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1页
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2页
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3页
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4页
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农村宅基地测绘技术设计书农村宅基地测绘技术设计书 1 测绘工作内容测绘工作内容 在以上测绘范围内 按农村宅基地要求完成以下各项工作 D 级 GPS 控制测量 满足新测 1 500 地形图首级控制要求 E 级 GPS 控制测量 满足新测 1 500 地形图首级控制要求 一 一 二级控制测量 满足新测 1 500 地形图 包括 D E 级 GPS 控制点和一级控制点的水准联测 测区原有地形图块图 控制数据转换到广西控制网平差后系统 6 6 编写有关文字报告 工作报告 技术报告 成果分析报告 有关 专题调查报告 2 作业技术依据 作业技术依据 2 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 T 1014 2007 以下简称 规程 2 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以下简称 总体方案 2 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 导小组办公室 2 4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T21010 2007 2 5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TD T 1015 2007 2 6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 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 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 73 97 2 8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 GB T18314 2009 2 2 9 国家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 12898 2009 2 10 城市测量规范 CJJ8 1999 2 11 1 500 1 1000 1 2000 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 DB33 T552 2005 2 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 1 部分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GB T20257 1 2007 2 13 中 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 T16818 2008 2 14 地籍图图式 CH5003 94 2 15 地籍测绘规范 CH5002 94 2 16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GB T17797 1999 2 1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 T17798 1999 2 18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TD 1001 93 2 19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国家土地管理局 1995 国土 籍 字第 26 号 2 20 土地登记登记办法 国土资源部第 40 号 2007 2 2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国土调查办发 2007 48 号 2 22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 T17941 2008 2 23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 T 24356 2009 2 24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1001 2006 2 25 技术设计书 3 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 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投影方式 高斯 克吕格正形投影按 1 5 度分带 3 成图比例尺 1 500 成图方法 采用全解析成图 基本等高距 1 0 米 大气折光系数 K 0 11 地球曲率平均半径取 R 6363529 米 分幅及编号 地形 地籍 图采用 50cm 50cm 正方形标准分幅 图幅号按图幅西南角坐标编号 X 坐标在前 Y 坐标在后 X Y 坐标取 整公里数最后三位 注记到 0 01km 小数点后二位必须是 00 25 50 75 中间以短线相连 如 525 25 371 50 525 00 371 75 图名采用 1 1000 图在图内比较出名的村庄 单位等 分成 4 幅 1 500 从北往南取图名 如 税务局 1 税务局 2 税务局 3 税务局 4 地形 地籍图整饰均按相应图式执行 在外图廓西边的下方注测绘 单位名称名称 4 精度要求 精度要求 D E 级 GPS 网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5cm 一 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5cm 四等水准网及一级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 相对 于起算点 不得大于 