰酸无力等 虚像者取穴 听宫 翳风 太溪 肾俞 脾俞 足三里 肾俞 脾俞 足三里宜补 或配灸疗 2 耳鸣不绝 按之不减 心烦易怒 面红耳赤 取穴 翳 风 凤池 曲池 合谷 耳门 听会均宜 强激重泻 眼胀痛视物不清 手法 1 挤压睛明 以拇指由鼻根及眼眶按挤数次 2 轻压眼球 以四指轻压眼球数次 再以拇指按太阳穴 用食指在眼眶上下刮动反复数十次 3 揉颧骨 以剑指在颧高骨处揉搓数十次 针炙疗法 取穴 肝俞 肾俞 行间 晴明 光明宜补 心慌 手法 1 揉摩肩颈 患头微偏大由颈部上方至肩部上方 以摩 擦 按揉动作反复廿次 2 揉按缺盆 以拇指在穴位上轻按轻揉约五分钟 3 捏按手腕 从腕关节上下进行捏握按揉十次 主穴 心俞 神门 通里 巨阙 内关 脾俞 足三里 皆缓 进针 1 心烦易怒 太溪 三阴交 2 气喘不能平卧 肺俞 尺泽 3 腹胀不适 中腕 腹胀 手法 1 按摩腹部 以手掌置腹部 须时针旋转摩数十次 再 以滚法在脐部周围按揉数十次 2 揉拿腹壁 以双手在腹部自上而下由左至右交替揉拿 三 五分钟 再以手掌于腹部作振动约三 五分钟 3 点按中腕 以剑指点按中腕 足三里各约一分钟 针炙疗法 主穴 内装在 中脘 足三里 脾俞 胃俞等宜补 1 胸肋作胀泛酸 喛气 期门 阳陵泉 2 腹胀痛 拒按进食加重 膈俞 公孙 吞咽困难 手法 1 捄颈 以手拇指由下颌两旁经喉结两侧向锁骨内侧拂 抺 反复数十次 2 勾天突 以食指指端向胸骨上方的凹陷内插入 以病 人感到呼吸困难为度 下肢痿软 手法 1 叩按臂腿 以空拳叩击臀部周围 并适当加揉搓按反 复数十次 再由臀至下由内而外反复按揉十次 2 拿揉腿肌 以常规手法由上而下反复揉拿腿部各肌肉 丛五次 3 揉叩足底 先按揉搓涌泉三 五分钟 再以常规手法捶 击足底五次 针炙疗法 取穴 中脘 足三里 三阴交 肺俞 心俞 肝俞 脾俞 胃 俞 肾俞 阳陵泉 悬钟 涌泉 大椎 肩髃 曲池 外关 合 谷 环跳 风巿 巨墟 解溪 每次取穴五至七次双铡同时施 活或先针健侧不宜过泻 本人从事推拿康复十七年 主攻 运动损伤 风湿痨 伤及脊源疾病 愿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学习 有意者请加 2561900889 空间加密者 请勿加我谢谢 药物治疗即痛过内服 外用等 途径使药物进入 体内 并发挥治疗作用的方法 一 颈椎病 中医认为颈部酸用 疼痛不适及为局部的经络阻滞 气 血运行痹阻不通所致 故称之为 痹痛型 根据其再遭受到 的外平邪气的禀性 不同又将其分为 风痹型 寒痹型 及 湿痹型 对各型号的治疗亦各有所偏 1 颈型颈椎病 桂枝 10 克 当归 10 克 赤芍 10 克 桃 仁 10 克 葛根 10 克 黃花 30 克 川芎 10 克 玄胡 5 克 甘草 10 克 用法 加水四百毫升 浸泡 煎煮 30 分 钟 取汁一百五十毫升 再加水三百毫升 煎煮十五分钟 左右 取汁一百五十毫升 两次煎煮的药汁相互混合 一 天一剂 分早晚两次服完 加减 A 在颈型颈椎的临床表现中 如果出现颈部酸痛 牵引背部 有沉重感且反复发作 阴天及受凉快 加重阴显者 则为湿邪所致的湿痹 可在基方中 加苡仁 10 克 陈皮 10 克 苍术 10 克 B 颈部疼痛较为剧烈疼痛的位置因定不移 遇寒冷 明显加重 得热敷明显好转 颈部压痛明显 转 动不灵 僵硬明显者 乃为寒邪教所致的寒痹 则基方去桂枝加肉桂 5 克 姜黃 10 克 至 3 克 C 若广泛性疼痛 且有走患感 颈部活动不便 伴 有怕风 头痛 鼻塞不通等则为风邪偏胜所致的 风痹 可在基方中加入防风 10 克 羌活 10 克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姜黃 10 克 甘草 10 克 羌活 15 克 海桐皮 15 克 当归 15 克 赤芍 15 克 白术 10 克 伸 筋草 15 克 川芎 10 克桂枝 10 克 作用 行气活血 舒筋止痛 用于治疗颈椎病引起的颈 肩部 上肢疼痛麻木 加减 A 如疼痛剧烈加乳香 5 克 没药 5 克 B 如病变时间久或体质虚弱加首乌 10 克 枸杞 10 克 地黃 10 克 3 椎动脉型颈椎病 本类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主要为 眩晕 中医称之为 眩晕型颈椎病 并细分为气虚下陷 痰瘀交 阻及肝肾不足几种类型 A 气虚下陷 黃芪 15 克 炙甘草 5 克 人参 10 克 当归 10 克 陈皮 6 克 升麻 3 克 柴胡 3 克 白术 10 克水煎服 作用 益气升阳 补脾胃 用治于气虚 下陷所致的眩 晕 常伴有头晕目眩 眼花耳鸣 倦怠 四肢无 力 少气懒言 