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板坯连铸二次冷却传热数学模拟_第1页
厚板坯连铸二次冷却传热数学模拟_第2页
厚板坯连铸二次冷却传热数学模拟_第3页
厚板坯连铸二次冷却传热数学模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0卷第2期 2 0 0 9年 4月 特殊钢 S P E CI AL S T E E L Vo 1 3 0 No 2 Ap ril 2 0 0 9 21 厚板坯连铸 二次冷却传热数学模拟 冯亮花 朱苗勇 刘 坤 曹晋伟 1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沈阳l 1 0 0 0 4 2辽宁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鞍山 1 1 4 0 5 1 摘要在考虑二冷边界换热的条件下 建立了与厚板坯连铸机相适应的传热数学模型 用远红外测温仪测 试 X 6 5管线钢2 3 0 m m 1 6 5 0 m m铸坯表面温度 实验结果同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应用数学模型 对不同拉速下管 线钢的连铸凝固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 分析了拉速对出结晶器坯壳厚度 铸坯表面温度和液芯长度的影响 得出在 给定的二冷条件下 为得到合理的铸坯表面温度 管线钢的拉速应为 0 9 1 2 m m i n 关键词 厚板坯二次冷却 拉速表面温度 数学模拟 M a t h e ma t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 n Th e r m a l Tr a n s mi s s i o n o f S e c o nd a r y Co o l i n g Pr o c e s s f o r S l a b Co nc a s t i ng F e n g L i a n g h u a 一 Z h u Mi a o y o n g L i u Ku n a n d C a o J i n w e i 1 S c h o o l o f Ma t e r i a l s a n d Me t a l l u r g y N o r t h e a s t e r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l 1 0 0 0 4 2 S c h o o l o f Ma t e r i a l s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L i a o n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s h a n 1 1 4 0 5 1 Ab s t r a c t W i t h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b o u n d a r y 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s e c o n d a ry c o o l i n g t h e r ma l t r a n s mi s s i o n a ma t h e ma t i c a l mo d e l for t h e r ma l t r a n s mi s s i o n t o s u i t s l a b c a s t e r h a s b e e n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me a s u r e me n t r e s u l t s b y u s i n g i n f r a r e d t h e rm o s c o p e t o me a s u r e t h e s u rfa c e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2 3 0 mm 1 6 5 0 mm s l a b o f X 6 5 p i p e l i n e s t e e l c o n f o r i n t o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T h e c a s t s o l i d i fic a t i o n o f p i p e l i n e s t e e 1 w i f h d i f f e r e n t c a s t i n g s p e e d h a s b e e n s i mu l a t e d a n d c a l c u l a t e d b y ma t h e ma t i c a l mo d e l t o a ri a 1 y z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c a s t i n g s p e e d o n t h i c k n e s s o f s l a b s h e l l j n mo l d s u r f a c e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s l a b a n d l e n g t h o f l i q u i d c o r e i t i s o b t a i n e d t h a t a t g