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地质剖面测量工作方法_第1页
第三章_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地质剖面测量工作方法_第2页
第三章_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地质剖面测量工作方法_第3页
第三章_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地质剖面测量工作方法_第4页
第三章_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地质剖面测量工作方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三章 1 10000 以上比例尺地质填图以上比例尺地质填图 和地质剖面测量工作方法和地质剖面测量工作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地质填图方法地质填图方法 经过野外地质踏勘和野外实测剖面之后 在野外把各种地质 矿产现象用 一定的符号勾绘在地形图上的过程 地质 矿产现象主要包括各时代的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及各种褶皱 断裂构造 矿体及各种矿化标志 野外地质填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路线地质调查 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 相互关系和变化 填制地质图 由于分别以沉积岩分布为主 以岩浆岩分布为 主及以变质岩分布为主的地区 其岩性特征及各种地质条件都有差异 因此 在这些地区的填图方法 内容等虽有大体相同或相似但也有所差别 野外地质 填图工作 包括了观察路线的选择和布置 观察点的标定 内容观察和描述 野外地质图的勾绘及各种标本样品的采集和整理等内容 野外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1 1 10000 1 25000 地质填图 以下简称 填图 的目的任务是 了解测区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 扩大矿床 区 远景 2 1 5000 1 1000 填图的目的任务是全面而详细 研究矿床 区 地层 岩石 构造特征 查明矿体分布形态 规模 产状 矿 石质量 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 为探 矿工程布置 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 一 观察路线布置一 观察路线布置 填图工作应贯彻从 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首 先将实测地质剖面及确 定的填图单元界线 断 层线 侵入体界线 矿 层顶底板界线 产状等 的位置 绘到手图上 再从实测地质剖面两侧逐渐展开 1 穿越法填图 以手图上实测剖面线为起点 按照填图精度要求的观察线距离 垂直 或 大致垂直 岩层走向布置观察线 观察路线要根据填图精度考虑点线距 还要 考虑基岩出露情况 2 追索法填图 选择标志层 含矿层或矿体 蚀变带 主要断层 或继裂带 等采用沿走 向追索填图 观察路线一般采用 之 字形布置 以控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 情况 二 地质点布置二 地质点布置 地质点主要分为基本点 加密点 岩性产状点三类 1 基本点 主要点 是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而布置的观察点 应布置在测区填图单元的界线 含矿层或矿体界线 蚀变带界线 岩体界线 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置上 该类观察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 必要时加作 放大素描图 2 加密点 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 同时满足观察点密度要 求 在基本观察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 该类观察点可只作简 要的文字记录 3 岩性或产状点 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 满足 观察点密度和数量而布置的观察点 对该类观察点只需记录岩层产状和岩性 特征 三 地质点密度及数量三 地质点密度及数量 1 地质点布置的密度及数量应根据填图比例尺大小 构造复杂程度 基岩出露 情况 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 见表 地质点密度及数量 正测精度 表 每平方公里地质点数 个 填图比例尺 地质界线 上的点距 m 构造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 1 10000 200406080 1 5000 10080120150 1 2000 50160240300 1 1000 25320480600 2 基本点数与加密点数之和 应大于地质点总数的 70 3 简测的点密度及数量为正测的 70 草测为 50 四 地质点定位四 地质点定位 1 现场标注点位 将写有地质点编号的木桩 竹桩 打入地质点处的基岩裂缝中 或者用红 油漆在基岩上划 以示点位 并在 旁边写上地质点号 若需要仪器定测 的地质点 应在观察点附近挂上小红布条 以方便找点 2 测量坐标 所有地质点用手持 GPS 结合地形图定位 并记录于地质记录表中 将点位 标注在手图上 