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试卷A卷_第1页
历史中考试卷A卷_第2页
历史中考试卷A卷_第3页
历史中考试卷A卷_第4页
历史中考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历史中考试卷历史中考试卷 A A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2 分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 有 52 处世界遗产 北 京人遗址被列人中国首批 世界遗产名录 2018 年 12 月 北京人遗址被评选为 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 下 面对于北京人的评价或意义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B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 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C 对北京人的研究 可以发现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D 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 2 分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 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A 淮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3 2 分 中国神奇的远古传说中 有一场 风伯御风 雨师行雨 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 炎帝 黄帝部 落大败蚩尤部落 该战役发生在 A 周口店 B 涿鹿 C 阪泉 D 西安 4 2 分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是 A 尧 B 舜 第 2 页 共 11 页 C 禹 D 鲧 5 2 分 禅让 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通过禅让制获得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是 A 炎帝 B 蚩尤 C 舜 D 启 6 2 分 我国原始居民很早就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 下图所示房屋的建筑样式的创造者生活在 A 黄河流域 B 淮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7 2 分 商朝灭亡的国王是 A 禹 B 启 C 汤 D 纣 8 2 分 据 史记 记载 禹年老时 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 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 继承了父亲 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第 3 页 共 11 页 A 伯益建立夏朝 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D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9 2 分 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内容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甲骨文出土于阳城的废墟 A B C D 10 2 分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重的国之重器 顶腹内铸有 司母戊 三个字 虽然已经过去 3000 多年 依然彰显着王家之气 他反映了哪一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 A 夏朝时期 B 商代初期 C 商代后期 D 春秋时期 11 2 分 史记 记载 平王立 东迁于洛邑 辟 避 戎寇 平王之时 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 齐 楚 秦 晋始大 政由方伯 霸主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周天子威望下降 第 4 页 共 11 页 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 B C D 12 2 分 春秋时期 社会风雷激荡 烽烟四起 战火连天 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 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 诸侯国的数雄越来越多 C 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 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13 2 分 据 华阳国志 蜀志 记载 都江堰建成后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 天 府 也 材料中充分肯定了都江堰在哪方面的作用 A 水运 B 抗震 C 排沙 D 防洪 灌溉 14 2 分 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说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第 5 页 共 11 页 D 儒家 15 2 分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汉武帝时期 为强化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了什么官 职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 A 御史大夫 B 太尉 C 司隶校尉 D 刺史 二 二 简答题简答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3535 分分 16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 用石刀收割庄稼 半 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 还打猎捕鱼 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他们能制造彩陶 上面绘有各式 各样的美丽图案 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线 织布 制衣 材料二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 用耒耜耕地 种植农作物 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 过着定 居生活 他们已经挖掘水井 饮水比以前方便了 他们饲养家畜 会制造陶器 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 玉器和原始乐器 1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说的两类原始聚落遗址分别在哪 分别代表了我国哪个地区的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 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谈谈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有什么好处 17 15 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悠久的多民族国家 在制度方面多有建树 而且体系之完备 经验之丰富 影响之深远都是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 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当时 隋唐时期 的条件下 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 平民 可以做宰相 可以为 公卿 可以参政的机会 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人称它为中国古 代的 第五大发明 第 6 页 共 11 页 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 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 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唐代 宰相共有三个衙门 当时称为三省 一中书省 二门下省 三尚书省 钱穆 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四 明太祖认为 自秦以下 人人君天下者 皆不鉴秦设相之患 相从而命之 往往病及于国君者 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五 故宫导游说 这个不起眼的偏房 如图 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 成为了这个王朝 的权力中心 1 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 请问材料所指的中国古代的 第五大发明 是什么 此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 请问材料三中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的是哪种政治制度 4 由于材料四的认识 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 5 导游所说的 偏房 指的是哪一机构 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8 20 分 一个民族的文化 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 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 墨家 法家 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 聚徒讲学 各察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 的学派 在理论上自成体系 标新立异 摘编自曲士培 中国大学教育史 第 7 页 共 11 页 材料二 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 323 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 该圈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 获得两 尊金人 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 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 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期 时期的民族融合 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氏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 也有统治者 的主动政策 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 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文化和物质文明 如胡乐 舞蹈 胡床 胡 饼等 部成丁汉族生活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朱绍侯等主编 中国古代史 上册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指出春秋战图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儒家创始人是谁 其核心思想是 什么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张强出使两域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张骞出使西域后开了一条什么道路 这条路住中外交流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3 材料三中 统治苔的主动政策 指的是什么事件 依据材料三指出民族融合有什么积极影响 4 综合以上材料 你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 19 20 分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 商君列传 记载 商君颁布法令 努力从事农业 耕种和纺织生产粮食不帛多的 可 以免除劳役和赋税 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贫穷的 连同家属罚做奴婢 贵族没有军功 不能享受世袭特权 集中小乡镇为县 设置县令 县说丞管理 共三十一个县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小明和小芳产生了分岐 见图 第 8 页 共 11 页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结合材料指出 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哪一项措施 2 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 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 为什么 3 据材料二分析 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4 结合你的学习经验 归纳历史上变法 改革 成功或失败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5 这次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这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启示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