2cm 二级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 相对于起算点 不 得大于 3cm 图根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 0 05m 高程中误差 0 05m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 0 15m 高程中误差 0 05m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 0 25m 邻近地物点间 距中误差 0 20m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0 15m 等高线插求 4 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1 3 等高距 界址点精度及适用范围如下表 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 点位误差 cm 类别 中误差允许误差 界址点间距 允许误差 cm 适用范围 一 5 10 10 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 坊内明显的界址点 二 7 5 15 15 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 点 村庄内部界址点 5 控制测量控制测量 5 1 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 本测区 D 级 E 级 GPS 控制点与一级控制点高程需联测四等水准 或与其精度相当的三角高程导线 下同 测量 以满足下一级测绘的需 求 同时兼顾对高程控制的需求 在布设四等高程控制网时 应充分收集和分析测区内及附近各等级水 准点的资料 认真做好线路踏勘和图上设计 科学地分片布设 以保证各 个高程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等水准联测采用单程观测 所使用的水准仪 DS3 或以上级别 木质标尺 经纬仪 DJ2 或以上级别 测距仪 级或以上级别 等仪 器设备 必须经过检验并合格方可使用 仪器的检验参照 GB12898 2009 中 5 2 款有关规定执行 单独的四等水准附合路线或环线周长 长度不超过 15km 同级网中 结点与高级点或结点间路线长度不超过 10 5 公里 四等水准不另行埋设标 石 只提供联测的 E 级 GPS 点和一级控制点的四等精度的高程值 5 四等水准联测原则上用电子手簿记录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使用 DS3 级光学水准仪配双面区格式木质标尺施测 水准仪的 i 角应小于 20 在作业开始的第一周内 每天测定一次 i 角稳定后 每隔 15 天测定一次 区格式木质标尺的米间隔平均真长与名义长之差不大于 0 5mm 水准测量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且稳定时进行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法读数测量 直接读取视距 观测顺序位后 后 前 前 读数取位至 mm 采用单程观测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指标 等 级 符合 长度 视距 前后 视距 差 前后 视距 累积差 视线 高度 红黑面 读数差 红黑面 所测高 差较差 路线闭合 差 四等 15km 80m 5m 10m 三丝能 读数 3mm 5mm L20 mm 注 L 为路线长度 以 km 为单位 当成像清晰 稳定时 水准观测视距长度可以放长 20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代替四等水准测量的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使用 DJ2 级 或更高 级别 光学经纬仪和 级 或更高级别 测距仪施测 或者采用同等级精 度的全站仪施测 垂直角观测采用觇牌为照准目标 采用中丝法对向观测各 3 测回 一次读数 垂直角测回差和指标差较差均不大于 7 对向观测的高差较 差不大于 40mm D 为测距边水平距离 km D 距离测定采用对向观测各 1 测回 每测回读数 4 次 测距的各项 限差和要求按 城市测量规范 CJJ8 99 中第 2 4 款的规定 6 在测站测定气象数据 各等级的温度 气压的最小读数按 城市测 量规范 CJJ 8 99 第 18 页表 2 4 6 执行 仪器高 觇标高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 精确读至 1mm 当较差不 大于 2mm 时取中数 三角高程测量的高差计算公式采用 城市测量规范 CJJ8 99 第 38 页中的式 3 5 3 1 或式 3 5 3 2 代替四等水准的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导线 长度 km 边长 km 测距往返 测较差 mm 垂直角 测回差 和指标差较差 对向观测 高差较差 mm 线路 闭合差 mm 15 1 2 a b D 7 D40 L20 注 a 为仪器标称精度的固定误差 b 为仪器标称精度的比例误差 D 为测距的水平距离 以 km 为单位 L 为线路总长度 以 km 为单位 数据处理 代替四等水准的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内业计算垂直角的取位 应精确至 0 1 水准测量的距离取位至 m 各测站高差取位至 0 1mm 仪器高 觇标高 边长 高差中数 高 程值取位值 mm 高程控制网平差采用清华山维控制网平差软件 NASE W3 0 平 差结果中的各项精度指标 应符合四等高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5 2 D D E E 级级 GPSGPS 控制测量控制测量 D E 级 GPS 控制点测量可根据测量已有首级控制点的具体情况而布 7 设 5 2 1 布设及选点要求布设及选点要求 首先在地形图上进行网的设计 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测区的地形和交 