i v e n s e c o n d a r y c o o l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i n o r d e r t o o b t a i n r e a s o n a b l e s u rfa c e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s l a b t h e c a s t i n g s p e e d o f p i p e l i n e s t e e l s l a b s h o u l d b e 0 9 1 2 m mi n M a t e r i a l I n d e x S l a b S e c o n d a r y C o o l i n g C a s t i n g S p e e d S u rf a c e T e mp e r a t u r e Ma t h e ma t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连铸过程 中 出结 晶器坯壳 厚度 铸 坯表 面温 度 液相穴长度等参数是生产操作及铸坯质量控制 中最关心的冶金参数 本文根 据某公 司厚板坯 连铸机结构条件 建立传热数学模型 对实际生产工 艺条件下管线钢的表面温度进行测试来验证模型的 可靠性 应用传热数学模型对不同拉速下管线钢的 连铸凝固过程进行仿真计算 分析拉速对出结晶器 坯壳厚度 铸坯表面温度 液相穴长度的影响规律 1 凝 固传热数学模型建立 1 1 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基本假设 为简化方程及其边 界条件 根 据文 献 2 作 出 如下假设 1 将液相 的对流现象归为导热问题 2 假设 刚进入结 晶器 的钢液温度与浇铸温度相 同 3 钢 的密度和质量热容视为不随温度变化 的常数 4 铸坯内弧和外弧传热条件对称 5 连铸机内同一 冷却区里水量分布均匀 6 沿拉坯方向由温度梯 度引起的传热很小 可忽略不计 1 2 控制方程及其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1 控制方程 由于铸坯轴向传热比径向传热 小得多 故可忽略沿 z 方向的传热 这样传热问题由 三维简化成二维 基于铸坯 在凝 固过程 中的对称 性 取1 4 断面为研究对象 如图 1 a 所示 设厚 为 d x 宽为 d y 高为 d z 的铸坯微元体 按照传热学 理论来建立微分方程 为 p c A A or s c 式 中 7 1 温度 t 一时问 s p 一密度 k g C lT I I 3 C 一 质量热容 J k g K A 导热 系数 W m K S o 凝固相潜热项 2 源项处理 假设潜热的释放与固相率的增 长成正比 S p L 2 式中 凝固潜热 J g 固相凝固分率 采用等效比热法处理潜热 O T 2 2 特殊钢 第 3 O卷 一 c 一 j N i L j 一 旦 一 j j 图 l 铸坯研究对象 a 和网格划分 b F i g 1 S t u d y o b j e c t o f s l a b a a n d d i v i s i o n a l g r i d b 将式 3 代 人式 1 中 口 J 得 p C L 嘉 O T O T 令 C p ll C 小等 5 式 中 C 为等价比热容 在稳式迭代过程 中要得到收敛的解 首先要保 证各个变量的连续性 基于此点考虑构造 与 T 的 关系式 A B C T D 6 一尚 一 器 3 定解条件的确定 a 初始条件 开始时间即 t 0时 在结晶器弯 月面处有 f 一 浇铸温度 b 边界条件 铸坯中心对称面 0 O T 0 y 0 0 T 0 结晶器 窄面 b 2 一 A O T q 宽 面 2 一 A 等 喷水冷却区 在四面喷水区 b 2 一 A O T 1 0 2 T w 占 2 7 3 一 2 7 3 4 Y d 2 一 一 A 0 1 1 0 2 h 一 2 7 3 4 一 2 7 3 只有宽面喷水区 b 2 一 A O T 1 0 2 2 7 3 一 2 7 3 Y d 2 一 A O T 1 0 2 2 7 3 一 2 7 3 式 中 0 2 2 0 表示 夹辊 导热 占 0 1 7 1 7 和空气对流给热占 0 0 3 3 空冷区 在空冷区以幅射换热和空气对流换 热为主 b 2 一 A OT 1 0 1 7 一 2 7 3 一 2 7 3 Y d 2 一 A O T 1 0 1 7 s 2 7 3 一 2 7 3 式中 g 一 热流密度 一 水与铸坯之间及空气与铸 坯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 铸坯表面温度 室 内空气温度 结晶器平均热流密度的确定 结晶器平均热 流密度 c m 可以表示为 q 2 6 8 0 3 7 式中 t 一 钢水在结晶器内平均停留时间 S 可用 下式表示 t x 6 0 8 式中 结晶器 内钢水液高度 m 拉速 n l ra i n 1 3 传热方程离散 采用有限差分法将方程离散成全稳格式 如图 1 b 其差分方程为 P a E 口 0 s 十 1 b 9 Ay 后 Ay 面 z a x 内部节点 第 2 期 冯亮花等 厚板坯连铸二次冷却传热数学模拟 2 3 a P 0 0 P a a a a s S p A x A y 1 0 b o 4一 S u A x A y 1 1 边界节点 aP 0 0 P a a a a s 一1 2 S P A x A y 1 2 b 0 0 1 2 S u A x A y 1 3 离散后得到的代数方程采用 T D M A算法进行 求解 2 模拟计算条件 本计算所模拟 的厚板坯 连铸机为直 弧型连铸 机 冶金总长为3 