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 环境毒理学定义 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 特别是空气 水和土壤中己存在或即将进 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 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 科学 2 外来化学物质 是存在于人类生活环境和外界中 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的一些化 学物质 3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 研究对象 环境污染物 主要任务 判明环境污染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 机体的影响 确定其剂量 反应 效应 关系 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 康的发展 4 环境毒理学的特点 根据人体接触环境化学物的方式 条件及其后果 环境毒理学具有下列特点 1 研究的对象比较广泛 是整个居民人群 特别重视老幼 病弱等敏感人群 2 它不仅研究环境毒物对居民偶然的急性危害 而且更注意研究其低浓度 长时 间反复作用下对居民健康可能产生的慢性危害 包括致突变 致癌 致畸等对肌 体本身及其后代的潜在影响 3 研究有毒化学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产物的毒性及通过不同途径对人体产生 的综合影响 5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 体外实验 体外实验 1 器官水平 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 基本保持器官完整性 常用于毒物代谢的研 究 2 细胞水平 应用的细胞包括已建株的细胞系 株 和原代细胞 可用不同的器官进 行制备 可用于外来化合物毒性的致癌性的各种过筛试验 也可用来研究化合物的代谢和 中毒机理的探讨 3 亚细胞水平 研究中毒机理 毒物引起损伤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化合物代谢 4 分子水平 如研究毒物对生物体内酶的影响 体外试验的优点 简快速 经济 条件易于控制 缺点 缺乏神经 体液调节因素等 的控制 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状况下的生物效应 体内试验体内试验 1 急性毒性试验 指一次染毒或 24h 内重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 2 亚性毒性试验 称为亚慢性毒性毒性试验 一般认为 1 3 各月为宜 但具体试验期 限随实验要求而异 人群调查 人群调查 3 慢性毒性试验 一般指 6 各月以上到终生染毒的毒性试验 6 环境毒理学的实际应用 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毒作用性质和机理 对机体发生这些毒作用的严 重程度和频率进行定量评价的科学 应用 制定环境卫生标准 评价环境质量 采取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毒理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直接用于现场检测 以评价环境污染状况 紫露草四分体微核试验 紫露草雄蕊 毛突变实验 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试验建立全球性的生物监测网以监测 大气和水体的污染 环境样品的生物测试 收集空气 水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样品进行生物测试 以 了解环境是否受污染 比如现在死鱼污染纠纷较多 环保部门往往测定化学需氧量 溶 解氧 重金 属等项目 有时这些项目都不超标却造成了死鱼事故 数据不能直接说明事故 原因 给纠纷的处理带来一定困难 如果能够开展生物监测 进行鱼类毒性试验 找出某种 毒物或工业废水对鱼类半致死浓度与安全浓度 则将给纠纷的处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毒理学在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样品的生物测试方法很多 可以说现行毒理学的各种方法包括整体动物 体外 培养细胞和器官等都可用于测试 测试的重点包括一般毒性 免疫毒性 三致性 生殖 和发育毒性或其他特异器官的毒性等 发现除多环芳烃外 有机酸和 极性化合物均有较强的致突变性 环境毒理学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风险评价在综合应用这些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目前已经成为环境风险管理 和环境决策的科学基础和重要依据 1 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某建设项目 的兴 建 运转 或是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 社会经济发 展 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 并提出减少环境风 险的方案策 在化学物品的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化学物品的环境风险评价是确定某种化 学物品 从生产 运输 消耗到最终进入环境的整个过程中 乃至进入环境后 对人体健康 生 态系统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7 环境毒理学的发展趋势 4 方面 8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热点 内容包括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及其环境行为 环境污染物及其转 化物的毒性和评估方法 实验室模式生物 生物标志物以及环境毒理学在其 他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等 此外 还对环境化学品管理和安全性评价 H ormesis 兴奋效应 现象 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危险度评价 室内环境毒理 学分析与研究等热点问题 第三章第三章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1 生物转化 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 分布和排泄 等过程的总称 2 生物转运 是指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使污染物质发生化学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从而转 变为新的衍生物 即代谢产物 故称为生物转化 3 毒物代谢动力学 是指以定量的概念研究外来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 分布 代谢 和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 称为毒物代谢动力学 4 生物膜 细胞膜主要是 是 组成 5 毒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 P21 1 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 驱动力为浓度梯度 受生物膜两侧化学物的浓度梯度 脂水分配 系数 化合物质的解离度和体液的 PH 值影响 和波 过作用 环境化学物透过生物膜上的亲 水性孔道 驱动力为渗透压 2 特殊转运 主动运输 异化扩散 吞噬和胞饮 6 结合与贮存库 什么是贮存库 有哪些贮存库 当毒物对蓄积地点相对无害时 此蓄积地点就是贮存库 种类 血浆蛋白作为贮存库 毒物在肝 肾中的积累 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 骨髓组织作为贮 存库 例 脂恪性物质均易分布脂肪组织中 脂 水分配系数大的毒物 可大量贮存在脂肪 中 在脂肪中贮存的毒物往往不具有活性 对脂肪代谢无影响 例如 DDT 等贮存在脂肪 中 7 生物转化类型 第一阶段 第一相反应 氧化 还原 水解 使分子上出现一个急性基团 使其 易容于水 并司进行结合反应 第二阶段 第二相反应 结合 化学物经过结合反应 排除体外 8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物种差异和个体差异 饮食营养状况 年龄 性别等生理因素 代谢饱和状态 代 谢酶的抑制和诱导 9 消除速度常数 消除率 P39 K dD dt D c 第四章第四章 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1 什么是功能性 什么是器质性 器质性器质性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系统发生的疾病 而 造成该器官或组织系统永久性损害 这就叫做 器质性 疾病 功能性功能性疾病是与器质性疾病相对而言 主要是指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 