通情况 并按优化设计的原则进行 D E 级城区基础控制网设计图见附 录四 新布设的 D 级点与测区已有的 D 级点进行组网 以测区周围的 C 级点作为起算点 统一进行基线处理和网平差计算 E 级网平面采用测区现有的 C D 级 GPS 点作为起算点 至少要联 测一个 C 级点 用于高程检测 D 级点以满足发展 E 级网为原则 D 级点之间通视困难时 可不通 视 E 级 GPS 点的密度以满足测区范围发展一 二级控制点为原则 每点 至少有两个通视方向 困难地区至少有一个通视方向 D E 级 GPS 点还必须绘制点之记 按附录二的格式绘制 D E 级 GPS 控制点应选在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便于安置接收设 备和操作 视野开阔的地方 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得超过 15 离开 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 如电视台 电台 微波站等 的距离不得小于 200m 离开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的距离不得小于 50m 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如大型建筑物等 5 2 2 控制点编号 标石规格和标石面整饰控制点编号 标石规格和标石面整饰 控制点的编号均按 等级 流水号 进行编号 原则上顺序编号 不 得重号 D 级 GPS 点在流水号前加 D 该测区 D 级点从 032 起编号 如 D032 表示 D 级 GPS 点 32 号 E 级 GPS 点在流水号前分别加 E 该测区 E 级点从 001 起编号 如 E001 表示 E 级 GPS 点 1 号 标石规格规定如下 当 D E 级 GPS 点选埋在泥土地面上 埋设普 通标石 不埋盘石 可现场灌制 也可以预制后埋设 规格按 GB T18314 附录 B4 i 执行 即标石上底 20 20cm 下底 40 40cm 高 40cm 标 8 石埋设时 为了便于寻找 一般让标石面高出地表面 1 2cm 为宜 当 D E 级 GPS 点选埋在建筑物上 标石规格按 GB T18314 附录 B4 j 执行 即上底 20 20cm 下底 30 30cm 高 15cm 当 D E 级 GPS 点选埋在厚 20cm 或以上 水泥地面上 则钻孔埋 入顶面有小孔或锯有十字槽的 1 0 10cm 以上规格的螺杆作为中心标 志 以标志为中心 在水泥面上刻深 0 5cm 规格 20 20cm 的正方形框 框线宽约 1 0cm 方框内刻注等级和点号 D E 级 GPS 点的中心标志 除在水泥地面上的点外 采用不锈钢 GPS 专用标志 控制点标石面整饰如下 标石面上的刻字均要求用红油漆填写 D 级 GPS 点 E 级 GPS 点 5 2 3 D D E E 级级 GPSGPS 网测量网测量 1 1 GPS 网相邻点基线长度精度符合 262 10 dba 式中 为标准差 单位为 mm d 为相邻点间距离 单位为 mm a 为固定误差 b 为比例误差系数 D 级 GPS 网 a 10 b 10 E 级 GPS 网 a 10 b 20 2 2 GPS 网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得超过 8 条 同步图形之 间的连接方式采用边联式 3 3 D E 级 GPS 网中基线之间的长度比例关系应满足 GB T 18314 2001 中的相关要求 国 土 D 032 国 土 E 001 9 4 4 测区的 D E 级 GPS 平面网分别采用一次性全面布设 统一观测 统一平差计算 5 5 GPS 网测量接收机选用 天宝 5700 双频卫星接收机 标称精度为 3mm 0 5ppm 和中海达仪器公司的双频 GPS 卫星接收机 标称精度为 3mm 0 5ppm 6 6 GPS 网测量观测方法采用静态测量 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卫星 截止高度角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4 观 测时段数 1 6 即 60 的测站应再观测一个时段 时段长度 60min D 级点 45min E 级点 数据采样间隔 5 15s 时段中任 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 15min 7 7 每个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天线高 两次丈量值之差不应大于 3mm 并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天线高 若互差超限 应查明原因 反复核 准 并将处理意见及结果记录于测量手簿记事栏内 8 测量手簿必须在现场按作业顺序完成记录 严禁事后补记或追记 并进行编号 最终按网装订成册 其它要求按 GB T18314 2009 中 D E 级 GPS 网的有关规定执行 5 2 4 D D E E 级级 GPSGPS 测量数据处理测量数据处理 GPS 测量数据的管理 应及时将当天观测记录的数据录入计算机 并 制作一式两份的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时 首先以网名建立子目录 在网名 目录下以观测日期建立下层子目录名 在观测日期目录下以各接收机编号 建立下层子目录 把相应的观测数据文件存入其子目录下 制作数据文件 备份时 不得对数据文件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 GPS 外业观测的数据处理 基线解算和网平差采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 随机提供的南方 GPS 数据处理软件 4 4 版 基线向量解算基线向量解算 a 基线处理采用广播星历 10 b GPS 观测值应加入对流层延迟修正 单频接收机的观测值还应加入 电离层改正 c 基线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 外业数据质量检核外业数据质量检核 a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应小于 10 