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同步检测 第五单元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地理同步检测 第五单元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地理同步检测 第五单元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地理同步检测 第五单元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地理同步检测 第五单元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节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共 30 分 1 下图为西气东输一期干线管道走向示意图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西气东输干线管道 A 穿过三大高原 B 途经四大气候区 C 跨越三大河流 D 跨过三级阶梯 答案 C 解析 西气东输工程管线穿越了内蒙古草原和黄土高原 跨越第二 第三级阶梯 沿 途有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经过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 跨越黄河 淮河 长江 读下面的简图 图中甲 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 完成 2 3 题 2 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 乙表示西部地带 则沿箭头 1 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 水源 B 资金 C 劳动力 D 煤炭 3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 乙表示发展中国家 则箭头 2 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 劳动力 B 技术 C 资金 D 管理经验 答案 2 B 3 A 解析 我国东部地带经济发达 资金充足 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 缺乏开发资金 发 展中国家拥有大批廉价劳动力 发达国家技术 管理经验先进 资金雄厚 4 西气东输一期线路的中段 折向北走了很多弯路 其目的是 A 缓解陕 晋两省的能源短缺状况 B 加快晋 陕两省的能源外运 2 C 途经陕甘宁气区 增加气源 D 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案 C 解析 西气东输线路在陕西靖边地区增加气源 并且对天然气进行加压 2009 福建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 中部 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完成 5 6 题 5 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根据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能源分布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可知 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低 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开采能力较弱 随着经济发展 特别是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能源自给率应该提高 图中 曲线 1980 年以来表示的能源自给率状况 总体提高 2005 年前后达到最高值 可判断是西部地带 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能源储 量不足 曲线自给率最低 且逐渐减少 应代表东部地带 则 应分别代表中部地 带和我国能源自给率 6 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 地带的是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西南地区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由上题知 我国西部地带 2005 年以后能源自给率最高达 160 所以可以大量 调出能源输往东部地带 选项中西北地区和西南皆属于我国西部地带 故选 D 2011 南京 川气东送项目 被列为断三峡工程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南水北调之后的中 国第五大工程 包括 1 条主干线 四川普光至上海 1 条支干线和 3 条支线 其中南京支线 起于安徽宣城 止于江苏南京 2010 年底 随着一期工程完工 南京冬季的 气荒 问题得 到了一定程序缓解 结合 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 完成 7 8 题 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 3 年份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 197870 722 73 23 4 200066 124 62 56 8 200769 420 03 47 2 7 关于川气东送项目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该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 B 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 明显改善四川省大气环境质量 D 川气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 8 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都有江苏 其主要原因是 A 天然气具有高效 安全 清洁的特点 B 省级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C 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快 能源需求量大 D 江苏地理位置优越 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 答案 7 A 8 C 解析 川气东送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 江苏省社会济经发展快 能源需求量大 因而成为天然气的主要目标市场 读下面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路线剖面图 回答 9 11 题 9 图中 所在的大运河河段南下运输的主要货物是 A 稻谷 B 铁矿石 C 石油 D 煤炭 10 此工程完成后 如不合理利用 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 土地次生盐渍化 B 海水入侵 C 水旱灾害加剧 D 水土流失加重 11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最大的优点是 节省建设投资 充分利用地势条件自流 充分利用三峡水库 沿途城市 人口密集 A B 4 C D 答案 9 D 10 A 11 B 解析 第 9 题 京杭运河北运粮食 南运煤炭 第 10 题 南水北调会使地下水位升高 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 第 11 题 中线的最大优势是顺地势自流 从三峡水库引水能提高丹 江口水库水位 更利于自流 读下面 西电东送 示意图 完成 12 13 题 12 西电东送三大通道中目前以输送火电为主的通道是 A 北通道 B 中通道 C 南通道 D 北通道和南通道 答案 A 解析 西电东送三条线路中北通道主要是将山西 陕西 内蒙古三省交界处附近的坑 口火电和黄河上游的水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电力以火电为主 13 桂 滇 黔三省区的电能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该三省区蕴藏量最丰富的常规能源 是 A 水能 煤炭 B 水能 石油 C 石油 煤炭 D 天然气 生物能 答案 A 解析 我国的西南地区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桂 滇 黔三省交界处 除水 能丰富外 煤炭资源也非常丰富 如六盘水煤矿 2011 江西南昌高二期末 2010 年 11 月 2 3 日纽约商交所汽油期货大幅下跌 跌幅大于原油 和其他油品期货 读下图 完成 14 15 题 5 14 图中阴影所示地区中 因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而导致石油出口收入锐减的是 A 甲 乙 己 B 丙 丁 戊 己 C 甲 丙 戊 D 甲 乙 丙 戊 15 近年来 我国不断加大对石油资源储备的主要原因是 A 油价不断下跌 成本低 B 石油资源的利用对环境污染小 C 保障能源供需平衡 D 我国石油资源总量贫乏 答案 14 C 15 C 解析 根据图中的各点的位置知道 甲位于南美北部 乙位于美国 丙位于北非 丁 位于欧洲 戊位于西亚 己位于印度 其中甲 丙 戊属于世界重要的石油出口区 近年 来 我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增加 为了保障能源供需平衡 需要不断加大对石油资源 的储备 二 综合题 共 20 分 16 读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6 1 图中 E F 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原因是 2 从发电站能源来看 A B 处为 力发电站 C D 处为 力发电站 3 F C 能源基地其能源输入地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西电东送工程能为 G 地带来的好处是 4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相比不同的特点是 答案 1 两处河流上游水量较大 地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界处 落差大 水能资 源丰富 2 火 水 3 经济发达 能源需求量大 常规能源缺乏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4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而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 17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材料一 中国 中亚天然气管道 起始于土库曼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边境 经乌兹别克斯 坦 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 该天然气管道将与正在建设的 西气东输 二期相连 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 主动脉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一线 西气东输二线 走向示意图 材料三 广东是能源消耗大省 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 广东省能 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7 1 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 A 波斯湾沿岸 B 塞拉利昂海域沿岸 C 额尔齐斯河沿岸 D 里海沿岸 2 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 它们共同穿过该 地区的主要原因为 3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 5 以上 与用煤相 比 每年 300 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1 3 亿吨 二氧化硫 144 万吨 粉尘 66 万吨 氮氧化物 36 万吨 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意义 4 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 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5 为解决材料三所反映出的问题 广东省目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答案 1 D 2 河西走廊 地势平坦 3 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 促进减排降污 4 二线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