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一)14.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一)14.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一)14.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一)14.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新人教版_第4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一)14.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20132013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提能演练 二十一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提能演练 二十一 14 014 0 世世 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4545 分钟分钟 100100 分 分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21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5 5 分 共分 共 6060 分分 1 2012 沧州模拟 有位年轻的美国人曾经独闯中国 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 在洋务企 业 开平煤矿任总工程师 数十年后 他凭借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当选美国总统 但几年 之后 又因管理失败遭美国选民抛弃 据此判断 这位美国总统是 A 亚伯拉罕 林肯 B 赫伯特 C 胡佛 C 富兰克林 德拉诺 罗斯福 D 理查德 米尔豪斯 尼克松 2 2011 年 8 月 6 日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 AAA 降至 AA 评级展望负面 受此影响 全球股市暴跌 回顾历史 1929 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也曾迅速演变为世界性 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产销矛盾加剧 B 股票恶性投机 C 分期付款和超前消费 D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 罗斯福 新政 初期 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有 失业严重 物价高涨 股市低迷 美元贬值 A B C D 4 1933 年 4 月上海 大公报 报道 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 积极倾销日货 至各国大起 反感 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 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 是 A 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 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C 日本积极推行自由贸易主义 D 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5 罗斯福新政时期 由政府出资兴建公共工程 为失业工人提供劳动机会 这一笔钱经过 用心 爱心 专心2 工人的口袋 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 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 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 和个人投资的 引动水 受此影响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政府发放紧急救济金 只是排队太难了 B 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工作 还是政府好 C 政府大兴土木 赋税负担比以前重多了 D 工人示威 农民骚动 社会越来越乱了 6 1934 年 1 月 10 日 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 30 亿美元纸币 并使 美元贬值 40 94 导致 20 世纪 30 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A 经济危机 B 政府强制推行 工业复兴法 C 政治危机 D 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7 2012 吉林模拟 1935 年和 1936 年 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许多 立法 违宪 但罗斯福 管辖下的行政机关依然我行我素 新政 措施照行不误 这一事件表明 A 罗斯福总统个人魅力的光芒超越了法律 B 新政得到了美国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 C 新政的措施全面解决了美国面临的问题 D 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特殊时期遭到一定冲击 8 2012 临沂模拟 到现在为止 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 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 下面对 新变化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 B 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C 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 福利国家 D 新经济出现 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9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欧美国家出现了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某种经济形态 它属于经 济体制范畴 是在基本经济制度既定的条件下 为促进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由一系列 有机联系并相互制约的机制 制度 组织 决策等方式而形成的复合体 这种经济是 A 市场经济 B 计划经济 C 混合经济 D 新经济 10 2012 盐城模拟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 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 彼 此相辅相成 一是机会的平等 即制度的平等问题 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 即再分配 作用问题 结合下图 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3 A 实施社会福利 实现了社会平等 B 保护人的转移支付 是为了削减贫困 C 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 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11 2012 洛阳模拟 学者郑秉文说 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 但事 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 均一性原则 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 却又带头改革 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 福利革命 对上述材料的正确认识是 A 必须打破 全民福利 的 大锅饭 制度 B 建立现代福利制度需向西方国家 看齐 C 实施高福利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 D 由膨胀到瘦身是各国福利制度的必经阶段 12 2012 武汉模拟 下表是 剑桥美国经济史 中统计的 美国计算机公司数据处理业务 的收入 百万美元 表 该表最能反映 公司1963 年1973 年1983 年1986 年1993 年 国际商业 机器公司 IBM 1 2448 69531 50049 59162 716 惠普公司 1652 1654 50015 600 NCR 公司 317263 1734 3789 860 A 高科技推动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成为美国经济主导 C 大公司已经垄断美国经济的命脉 D 美国经济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枝独秀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 小题 第小题 第 1313 题题 2020 分 第分 第 1414 题题 2020 分 共分 共 4040 分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美国历史上 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老百姓讽刺 憎恶的 当时 窝棚称为 胡佛别墅 窝棚区称为 胡佛村 失业者手中拿的破口袋称为 胡佛袋 在公园长板 凳上过夜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旧报纸叫做 胡佛毯 用心 爱心 专心4 摘自 罗斯福 上册 298 页 1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胡佛时期出现了什么严重的社会问题 原因是什么 6 分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实行时 有人抨击新政是 法西斯主义 说看到了一个独裁者在成长 有人则认为新政是 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 说罗斯福在向富人敲竹杠 吃烤 百万富翁 2 第一种看法是从哪一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 4 分 3 结合新政的内容说明当时为什么会出现第二种看法 4 分 4 有学者指出 罗斯福新政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 试结合二战 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加以说明 6 分 14 2012 新余模拟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 20 世纪 80 年代 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 英美等国政府通过 