b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 ds 两两比较应满足 ds 2 式中 为2 相应级别的精度 并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c D E 级 GPS 网的同步环闭合差 Wx Wy Wz 均不得大于 式中 为相应级别的精度 并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5 3 d D E 级 GPS 网的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以下要 求 Wx 3 Wy 3 Wz 3 nnn Ws 3 Ws n3 222 WzWyWx 式中 n 为闭合环边数 为相应级别的精度 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GPSGPS 网平差网平差 当观测数据的各项质量指标经检验符合要求时 方可进行 GPS 网的平 差计算 a 无约束平差应选取一个点的 WGS 84 系的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 b D E 级 GPS 网分别作为一个整体网进行平差计算 c 无约束平差提供各控制点的 WGS 84 系下的三维坐标和大地坐标 提供各基线向量的改正 数和平差值 提供各基线的边长精度和各点 的点位精度 d 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以下要求 V x 3 V y 3 V z 3 11 式中 为相应级别规定的基线的精度 e 利用三维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值 选择 1980 西安坐标系 进 行 GPS 网的二维约束平差 平差时 对已知点的坐标 已知距离和已知 方位角 可以强制约束 也可以加权约束 f 平差结果中应包括 各点在 1980 西安坐标系下的坐标 基线向量 改正数 基线边长 以及相应的精度信息 g 在约束平差中 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 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以下要求 dV x 2 dV y 2 dV z 2 式中 为相应级别 规定的基线的精度 h 基线解算 无约束平差 约束平差的结果均要求刻制光盘和打印各 一份 打印成果要装订成册 数据光盘要贴上标签 注明资料内容 i D E 级 GPS 控制点 应提供 1980 西安坐标系下的平差计算手簿和 平差成果 5 3 一 二级控制测量一 二级控制测量 5 3 1 控制点布设控制点布设 首先在地形图上进行网的设计 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测区的地形和交通 情况 并按优化设计的原则进行 一 二级控制点的布设密度以满足下一 级控制测量为要求 建筑密集区应适当增加布设密度 平面起算 5 导线 网 平面用 E 级 GPS 点或以上等级起算 8 导线 网 平面用 5 或以上等级点起算 高程起算 5 点高程用四等以上水准精度的点起算 8 点高程采 用等外水准精度测定 5 3 2 选点埋石选点埋石 控制点应尽量布设均匀 所有控制点均应选在土质坚硬或稳固的建 12 筑物 尽量少 构筑物上 且易于扩展使用 控制点间应有两个方向以 上相互通视 埋石点还应考虑利用部分旧点和长久保存的因素 控制点的编号均按 等级 流水号 进行编号 原则上顺序编号 不得重号 该测区一级点从 I531 起编号 二级点从 II001 起编号 控制点在泥土地面上的标石统一规格为上底 12 12cm 下底 20 20cm 高 50cm 埋设时一般让标石面高出地表面 1 2cm 为宜 各级控制点的中心标志 除在硬化路面上的点外 采用 城市测量 规范 附录 C 中图 C 1 2 所示的不锈钢标志 控制点选在厚 20cm 或以上 水泥地面上 则钻孔埋入顶面有小 孔或锯有十字槽的 1 0 10cm 以上规格的螺杆作为中心标志 以标志 为中心 在水泥面上刻深 0 6cm 规格 20 20cm 的正方形框 框线宽约 0 6cm 方框内刻注等级和点号 控制点标石面整饰如下 标石面上的刻字均要求用红油漆填写 5 点 8 点 5 3 3 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 5 8 控制点既可采用 GPS 测量 也可以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测 量 采用导线测量时应用电子手簿记录 5 8 加密控制网在设计时应收集并分析测区内已有的相应等级 控制点的资料 在满足布设要求的条件下 应充分利用已有成果的旧点埋 石和标志 以利准确求得新旧坐标系的转换参数 但其点号应按新控制网 的要求重新统一编号 5 8 控制的边长必须归化计算至国家参考椭球面 即投影面高 程 hg 0 米 但不作方向改化 国 土 001 国 土 001 13 采用 GPS 测量规定 GPS 网相邻点基线长度精度符合 mm d 以 km 为单 位 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 表一 表一 等级 平均距离 km 最弱边 相对中误差 闭合环或附合 路线边数 条 固定 误差 a 比例误 差因子 b 一级 5 1 01 20000 10 1020 二级 8 1 01 10000 10 1520 附注 A 当边长小于 200 米 相对中误差不能满足时 则绝对中误 差应小于 20mm B GPS 网同步图形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边联式或网联式 每个 8 控制点至少有两个通视方向 C 其它要求按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 73 97 中 一级 GPS 网的有关规定执行 D 最大距离不得大于平均距离的 3 倍 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平均距离 的 1 3 注意 当决定采用 GPS 测量时 埋石的时候 点位应选在便于安置接 收设备和操作 视野开阔的地方 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得超过 