血压偏低等 B 痰瘀交阻 半夏 9 克 天麻 6 克 茯苓 6 克 陈皮 6 克 白术 9 克 甘草 2 克 水煎服 作用 燥湿祛痰 健脾和胃 用治于痰浊蒙敝清阳所致 的眩晕 常伴有头重 身体困倦 换闷恶心 昏 昏欲睡 眼花 耳鸣 食欲下降等 加减 a 眩晕严重 可在基方上加僵蚕 10 克 胆星 5 克 b 少气懒言 动作气喘 汗出 加党参 20 克 黃芪 30 克 又方 半夏 9 克 陈皮 9 克 茯苓 6 克 甘草 3 克 水煎服 作用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用于治疗痰爆炸阻 滞所致的眩晕 恶心 呕吐 腹胀胸闷 心慌等 c 肝肾不足 芍药 100 克 炙甘草 100 克 作用 镇静 镇痛 松驰肌肉 用治天气血不和 肝痛 不足所致的眩晕 精神疲倦 记忆下降 腰酸 耳鸣 四肢无力等 注 可加用山萸肉 10 克 熟地 10 克 牛膝 10 克 龟板胶 10 克等药物增强 补肝肾之作用 4 脊髓型颈椎病 对脊髓型颈椎病药物治疗的目的是 缓 解临床症状 延缓病情发展 保护脊髓 抑制退变或减缓 退变的速度 常有正气方虚及小米热下注等病因 A 正气亏虚 黃芪 60 克 当归尾 6 克 赤芍 6 克 地龙 3 克 川芎 3 克 桃仁 3 克 红花 3 克 作用 补气 活血 通络 用治于正气亏虚 瘀血阻络 所致的肢体痿弱无力 小便不能自解或小便失禁 加减 a 对疗效不明显者 可酌情增加黃芪的用量 b 肢体发冷 怕冷 喜温热 可加用熟附子 5 克 c 腹胀消化不良 饮食减少 大便稀溏等加党参 10 克 白术 10 克 B 湿热下注 黃柏 20 克 苍术 20 克 作用 清热燥湿 用治于湿热下注所致的下肢痿软无力 麻 木 肢体困重等 加减 a 肢体麻木不仁 关节运动不利加桃仁 10 克 红花 10 克赤芍 10 克 丹参 10 克 b 下肢有发凉感去黃柏加桂枝 10 克 c 气虚乏力加黃芪 30 60 克 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本型症状复杂 大约可分六种 A 川芎 15 克 荆芥 10 克 白芷 10 克 羌活 12 克 细辛 8 克 甘草 10 克 防风 15 克 薄荷 10 克 作用 疏风止痛 用于颈椎病所引起的头痛 包括头痛 偏头 痛 头后痛 前额痛 以川芎茶调散 B 羌活 6 克 独活 6 克 藁本 4 克 防风 4 克 炙甘草 4 克 川芎 4 克 蔓荆子 2 克 作用 祛风胜湿 用于颈椎病所出现的头痛头重 或伴 有肢 困重 胸闷腹胀 饮食减少 消化不良 羌活胜 湿汤 C 熟地 40 克 山药 20 克 山茱萸 15 克 枸杞子 20 克 杜仲 20 克 肉桂 20 克 制附子 25 克 莬丝子 20 克 鹿角 胶 20 克 当归 15 克 作用 温补肝肾 强壮筋骨 用于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头 昏 四肢发凉 可伴有腰酸 膝软 精神疲乏 失眠多梦 耳鸣等 右归丸 D 天麻 15 克 钩虅 15 克 生决明 10 克 山桅 10 克 黃 苓 12 克 川牛夕 10 克 杜仲 10 克 益母草 15 克 桑寄生 10 克 夜交虅 12 克 茯神 10 克 作用 平肝熄风 用治于颈椎病引起的头痛 头晕 并 随情绪变化加重者 临床常伴有心烦易怒 失眠 眼睛作胀 流泪 血压升高等 天麻钩虅饮 E 桂枝 15 克 芍药 15 克 甘草 10 克 生姜 15 克 大枣 4 枚 作用 调和营卫 主要用治于颈椎病引起的出汗异常 或多或少 或伴有身体酸痛 心烦 失眠 心 慌等 桂枝汤 F 党参 黃芪 白术 甘草 当归 茯神 远志 枣仁 木香 龙眼肉 作用 养心敛汗 用治于颈椎病引起的汗多 心慌 失 眠 精神疲倦 腹胀 稍有多食则胃部不适 大 便稀等 归脾汤 6 混合型颈椎病 本型临床常见的混合组合有 A 颈型神经根型 B 颈型 交感神经型 C 神经根 型 椎 动脉型 D 神经根脊髓型 E 椎动脉 交感神经型 F 椎动脉 脊髓型 G 颈型 脊髓型 H 颈型 神经 根 椎动脉 交感神经型 又以上各型的治疗可参照各组中每个具体的类型颈病的 治疗内容 7 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康 黃芪 30 克 炒白芍 30 克 党参 15 克 丹参 15 克 生地 15 克 川芎 9 克 红花 9 克 地龙 9 克 甲珠 9 克 土元 9 克 桃仁 12 克 葛根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