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B卷_第1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B卷_第2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B卷_第3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B卷_第4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B B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929 题 共题 共 5858 分分 1 2 分 下面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B 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 C 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 D 故宫修建于明朝 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 2 分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 盛于贞观 永微之际 进士科 的作用是 A 巩固了西周统治 B 改善了选官制度 C 加强了经济交流 D 妨碍了中外交往 3 2 分 隋朝为了实现统一 灭掉的割据政权是 A 北周 B 后梁 C 陈 D 北汉 4 2 分 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秦朝 西汉 隋朝 唐朝 A B C 第 2 页 共 13 页 D 5 2 分 在中国历史上 结束国家分裂 实现统一并建立隋朝的是 A 杨坚 B 杨广 C 李渊 D 李世民 6 2 分 某剧组准备拍摄 大唐王朝 的纪录片 你认为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在片中出现 A 唐太宗和魏征在商讨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 一批日本遣唐使抵达长安 受到唐政府的热情接待 C 江南地区的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D 李白用 交子 支付酒楼老板酒钱 7 2 分 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开元盛世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贞观之治 A B C D 8 2 分 为了了解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 某同学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有关贞观年间社会状况的书 他是为了探索下列哪一位皇帝的功绩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第 3 页 共 13 页 D 宋太祖 9 2 分 开元年间 左右藏库 财物山积 不可任数 四方丰 百姓殷富 上述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开 元年间 A 经济繁荣 B 文化昌盛 C 政治清明 D 民族团结 10 2 分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 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 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的治世局面 如隋朝的 开皇之 治 唐朝的 贞观之治 和 开元盛世 等 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国内各地区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 B C D 11 2 分 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 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 丹心照汗青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A B 第 4 页 共 13 页 C D 12 2 分 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 是唐朝 陇西行 的一句诗 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 对诗句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 唐太宗被尊为 天可汗 B 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C 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13 2 分 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 7 世纪 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 这位受到 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A 文成公主 B 蔡文姬 C 王昭君 D 金城公主 14 2 分 正月十五那一天 公主答应来西藏 莲花大坝不用怕 百匹骏马迎接您 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 事件发生在 A 唐玄宗时期 B 唐高祖时期 C 唐太宗时期 D 武则天统治时 15 2 分 和平交往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充分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历史事件有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文成公主入吐蕃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马可 波罗来华 第 5 页 共 13 页 A B C D 16 2 分 天下大事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 春秋战国 B 魏晋南北朝 C 三国鼎立 D 五代十国 17 2 分 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的是 A 王安石变法 B 后周世宗的改革 C 杯酒释兵权 D 陈桥兵变 18 2 分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通过条约形式确认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的两个政权 是 A 北宋与西夏 B 北宋与辽 C 南宋与辽 D 南宋与金 19 2 分 同学们在讨论 澶渊之盟 小华说 是宋真宗的软弱和北宋政府的无能造成的 小强说 是对方太强大 北宋朝廷没办法 同学们哄堂大笑 小强说的 对方 是 A 夏 第 6 页 共 13 页 B 辽 C 回鹘 D 金 20 2 分 关于辽对金战争性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前期是正义战争 后期是非正义战争 B 前期是非正义战争 后期是正义战争 C 正义战争 D 非正义战争 21 2 分 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 被秦桧以所谓 莫须有 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 文天祥 B 戚继光 C 林则徐 D 岳飞 22 2 分 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3 2 分 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据地图内容判断 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第 7 页 共 13 页 A 隋朝南北统一 B 唐蕃 和同为一家 C 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 元朝统一全国 24 2 分 澶渊之盟 的双方是 A 北宋与辽 B 北宋与西夏 C 南宋与西夏 D 南宋与金 25 2 分 代表作 三吏 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的诗人是 A 苏轼 B 白居易 C 杜甫 D 李白 26 2 分 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A 安禄山 B 宇文化及 第 8 页 共 13 页 C 朱温 D 姚崇 27 2 分 宋代从国外引进优良的品种 在江南地区推广的农作物是 A 棉花 B 胡萝卜 C 占城稻 D 马铃薯 28 2 分 北宋时 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 色泽莹润 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A 定窑 B 钧窑 C 景德镇 D 哥窑 29 2 分 宋代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 士大夫在茶肆喝茶 B 艺人到勾栏谋生计 C 市民到瓦子听评书 D 丝绸遍及百姓人家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30 20 分 习近平同志强调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为追求民族独立 国家统一和 富民强国的梦想 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下面各图是中华民族洗雪历史耻辱 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盛事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初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 尊重历史和现实 把党中央多年 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 创造性地概括为 一国两制 摘自川教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据考证 大陆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经过沿海地区传到了台湾 三国时期 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 南宋时 澎湖已隶属福建省晋江县 成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 元朝时 设澎湖巡检司 管理台湾和澎湖 清 朝派水师攻取台湾 设立机构 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摘编自岳麓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新中国建立后 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2 材料二中 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盛事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图二 图三情景出现的主要 原因有哪些 3 根据材料三 概括 一国两制 构想提出的依据 并指出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的目的是什么 4 材料四中 清政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设置的机构是什么 从材料四的史实中 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 史结论 31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 召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 末 以来 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十姓 兵革不息 苍生涂地 其 因何也 普曰 其故非他 方镇 藩镇 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 无他奇巧也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 太祖 指何人 2 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十姓 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第 10 页 共 13 页 3 赵普说的 权 钱 兵 分别指的是什么 4 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 如何 夺其权 的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929 题 共题 共 5858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