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D卷_第1页
上海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D卷_第2页
上海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D卷_第3页
上海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D卷_第4页
上海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上海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上海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D D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929 题 共题 共 5858 分分 1 2 分 2017 七上 盘锦月考 实验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 列出的关键词是 黄河流域 半 地穴式房屋 粟 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这一原始人群的生存年代 A 距今约 7000 年 B 距今约 6000 年 C 距今约 5000 年 D 距今约 4000 年 2 2 分 2017 七上 兴文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政治上革除旧制 经济上生 产力迅速发展 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 其中得到使用和推广的是 A 铁农具和马耕 B 青铜器和牛耕 C 木农具和牛耕 D 铁农具和牛耕 3 2 分 2015 七上 灌云月考 公元前 230 年 公元前 221 年 秦始皇采用远交近攻策略 扫六合 秦王最后 扫 的是 A 楚国 B 燕国 C 魏国 D 齐国 4 2 分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 13 州 每州设刺史一人 这里刺史最主要的职权是 A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B 监督朝中百官违法违纪行为 第 2 页 共 14 页 C 专门搜捕本州所谓的 妖人 叛逆 刺探官民隐情 D 专门负责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 5 2 分 下列属于顾恺之的绘画作品的是 兰亭序 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 黄庭经 A B C D 6 2 分 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 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7 2 分 唐太宗说 人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 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 大臣后说的 这位大臣是 A 魏征 B 杜如晦 第 3 页 共 14 页 C 姚崇 D 李靖 8 2 分 2016 邵阳 2016 昭阳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 南方经曾经长期落后于北方 B 北方人民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C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D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9 2 分 2017 七下 惠安月考 明代一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考试 他必须复习的内容是 A 四书五经 B 宋词 C 唐印诗集 D 四大名著 10 2 分 2018 德州 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 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 伊犁将军 B 台湾府 C 西域都护 D 市舶司 11 2 分 下列对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 这一主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唐朝商业繁荣 出现了市 坊分开的局面 B 宋朝时期出现了 苏湖熟 天下足 的谚语 C 明朝从南美洲引进粮食作物 玉米和甘薯 第 4 页 共 14 页 D 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杜绝一切对外贸易 12 2 分 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 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 与它类似的朝代是 A 秦朝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13 2 分 2016 七上 杜蒙月考 竹枪一杆 打得妻离子散 不闻枪声震天 铜灯半盏 烧尽田地房 屋 不见烟火冲天 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 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 远离毒品真爱生命 B 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 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14 2 分 2016 八上 东莞期中 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 1913 年的一则日记 部分 由此可见 A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 作者对辛亥革命并不认同 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5 2 分 2014 年 2 月 3 日 日本广播协会官员百田尚树在街头演讲中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 甲同学为了 第 5 页 共 14 页 反驳百田尚树搜集了四幅图片 其中不能作为 南京大屠杀 证据的是 A B C D 16 2 分 北伐战争中 国民革命第四军某团作为北伐先头部队 在打赢了汀泗桥 贺胜桥战役之后 攻 打武昌城 以 打倒反帝国主义 打倒军阀而战死 虽死犹生 的牺牲精神 为国民革命第四军赢得了 铁军 的光荣称号 材料中的 某团 是指 A 朱德指战团 第 6 页 共 14 页 B 叶挺独立团 C 第九纵队独立团 D 国民党第 19 军 17 2 分 2015 常州 解放军战将要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 于 万马腾欢 之时 填 沁园春 一阕 杯高举 望军民莫醉 鞭指江南 这次战役是 A 汀泗桥战役 B 百团大战 C 辽沈战役 D 淮南战役 18 2 分 2019 八下 镇原期中 制度文明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们从中总结出的真理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也就是说 只有适应或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制度才能成功 否则将会 被历史淘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历史淘汰的社会制度是 A 人民公社制度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19 2 分 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 在香港成立 A 地方政府 B 特别行政区 C 自治区 D 直辖市 20 2 分 西汉的都城和东汉的都城非常繁华 其根本原因是 A 两汉时期政治稳定 经济发达 B 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 商品繁多 第 7 页 共 14 页 C 城市人口多 D 街道宽阔笔直 长安城内有比较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 21 2 分 学习历史 要注意时间概念 想想看 下列时间属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是 A 1886 年 B 1896 年 C 1986 年 D 1996 年 22 2 分 2018 九下 盐城开学考 战国末期的秦国 18 世纪的英国 19 世纪以来的美国 19 世纪的俄 国 十九世纪末的日本等国 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A 制度创新 B 武力掠夺 C 和平崛起 D 民主强国 23 2 分 2016 九上 相城期末 关于如图 B 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轮船 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19 世纪 70 年代 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电 话 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 交通运输的发展 A 第 8 页 共 14 页 B C D 24 2 分 2016 九上 同安期中 全球通史 一书中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 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 其 根源 指的是 A 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B 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 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5 2 分 2018 九下 张家港月考 1869 年 日本 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 1872 年 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1870 年 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材料反映的成果出自 A 明治维新 B 1861 年改革 C 百日维新 D 伯利克里改革 26 2 分 2016 九上 大石桥期末 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同点是 