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2 毒物的定义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 以较小剂量给予机体时 能与生物体相互作用 引发生物 体功能或器官性损伤的化学物质 或剂量虽微 但积累到一定的量 就 能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变化 甚至 危及生命的化合物 3 剂量 效应关系和剂量 反应关系曲线 有几种基本类型 反应关系曲线 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百分率或比 值为纵坐标 以剂量为横坐标 主要类型有 直线型 抛物线型 S 型曲 线 4 毒性试验常用参数 1 致死剂量或浓度 LC 2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3 最大无用剂量 4 最小有作用剂量 5 毒作用类型 P51 1 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2 可草和不可逆作用 3 即刻和迟发作用 4 功能 形态及生态作用 5 变态反应和特异性反应 6 简述影响毒作用的机体因素简述影响毒作用的机体因素 l 种属和个体差异不同种屑的动物和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 对同一毒 物的感受性有差异 2 性别与激素动物对一些类型的化学物会出现性别 差异 而性别差异主要与性激素有关 3 年龄新生和幼年动物通常对毒 物较成年动物敏感 4 营养与健康营养不足或失调会影响化学物的毒性 作用 5 生物节律化学物的毒性与其进入机体发挥作用的时间有关 7 什么是受体学说 1 受体学说的定义 受体是指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对特定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地与其结合的大分子蛋白质 生物活性物质是指 能引起生物效应的各种物质 可分为内源性活性物质和外源性活性物质 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叫做配体 配体和受体相互作 用可引起一系列识别 换能和放大过程 最后导致生物效应 受体和配体 结合后进而引发机体中某一特定结构产生初始生物效应 这种受体一配体 结构称为反应体 各种受体具有高度立体特异性 且只占细胞的很小一部 分 数目有限 而且受体蛋自也有合成或降解过程 数目多少不是固定不 变的 可受到包括污染物在内的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 8 联合作用的类型 答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在人类环境中 污染物往往不是单一的 多种外来 化学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毒作用 类型 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独立作用 9 联合作用的评定方法 联合作用系数法 等效应线图法 第五章第五章 环境毒理学常用试验方法环境毒理学常用试验方法 1 实验动物物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答 选择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及代谢特点与人类接近的物种 选择自 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 选择易于饲养和实验操作的物种 选择经济并易于 获得的物种 2 解释 细胞癌变学说 3 第六章第六章 化学物质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化学物质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 1 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项目 几类化学物质评价阶段与试验项目 P105 安全性评价 指通过规定的毒理学试验程序和方法以及对人群效应的观察 评价某种化学物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 进而提出在通常的暴露条件下该物质对 人体健康是否安全以及其安全接触限量 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四步模式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四步模式 危害鉴定 属于定性的危险度评价 它要回答是否有 证据表明受评化学物质会对暴露人群的健康产生危害的问题 剂量 反应评定 是通过 人群研究或动物实验的资料 确定适合于人的剂量 反应曲线 并由此计算出评估危险人 群在某种暴露剂量下的危险危险度的基准值 暴露评价 可以测量或估计人群中某一化 学物质暴露的强度 频率和持续时间 也可以预测新型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可能造成的暴 露水平 是健康危险度评价中的关键步骤 危险特征分析 对前三阶段的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 危险度分析 评定结果和书面总结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改变健康生物及其子孙或者其群体的内分泌功能 对 它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 1 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机理的主要理论是 2 香肠 火腿类食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 3 肺泡对于气态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 方式 4 化学物在体内的初次分布取决于 二次分布取决于 5 生物转化过程包括 4 种是 1 简述致突变作用的不良后果 简述致突变作用的不良后果 答 1 致死性突变 诱发物引起生殖细胞的突变可以是致死性的 这种突变不具有遗传性 而是造成配子 死亡 死胎 自发流产等 2 可遗传的改变 生殖细胞发生非致死突变会影响后代 表现为先天畸形等遗传性疾病 胚胎发育迟滞 或导致遗传易感性改变等 1 为什么要禁止生产和使用有机氯农药 为什么要禁止生产和使用有机氯农药 答 有机氯农药 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也是主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之一 它们的 使用不仅会对动物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而且能在动 植物体内蓄积和富集 并可通过 食物链进入人体 也会直接污染我们的环境 长期接触有机氯农药时 可引起慢性中毒 同时 会侵犯神经系统和实质性器官 1 叙述毒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方式及其机理机理 答 被动转运 膜两侧的毒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化学物并不与膜起反 应 不消耗能量 简单扩散 生物膜两侧的化学物分子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滤过 化学物通过细胞膜的亲水性孔道的过程 特殊转运 被转运的毒物必须与生物膜组成成分发生可逆性结合 并形 成复合物 包括 主动转运 外来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由低浓度处转运并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 特点 特点 是需要通过蛋白载体作用 载体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物理教研工作总结报告
- 骨髓瘤的护理
- 电商平台商户入驻审核标准
- 物业项目合同签订与风险防范指南
- 4.2.1体液免疫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合同管理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方案
- 辣椒大棚种植技术
- 儿童早期发展评估及教育干预方案
- 废乳化液环保处理技术方案
- 表B.0.4-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通用模板)
- 幼儿园假期安全教育内容知识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雪雕和冰雕的历史与传统
- 新版出口报关单模板
- 员工工资条模板
-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 初中历史小论文现状分析与写作探讨
- 新疆地方史课件
- 一粒种子旅行
- GB/T 9124-2010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
- GB 428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