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II )卷_第1页
岳麓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II )卷_第2页
岳麓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II )卷_第3页
岳麓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II )卷_第4页
岳麓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岳麓版备考岳麓版备考 20202020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0606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2017 七上 武威月考 历史上有一个 徙木为信 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A 伊尹 B 姜尚 C 管仲 D 商鞅 2 2 分 2016 七上 裕安期末 中国经济时报 报道 没有都江堰就没有锦绣四川 就没有两千多 年的天府之国 修筑这一工程的是 A 大禹 B 李冰 C 商鞅 D 管仲 3 2 分 2017 黑龙江模拟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闻名世界的水利防洪灌溉工程 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京杭大运河 D 浙江海塘 4 2 分 王同学在 历史辨析 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 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A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 东汉蔡伦发明和改进了造纸术 第 2 页 共 13 页 C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改革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D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隋朝时完成 5 2 分 与 徙木立信 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 管仲 B 齐桓公 C 孙膑 D 商鞅 6 2 分 2019 龙东 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 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 强的诸侯国 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 A 商鞅 B 李冰 C 秦穆公 D 晋文公 7 2 分 2018 九上 深圳月考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主要原因是 A 使用的铁农具最多 B 使用牛耕最普遍 C 兴修水利工程最多 D 商鞅变法最彻底 8 2 分 2016 七上 富顺期末 任用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A 孝文帝 B 秦始皇 C 秦孝公 第 3 页 共 13 页 D 齐桓公 9 2 分 2019 铁西模拟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并为其统一中国而奠定坚实基础的主 要是 A 实行商鞅变法 B 实行分封制 C 推广牛耕 D 推广铁农具 10 2 分 2019 七上 宜宾期末 商鞅变法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是 A 统一度量衡 B 地方建县制 C 废贵族特权 D 改革户籍制 11 2 分 历史课上 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商鞅变法 封君封臣制度 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等相 关资料 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知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A 人类文明的开端 B 亚欧封建社会 C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D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2 2 分 2016 七上 汕头期末 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 A 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 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铁器牛耕的使用 D 各国君主的支持 第 4 页 共 13 页 13 2 分 2017 句容模拟 改革变法的目的是兴利除弊 促进社会发展 下列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的是 商鞅变法 管仲改革 洋务运动 俄国 1861 年改革 明治维新 罗斯福新政 A B C D 14 2 分 2017 锦州模拟 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 最高统治者支持 C 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D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15 2 分 2019 七上 龙湖期末 电视剧 芈月传 中 芈月对秦军疾呼 你们有多少努力 就有多 少回报 你们可以称为左庶长 为右庶长 为关内侯甚至为彻候 食邑万户 这一许诺取材于战国时期秦国 哪项措施 A 推行县制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奖励军功 D 奖励生产 16 2 分 2019 长沙模拟 司马迁 史记 商君列传 商鞅相秦 残伤民以峻刑 违背了 得人者 兴 恃德者昌 等治国要领 苏轼 商君功罪 其民见刑而不见德 知利而不知义 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 第 5 页 共 13 页 A 遭到了普遍反对 B 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 C 最终必然会失败 D 忽视了道德教化 17 2 分 2019 九下 茂名月考 据 史记 记载 商鞅在秦国辅助秦孝公十年间 贵族们都很怨恨他 最终导致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允许土地买卖 C 奖励耕织 D 规定按军功授爵 18 2 分 2019 包河模拟 下图是某位老师在复习 春秋战国 时期板书 板书中 大变革 处的内容 应是 A 文明起源 B 国家产生 C 社会转型 D 政权分立 19 2 分 2019 通州模拟 商君之法曰 斩一首者爵一级 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 斩二首者爵二级 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这一措施直接 A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第 6 页 共 13 页 B 承认了土地私有 C 统一了人民的思想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20 2 分 2014 珠海 中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 以下哪次变革曾颁布法令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奖 励耕战 建立县制 推动了本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A 商鞅变法 B 秦始皇改制 C 汉武帝罢黜百家 D 孝文帝改革 21 2 分 2019 九上 安丘期末 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 错误的一项是 A 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B 改革都取得成功 C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 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22 2 分 2018 八上 鄞州期中 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 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 其中不符合 史实的是 A 孔子办学 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 诸子百家 中华文化的源泉 C 铁犁牛耕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 商鞅变法 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23 2 分 2018 七上 东源期中 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 A 建立县制 B 奖励耕织 第 7 页 共 13 页 C 奖励军功 D 严刑峻法 24 2 分 2019 七上 宁城期末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 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 最好的办法是 A 投靠县令 B 逃亡以逃避劳役 C 合法经商致富 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25 2 分 2018 泸州 史记 商君列传 记载 令民为什伍 