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3年 9月 第 4 1卷 第 1 7期 机床与液压 MAC HI NE TOOL HYDRAUL I CS S e p 2 0 1 3 Vo l 41 No 1 7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1 3 8 8 1 2 0 1 3 1 7 0 2 1 数控车削加工切削参数优化 范有雄 吴元祥 陈金牛 1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 2 0 0 2 0 5 2 武汉东风楚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 3 0 0 1 5 摘要 汽车零件的大批量生产中 零件装配互换性高 加工质量要求严格 利润薄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提高 加工效率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采用基于 C B N刀具的硬车削加工新工艺 优化工艺参数 可降低工序加工时间 提 高零件单班产量 降低工艺成本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关键词 数控车削 切削参数 优化 中图分类号 T H1 6 1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1 3 8 8 1 2 0 1 3 1 7 0 8 1 4 Opt i mi z a tio n o f Cut tin g Pa r a me t e r s i n NC Tur n i ng F AN Yo u x i o n g WU Yu a n x i a n g C HEN J i n n i u 1 Wu h a n S o f t w a r e V o c a t i o n C o l l e g e Wu h a n Hu b e i 4 2 0 0 2 0 5 C h i n a 2 Wu h a n D o n g f e n g C h u k a i A u t o m o t i v e C o m p o n e n t s C o L t d Wu h a n Hu b e i 4 3 0 0 1 5 C h i n a Abs t r ac t Du rin g l a r g e qu a nt i t i e s p r o du c t i o n o f a ut o pa r t s t he r e are h i g h i nt e reh a n g e a b i l i t y i n p a r t s as s e mbl y s t ric t q u a l i t y r e q u i r e me n t s i n ma c h i n i n g a n d thi n p r o fi t On the p r e mi s e o f e n s u ri n g t h e qu a l i t y o f p rod u c t s i mp r o v i n g ma c h i n i n g e ff i c i e n c y i s an e ff e c t i v e w a y t o i mp rov e e n t e r p r i s e e ffi c i e n c y Ne w h a r d t u r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w a s a d o p t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C BN t o o l p roc e s s p ara me t e r s we r e o p t i mi z e d the p r o c e s s i n g t i me W as red u c e d an d p a r t s o f s i n g l e c l a s s p rod u c t i o n w e r e i mp rov e d S o the p r o c e s s i n g c o s t i s red u c e d a n d th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e c o n o mi c b e n e fi t i s i mp rov e d Ke y wo r d s NC t u rni n