用直径 2mm 的实心园点 和空心小圈 分别表示实测和推 测的地质点 并标注点号 3 精确定位 对填图精度高的重要地质点须用经纬仪进行精确定位 在地质观察以后 填图人员将这类地质点及 GPS 坐标通知矿区专业测量人员进行 五 地质点记录五 地质点记录 一般要求用 2H 铅笔作文字记录和勾绘手图 记录的格式和内容见附录 B 表 B 3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 1 矿区名称 用矿区代号 在矿区设计中规定 表示 2 点号 指地质点编号 由地质点代号 D 加地质点顺序号 例如 D1 D2 D3 表示 1 号观察点 2 号观察点 3 号观察点 地质点顺序号 可以不连续 允许缺号 但不允许有重号 一个矿区如果两个填图组最好一 组用单号 D1 D3 D5 另一组用双号 D2 D4 D6 3 位置 GPS 的定位坐标及明显地物地貌的特定位置 4 点性 指地质点性质 如界线点 构造点 矿化点 岩性点等 5 路线 指相邻两个观察点之间的观察路线 如 D1 D2 表示 1 号地质点到 2 号地质点之间的路线 记录内容主要是描述两点间先后观察到的地质现象 但应强调 第一 记录的地质现象要有准确位置 与观察点有对应的方位和 平距 第二 应记录地质现象性质和特征并说明与已知观察点有无差异或变 化 第三 路线上尽可能多地实测岩层产状 注意产状变化并分析原因 第 四 要求每条路线的观察记录具有连续性 必要时可作路线剖面图或平面图 表示地质体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 6 观察点地质描述 由于观察点所具有的地质意义不完全相同 在描述时必须 有侧重 切忌千篇一律或平淡叙述 7 观察描述内容主要有 岩石组合特征 岩石名称 岩石特征 颜色 风化特 征 矿物成分 结构 构造等 等 古生物及遗迹化石 蚀变及矿化现象 矿脉 层 岩脉的岩矿石名称 岩矿石特征 产状 厚度 穿插关系 地质 体及地质构造 褶皱 断裂 破碎带等 的产状 性质 接触关系 垂直及 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等 8 岩矿石标本 样品编号 观察点采集的标本 样品 要求在露头和手图的相 应位置上标注和编号 编号方法是地质点号 标本 样品 代号 标本 样 品 的顺序号依次连接而成 标本 样品 顺序号按填图工作统一的顺次排 列 如 D1B1 为 1 号地质点 1 号标本 如 D1H1 为 1 号地质点 1 号拣块分析 样 六 地质界线勾绘六 地质界线勾绘 地质界线应在野外实地勾绘 不允许在室内回忆勾绘 地质界线勾绘是将 控制同一地质界线上相邻两个观察点相连接 勾绘连接界线时 要充分考虑两 点间距离的远近 产状及变化 有无断层切割及地形变化 按 V 字形法则勾 绘 等因素 图上的实测地质界线用实线表示 推测界线用虚线表示 七 野外资料整理七 野外资料整理 野外填图取得的文字 图 实物等资料一般要求当天内完成整理 不允许 多天资料累计作一次性整理 1 文 图 实物校对 整理文字记录 手图 实物 标本 样品 照像 资料时 应核实点号 层位代号 标本及样品编号 位置及各种数据等 确认无误后 再分别进行整 理 若发现问题 必须到野外核实 方能补充和修正 不允许回忆补充修正 2 地质观察点 路线记录表整理 检查记录表中填写内容是否齐全 文字是否通顺 有无错漏字 专业用语 是否准确 检查完善素描图 对文字记录中的各类数据和素描图用防水墨汁上 墨 手图整理 检查手图中的地质点 观察路线 产状 填图单元代号 标本 样品 照 像等位置 数据以及界线勾绘有无错漏 然后上墨 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剖面测量方法地质剖面测量方法 地质剖面 geologic cross section geological section 又称地质断面 是沿某 一方向 显示地表或一定深度内地质构造情况的实际 或推断 切面 地质剖 面又分实测地质剖面和路线地质剖面或随手地质剖面 地质剖面同地表的交线 称地质剖面线 geological profile 表示地质剖面的图件 称地质剖面图 地质 剖面是研究地层 岩体和构造的基础资料 根据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位 是地 质填图工作的前提 测制地质剖面 是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不 同岩类特征可分别测制地层剖面 火山 构造剖面 花岗岩单元超单元剖面 矿区 或矿床 矿体 剖面等 测制剖面的目的 剖面测制是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测量工作中的基础工作 一般放在地质填图工作的初始阶段即设计阶段进行 个别放在后期阶段进行 应依测区实际情况而定 按需要补测一定数量的剖面 一 剖面起始点测量一 剖面起始点测量 依据地质设计的端点坐标及方法 在控制点上采用经纬仪及坐标法布设端 点 或起始点于实地 在剖面起始点设站 按设计方位实地定出剖面线位置 二 剖面端点 剖控点测量二 剖面端点 剖控点测量 在剖面线附近的控制点上设站 采用测角交会法 光电测距经纬仪极座标 法等方法施测 水平角 垂直角均观测一测回 距离用光电测距仪一次照准读 数 其限差要求按表 10 的要求进行 三 测站点测量三 测站点测量 剖面测站点的距离用视距法往返观测 剖面测站点应敷设于两剖面端点 剖控点之间 限差要求表 10 的规定进行 四 剖面点测量四 剖面点测量 剖面点包括探槽 地质点 地形点等 施测剖面测站点的同时 以一个度 盘位置观测距离和垂直角 视距长度应不大于测站点之间的距离 地形点施测 困难时可以图切 五 闭合差配赋五 闭合差配赋 剖面长度闭合差 高程闭合差 经验算后符合本规程要求 闭合差按边长 成正比例配赋于各条边上 改正后的距离 高差应与理论值相吻合 六 剖面测量的资料整理和作图六 剖面测量的资料整理和作图 剖面线施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