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新版_第1页
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新版_第2页
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新版_第3页
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新版_第4页
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9 页 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 1212 月月考试卷月月考试卷 B B 卷新版卷新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313 题 共题 共 2626 分分 1 2 分 在一张标注为 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 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勘测地图上 勘测地比例尺是五万分之 一 每一座山丘 每一个村庄 每一条小路 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 图上标示日期为 昭和三年 也就是公元 1928 年 这说明 A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B 日本想对中国的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C 日本对中国的民众生活很感兴趣 D 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 2 2 分 抓住关键词是把握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 与 1936 年 12 月 张学良 和 杨虎城 兵谏 扣 押蒋介石 几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第一次国共合作 3 2 分 义勇军进行由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词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是指 A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马关条约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C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D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扩大侵略使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4 2 分 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 孙中山先生联俄 联共与农工政策 行之于 1925 年至 1927 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 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 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 国共两党 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第 2 页 共 9 页 A 辛亥革命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B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C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解放战争 D 辛亥革命 长征 抗日战争 5 2 分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起点 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战拉开序幕 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A B C D 6 2 分 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 以下是 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书的部分目录 按历史发 展的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应是 红旗飘扬井冈山 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 新中国的曙光 A B C 第 3 页 共 9 页 D 7 2 分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 A 平津失陷后 B 南京沦陷后 C 广州 武汉失陷后 D 上海失陷后 8 2 分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 90 多年的足迹 有些城市永载史册 我们依次选择上海 南昌 延安 深 圳的理由是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中共七大召开地 A B C D 9 2 分 续范亭先生对某次战斗高度评价到 八路军的大捷 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 而 在于打破了 皇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 提高我们的士气 这场著名的战斗是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淞沪会战 10 2 分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 第 4 页 共 9 页 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 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照搬了苏联的经验 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A B C D 11 2 分 下列能为抗日战争 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美苏等国协同作战 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华人华所归国参战 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 B C D 12 2 分 1947 年夏 毛泽东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 欣喜地说 我们总算熬出头了 这是 因为 A 国共两党正式签署 双十协定 B 解放战争终于打响了 C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D 战略大决战开始了 13 2 分 图 4 为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 第 5 页 共 9 页 A 为内战做准备 B 争取和平民主 C 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D 签订 双十协定 二 二 判断题判断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8 8 分分 14 8 分 战争是使用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与维护 1 炎黄两部在阪泉之战中大败蚩尤 此后 两部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 2 公元前 2 世纪 为争夺地中海霸权 罗马与希腊展开了布匿战争 3 1856 年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4 渡江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5 15 分 南京 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名城 它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 分析下列材料 并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年 8 月的一天 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英国军舰的上 在一份对中国及不平等的 文件上 无奈的签下名字 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 日寇疯狂大屠杀 男女老幼亦不分 尸恒满地 血流成河 枉死三十余万人 哀鸿遍野憾天 地 血雨腥风日月昏 材料三 钟山风雨其仓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概而慷 第 6 页 共 9 页 1 材料一中的 对中国及不平等的文件 指的是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 它的签订与列强哪次侵华战争 有关 2 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 该事件发生于何年 3 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哪次战役 这次战役解放了哪座城市 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16 25 分 中国近代史上 日本军国主义曾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 但结局不一样 其结果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 开放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 材料二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 中国人在鸭绿江上 指黄海海战 是可以得胜的 假使他 们的炮弹不是塞了泥沙 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 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 军费告急 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 报效 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 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 硬从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 销一万两 报效 银 迅速上交 摘编自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材料三 抗日战争 艰苦卓绝 北起松花江畔 南到珠江两岸 四万万同胞 同仇敌忾 用自己的血肉筑起 了坚不可摧的长城 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 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 爱国主义是克 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 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1995 年 人民日报 社论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本 这一损害了中国什么主权 最能体现 19 世纪 末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特点的是其中哪一条款 这一条款体现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 马关条约 的签订直接导致了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 这次历史事件的主要发起者是谁 3 各举一例佐证材料三中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英勇抗战 的结论 4 结合材料二 三和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主要原因 第 7 页 共 9 页 5 结合材料三谈谈抗战的胜利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第 8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313 题 共题 共 2626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