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五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题C卷_第1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五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题C卷_第2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五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题C卷_第3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五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题C卷_第4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五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五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题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五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题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五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五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101101 分分 1 2 分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20 世纪 50 年代 在山西发现了种类繁多 古朴精美的宋 辽 金戏曲 文物 有戏台遗迹 戏剧壁画 出土珍品等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山西 成为元曲的 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 四大梆子戏 即北路梆子 晋剧 上党梆子 蒲剧 下列对 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A 丰富的戏曲文物 说明了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B 元杂剧作为元曲的组成部分 发源并成熟于山西 C 具有地方特色的 四大梆子戏 形成于明清时期 D 山西 四大梆子戏 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的 2 2 分 散曲起源于 A 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 B 古代的巫祭 C 原始宗教歌舞 D 宋代的说唱艺术 3 2 分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从其风格来看当属于 A 婉约词 B 豪放词 C 唐诗 D 元杂剧 4 2 分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 名家辈出 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和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一起 被人们称作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 第 2 页 共 11 页 A 窦娥冤 B 西厢记 C 牡丹亭 D 桃花扇 5 2 分 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生活在 A 南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6 2 分 下列帝王在 资治通鉴 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元世祖 7 2 分 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习俗有较大变化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人们服饰自由 各取所好 B 农村百姓住房较简陋 贵族官僚宅第则相当宏丽 C 食物已相当丰富 东京的夏季甚至有冷饮 D 由于缺马 人们出行多用牛车 8 2 分 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 梦溪笔谈 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第 3 页 共 11 页 A 李冰修筑都江堰 B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 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D 药物标本的广泛采集 9 2 分 资治通鉴 记述的历史时期是 A 战国到五代 B 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C 战国到北宋 D 春秋到五代 10 2 分 资治通鉴 这部史书按年代顺序 叙述的是 时期的历史 A 从五代到元朝的历史 B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 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 从隋朝到元朝时期的历史 11 2 分 北宋时期 人们印制的精美书籍 采用的方式是 A 活字印刷 B 雕版印刷 C 刻竹简 D 手抄 12 2 分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 窦娥冤 B 念奴娇 第 4 页 共 11 页 C 蝶恋花 D 满江红 13 2 分 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 牡丹亭 B 望卢山瀑布 C 金刚经 D 窦娥冤 14 2 分 元朝最杰出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资治通鉴 D 窦娥冤 15 2 分 元朝戏曲空前繁荣 下列对元杂剧表述错误的是 A 熔音乐 歌舞 动作 念白于一炉 B 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C 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D 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16 2 分 北宋沈括在 梦溪笔谈 中写道 若只印三二张 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 则极为神速 这段史料反映的是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第 5 页 共 11 页 D 指南针 17 2 分 美国学者罗兹 墨菲在 亚洲史 中说 在许多方面 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 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 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 创新和文化繁盛 表现的是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 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A B C D 18 2 分 史记 和 资治通鉴 记载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A 从皇帝到汉武帝 B 从战国到五代 C 从战国到汉武帝 D 从汉武带到宋神宗 19 2 分 下列科技成果发明于北宋的是 造纸术 活字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A B C D 20 2 分 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 需要阅读 A 资治通鉴 B 马可 波罗行纪 第 6 页 共 11 页 C 梦溪笔谈 D 贞观政要 21 15 分 阅读下面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师 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 技术人员 识地理 夜则观星 昼 白天 则观日 阴晦 指阴天 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 萍可谈 材料二 渺茫无际 天水一色 舟舶来往 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惟谨 谨慎 毫厘之差 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中国商船的踪迹 近至朝 鲜 日本 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 中国历史 七年下册 请回答 1 你从材料一 二中可以分别获得什么信息 2 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3 材料一 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22 6 分 中国的古代 近代和现代的科学家层出不穷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1 以上三位科学家的名字 图一 图二 图三 2 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图一 图二 图三 23 3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 我国人民就用天然磁石制成了指南仪器 司南 北宋时期 人们又发明了 指南针 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 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第 7 页 共 11 页 材料二 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 朝鲜 日本等国 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15 17 世纪 造 纸术又横渡大西洋 传入美洲 材料三 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5 世纪中叶 德意志人谷腾堡等人受活字印刷术的启发 造出了合金 活字印刷机 材料四 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蒙古军队在征战 中 将他们掌握的火药 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 西亚和欧洲 1 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 2 根据材料二写出造纸术在各大洲的传播顺序 3 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我国在隋唐时期就发明了什么印刷术 用这种印刷术印制的世界现存最早的 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什么 4 结合材料四说出我国的火药和火器是通过什么方式传到欧洲的 5 从上述材料中摘录两句话 证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6 哪些发明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 积累和传播 24 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 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 这是哪位文学家的名句 2 他的词的特点是什么 3 三国周郎赤壁 指什么事件 4 现代诗词作家中谁和他词风类似 你能默写出他们的一些词句吗 请试着写一下 25 5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 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 第三种 是在航海上 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 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 以至没有一个帝国 没有一个教派 没有一个赫赫 第 8 页 共 11 页 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法兰西斯 培根 材料二 火药 罗盘针 印刷术 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 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 并且一般的说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 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 请回答 培根说的三种机械发明是哪三种 结合马克思的话 能不能谈谈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产成的力量和影响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五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五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101101 分分 1 1 2 1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