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_第1页
广东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_第2页
广东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_第3页
广东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_第4页
广东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广东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广东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D D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 6 世纪 80 年代 使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秦始皇 D 唐高祖 2 2 分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 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 该工程的作用是 A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 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C 巩固了统治 使统治长治久安 D 加强了民族融合与交流 3 2 分 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 丰厚 哉 这反映出隋朝开通的大运河 A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促进了贞观之治 C 巩固了封建统治 D 结束了分裂局面 第 2 页 共 14 页 4 2 分 隋朝的历史与秦朝相似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都结束了之前的分裂局面 统一了全国 统治都因残暴统治而灭亡 都开辟了京杭大运河 都对辽东进行征伐 A B C D 5 2 分 一位唐朝官员说 国家取士 远法前代 进士之科 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 于 时期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6 2 分 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 自隋罢外选 招天下之人 聚于京师 春还秋往 乌聚云合 科 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 清朝的灭亡 历时 1300 多年 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隋唐 时期的影响是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 都可以做官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改善了用人制度 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 第 3 页 共 14 页 B C D 7 2 分 资治通鉴 记载唐朝某皇帝说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这位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高宗 D 唐玄宗 8 2 分 下列有关我国朝代的特色 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唐朝 开放交流 兼容并包 B 隋朝 繁荣而短暂 C 西汉 出现大一统局面 D 清朝 学术自由 繁荣开放 9 2 分 在外国很多地方称中国人为唐人 这体现了唐朝在我国历代王朝中的地位 繁荣兴盛 宽容开放 从唐朝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措施中 我们可以借鉴的有 重视农业 减轻农民负担 知人善任 重视人才 对外开放 加强交流 精简机构 提倡节俭 A B C D 10 2 分 敢于直言 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 第 4 页 共 14 页 A 宋景 B 房玄龄 C 魏征 D 杜如晦 11 2 分 1905 年 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至此 历经 1300 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科 举制逐渐完善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12 2 分 唐朝一反 贵中华 贱夷狄 的传统观念 采取 抚九族以仁 的政策 这种变化说明 A 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地区用兵的做法 B 统治者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C 唐朝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始终非常和睦 D 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 13 2 分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基本特征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动荡与变革 B 分裂与融合 C 繁荣与开放 D 交往与冲突 14 2 分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句 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 A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第 5 页 共 14 页 B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C 忆昔开元全盛时 小邑犹藏万家室 D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15 2 分 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 无字碑 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 以下 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奖励生产 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B 在 贞观之治 和 开元盛世 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她的统治没有使社会有任何变化和进步 D 重用人才 提拔任用了许多有才干的人 16 2 分 一位生活在盛唐的商人 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 听身边的人传诵苏轼的词作 B 与朋友在茶馆品茶聊天 C 与来自阿拉伯的商人谈生意 D 在都城长安的西市卖货 17 2 分 下列对外关系的史实中 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的是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行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18 2 分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 7 世纪印度的历史 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 史记 B 大唐西域记 第 6 页 共 14 页 C 齐民要术 D 伤寒杂病论 19 2 分 如果你是电视剧 唐玄宗 的导演 剧中你不会设置的场景是 A 茶坊里饮茶的场景 B 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 C 唐三彩进入大户人家 D 后堂挂着 贞观之治 的匾额 20 2 分 他的诗平易近人 通俗易懂 深受大众欢迎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 揭示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疾 苦 他 最有可能是 A 李白 B 李商隐 C 杜甫 D 白居易 21 2 分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历经坎坷 能够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这位 诗人是 A 韩愈 B 白居易 C 李白 D 杜甫 22 2 分 唐末农民战争对唐王朝产生的影响是 A 唐朝由盛转衰 B 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统治 C 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第 7 页 共 14 页 D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23 2 分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玄宗 C 武则天 D 唐太宗 24 2 分 唐朝 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 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其灭亡的标志 A 安史之乱爆发 B 安史之乱结束 C 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D 朱温建立后梁 25 2 分 它属于 五代十国 中 十国 的一个政权 但这个政权在地理位置上却与其他九个位于南方的 政权有所不同 这个政权是 A 南唐 B 前蜀 C 北汉 D 南平 26 2 分 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北宋 辽 西夏 唐朝 A B C 第 8 页 共 14 页 D 27 2 分 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A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B 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 C 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 D 解决支付给辽夏岁币的财源 28 2 分 下列关于宋金和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南宋向金称臣 双方以淮水和大散关一线为界 南宋向金送纳岁币 双方在边境设榷场进行贸易 A B C D 29 2 分 刚上完历史课 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披在小华身上 同学们笑了 说 你想发动政变吗 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那一幕吗 A 大泽乡起义 B 陈桥兵变 C 黄巾起义 D 黄巢起义 30 2 分 若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 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 闻名的古都 在华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 东周 西汉 三国时的魏 北魏 北宋 A B 第 9 页 共 14 页 C D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565 分分 31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朝开凿的大运河 材料二 某朝开凿的大运河及海运航线 材料三 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四 古运河是扬州的城市符号 扬州的辉煌与古运河相伴相随 扬州因古运河而辉煌 古运河也因扬州 而骄傲 下图 扬州段运河 1 根据材料一 材料二及所学判断 材料一 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朝代开凿的运河 2 结合材料一分析 图中 A B 是运河两个端点城市 他们在现今的名称是 3 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 从 B 点出发经大运河到洛阳去 先后经过哪几段运河 4 结合材料三 材料四分析 运河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 32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 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 的专题展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 第 10 页 共 14 页 现邀请你一起参与 完成展区的布置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唐朝时期的中国 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 经济 文化联系 这不仅扩大了中国 人民的视野 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唐朝时期的中国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最文明 最发达 的国家 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 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 1 请你将图 1 中的 A 和 F 补充完整 并指出西亚的安息古国在丝绸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2 观察材料二的表格 649 年至 741 年唐朝人口数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3 根据材料三 并结合所学知识 举出唐朝与当时的亚洲国家进行密切的文化交往的两例史实 说说经济 发展对外交往的关系 33 30 分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 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阅读 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都有一个家 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都很多 景色也不错 材料二 蒙古族入主中原 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 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 第 11 页 共 14 页 女真人被汉族同化 称为 汉人 定居中国的波斯人 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 蒙古族 畏兀儿等族融合 形成了 新的民族 材料三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 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 一作凛 辽害怕腹背受敌 提出和议 后与辽订立和约 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 10 万两 绢 20 万匹 双方停战 约为兄弟之国 1 中华统一多民族的形成与巩固过程中 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请你写出我国历史上 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名称一个 2 元朝时为加强统治 实行了什么制度 此外还设立过什么机构来管理西藏的 3 材料二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 4 材料三中的 和议 指的是什么事件 5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 请说明我国什么时候设立什么机构正式管辖台湾 6 分析统一国家的形成与民族融合的关系 谈谈你的感受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