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 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 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 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 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 陷 耶金等 制高点 材料二 2010 年 6 月 德国柏林和斯图加特多达 3 万名示威者响应在野党 工会和社会组 织的号召走上街头 要求政府撤回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计划 材料三 用心 爱心 专心5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 据材料一 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 8 分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德国计划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背景 4 分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综合以上材料 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如何认识 8 分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 解析 选 B 材料中提到的中国洋务运动 发生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年轻时在中国 数十年后即 20 世纪初 当选总统 由于应对经济危机不力而被选民抛弃 此人应是胡佛 故选 B 2 解析 选 D 做本题时注意题干的限定词 根本原因 C 导致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 使产销矛盾加剧 是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B 是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D 是导 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 变式备选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 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 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 从 1920 年到 1929 年 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 2 而其 生产率却猛增了 55 该材料显示 造成 1929 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生产相对严重过剩 C 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 材料反映了工人工资水平低 造成购买能力低 这样就出现生产相对过剩 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3 解析 选 A 本题实际上考查 1929 年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美国大批银行倒闭 股市崩 用心 爱心 专心6 溃 企业破产 市场萧条 生产锐减 失业人数激增 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农产品价格下 跌 农民收入锐减 很多人濒临破产 罗斯福上台伊始 立即实行 新政 他采取一系列 改革措施 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 农业 工业 社会救济 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 预 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本题符合当时现状的是 误区警示 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 因此物价是下跌而非高涨 4 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抓住 1933 年 4 月 这一时间限定 1937 年日 本开始全面侵华 故 A 项有误 经济危机发生后 为转嫁危机 争夺国际市场 日本贸易 政策发生变化 因此 C D 两项错误 1933 年日本倾销商品引起各大国反感 与当时经济 危机的时代背景相联系 可见是因经济问题影响到政治 故答案为 B 5 解析 选 B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 以工代赈 的理解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 以工代赈 主要是兴办公共工程 以增加就业 刺激消费和生产 稳定社会秩序 A C D 与题意不符 6 解析 选 D 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问题中的限制条件 直接因素 经济危机是从金融 业开始 为了解决经济危机 罗斯福实施新政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整顿金融业 D 项与 题意相符 7 解析 选 D 根据所学美国政权机构实行三权分立 最高法院 议会和总统三者之间 相互制约和平衡 材料中法院裁定罗斯福新政 违宪 但行政机构却不予理睬 表明最高 法院对总统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 说明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特殊时期遭到一定冲击 本题选 D 项 8 解析 选 B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并不断调整 20 世纪 80 年代后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逐渐发展出 混合经济 因此 B 项错误 符合题意 A C D 三项均是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9 解析 选 C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 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某种经济形态 反映了 完全自由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混合 即 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 是指既有市场调节 又有 政府干预的经济 10 解析 选 B 二战后 西方国家从缓解社会矛盾等角度 提出建立 福利国家 的主 张 实施社会福利并不是实现了社会平等 福利制度助长了人的惰性心理 国家福利与保 障就业和收入不能划等号 A C D 三项均不正确 社会福利的核心是为了消减贫困 B 项 符合题意 11 解析 选 A 本题考查关于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问题 福利制度不是绝对的平均 而 用心 爱心 专心7 是调节社会财富 缓和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福利政策 也在不断变化 材料描述的当今福利制度的特点是必须打破 全民福利 的 大锅饭 制 度 12 解析 选 A 分析材料 美国的计算机公司业务收入自 1963 年至 1993 年的三十年间 呈高速发展态势 结合各选项 反映了高科技推动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其他 B C D 三 项说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变式备选 2011 石家庄模拟 在 20 世纪 60 至 70 年代末 美国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 者的比例由 40 1 54 6 变为 47 8 49 3 同期日本由 28 2 71 8 变为 41 9 58 联邦德 国由 30 1 65 7 变为 45 53 在一些现代化企业中 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占雇佣人 数 1 2 以上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以上变化主要体现了 A 各国越来越重视教育 B 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呈递增趋势 C 经济发展的动力发生变化 D 产业结构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解析 选 D 二战后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 出现了新的社会阶 层 使得社会结构也发生变化 A C 两项与材料无关 B 项最具迷惑性 材料给出的是 比例 的变化 即结构的变化 而非具体人数的变化 因此 B 项可排除 13 解析 第 1 题 结合材料表述 概括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 结合所学说明胡佛反危 机失败的原因 第 2 题 从新政对国家经济和企业生产的干预的角度来评价 改变了以往 的自由放任的政策 让一些人认为是带有法西斯专制主义的色彩 事实上 罗斯福新政对 经济的干预目的是为了让美国尽快摆脱危机 并没有触及美国的民主制度 所以认为是法 西斯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 3 题 从新政实施救济和实行社会保障法来看 某种程度或 多或少触及垄断资产阶级的眼前利益 所以会产生第二种看法 但从新政最终目的和结果 看 恰恰是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这是新政能够最终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 4 题 罗 斯福新政对二战后到 70 年代间重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提供经验和借鉴 比如国家干 预经济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实行福利政策等 答案 1 社会问题 失业问题 人民的贫困化问题 流离失所问题 原因 经济危机的影响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使问题更加严重 2 角度 从新政措施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方面评价的 分析 新政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 缓和社会矛盾 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没有改变 不 用心 爱心 专心8 是法西斯极权主义的做法 3 原因 新政措施有利于保障普通民众的利益 一定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