g C u t t i n g p a r a me t e r s Op t i mi z a t i o n 汽车产业不 断壮 大 汽车零件 的生产加工企业 间 的竞争也 日益激烈 图 1 所示零件是小型汽车用于转 向部的后悬臂轴零件 生产批量大 外圆表面硬度 H R C 5 9 几何形状精度要求高 通过工艺论证 并进 行工艺试验 探讨了使用基于 C B N刀具的硬车削加 工工艺替代传统的磨削加工工艺过程 l 工 3 8 4 1 6 二 二 一 1 l 卜 毫 二 二 二 c H5 1 5 C H 1 5 0 2 I I f C H 1 4 5 士0 4 3 MAXI t l 0 7 l 十 看 圆 H R 1 E P l 们 l 2 2 8 土0 5 图 1 后悬臂轴 l 2 0 1 收稿日期 2 0 1 2 0 8 2 1 基金项 目 武汉市教育局2 0 1 0年市属高校科研课题 2 0 1 0 2 3 作者简介 范有雄 1 9 6 7 一 男 学士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应用 E m a i l w h n e f y x 1 6 3 c o rn 8 2 机床与液压 第 4 1卷 基于 C B N刀具 的硬 态车 削加工在 机械加 工应 用 中一直处于探索试用阶段 没有全面取代传统的工艺 方法 一方面是 由于产 品质量 的控制与稳定 另一方 面 加工效率是否能比传统的磨削加工效率高 生产 效率能提高的幅度有多大 因此应用硬态车削加工技 术需要做好工艺分析 论证 与试验 工作 在确保产 品 质量 的前 提 下 优 化数控 车 削加 工参 数 提 高 生产 率 降低工艺成本 1 优化 目标确定 产品零件加工制造系统是由与生产相关的各子系 统组成 生产制造系统的优化是按 照整个 系统设定 的 目标 函数为最优来确定各子系统参 数 这样 的系统称 为最优化 系统 对于金属切削机械制造系统 金 属切 削加工各 个环节对 整个 系统有着密切影响 所 以应力 求产 品的整个制造过程 的优化 也就是从 毛坯制 造 零件加工到产品装配的全过程优化 但是由于技术上 的困难 建立产 品制造全过程全环节的优化理论模 型 比较复杂 另一方 面要进行整体优化分析需要企业产 品制造及管理中的大量数据 同时实现整体优化需要 过高 的费用 周期较长 因此对机械加工 系统 的优化 分析重点放放各个子 系统 的优化而达到整个系统的优 化 机械加工系统的优化通常分为5级 第 1 级为单 工序 即每台机床构成 的工艺系统 加工条件的优 化 第 2级为多工序加工条件的优化 这两级是一个 优化值 的计算 问题 是整 个机 械加 工 系统 优化 的基 础 第 3级是各台机床负荷的优化 第 4级是使用机 床种类和数量的优化 第 5级为各种零件加工序排列 的优化 后 3级属于管锂范围 1 5级构成了整个 加 工系统 的最优 化 当然 对 于产 品制造企 业来说 优 化的对 象还包 括其他方 面的子 系统 如产 品批量投 放等其他管理系统的优化 根据不同的需求 机械加工系统的优化 目标不 同 评价系统优化的指标有产品切削加工时间 产品 质量 零件加工工艺成本 产品利润等 系统的优化 是 以产 品质量 为前提 高效为 目标 以达到产品制造 的优质 高效 低成本 的 目标 工序 的优 化是基 础 切削加工时间是工序优化的主要 目标值 加工时间影 响着生产率 产品制造工艺成本等 因此确定数控车 削加工工序优化的目标即为工序加工时间 2 数学模型的建立 2 1 优化 参数 的确 定 经过前面的分析 确定了以数控车削工序加工时 间作为优化的目标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与工序加工时 间相关 的 目标 函数 对 于金属切 削加 工工 艺 系统 在确 定 了加 工 对 象 刀具 装夹 机床的前提下 决定工序加工时间 的一般参数为切削用量三要素 即切削速度 进给 量 切削深 a 在实践 中 不同的加工阶段选择不 同的控制参数 粗加工阶段 以提高加工效率为主要 目的 通常对只控制一个参数 a 或 精加工阶 段 主要考虑加工质量下的高效率 需要同时控制两 个参数 和 或 3个参数 a 数控车削加工工序的优化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 响 如材料性能的变化 工艺系统 的动态 特性 刀具 磨损 热变形等 这些随机因素往往会影响最优工作 的条件 为此 加工过程 中还要采取实时监控的方 式 及时调整 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2 2 基本数学模型的建立 确定最优车削用量三要素的最佳组合 必须建立 以 a 为 函数 形 式 的 目标 函 数 t g f r a 