15 离开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 如电视台 电台 微波站等 的距离不得小于 200m 离开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的距离不得小于 50m 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如大型建筑物等 14 GPS 测量数据处理 GPS 测量数据的管理 应及时将当天观测记录的数据录入计算机 并制作一式两份的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时 首先以网名建立子目录 在网 名目录下以观测日期建立下层子目录名 在观测日期目录下以各接收机编 号建立下层子目录 把相应的观测数据文件存入其子目录下 制作数据文 件备份时 不得对数据文件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 GPS 外业观测的数据处理 基线向量解算和平差计算采用南方测绘 仪器公司随机提供的南方 GPS 数据处理软件 4 0 版 基线向量解算 a 基线处理采用广播星历 b GPS 观测值应加入对流层延迟修正 单频接收机的观测值还应加入 电离层改正 c 基线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 外业数据质量检核 a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应小于 10 b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 ds 两两比较应满足 ds 2 式中 为 2 相应级别的精度 并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c 同步环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 Wx Wy Wz 9 10 6 环线全 长相对闭合差 Ws 15 10 6 d 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以下要求 Wx 2 Wy 2 Wz 2 nnn Ws 2 Ws n3 222 WzWyWx 式中 n 为闭合环边数 GPS 网平差 当观测数据的各项质量指标经检验符合要求时 方可进行 GPS 网的平 15 差计算 a 无约束平差应选取一个点的 WGS 84 系的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 b GPS 网分别作为各自级别的一个整体网进行平差计算 c 无约束平差提供各控制点的 WGS 84 系下的三维坐标和大地坐标 提供各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和平差值 提供各基线的边长精度和各点的点位 精度 d 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以下要求 V x 3 V y 3 V z 3 式中 为相应级别规定的基线的精度 e 利用三维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值 选择 1980 西安坐标系 进行 GPS 网的二维约束平差 平差时 对已知点的坐标 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 角 可以强制约束 也可以加权约束 f 平差结果中应包括 各点在 1980 西安坐标系下的坐标 基线向量改 正数 基线边长 方位角 以及相应的精度信息 g 在约束平差中 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 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以下要求 dV x 2 dV y 2 dV z 2 h 基线解算 无约束平差 约束平差的结果均要求刻制光盘和打印各 一份 打印成果要装订成册 数据光盘要贴上标签 注明资料内容 采用电磁波导线 网 测量的主要技术规定 主要技术要求见 表二 表二 等 级 测角 中误 差 导线 总长 km 平 均 边 测距中 误差 mm 方位 角闭 合差 导线全 长相对 闭合差 水 平 角 垂 直 角 距 离 测 仪 器 类 16 长 m 测 回 数 测 回 数 回 数 型 一 级 53 630015 10 n 1 14000222 DJ2 二 级 82 420015 16 n 1 10000121 DJ2 说明 A 表中 n 为测站数 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 间的导线长度 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 0 7 倍 B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 1 3 时 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 不应大于 13cm C 电磁波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 1 5 倍 但其绝对闭 合差不应大于 26cm 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 12 条时 其测角精度应提高 一个等级 D 相邻边的比不能小于 1 3 一测回内 2C 较差之差 13 指标差之差及垂直角测回差分 别为 7 和 10 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 垂直角和距离对向观测 气象元素的测定采用在测站的观测数据 温度精确到 0 5 C 气压 读数精确到 1mmHg 导线测量的方向观测和电磁波测距的观测限差 分别见 城市测量 规范 第 13 页 表 2 3 11 和第 17 页 表 2 4 5 2 的具体规定 数据取位规定 角度观测值 垂直角 水平角及各项改正数取位至 秒 距离观测值 边长 坐标及各项改正数取位至毫米 5 3 4 5 8 控制点高程测定 5 控制点高程与 E 级 GPS 网一起联测采用四等水准测定 17 8 