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明显 决定建立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苏 美 英三国都是主要决策者 两次会议都与中国有关 A B C 第 9 页 共 14 页 D 27 2 分 2018 九上 丹徒期末 二战中 把不同社会制度 不同意识形态 不同种族 不同语言 不 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 的是 A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 联合国家宣言 的签署 C 雅尔塔会议 D 诺曼底登陆 28 2 分 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 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B 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 坚持马克思主义 C 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改革步伐要稳 不能急于求成 29 2 分 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珍珠港事件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古巴导弹危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经济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A B C D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545 分分 30 15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性之恶 其善伪也 可学而能 可事而成之在人者 谓之伪 人生而有欲 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 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 则不能不争 人群 争则乱 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 故制礼义以分之 使欲必不穷于 第 10 页 共 14 页 物 物必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 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 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礼义生而制法度 法者 治之端也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 君者 国之隆也 父者 家之隆也 隆一而治 二则乱 天行有常 不为 尧存 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天有其时 地有其财 人有其治 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 荀子 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秦汉 以后 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 兼纳百家 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 民文化 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 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国家有两种实力 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 硬实力 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 吸引力的 软实力 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 自负感 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 自己的 软实力更优越 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 想的宣传 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 主流 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做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 并积极地向世 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整理自塞缪尔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 根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荀子的观点 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 2 根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帝国文化 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 软实力 的认识 31 20 分 2016 龙湖模拟 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随各国的政治 经济 社会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阅读 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苏联篇 材料一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 体制 摘自高中历史课本 经济成长历程 岳麓书社 第 11 页 共 14 页 材料二 苏联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 想家的梦想 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美国篇 材料三 1933 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不久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 对罗斯福说 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大国崛起 材料四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 特别是在 90 年代后半期 美国出现 了 两高 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 与 两低 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 并存的局面 再次超过欧盟 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 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篇 材料五 1978 年 12 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后 中国开始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新 路子 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 沿着这条道路 中国的经济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 材料六 大国兴衰的过程 实际上也就是其综合国力上升或下降的过程 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 的奋斗目标 刘金源 综合国力与大国崛起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苏联确立了什么 新的经济体制 概括材料二作者对苏联实施 五年计划 的看法 2 材料三中的 明智试验 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为什么说罗斯福是 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3 20 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我国应从 哪些方面努力 来提升综合国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请任选一个角度说出你的看法 32 10 分 2018 九上 龙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第 12 页 共 14 页 材料一 1984 年 有国际媒体评论 中国政府开放了整个海岸 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 它是三十五年 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 从此 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 地 的开放格局 材料二 2018 年 4 月 10 日 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 表题为 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 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指出 实践证明 过去 40 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 条件下取得的 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只会 越开越大 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 也是在以行动推动经济发展造福世界人民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 过去的 40 年 指的是从哪一年开始 中国经济发展 得益于哪一次重 要会议的召开 2 论述题 根据材料 提取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项信息 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第 13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929 题 共题 共 5858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