工序时间是研究机械加工效率 生产成本的基 本要素 因此确立工序单件加工时间与三要素的关 系 从而分析满足目标要求的最佳数控加工参数 1 单件生产时间 m i n 件 7 1 1 式中 为工序时间 m i n 件 切除金属余量所耗 费的机 动时间 T k 为空行程时 间 m i n 件 为刀 具磨 钝 后 更 换 刀 具 调 整 对 刀 所 需 时 间 m i n 次 T为刀具耐用度 m i n T q 为切 削加工所 需 的 辅助时 间 如 卸刀 装 刀 对 刀 切 削 过程 中的换 刀时间 加工准备时间 操作者生理需要时 间等 m i n 件 在数控车削加工中 设定工件的切削走刀长度为 Z m m 切 入 切 出 行 程 f n m m 主 轴 转 速 n r m i n 工 件 直 径d m m 每 转 进 给 量 m m r 快速走刀量 m m m i n 平均每刀切削 深度 a m m 工件余量为 m m 因此可得切除当前工序余量所需机动时间 一旦一 r 一 n p 一 1 O O O v f n p 式 中 z 一 在加工对象确定的条件下 切削长度 加工直径 是确定值 令 I A r d A o 而 单件基本时间可表示成 V a 的函数式 本 A o v a 3 切削加工中空行程时间与数控车床设定快速移动 速度 G O 0 及退刀行程有关 一般来说 退刀行程 与切削行程相差 Z 5 1 0 m m 因而工序空行程 时 间 为 第 l 7期 范有雄 等 数控车削加工切削参数优化 8 3 一 尘 一 0 令 卢 变换后可写为 鲁 4 根据切削原理 广义 的刀具 耐用度可 以用下式表 述 1 1 1 T v o f 一 0 C 5 式 中 Y o C 为 常数 与 刀具 工件 材料 及 工序切削加工条件有关 将式 3 一 5 代入式 1 得 11 n 1 6 令 一 1 1 y 则 式 6 可 改写为 去 7 式 7 表明TT序时间是 的函数 将式 7 分别对 求偏导 并令其等于 零 可求出函数式在无约束条件下的最小值 即时问 最短下的切削用量三要素 一 即 1 8 一 n P 即 O L o y x I y l z J 1 9 一 A o B o P 0 O a p 一 一 2 r 即 x l y l z 1a p 1 0 l U J 式 8 一 1 0 显示 f r a p 时 值 将无限减小 因而利用式 7 在无约束条件下不可 能求出一组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切削用量三要素 所 以切削加工工序参数的优化需要考虑工艺系统的具体 制造约束条件 2 3 约束条件 机械车削加工工艺系统在实际实施中受到较多条 件的限制 如机床主轴的最高转速 刀具能承受的最 高切削速 度 工艺系统的刚性 加 工工件 的表 面粗糙 度要求等 1 速度约束条件 mi Umi n和 分别是由工件直径和机床上最低 最高 主轴转速决定的最低和最高切削速度 2 进给速度约束条件 m 1 1 和 分别是车削加工过程中限定 的最低和 最高进给速度 3 工件表面粗糙度约束条件 1 i 式中 为刀具 的刀尖 圆弧半径 m m 为工件允许的表面最大不平度 m m 由上式 可求得一个满足表面粗糙度 的最小进给量 2 r 口 1 2 根据约束条件 1 1 和 1 2 得 mi n 4 功率约束条件 按切削力经验公式计算出切削功率 P 式中 C 化 Y 分别为主切削力经验系数与指 数 与切削材料等有关系 卵为材料的单位切削抗力 N ra m P为机床主 电机功率 k W 为说明问题方便 假设 0 V 0 a 0 6 m i n c a p N 则上述约束条件可归纳为 0 C 1 3 0 6 1 4 n 1 5 0 n 1 6 因此由式 7 及约束条件 1 3 一 1 6 建立 了以车削加工工序 时间为 目标 的优化切削参数模型 3 参数优化计算方法 在有约束最优化 问题 中 通常要将该问题转换为 更简单的子问题 这些子问题可以求解并作为迭代过 程 的基础 除了早期 的方法通常是通过构造惩罚 函数 等来将有约束的最优化问题转换为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进行求解外 现在 由于计算技术及软件技术的发 展 专家 提 出 了更 有 效 的基 于 K T K u h n T u c k e r 方程解的方法 模拟生物进化的变搜索域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等计算方法 变搜索域遗传算法 即在每代中 求得优化参数 的各变量 及其在群体中适应值 0的区域 8 4 机床与液压 第 4 1 卷 解码后再根据此区域进行编码 由于 群体在整体上朝着最优的方向发展 使群体集中到适 应值高的区域 因而 不断缩小 搜索 区域缩小则算法很快得到最优解 