控制点高程测定采用等外水准精度的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施测 导线起闭于四等或以上级别的高程点 技术指标按以下 表三 执行 表三 注 S 为边长 以公里为单位 不足 100 米时 按 100 米计算 测距读数 4 次为 1 测回 高程中误差限差 3cm 5 4 图根控制图根控制 图根点是直接提供地形图测绘的依据 也是以后修测 补测地形图的 依据 是在各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布设 5 4 1 图根控制点平面测量图根控制点平面测量 图根控制点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施测 原则上不宜超过两次附合 个 别困难的地区可附合三次 局部地区可采用电磁波测距极坐标法 支点 等方法 图根控制点的布设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 图根点的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图根点应选在利于保存 便于使用的地方 除规定的埋石点外 位于 水泥 柏油地的可用长度为 5cm 的水泥钉打埋 并用红油漆以该点为中心 绘直径约 5cm 的圆圈示之 非水泥地上的图根点应打入 4 4 20 cm 的木桩 在木桩中心打入长度为 3cm 铁钉作中心标志 所有的控制点应在 中丝垂直角 对向观测测 回数 指标 差互 差 垂直 角较 差 等级 DJ2DJ6DJ2DJ2 单向测 距测回 数 往返测 高差之 差 mm 导线高程 闭合差 mm 二级 8 1210 10 160s30 18 其附近处正规 工整地写上点号 以便查找 图根点的平面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测定 高程采用电磁波测距高程导 线测定 支点也应同在导线施测时一起测定 并采用 PC E500 电子记簿 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测角 测回数附合 次数 导线 总长 m 导线 边数 平均 边长 m 测距 测回数 DJ2DJ6 方位角 闭合差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 差 一次 150012120112 24n1 6000 二次 9001280111 40n1 4000 注 n 为测站数 导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超过 0 25m 当导线长度短于上表 1 3 时 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0 15m 图根导线一般应布设为附合导线或者导线网 当遇到死胡同巷道时可 布设支导线 支导线布设不多于四条边 且每条边长不应超过 100m 支 导线的边长应往返测 水平角观测左右角各一测回 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 超过 40 在支导线的起始点上应尽量观测 2 个连接角 同时支导线点必须在实 地用铁钉或木桩设定标志 在图上以未埋石图根点表示 每幅图的支 导线 点 数 不能超过总图根点数 含各级控制点 的 1 3 5 4 2 图根高程测量图根高程测量 图根点的高程测量采用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 与平面电磁波测距导线 同时施测 垂直角观测采用对向观测 各测 1 测回 其技术要求见下表 19 垂直角测回数 中丝法对向 观测 指标差互差 等级 DJ2DJ6DJ2DJ6 往返测 高差之差 m 导线闭合差 mm 图根 1115 25 0 4S 40 S 注 S 为平距 以 km 为单位 不足 100m 时 以 100m 计算 S 为整条导线每条边水平距离的总和 以 km 为单位 5 4 3 控制点标石规格和标石整饰控制点标石规格和标石整饰 1 埋石图根点规格为上底 12cm 12cm 下底为 20cm 20cm 高 40cm 其点号上冠 T1 T2 Tn 按点号从小到大的顺序灌制 此类标 石可先预制 2 在埋石困难的街道和水泥地面上 可打入直径为 1cm 长 10cm 带十字的钢钉 在其周围凿 20cm 20cm 深 0 6cm 的方框 框线宽 0 6cm 并凿等级及点号 用红油漆填写凿痕 3 图根埋石点标石面如下 5 4 4 图根控制点编号图根控制点编号 图根控制点 含支导线点 的编号 以每条导线顺号编写 规则是 N 流水号 如 N1 但对于埋石图根点规则是 T 流水号 如 T1 整 个测区的图根控制点不得重号 一条导线尽量不要空号 如 N1 N2 N3 T1 埋石点 N4 N5 T2 埋石点 Nn 在同一条 导线相邻的两个埋石点应通视 5 4 5 图根图根 GPS RTK 定位施测要求定位施测要求 图根导线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也可以采用 GPS RTK 方法施测 国 土 T 1 20 采取这种方式施测时 施测要求如下 点位上空无遮掩物 无干扰源 适合于 GPS 观测 进行多点校正 用已校正的点必须经过 GPS 静态测量和四等水准测 量的高等级点 D E 级 5 秒点或 8 秒点 校正点数不少于 9 个 且分 布均匀 与待测区域地貌相关性强 点校正时 要求各点的点位残差小于 2cm 观测时 移动站观测参数为 有效卫星数大于 5 观测时间 3 秒 观测次数 1 次 支杆高度小于 2 米 对中误差小于 5mm 点内符合精度 平面中误差 Mp 5cm 高程中误差 Mv 5cm 观测成果直接记录于终端中 点校正参数作为成果提供 为保证精度 应注意如下事项 a 基准站的卫星截止高度角设置不小于 9 度 b 正确设置随机软件中对应的仪器类型 电台类型 电台频率 天线 类型 数据端口 蓝牙端口设置等 c 正确设置 GPS 系统 如数据单位 尺度因子 投影参数和转换参数 d RTK 作业期间 基准站不允许下列操作 关机又重新启动 自测试 改变仪器高度值与测站名 改变 GPS 天线位置 关闭文件或删除文件等 e 守护基站人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仪器 并应防止仪器受到震 动和被移动 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 