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4页
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III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某校要搞一个暑假夏令营 主题是 寻找历史的踪迹 同学们准备考察我国境内遗留人类化石残 骸最早的人类遗址 他们应该去 A 浙江 B 北京 C 陕西 D 云南 2 2 分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 有一种古人类 已经具有现代人的特征 也有一定的 审美观念 请你判断这种远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3 2 分 动画片 人猿泰山 如下图 讲述了人类与猩猩的亲情 这些温情故事表达了我们对自身的迷茫 与探秘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中 科学的答案是 A 上帝造人说 B 女娲造人说 C 黄帝造人说 D 人类是由古猿演化而来 第 2 页 共 14 页 4 2 分 1958 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 下列模型或实物不能入选其中的是 A 粟的朽粒 B 半地穴式房屋 C 人面鱼纹陶盆 D 木结构水井 5 2 分 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A B C D 6 2 分 穿越时空 如果你访问河姆渡原始居民 他们招待你的场所是 A B C D 第 3 页 共 14 页 7 2 分 按时间顺序 下列原始人类排列正确的是 山顶洞人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炎黄时代 A B C D 8 2 分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9 2 分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是因为 A 华人是黄皮肤黑头发的黄种人 B 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由炎 黄两部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 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10 2 分 孙中山曾写下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的诗句 毛泽东也写了 聪明睿智 光被遐 荒 建此伟业 雄立东方 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杰出历史人物是 A 黄帝 第 4 页 共 14 页 B 炎帝 C 秦始皇 D 大禹 11 2 分 今天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 在我国史前时期 将部落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 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历史上称为 A 推选制 B 禅让制 C 民主制 D 选举制 12 2 分 周灭商以后 封黄帝后代于蓟 蓟城在今西城区广安门一带 封周王室贵族于燕 燕都在今房山 区琉璃河镇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13 2 分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 是谓小康 这种 天下为家 的局面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14 2 分 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 平定 蚩尤乱 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 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第 5 页 共 14 页 A 女娲 B 黄帝 C 炎帝 D 大禹 15 2 分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16 2 分 为了巩固统治 西周实行分封制 如果你是一位卿大夫 在你之下的等级有 周天子 士 诸侯 平民 奴隶 A B C D 17 2 分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我们 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 商朝 第 6 页 共 14 页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18 2 分 我国曾经发行了一张邮票 里面的 主角 可让你体会到我国古老乐器迷人的魅力 你能说出它 的名称吗 A 铜壶 B 四羊方尊 C 司母戊鼎 D 青铜编钟 19 2 分 今天的汉字是从下列哪种文字发展而来的 A 甲骨文 B 铭文 C 大篆 D 隶书 20 2 分 下图中材料记载的内容反映了 A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B 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C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D 尚书 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21 2 分 洹水安阳名不虚 三千年前是帝都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 1959 年考察殷 第 7 页 共 14 页 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 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A B C D 22 2 分 我国铜器的出现最早是在 A 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B 原始社会后期 C 商周时期 D 秦汉之际 23 2 分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蕴含着 凝聚血缘 合家团圆 的寓意 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 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第 8 页 共 14 页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24 2 分 今年 7 月 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 2006 年第三十届世 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 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 朝的社会风貌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25 2 分 尚书 记载 殷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书册了 殷朝 书册 中的文字可能是 A 秦朝的小篆 B 西周的金文 C 商朝的甲骨文 D 商朝的铭文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7575 分分 26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河姆渡遗址位置图 图 1 材料二 约 6000 年前半坡附近环境示意图 图 2 材料三 如图 3 4 所示 第 9 页 共 14 页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河姆渡遗址地理环境的特点 2 综合材料一 二 推测两处遗址的原始居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3 材料三中两处房子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综上所述 从人和自然关系角度 谈谈你的看法 27 15 分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材料二 禹传子 家天下 材料三 罢兵西归 封诸侯 班赐宗彝 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 曰齐 1 材料一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 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 联盟首领的 2 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第 10 页 共 14 页 3 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8 20 分 材料分析题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 记 礼运篇 请回答 1 这种 天下为家 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 他破坏了原有制度后 采取了什么制度 3 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 这种社会制度包括了哪些朝代 4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有哪些内容 如何看待它 29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 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 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 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元朝疆域 北与阴山 西及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元史 地理志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 在世界历史中 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 是一个十分罕见 的现象 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 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 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 我们国家大 人口多 情况复杂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 衡 赋予地方必要权力 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 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增强 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唯实 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第 11 页 共 14 页 1 材料一中西周的 地方分权体制 指的是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 独制 而推 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 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元世祖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三中的主要观点 4 综合上述四段材料 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