3 0 0 9 7 5 m m 结晶器长 9 0 0 mm 二 冷段 长 3 2 2 0 9 7 5 mm 铸 坯 厚 2 3 0 3 0 0 mm 宽 1 6 5 0 2 0 0 0 m m 二冷段共分 8个区 1 5个回路 冷却方式为气雾冷却 各环路压缩空气流量为1 5 0 0 m h 3 温度测试 实验及仿真结果验证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测量现场 的烟尘 水汽及距 离变化 物体局部被遮等因素对测温结果的影响 这 里采用红外双色测温仪 H WS G 2 H 来测量铸坯表 面温度 3 1 实验方案 本研究过程 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条件 制定了以 下测量方案 1 根据铸坯冷却的对称性 本测量只 取了铸坯内弧的一半及一个侧面 2 在第 6 7冷 却区内弧表面实行温度 的跟踪测量 3 对铸坯 的 横向方 向 采用 中心处 1 4 处 1 8 和边部 4个点 的 位置进行测量 3 2 测温结果和分析 为准确而真实的分析 对所测数据进 行了分析 和处理 整理后的表面温度数据如表 1 所示 分析得 出 此管线钢连铸过程 中铸坯在二冷区 的宽面横向温度分布的特点 有 1 铸坯 表面温度 表 1 铸坯 表面温度测试结果 C Ta b l e 1 M e a s u r e d r e s u l t s o f s u r f a c e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s l a b C 注 拉速 1 2 m m i n 浇 铸 温度 1 5 4 6 2 3 0 mm 1 6 5 0 mm铸 坯 X 6 5管线钢 的最高点在铸 坯表 面约1 8 处 而不 是 中间部位 或 1 4 处 2 在第 6冷却 区1 8 和 1 4 处的温差相对 较大 在 7冷区棱边与1 8 处的温差相对较大 1 4 处 和1 2 处温差相对较小 将以上测试数据在横向进行平均 同模拟计算 后内弧宽面温度的计算平均值进行对比 如图2所 示 由图2 可知 除个别点外 大部分模拟计算值和 测量值都能够很好的吻合 越 赠 霸 暄 般 啦 图2 X 6 5管线钢铸坯宽面平均温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 F i g 2 C o mp a r i s o n b e t w e e n c a l c u l a t e d v a l u e a n d me a s u r e d v a l u e f o r a v e r a g e s u r f a c e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w i d e s i d e o f X6 5 p i p e l i n e s t e e l s l a b 4 不同拉速下的管线钢凝固冷却过程分析 4 1 拉速对 出结晶器坯壳厚度的影响 出结晶器坯壳最小厚度 e 是保证铸坯不拉漏 的必要条件 它可表示为拉速和钢水温度的函数 对 板坯 e 1 5 mm 拉速对出结 晶器坯壳厚度有着显 著的影响 拉速提高使结 晶器 的瞬时热流密度增加 但铸坯在结晶器 内停 留时间变短 出结晶器坯壳厚 度减小 由图 3 a 计算结果 可知 拉速每增加 0 2 m m i n e 减小约 3 mm 当拉速 大于 1 3 m m i n 时 e 会小于 1 5 mm 所以在正常生产过程 中 拉速应 1 3 m mi n 4 2 拉速对铸坯表面温度的影响 如图 3 b 所示 为内弧宽面温度在不 同拉速下 沿拉坯方向上的分布 由图 3 b 可知 在同一拉速 下 随着拉坯距离的逐渐增加 表面温度逐渐升高 每一区的表面温度有一定的波动 但范围较小 在足 辊 区 由于出结晶器时铸坯表面温度较低 而造成温 度有较大的回升 拉速增大 铸坯的表面温度升高 由图 3 b 可 知 当拉速在 0 7 0 8 m ra i n 时 铸坯表面温度 低 于 8 5 0 o C 且第一段的温度 回升超过 1 0 0 m 违 反 了冶金 准则 所 以0 8 m m i n 以下的拉速不能 作 2 4 特殊钢 第 3 0卷 1 6 0 0 1 5 0 0 1 4 0 0 1 3 0 0 芝1 2 0 0 赵 1 1 0 0 晷 1 0 0 0 摧9 0 0 8 0 0 70O 6 0 0 5 0 0 图3 拉速对出结晶器坯壳厚度 a 铸坯表面温度 b 和铸坯液芯长度 c 的影响 2 3 0 mm x 1 9 5 0 m m X 7 0钢 F i g 3 I n fl u e n c e o f c a s t i n g s p e e d o n t h i c k n e s s o f 2 3 0 m m x 1 9 5 0 mm s l a b s h e l l o u t o f m o l d a s l a b s u a e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b a n d l e n g t h o f l i q u i d c o r e C s t e e l X 7 0 为常规拉速 只适用于开浇或浇铸末期的情况 而在 正常生产过程中不能以此范围的拉速所对应的水表 控制二冷水量 拉速在 0 9 1 2 m ra i n 时 各段铸坯的表面温 度变化较均匀 随着拉速的增大 铸坯的表面温度升 高 但观察整个图 表面温度均在 9 0 0 1 0 0 0 避开了第 3脆性区 各段 铸坯表面温度均在一定的 范围内波动 当拉速大于 1 3 m ra i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