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II )卷_第1页
北京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II )卷_第2页
北京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II )卷_第3页
北京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II )卷_第4页
北京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北京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北京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III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 周王会给予他们 A 封号和耕牛 B 人口和铁犁 C 土地和耕牛 D 土地和人口 2 2 分 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 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 下列哪一幅图片 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 筒车 B 铁农具 C 都江堰水利工程 第 2 页 共 14 页 D 牛耕 3 2 分 4 月 23 日英国 每日电讯报 报道 荣居 史上十佳亚洲小说 榜首的是如图所示的文明巨著 以下对此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 明代曹雪芹创作的文学巨著 B 思想深刻 艺术精湛 C 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D 抨击了封建礼教 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 4 2 分 史书记载 如纺车 以细竹为之 车骨之末 缚以竹筒 旋转时低则舀水 高则泻水 反映了唐 代哪一生产工具创制的功效 A 耧车 B 水排 C 翻车 D 筒车 5 2 分 在苏州太仓 人们给明代名人 郑和 树了尊雕像 建了座纪念馆 如图 以表达我们对 郑和 的缅怀之情 我们主要缅怀 郑和 所做的事业 第 3 页 共 14 页 A 促进了民族团结 B 取得了抗倭胜利 C 完成了祖国统一 D 加强了中外交流 6 2 分 下图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 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 所在位置的内容 A 消灭国民党主力 B 椎翻国民党统治 C 建立新中国 D 实现国家统一 7 2 分 有人对某个条约这样评述 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刺激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野心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巨额赔款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如果对它进行补充 最为合适的是 A 允许在华办厂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 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 D 中国成为洋人的朝廷 8 2 分 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的产业革命 中国哪次运动 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 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 A 维新运动 第 4 页 共 14 页 B 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9 2 分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 以下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南京的是 A 南京条约 的签订 B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D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10 2 分 习近平曾在俄罗斯发表演说 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 越要合作应对 二战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 历史事件有 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 莫斯科保卫战 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召开雅尔塔会议 A B C D 11 2 分 2006 年 7 月 1 日 青藏铁路正式建成通车 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那么青藏公路修到世 界屋脊是在 A 抗美援朝时期 B 土地改革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第 5 页 共 14 页 D 三大改造时期 12 2 分 话剧 国魂 全面 真实地再现了研制 两弹一星 功勋人物的事迹 该功勋人物是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袁隆平 13 2 分 小说 平凡的世界 中描述道 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 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 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 做梦也没有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大家都散伙了 小说中描述的 拢合在一起 和 都 散伙了 分别是指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2 分 改革开放后 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 下图中两幅图片所示两个特区最 主要的区别是 A 文化传承不同 B 政治体制不同 C 经济模式不同 D 生活方式不同 15 2 分 以下四幅图片反映出的共同历史信息是 第 6 页 共 14 页 A 奴隶制度 B 封建制度 C 等级制度 D 资本主义制度 16 2 分 达 芬奇作为艺术大师 他的主要作品有 A 创世纪 B 大卫 C 蒙娜丽莎 D 圣母像 17 2 分 下列内容不属于 人权宣言 的是 A 人们生来是自由的 B 国王不能随意停止或废除法律的实施 C 人们生来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D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18 2 分 下表是苏联农业产量统计表 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A 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 B 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实行新经济政策 年份1922 年1928 年 谷物播种面积 百万公顷 72101 谷物收获量 百万吨 5673 第 7 页 共 14 页 19 2 分 在 1934 年的头四个月里 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佣了三千多位艺术家 在全美各地为政府的各种 建筑创作了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 政府部门计算了艺术家们的报酬 总计 118 4 万美元 每件作品约合 75 59 美元 该计划的作用是 A 整顿金融 B 以工代赈 C 调整农业 D 恢复工业 20 2 分 二战后初期 针对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措施 有人这样评价 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 现在却成为美国武器库中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A 成立联合国 B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推行马歇尔计划 D 组建欧盟 21 2 分 扬州人民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 也有着发展对外友好的高尚情怀 下列人物中 跟扬州颇有渊 源的外国人有 马可 波罗 鉴真 张若虚 崔致远 A B C D 22 2 分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的这句话表明他实行平等的民族政策 下列最 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与吐蕃和亲 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 生产技术等书籍 玄奘西游天竺 第 8 页 共 14 页 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 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鉴真东渡日本 A B C D 23 2 分 明长城与秦长城的相似处不包括 A 长城的走向 B 长城的功能 C 修长城的目的 D 长城的东 西起止点 24 2 分 今年是扬州建城多少周年 A 2000 周年 B 2500 周年 C 3000 周年 D 3500 周年 25 2 分 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这是古人对一项历史工程的赞颂 此项工 程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一统 C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D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9090 分分 第 9 页 共 14 页 26 20 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 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兴衰 七年级历史兴趣小 组邀请你进行探究 并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管仲提出 相地而亵征 按照土质好坏 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 则民不移 迁移 无夺民时 不要侵占生产的时间 则百姓富 国语 齐语 材料二 戮力 尽力 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 事末利 经商 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擊 没收其娈子为官奴婢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 魏主 去夷即华 易姓建都 遂 于是 定天下之乱 然后修礼乐 兴制度而文之 北宋欧阳修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内容 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勿照搬原文 2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魏主 建都 哪里 除材料外 还有哪些 去夷即华 的措施 4 上述改革促进了社会性质转变的有哪些 你认为上述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27 50 分 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 正确的道路引领崭新的时代 160 多年来 马克思主义为推动社 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人类历史上首次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成功实践是什么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我国哪一政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中国传播马克主义的先驱是谁 3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人类历史上首次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成功实践是什么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在探索这条道路的过程中 曾 领导过南昌起义和桑植起义的湖南籍革命家是谁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我国哪一政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中国传播马克主义的先驱是谁 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第 10 页 共 14 页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在探索这条道路的过程中 曾 领导过南昌起义和桑植起义的湖南籍革命家是谁 8 在实现 中国梦 的伟大征程中 我们应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10 在实现 中国梦 的伟大征程中 我们应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 28 20 分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 世纪上半期 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八上 材料二 19 世纪 60 70 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 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 一些国家为了 适 应工业革命的需要 相继出现了 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九上 材料三 六个重要国家生产增长指数表 国家 年份 美国英国联邦德国 法国意大利比利时 1938100100100100100100 1949174113100112101109 1955219134178149150135 注 表格里的数字以 1938 年为基数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九下 材料四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 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 人与人之间的 时空距离不断缩短 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 村落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 指出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取得了怎样的世界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 11 页 共 14 页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明治政府重视教育的举措及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3 材料三中 20 世纪 50 年代生产增长最快的是哪一国家 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哪次科技革命有关 4 请举第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各一例 证明材料四所表达的观点 综合以上材料 谈谈科学技术在社 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