遮挡卫星信号 f RTK 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到 5 颗以上相同的 GPS 卫星信号 RTK 测量必须在初始化完成后进行 g 在流动站作业时 接收机天线姿态要尽量保持垂直 以减少对中误 差 作控制测量时 应采用有对中装置的对中杆或采用脚架加基座架方法 进行测量 21 观测成果直接记录于终端中 点校正参数作为成果提供 RTK 检测点的数量应不少于 RTK 控制测量点总数的 10 两次测量平面成果的点位较差应在 5cm 内 RTK 控制测量采用高程拟和时 RTK 高程的较差应在 5cm 内 6 地形 地籍测绘 地形 地籍测绘 6 1 设站及检查设站及检查 仪器对中偏差不应大于 0 5cm 选择较远的点进行定向 用其它点进行检核 检核点的位置误差应 小于 10cm 高程检查时 检查点高程偏差应小于 10cm 仪器高及觇牌高量记至毫米 6 2 施测方法施测方法 用全站仪或经纬仪配合测距仪施测地物点 地形点时 测距一次读数 当经纬仪 2C 互差小于 40 时 水平角可测半测回 每一测站测完碎部点 后应归零检查 归零差不应超过 40 测站至地物点的距离原则上不超过 160 米 测站至地形点的距离原则上不超过 300 米 高程注记点间隔图上 一般不大于 3cm 实地 15 米 对已成图进行矢量化处理或修补测 6 3 地形图要素的表示地形图要素的表示 其要素包括 各级控制点 居民地和垣栅 工矿建 构 筑物及其他 设施 交通及附属设施 管线及附属设施 水系及附属设施 境界 地貌 和土质 植被等各种地物 地貌要素 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表示 与城市规划 建设有关的各项要素 22 6 3 1 居民地及垣栅的表示居民地及垣栅的表示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 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 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建 构 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空地小于 0 2m 简单房屋小于 0 3m 可用直线连接 房屋以墙基外角为准 房屋应逐个测量表示 房屋根据结构和层次 分开表示 分层线用虚线表示 一层的可不注层数 混成一体的建筑物 层次比较清楚的应尽量分层测绘 分层表示困难时 以主体建筑层数注记 层数相近而又较难分割的 以占地面积较大的层数注记 对综合性的大楼 和裙楼 建筑物与地面交线用实线表示 最外飘出部分的投影线以及主体 与裙楼分层线用虚线表示 裙楼层数以面积大的注记 主体楼层数以最高 层数注记 大面积临时性的房屋或者工棚 不必每间表示 可以用地类界 测出外围轮廓 内注 工棚区 或 临时房屋区 飘出部分应分飘楼 吊楼 或阳台 若第二层为飘楼 以上各层为 阳台时 则表示最外一层的飘楼或阳台 投影到一楼以上的飘楼和阳台不 表示 当飘楼与阳台交替变换频繁时 短的一种归入长的一种综合表示 短指长度小于 2 米 房屋附属设施实测的内容和表示方法 a 有柱廊以外线投影为准 用虚线表示 四角或转角处的支柱应实测 中间的柱子可以配绘 b 房屋走廊不依比例的的柱子符号一律按 图式 规定的小圆圈表示 c 落地阳台以栏杆外围为准 用实线表示 其内部的墙基线用虚线表 示 悬空阳台和飘楼用虚线表示 飘楼加注层数 d 房前的走廊 无柱门廊 院子大门的门顶 以外边缘投影为准 用 虚线绘出 房后的水泥挡雨板一律不表示 e 门墩以墩的外围为准 墩的位置应实测 不依比例的门墩用实心的 23 四方块符号表示 f 室外楼梯应实测表示 但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与房子连成一体而且 是露天的 另一种是与房子不连成一体独立的 而且是有盖顶的 均以室 外楼梯表示 以落地的范围实测 室外楼梯 宽度小于图上 1mm 实地 0 5 米 的不表示 g 与房屋相连的台阶按投影测绘 但图上不足绘三级符号的 实地 1 5m 可不表示 h 建筑物门前的有行车通道的雨蓬 罩 无论有柱无柱 均应按投影 测出 用虚线绘出 房屋结构按图式规定表示 即注 砼 混 砖 等 以砖为墙 体 楼板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瓦 铁皮 石棉瓦盖顶的房屋均以 砖 n 表示 楼板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瓦顶房或者平顶房均以 混 n 表示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房屋以 砼 n 表示 当墙面已装修无法判定为框 架结构时 统一规定 8 层 含 8 层 以上用 砼 n 表示 以下用 混 n 表示 n 表示层数 但楼梯间不算层数 附在其它房屋或靠围墙搭建 并以木板或其他简单材料为盖顶的杂物房和搭建在江边 鱼塘边 水面上 的茶楼 房屋以简单房屋表示 以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为支撑 四周以铁 皮为墙体 铁皮或石棉瓦为顶盖的车间 工厂也以简单房屋表示 若两面 以上无墙面时 以棚房表示 面积较大时注其用途 如 某某车间 某某修理厂 等 楼顶上的任何地物不表示 如 水池 花圃 楼梯 间 简易房等 围墙 栅栏 栏杆 篱笆和铁丝网等围护物 均应实测 在墙基上 面构筑栏杆的按围墙表示 实测位置以墙基为准 房屋内部天井原则上应表示 小于 4 平方米可不表示 6 3 2 工矿建 构 筑物及其它设施的表示工矿建 构 筑物及其它设施的表示 工矿建 构 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 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 形 24 状和性质 工矿建 构 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 应实测其外部轮廓 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不依比例尺表示的 应准 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6 3 3 交通及附属设施的表示交通及附属设施的表示 