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_第1页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_第2页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_第3页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_第4页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20192019 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A A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 他应该去 A 北京周口店 B 浙江河姆渡 C 云南元谋 D 陕西西安 2 2 分 大汶口原始居民时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人们生活的不平等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居民的分化 D 部分人将公共财产据为私有 3 2 分 2015 年 在海南发现了距今约 6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填补了海南考古该方面的空白 同一 时期 我国还生活着以下哪一远古人类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4 2 分 你知道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的原因是 A 中国人善于想象 B 华夏族是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第 2 页 共 12 页 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 2 分 一同学学习 潍坊历史与文化 时 总结了四句顺口溜 太康失国 少康复国 桀失其国 无人 复国 顺口溜指的朝代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6 2 分 巨大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 畜牧业发达 B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 铁器开始使用 D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7 2 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成就辉煌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西汉 8 2 分 下列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使用工具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打制石器 铁农具 磨制石器 青铜器 A B C 第 3 页 共 12 页 D 9 2 分 下列先秦时期成语典故的出现顺序正确的是 问鼎中原 葵丘会盟 朝秦暮楚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A B C D 10 2 分 根据 史记 商君列传 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B 加强刑罚 C 奖励军耕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D 推行县制 11 2 分 可怜赵军作坑魂 自此群雄不敢西 说的是下列哪次战役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12 2 分 战国时期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韩非 B 老子 C 孔子 第 4 页 共 12 页 D 墨子 13 2 分 贾谊的 过秦论 中以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 次起义的名称是 A 国人暴动 B 武王伐纣 C 秦末农民大起义 D 楚汉之争 14 2 分 比较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西汉与唐朝相同之处的表述 正确的是 都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都进行了制度创新 都拓展了疆域 都加强了对外联系 都出现了治世局面 A B C D 15 2 分 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繁重徭役 兵役 沉重的赋税 残酷的刑法 宦官专权 A B C D 16 2 分 某同学以 仁 君子 礼 等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搜索古代典籍 他能检索出的著作是 A 道德经 第 5 页 共 12 页 B 论语 C 墨子 D 韩非子 17 2 分 礼记 礼运篇 描述了原始社会的一些情况 其中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 睦 赞颂了 A 黄帝的功绩 B 禅让的做法 C 公有制的先进 D 国家的出现 18 2 分 战国七雄中 在今山东的国家是 A 燕国 B 齐国 C 秦国 D 楚国 19 2 分 他治水造福于名扬天下 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而名垂青史 他 是 A 黄帝 B 禹 C 舜 D 启 20 2 分 三字经 中的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中的 七雄 指的是 A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B 楚 秦 赵 宋 魏 齐 韩 第 6 页 共 12 页 C 晋 楚 齐 韩 赵 燕 魏 D 魏 吴 燕 赵 楚 秦 韩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7 7 分分 21 4 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22 3 分 文物识别 说出下列各图中的文物使用的远古居民 填入表中的横线上 文物内容船形彩陶壶骨针鱼纹彩陶盆猪纹黑陶钵 远古居民 三 三 改错题改错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23 25 分 指出下列史实的错误 并加以改正 1 禹死后 启继承父位 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从此分封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2 距今 2019 年 170 万年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北京人 3 影片 半坡原始居民 介绍了半坡人生活在距今 2019 年 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 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4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5 战国时期闻名世界的水利防洪灌溉工程是李春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四 四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24 10 分 阅读下面材料 第 7 页 共 12 页 材料一 及秦孝公任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逐灭 僭差无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 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城 而弱者丧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 商君列传 请回答 1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2 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 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 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 为什么 25 2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籍被烧残 其实还在其次 春秋末年以来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 那种精神 事实上因此而遭 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僻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1 材料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谁制造的什么事件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 指的又是什么历 史现象 2 材料二中的 孔子之术 指的是那一学派 它的创始人是谁 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 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其目的一致吗 为什么 26 15 分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 秦帝国兴亡史 的主题探究活动 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第 8 页 共 12 页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秦之衰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 发闾左谪戍渔阳 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 会天大雨 道 不通 度已失期 失期 法皆斩 史记 陈涉世家 秦之亡 材料四 秦王足己而不问 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 因而不改 暴虐以重祸 子婴孤立无亲 危弱无辅 三 主惑而终身不悟 亡 不亦宜乎 过秦论 1 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 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 说出这次变法的两点内容 2 材料二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 为巩固这一国家 统治者在政治 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3 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 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 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第 9 页 共 12 页 27 1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 遂并天下 班固 汉书 食货志上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天下 百姓安宁 立下皇帝称号 于是下诏书于丞相 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 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 统一起来 摘编自 秦始皇诏版铭文 材料三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 废古封国制 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 这是地方政权封 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 1 材料一中的 商君 是谁 根据材料一归纳 商君 改革的措施 2 材料二中 统一天下 发生在哪一年 为 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 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3 材料三中 古封国制 指什么制度 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替代 古封国制 4 对秦始皇的评价 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政治家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你怎样看 请列举 史实说明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1 页 共 12 页 17 1 18 1 19 1 20 1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7 7 分分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