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 秦民大悦 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 注重法治 稳定社会秩序 B 承认土地私有 发展经济 C 推行县制 便于国家管理 D 推动民族交融 富国强兵 26 2 分 2017 七上 香洲期中 下列是描述公元前 350 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 你认为下列哪 项是不可能出现的 A 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 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 几年后 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 粮食丰收 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 后来 他用卖粮的钱 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 成为小地主 D 四十岁后 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 得到政府的奖励 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7 2 分 经过变法 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是 A 楚 B 秦 第 8 页 共 13 页 C 齐 D 魏 28 2 分 2016 七上 靖江期末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D 推行县制 29 2 分 2019 七上 长春期中 秦国新法十年 秦民大悦 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秦国主持 新法 的人物是 A 管仲 B 商鞅 C 秦始皇 D 周武王 30 2 分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 正确的是 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奖励军功 按功授爵 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 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 B C D 第 9 页 共 13 页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110110 分分 31 25 分 2019 七上 深圳期中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与发展的时代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书上记载 春秋时期 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 在湖南 河南 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 发掘出一批铁农具 此外 至迟在春秋末年 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统编人教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有 国强者兼州城 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割据纷争 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 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儒 法 道 墨 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 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 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 面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 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 德 可固法 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 自律和他律并重 社会才能稳定 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 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这导致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势力增强 2 材料二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从材料二中可看出 商君 采取了哪些措施 3 根据材料三 指出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其中 墨家学派有哪些主张 4 材料四中的 依法治国 和 以德治国 分别是哪两家学派的主张 材料中体现的现代社会治国的方 略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32 20 分 2019 七上 揭西期末 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下 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 废除土地国有制 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这就破坏了奴 第 10 页 共 13 页 隶制的生产关系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商君治秦 法令至行 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 赏不私亲近 法及太子 黥劓其博 斯年之后 道不拾遗 民不妄取 兵革大强 诸侯畏惧 材料三 王初并天下 自以为德兼山皇 功过五帝 乃更号曰 皇帝 命为制 令为诏 除谥法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二中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效果 3 材料三中 初并天下 的 王 是指哪一个历史人物 并天下 有何意义 4 材料四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实行了哪些措施 5 材料二 四中商鞅和秦始皇釆用的共同思想主张是什么 33 20 分 2019 七上 昭通期末 请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 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收汉族先进的文化 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 一律改穿汉服 学习汉语 采用汉姓 提倡与汉人通婚 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1 材料一中的 卫鞅 指谁 他改革的时间是 2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卫鞅改革的措施 3 材料一中的改革有什么影响 4 材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哪个朝代的人 他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5 根据上述材料 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4 30 分 2017 七上 钦州港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故汤 武不循古而王 夏 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 而巡礼者不 足多 第 11 页 共 13 页 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 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 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城 而弱者丧社稷 至于始皇 遂 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 诸侯亲服 获楚 魏之师 举地千 里 至今治强 史记 李斯列传 请回答 1 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 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至少两点 不得摘抄原文 3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改革是如何为 始皇 并天下 奠定基础的 4 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35 15 分 2017 七上 新乡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 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 史记 商鞅列传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1 材料一中 卫鞅 指谁 孝公 指哪国国君 2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3 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 扫六合 是什么意思 第 12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7 答案 略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