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 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 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 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铁路轨顶 曲线段取内轨顶 公路路中 道路交叉处 桥面等应 测注高程 隧道 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 公路应在图上 每隔 15 20cm 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 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 公路 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 沥青 砾石 条石或石板 硬砖 碎石和土 路等 应分别以水泥 沥 砾 石 砖 碴 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 铺 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 地类界 分开 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 应测绘桥位 匝道与绿地等 多层交叉重叠 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 桥墩或立柱应实测表示 路堤 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 并应在坡顶 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 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高速公路应绘出两 侧围建的栅栏 或墙 和出入口 注明公路名称 中央分隔带用其相应的 符号表示 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 过街天桥 过街地道出入口 分隔带 环岛 人行道等绘出 街道 公路 广场 空地上的花圃 花坛的轮廓线 以实线表示 以内部道路边线为轮廓的花圃 花坛边线以虚线表示 城镇 内道路边的汽车候车亭实测范围用实线表示并配相应符号 没有候车亭的 公共汽车站可不表示 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时 铁路符号不中断 而将另 一道路符号中断 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 应测绘桥位 匝道 25 与绿地等 多层交叉重叠 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 桥墩或立柱应实 测表示 跨河或谷地等的桥梁 应实测桥头 桥身和桥墩位置 桥墩用虚 线表示 加注建筑结构 6 3 4 管线及附属设施的表示管线及附属设施的表示 正规的电力线 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 电杆 铁塔位置应实测 当 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 只表示主要的 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 电信线 可不连线 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 走向 连贯 架空的 地面上的管道均应实测 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 并注记传 输物质名称 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 可适当取舍 地下管道 检修井及污水篦子主要表示街道及公路上的 单位内的可适当取舍 6 3 5 水系及附属设施的表示水系及附属设施的表示 江 河 湖 水库 池塘 沟渠 泉 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准 确测绘表示 有名称的加注名称 河流 溪流 湖泊 水库等水涯线 宜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 当水 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 1mm 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 河流在图 上宽度小于 0 5mm 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 1mm 的用单线表示 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 堤 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 池 塘应测注塘边及水涯线高程 泉 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 并注 出井台至井水面的深度 6 3 6 地貌和土质的表示地貌和土质的表示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 类别和分布特征 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 崩塌残蚀地貌 坡 坎和其它特 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 坎 其坡度在 70 以上时表示为陡 26 坎 70 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 2mm 以陡坎符号 表示 当坡 坎比高小于 0 5m 或在图上长度小于 5mm 时 可不表示 坡 坎密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