模拟退火算法起源于对固体退火过程的模拟 是 局部搜索算 法的扩展 它不 同于局部搜索之处是 以一 定的概率选择领域 中费用值大的状态 从理论上分 析 它是一个全局最优算法 主要通过采用 M e t m p o l i s 接受准则 并用一组冷却进度表的参数控制算法 进程 使算法在多项式时间里给出一个近似优化解 是一种适合于求解混合离散化问题和目标函数不可微 的复杂非线性问题的随机性方法 不仅接受使 目标函 数值 变 好 的点 而且还能够 以一定概率接受使 目 标函数值变 差 的点 这种计算方法有利于避免搜 索过程 陷大局部最优解 可以有效地搜 索到全局最优 解 进化算法是一类模仿生物进化的优化算法 主要 包括遗传算法 G A 遗传编程法 G P 进化规划 法 E P 进 化 策 略法 E S 和模 拟 退火 法 S A 等 其运算过程与生物进化过程相仿 对优化问题无 可微性和连续性要求 具有全局收敛性 通用性及鲁 棒性强等优点 粒子群算法是一种进化算法 粒子群算法的优点 是收敛速度快 但存在算法精度较低 易发散等缺 点 和其他的优化算法相比 粒子群算法不仅具有全 局寻优能力 而且编程简单 易于推广使用 建立的 切削参数优化模型不一样 相应地就有不同的优化方 法 如在前 面所 提及 的基 于模 糊 粗糙集 理 论优 化 方 法 极值法等 具体的算法请参考有关专著 4 结束语 大批量汽 车零 件加 工 生产 中 零 件 装 配互 换性 高 质量稳定性要求高 采用基于 C B N刀具的硬车 削加工新工艺技术 通过合理优化切削加工参数 3 o 降低工序加工时间 提高零件加工单班产量 降低工艺成本 优化工艺参数 能综合提高综合经济 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爱玲 数控加工理论与使用技术 M 北京 机械工业 出版社 2 0 0 9 2 周泽华 金属切 削原理 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 98 4 3 顾崇衔 机械制造工艺学 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 1 9 8 6 4 何献忠 优化技术及其应用 M 北京 I L 京工业学院出 版社 1 9 8 6 5 应锦春 现代设计方法 M 北京 机械工业 出版社 2 0 0 0 6 秦建华 李智 改进型粒子算法在数控加工参数优化中 的应用 J 组合机床及 自动化加工 2 0 0 5 5 9 1 1 7 张双德 基于改进型模拟退火算法的数控加工切削参数 优化 J 煤矿机械 2 0 0 4 6 7 6 7 8 8 武美萍 翟建军 廖文和 数控加工参数优化研究 J 中国机械工程 2 0 0 4 3 2 3 5 2 3 7 9 申丽国 韩至骏 张昆 应用生物遗传算法规划切削参数 J 中国机械工程 1 9 9 4 6 3 4 3 5 上接 第 1 2 2页 对 昂贵 4 结束语 对高速电主轴主轴支撑方案进行了分析 提出在 高转速 大负荷工况要求下 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 是一种可行的主轴支撑解决方案 并从提高主轴刚 度 阻尼和回转精度等角度出发 选择了两种可用于 水润滑的轴承的匹配材质 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柜台业务操作规范详解
- 小学数学期末模拟试卷资源包
- 小学体育教学跳单双圈示范教案
- 三年级儿童习作启蒙与写作提纲辅导
-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审计指南
-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指南
- 高一英语非谓语动词专项训练题
- 企业信息系统监控记录操作规范
-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管理
- 工厂6S管理实施细则与案例分析
- 医院培训鼠疫课件模板
- 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变电站调试报告
- 心力衰竭的全程管理
- DB4201∕T 630.1-2020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第1部分:服务机构评定与服务规范
- 学生文明上网班会课件
- 叮当快药大健康生态圈战略解析
- 数学评比活动方案
- TCPUMT 034-2025 工业数字孪生 数字模型与数据集成交换要求
- 曹植的故事课件小学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