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第1-5课)试卷C卷_第1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第1-5课)试卷C卷_第2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第1-5课)试卷C卷_第3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第1-5课)试卷C卷_第4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第1-5课)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苏科版苏科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第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第 1 51 5 课 试卷课 试卷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完全与 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粟 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2 2 分 下列有关中华民族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许多地方出现了聚落 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交流 相互影响 最终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中华民族指的就是北方的华夏族 A B C D 3 2 分 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A 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 历史 B 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C 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 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 5000 年前 第 2 页 共 15 页 4 2 分 生活在三万年前的他们穿着用骨针缝制的兽皮 靠采集狩猎为生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他们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元谋人 D 河姆渡人 5 2 分 北京人必须集体生活在一起 共同劳动 共同获取食物 主要原因是 A 他们热爱集体 B 他们保持着动物的群居习惯 C 他们生产能力低下 D 北京人还是猿 6 2 分 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 元谋人生活在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辽河流域 D 珠江流域 7 2 分 如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农业出现后 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 过起定居 的生活 下图 1 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图 1 第 3 页 共 15 页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8 2 分 对半坡原始居民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距今约五六千年 生活于今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B 他们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 水稻 C 他们饲养的动物主要有猪 狗等 D 他们还经常去打猎 捕鱼 以补充食物 9 2 分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 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 它们所反映的原始人的 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 北京人 B 山顶洞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10 2 分 黄河被誉为祖国的母亲河 因为黄河流域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 那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 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山顶洞人 第 4 页 共 15 页 D 半坡原始居民 11 2 分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的优劣 B 原始农业的发展 C 氏族公社的形成 D 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12 2 分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的优劣 B 原始农业的发展 C 氏族公社的形成 D 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13 2 分 据新华社消息 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2015 年 4 月 5 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 来 自全国各地 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 近万人参加典礼 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A 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 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他是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D 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4 2 分 被毛泽东称为 赫赫始祖 吾华肇造 的华夏族 人文初祖 是 A 黄帝炎帝 B 禹 C 尧 D 舜 第 5 页 共 15 页 15 2 分 被称为 人文初祖 的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是 A 黄帝 B 炎帝 C 尧 D 禹 16 2 分 歌曲 龙的传人 有一句歌词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作为龙的传 人的中华民族把 尊奉为我们的 人文初祖 A 盘古 B 黄帝 C 大禹 D 炎帝 17 2 分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是 炎黄子孙 是因为 A 华人是黄皮肤的黄种人 B 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 中华民族你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部落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 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18 2 分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 拜物的综合体 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A 盘古开天 B 炎黄传说 C 禅让传说 D 大禹治水 19 2 分 西周建立后 周天子实行以下哪种方法巩固统治 第 6 页 共 15 页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分封制 20 2 分 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 殷墟 提供考古依据的朝代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21 2 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测定出节气来安排农 业生产 是我国历法的重大成就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 24 个节气是 A 商朝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22 2 分 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 西周实行分封制 B 西周等级森严 C 周厉王的暴政 D 周幽王昏庸无道 矛盾激化 23 2 分 根据下图判断与其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第 7 页 共 15 页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24 2 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其实乱世还出思想家呢 春秋时期 我国社会开始面临着空前的变局 思想 学术界开始活跃起来 产生大师级的思想家老子 孔子 人们对于这两位思想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A 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 被尊为道教宗师 但不能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先师 B 老子既主张顺其自然 又主张积极有为 奋发向上 他的思想很矛盾 C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提出以 仁政 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体系 D 老子哲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孔子思想注重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25 2 分 下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政治制度 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 正确排列为 郡县制 分封制 世袭制 禅让 制 A B C D 26 2 分 甲骨文中不可能记载的内容是 A 商王室狩猎 B 日食 月食 第 8 页 共 15 页 C 盘庚迁殷 D 禹传子 家天下 27 2 分 看到妈妈颈上的玉坠和爸爸杯中的酒 小亮便想起了商朝发达的手工业 如图为 后司母戊大方 鼎 它反映了商朝发达的 A 冶铁业 B 竹木业 C 制瓷业 D 青铜业 28 2 分 今天汉字的渊源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大篆 D 小篆 29 2 分 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 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句中 商朝的书面语 具体指 A 甲骨文 B 大篆 C 小篆 第 9 页 共 15 页 D 隶书 30 2 分 2014 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 汉字听写大会 列同档期播出节目收视率第一 再次证明了汉字有 着无穷的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下列有关汉字演变顺序的排列 正确的是 A 金文 小篆 甲骨文 隶书 B 金文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C 甲骨文 金文 隶书 小篆 D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二 二 辨析题辨析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31 5 分 河姆渡居民会种植水稻 住半地穴式房屋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565 分分 32 15 分 下图分别是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最早建造这些房屋的分别是哪个地方的原始居民 2 他们所建造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作为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之一 他们最早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33 35 分 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朝更替我知道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商 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 商政权的更迭一 样 也是通过大规模战争实现的 第 10 页 共 15 页 制度变革我分析 材料二 1 根据所学知识 完成夏商周更迭的表格 国家建立时间建立者建国时都城 暴君 昏君 灭亡时间 夏 商 西周 2 哪一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文明 哪一次战争导致了 商 周政权的更迭 3 根据图一 说出分封制的内容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4 观察图二 说出位于第一层和最底层的分别是什么人 根据上述图片 指出分封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它的特点是什么 5 治乱兴衰我感悟 结合以上材料 谈谈你的感悟 34 15 分 读下图 完成问题 1 下图是什么朝代的青铜器 叫什么 第 11 页 共 15 页 2 此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3 从考古的角度来看 它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第 12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3 页 共 15 页 17 1 18 1 19 1 20 1 21 1 22 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